首页 理论教育 梅梁山和梅湖

梅梁山和梅湖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梅溪的西端,原有一小湖泊,俗称“梅岙湖”,简称“梅湖”,湖边有三四户人家,称为梅溪村。自从1958年,兴建了梅湖水库后,烛溪和梅溪均被淹,梅梁山也成了湖中之岛,如今,梅湖水库之水在为慈溪的千家万户造福。梅梁山的故事在当地群众中依然流传。梅梁山下多梅树,大而可断为梁,梅梁山、梅溪、梅岙湖,因此而名,这是不会错的。

梅梁山和梅湖

一个春光明媚的春日,我们从梅湖的西北岸上了大坝,攀藤悬壁还爬上了石匮山,鸟瞰了湖光山色,见群山环抱,黯色的山林已点缀着层层绿装,落叶的树木又萌出新芽,满山的杜鹃、玉兰等正含苞待放,在山间移动着片片浮云,随太阳的高升而渐渐散去。湖面上游弋着后艄装着挂桨机的农船,嗒嗒嗒——由湖的东岸向西岸而荡来,划破了平静的湖面,泛起的水花向南北两岸散去,惊飞在湖边浅泊嬉戏寻食的水鸟。我们端坐在山岩上,看高耸的梅梁之山,伸展在梅湖的中间,像一根抬梁浮在水面,与蓝天一起倒映在湖中。自大坝的东西两侧伸向湖心的两座望湖亭黄瓦翘角,造型别致,与湖光山色相融,如画的风景,使人陶醉,令人喜欢

我们蹲在山岩上,远望大坝上坐着三三两两的人群,有穿红着绿的姑娘,也有潇洒的小伙子,更有老年夫妻携手散步在大坝上。使我回想起童年时,到梅梁山捡柴的情景,山的东面有一条溪,名曰“烛溪”,山的西面也有一条溪,名曰“梅溪”。溪岸上都有一条石蛋路,沿溪两岸村庄中的山民都挑着柴担,每天从这里经过,到街上去赶集。杨梅时节,从山上摘下乌溜溜的荸荠种杨梅,去集市上叫卖。

梅溪的西端,原有一小湖泊,俗称“梅岙湖”,简称“梅湖”,湖边有三四户人家,称为梅溪村。我业师的外甥就住在这里,我曾去过他家做客。烛溪的东端有个大村庄,约有百来户人家,叫“任家之方”村,我父亲有位知交朋友叫任惠相就住在这个村里,他没有子女,每年杨梅熟时,都要叫我们兄弟姐妹五六人上山帮他摘杨梅、卖杨梅。溪的中段南岸有一村,名呼“祝家”,北岸便是史岩之(南宋丞相)墓,传说建墓时,民工吃饭,没有小菜下饭,见一疯疯道人过来说:“没小菜,可把麦秆折断丢在溪中便有了。”说完便飘然而去。民工照办了,才知折断的麦秆一丢进溪水里,立即变成了麦秆鱼,捞起后一看,竟然没有鱼鳞,剖开鱼肚,也不见鱼肠,尝一尝,味道非常鲜美,不必蒸煮烹调即可下饭。从此,在这一溪内,年年岁岁可捞麦秆鱼当小菜下饭。

自从1958年,兴建了梅湖水库后,烛溪和梅溪均被淹,梅梁山也成了湖中之岛,如今,梅湖水库之水在为慈溪的千家万户造福。梅梁山的故事在当地群众中依然流传。据光绪《余姚县志》载:“梅梁山在石匮山南二里。”《万历府志》云:“宋理宗御书‘梅梁之山’。相传,烛湖旁旧有大梅树,伐其杆,断而为梁三,其一在郡之禹庙,其一在鄞之它山堰,其一留烛湖中,风雨大作之时,居人每震其灵异也,梅溪水出于其西。”

《旧经》云:“昔有梅树,吴时采为苏台梁。湖侧犹多梅木,俗传水底梅梁根也。今巨木湛卧湖心,虽旱不涸、不露,秋八月,或有声如吼,震彻数里。土人谓之湖淫。”《十道志》云:“吴起建邺宫,使匠人伐材,住明塘溪口,梅下俄见树长堪为梁,伐材还都,梁已足,更别无用,梁一夜飞还。土人异之,号曰‘梅君’,此材今在溪中,水旱则自浮沉;一云用为禹庙梁是也。”《旧经》云梁时修庙,唯欠一梁,忽风雨飘一木至,乃梅梁也。嘉泰《会稽志》载:“土人相传,本湖秋雨时,有梅龙顾子,湖水自北倒流而南入航渡桥,波涛汹涌中高起一带如脊,常冲堕桥石一二块,亦大异也。”

历代志书虽说法不一,诸如“梁一夜飞还”,“梅龙顾子”,“风雨飘一木至”等,均有迷信色彩,不可信。其余为自然现象。梅梁山下多梅树,大而可断为梁,梅梁山、梅溪、梅岙湖,因此而名,这是不会错的。清邵晋涵有诗云:

烛湖千点梅花树,苍干曾传化卧龙。

此日空岩时开落,月明缟袂自相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