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

时间:2022-0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黎、安二生是苏轼写信推荐给曾巩的朋友,他们拿着自己的文章来京师请教曾巩,于是曾巩就写了这篇赠序。文中针对黎、安二生想要学古文,又怕世人笑他们迂阔,内心矛盾重重的情形发出一番议论,旨在勉励二生不要怕世俗之人的讥笑,坚持走自己的路,学习古文,反对华而不实的俗文。

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1〕。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读其文,诚闳壮隽伟〔2〕,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3〕,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予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4〕?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于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5〕?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注释】

〔1〕赵郡:即赵州,今河北省赵县。苏轼是四川眉山人,但其远祖却是赵州人。同年:同榜考取功名者。

〔2〕闳:宏大。

〔3〕参军:府、州、县的低级官员。

〔4〕迂阔:不切实情。

〔5〕庸讵:岂,难道。

美文共赏

黎、安二生是苏轼写信推荐给曾巩的朋友,他们拿着自己的文章来京师请教曾巩,于是曾巩就写了这篇赠序。文中针对黎、安二生想要学古文,又怕世人笑他们迂阔,内心矛盾重重的情形发出一番议论,旨在勉励二生不要怕世俗之人的讥笑,坚持走自己的路,学习古文,反对华而不实的俗文。这是一项很重要的主张,作者的创作观和写作实践是一致的。

其实,文中二生的“迂阔”是小迂,是文风问题,而作者所指自己是大迂,是为人处世的迂腐,是道的问题,表现了作者绝不附和颓废的世风,对道的忠诚不渝,反映了作者在宋代古文运动中的革新精神,有积极的进步意义。文中正话反说,文曲意直,是讽世之词。文章结合作者自身的体会来谈,娓娓道出,循循善诱,笔调风趣,字字从肺腑流出,言外之意,耐人咀嚼。

本篇名句

“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为什么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