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技能

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技能

时间:2022-08-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思想政治品德课而言,良好的课堂教学技能无论是对学生的有效学习还是对教师的自我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师优秀的课堂教学技能带来的课堂教学艺术必然增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师能否做到从关注“双基”到全面关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无疑会成为影响其教学技能的重要因素。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技能

学习目标

1.明了思想政治(品德)课堂教学核心技能的内容。

2.掌握课堂教学核心技能训练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能有效运用课堂教学技能提高教学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品德)课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的一切工作均围绕课堂教学活动来进行。课堂教学有其时间、空间和内容的限制,教师要在有限的时空中,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越来越体现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第一节 课堂教学技能概述

教学是一种艺术,但首先是一种技能。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教学和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谁要领导好教学和教育过程,谁就要精通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技巧和艺术。”对于思想政治品德课而言,良好的课堂教学技能无论是对学生的有效学习还是对教师的自我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重要性

(一)课堂教学实效性实现的保证

教学实效性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但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如果教学技能高,就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反之,如果教师教学技能不高,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所以,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教学实效性之间存在着必然的正相关关系。

(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既包括理论学习,也包括教学实践活动,还包括教学研究活动。课堂教学技能作为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不但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按照教学技能的内容,教师在提高教学技能的过程中,需要在教学设计、使用教学媒体、课堂教学、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教学研究等方面下工夫。伴随着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也必然会带动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提高教学技能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增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推动教育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师生关系是学校诸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它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师生关系的处理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质量与特色,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而思想政治课又是一门概念多,原理多,理论性、思想性强,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的学科,因此,在新课改中要想上好思想政治课,教师就必须积极探索,努力构建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互动互惠的积极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而在具备大致相当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后,教师所具备的教学技能则会对师生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师优秀的课堂教学技能带来的课堂教学艺术必然增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所以,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是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重要因素,其必然最终促使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核心技能训练的原因

常规课堂教学技能有导入技能、讲解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变化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组织技能和结束技能等基本技能,同时,这也是思想政治教师必备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思想政治(品德)课有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特殊性、教学过程的特殊性等促使核心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成为大家的关注点,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

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课堂教学核心技能包括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和结语技能。之所以作为核心技能予以关注和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中加强,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教学理念影响

以人为本、育人为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核心理念。教育改革均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要把这种为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贯穿于教育改革的始终。教育不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优秀率、合格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育不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要认真思考我们学校的活动、我们教师的行为,是否做到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保护学生,是否遵循着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是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在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中,教师的核心技能就在于能否把“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思想政治课堂的始终;能否做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把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能否做到注重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能否做到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的影响

我国基础教育在知识传授上有优良的传统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双基”教学。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则是强调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我们所说的注重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课教师能否做到从关注“双基”到全面关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无疑会成为影响其教学技能的重要因素。从关注“双基”目标到关注“三维”目标这只是教师提升其教学技能的前提和基础,更重要的是能在实际教学中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予以有效地整合,而不是看成彼此孤立的三个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到将结论与过程相统一,又要尽力做到认知与情意的统一,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的影响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学习成长、生活为主线构建课程内容,这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无论什么样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实施都要通过课程内容来实现。课程内容组织是否得当对课程改革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的重要因素。

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习成长、生活为主线构建课程内容,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时代性具体体现在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能否体现现代社会进步、反映时代发展脉搏;能否关注政治学科发展趋势;能否依据和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适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基础性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应该包含学生发展所需要的经典知识和能力,如国家规定的基本目标要求、超越不同历史时期的具有恒久价值且相对稳定的知识以及反映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整合的知识等基础性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一方面体现在为全体学生提供在不同困难程度上形成基本理解力和技能机会;为全体学生提供同样令人感兴趣的、同样重要的和同样吸引人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在学生选择课程时,要给以一定方法上的指导,培养学生选择的能力。

(四)思想政治(品德)课各种课型目标的实现决定课堂教学核心技能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模式僵化是传统思想政治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新课程课型多样,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的每一堂课的三维目标侧重点的差别,教学组织形式上的不同,归结出主要有“讲授型”“研究型”“辩论型”“参观型”“讨论型”“实践型”等(表5.1)。无论哪种课型,教师或主导或引导的地位,都避免不了一节课需要在导入环节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结束环节或引人深思或情感升华以及整个课堂师生间的交流,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核心还体现在提问、导入、结语等几个内容上。所以,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师特别需要加强课堂教学核心技能训练。

表5.1 思想政治(品德)课型教师实现课标的关键点

续表

(五)师范生迫切需要加强的课堂教学技能内容

核心教学技能还是由当前师范生迫切需要加强的课堂教学技能内容决定的。师范生将是新课程实施的教师,新课程理念不仅要形成,还需要有强有力的教育教学实施手段。但是,在当前师范生的试做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师生思想交流的匮乏,即使有师生交流也多是简单地给出答案;提问机械,为提问而提问;导入环节和结语环节被草率为通报本堂课讲什么和本堂课讲了什么。所以,非常有必要加强师范生课堂教学核心技能的培养。

三、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核心技能的基本内容

思想政治(品德)课堂教学核心技能的内容主要包括导入技能、提问技能、结语技能。它们是教师基本技能如教师口语技能、板书技能等的综合表现;同时,又是课堂教学环节中起承转合的关节点;而且,还是新课程师生对话交流的重要体现。了解其内容,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前提。

(一)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以及其他教育活动的起始环节,是在教学活动开始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思想政治(品德)课导入技能是指政治教师在一项新的思想政治(品德)课堂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行为。

1.导入的作用

导入是一项教学艺术,是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构成联系的纽带,因此课堂导入在教学中的作用非常的重要,在相对枯燥的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中更是尤显其重要性。导入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凝聚作用——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学生在课前的活动中思维是多种多样的。上课铃响后,需要即时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把学生的注意力从上一节课或课间其他活动的思维活动中转移、集中到这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来。新颖、别致、生动、形象的导入能及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指向教师身上,指向即将开始的教学内容上。从而有利于课堂秩序的安定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

(2)激发作用——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恰如其分、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期待心理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即将开始学习的新的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认知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主动求知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这种自发的内驱力能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巧妙而艺术的课堂导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产生学习新课愿望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对学习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愉快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置信作用——沟通感情,创设学习情境。置信作用,即消除学生对新课、新学业的惧怕、怀疑心理,使学生对新课、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友好感和信任感。艺术的课堂导入能够增强新课的趣味性,使学生产生愉悦感、紧凑感,保持心情愉快、情绪激昂、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这样不仅能降低学生理解新知的难度,而且能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学之径莫便乎近其师”,“尊其上九,信其教”,巧妙的课堂导入不仅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更轻松,而且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尊重感、敬佩感,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效能。

(4)导向作用——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巧妙的课堂导入可以诱发学生的求异心理,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导入如同路标,它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经验以及知识的沉淀转移到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中来。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新的知识情境,启迪学生去思维、去设想,又能引导学生沿着教师所指引的方向逐步深入,从而防止出现只有笑声不见切题的无边际内容,为整堂课教学内容的有效完成做好铺垫,引好道路。导明了明确的知识方向,便有利于教师揭示课题,使课堂环节步步深入,课堂内容明确透晰,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

(5)铺垫作用——铺设桥梁,衔接新旧知识。艺术而巧妙的导入能为整个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并能由此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发展、扩散,把课程的进展不断地推向高潮,产生良好的积极的“连锁反应”,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教师把握课堂节奏、课堂气氛融洽活跃,教学内容前后呼应。这样可以为已学知识与未学知识铺设衔接的桥梁,使新旧知识顺利过渡,达到新知与旧知的融会交融,令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2.思想政治(品德)课导入类型

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在实际的政治课堂教学中,传统的导入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开门见山法、以旧引新法、故事导入法、提问导入法、直观演示法、讲评导入法、检测导入法、剖析关键词导入法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现代教育设备的普及,时代在呼唤思想政治(品德)课改革传统的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实效性,这也要求思想政治(品德)课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具备更多、更新、更好的导入方法。别致新颖的高超导入艺术,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欲罢不能,不得不听,使整个教学气氛尽快活跃起来,教育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因此,结合新课改理念及现代教学设备,把一些新颖而实用的导入艺术运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1)歌曲导入法。根据教材内容,在开讲之前,可让学生齐唱或用播放工具播放一首与所学内容相关并为学生所熟悉喜爱的歌曲,以创设心情舒畅的环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种课堂导入技巧多用于情感教育。因为一个人的情感除自身的因素外,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制于外部的环境与气氛。有时一首歌曲也可以感染、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情绪。威武雄壮的音乐可以振奋人心,调动教师和学生的激情,抒情优美的音乐可以将人带入和平安宁的意境中。

例如,讲授“公民有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这一内容时,可合唱或播放“爱我中华”“大中国”之类歌曲,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认识到我国各民族之间是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讲授“公民要依法服兵役”一课时,可以合唱或播放“我是一个兵”“说句心里话”之类的歌曲,歌声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依法服兵役是每一个适龄青年应尽的义务,极大地鼓舞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热点时事导入法。这是根据教材内容,利用最新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激发学生情感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热点时事具有新、近、真的特点,感染力强,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从而收到先声夺人之功效。另外,利用热点时事导入新课,使时事政治与所教授的知识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实践化,提高学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也为日后考试或练习中的“材料分析题”奠定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如,讲授“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一课内容时,可以切合时事中的“台湾新闻”,利用陈水扁鼓吹的台湾公民“公投事件”,既可以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认清“台独”分子的意图,还可以唤起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在运用这一导入技巧时应注意:第一,热点时事宜为新近事件,切忌“不热”;第二,“热点时事”要与授课内容紧密相关;第三,教师选择时事应以政治时事为宜,切忌时事内容庸俗化,最好能与考点相结合。

(3)视频导入法。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它为常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随之视频导入法也越来越普遍地被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利用多媒体设备,用视频导入新课,形、音、色俱全,直观性强,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有利于把学生引入教师设置的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讲授“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时,可以播放一段有关环境被人类污染、破坏的录像,就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积极思维的闸门,使学生感到政治课就在现实生活中,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

运用视频导入法时应注意:第一,录像内容要精悍短小、突出主题、有感染力,否则学生就会为了看录像而看录像,达不到教育的效果;第二,录像应当有旁白或在录像视频旁边增添突出主题的文字;第三,录像内容健康向上。

(4)活动导入法。这种方法是组织学生通过老师安排或学生自编自演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小品、小话剧、模仿节目、游戏等方式导入新课。这种方法新颖、活泼,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与学习有关的感性材料,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学、爱学。这种方法一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一些活动或将课本上的漫画、图片生活化,把它用学生的行为表现出来。

例如,讲授思想品德“善于交往”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表演小品《小张应聘记》,将小张在应聘过程中的无礼貌、无秩序、不讲文明等陋习表现出来,最终导致应聘失败,这就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要善于交往就需要文明礼貌。使学生乐于其中,学于其中,感于其中。

应用这种方法应注意:第一,活动要取得成功,达到理想的效果,最好在课前有充分的准备,要进行预演;第二,活动内容要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第三,活动内容要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第四,活动时间不宜太长;第五,此方法多用于初中课堂。

(5)漫画导入法。漫画蕴藏着深刻的哲理,极富趣味性和幽默感,它针砭时弊,很受中学生的喜欢。恰当地把漫画引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中,能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对帮助学生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好处。教师在讲课时,先出示一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漫画,并从漫画引出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既设置悬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寻求答案。

例如,讲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时,先让学生观看漫画《争光》,漫画的内容是:两个人中,前面是一个左手拿着奖牌,右手高举火炬正在奔跑的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后面跟着一个左手拿着一叠钱,右手高举单位公章的贪官。学生看后顿时活跃起来,兴趣盎然,接着老师让学生思考: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在经过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总结指出我们要坚持以国家和集体利益出发的价值观,反对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价值观。由此导入新课,既加深了学生印象,又可以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应用这种方法应当注意的地方:第一,选择的漫画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且具有典型性;第二,漫画内容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第三,教师对漫画可有适当的解释;第四,漫画内容积极健康。

(6)“顺口溜”导入法。思想政治品德课很容易误入“背来辛苦,用来糊涂”的怪圈,不能有效地适应考试的要求。很多时候,学生采取的办法是“背住书上黑体字,方能不怕去考试”,其实这种内容空、学生死的方法非常不利于教学相长。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顺口溜”这种形式导入新课,这种音韵优美、感人至深、蕴涵哲理、便于记忆的“顺口溜”不仅可以使教师出口成章、风趣幽默,更能使学生记忆理解,乐于接受。

例如,在讲授“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时,可以运用“虽然我很丑,但却温柔”。讲授“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时可以用“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不跳不跑,只动大脑”等顺口溜导入,给人耳目一新,回味悠长之感,然后进入正式授课过程,这样学生学习起来生动有趣,课堂显得轻松自然,从而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任务。

应用此方法应注意:第一,“顺口溜”最好可以总结概括出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第二,“顺口溜”要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第三,教师在生活中要广泛积累,达到灵活生动,运用自如。

案例:导入课堂实录师: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六样东西,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冰块、玻璃、食盐、

蜡烛、水晶和橡胶。那么要求是,用物理知识将这些物品分为两类。生:晶体和非晶体。师:初中物理里面,大家看是不是学了这么一句话——固体物质分为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刚才同学们也是按照这种方式分的,那现在我的问题是:这句话是真理吗?

案例中的导入环节,教师运用的是设疑激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同老师一起探索下去。案例中的“这句话是真理吗?”让学生在反问“难道不是吗?”之中,疑点出来,设疑成功,学生的探索兴趣被激起。

(二)提问

提问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一定方式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了解学习状态,启发学生思维,达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行为活动方式。

1.提问的作用

恰当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课堂提问的主要作用如下:

(1)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迸发学习的热情,产生学习的需求。例如,讲授“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课时,问学生“固体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是真理吗?”学生就非常感兴趣。想挑战权威,又没有充分的理由,于是对后面的学习内容非常的期待。

(2)启发思维,主动学习。提问可以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殊的专题或概念上,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提问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支持行为。学生的学习是以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为基础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又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能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帮助新旧知识之间产生链接等。

(3)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发展学生能力。提问是课堂上的一种召唤动员行为,是集体学习中引起互相活动的有效手段,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流露情感、发表看法、与老师和班级其他成员沟通交流的机会。学生通过聆听他人对问题的回答,展开争论,从而开拓自己的思路,便于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理解、记忆。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

(4)反馈信息、促进交流。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某一个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快捷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问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调整进度。

(5)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问也是维持良好课堂秩序的常用手段之一。

2.课堂提问的类型

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多种多样的,有事实、现象、过程、原理、概念、法则等,对这些知识有的要求了解,有的要求理解,有的要求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不同的形式和水平,这就要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包括多种类型。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水平。与此相应,课堂提问也可以分为六类。

(1)知识水平的提问。知识水平的提问主要用来提问学生对已经学过的有关内容的再认再现情况,即对学生的识记的考察。具体表现为提问学生能否记忆具体的事实、过程、方法、理论等,它只能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最低水平。其提问的表现形式为:说出、写出、举例说明、复述、什么叫做、标注出等。知识水平的提问实际上就是对基本事实的提问。在提问中它所占的分量应处理得当。一方面,在课堂提问中,不能大部分都是知识水平的提问,那样,只是知识的简单机械的重复,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也就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不能绝不涉猎对它的提问,因为理清基本事实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这两方面都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说来,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多涉及一点知识水平的提问,随着学生知识和经验的增长,应多加入更高水平的提问。

例如,在要求学生记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老师在提问时不会直接问“内容是什么”,而是问学生“我们应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运用中记住知识。

(2)理解水平的提问。理解水平的提问主要考查的是学生是否把握了所学材料的意义。此时的提问已超越了记忆,具体表现为提问学生能否概述和说明所学的材料;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已学的内容;能否估计预期的后果等。此时所考查的仍然是学生较低水平的理解。其提问的表现形式为:概述、解析、比较、转换、区别、推断、分类等。理解水平的提问能促使学生去组织所学的知识并弄清其含义,这就较知识水平的提问前进了一步。如果说知识水平的提问所考查的仅仅是材料的表述和再现,而理解水平的提问就考查了材料所代表的意义。

例如,我们在给学生讲解哲学含义时,可以问学生“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什么?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知道哲学的含义是前提,通过与世界观和具体科学知识对比后,学生对哲学的内涵理解就更准确了。

(3)运用水平的提问。运用水平的提问考查的是学生能否将学习所得运用于新的情境。此时的提问已达到了较高水平的理解。具体表现为考查学生能否应用概念、方法、规则、原理等。其提问的表现形式为:应用、分类、分辨、选择等。运用水平的提问能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能够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例如,学生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后,可以问学生“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加深了学生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分析水平的提问。分析水平的提问考查了学生的两个方面。一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这上承运用水平的提问。二是对材料结构的理解,这下接综合水平的提问。此时的提问已能考查出一种比运用更高的智能水平。表现为考查学生能否从整体出发去把握材料的组成要素及其彼此间的联系。其提问的表现形式为:证明、分析、找原因、作结论等。分析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能分析知识间的联系和关系,要求学生能运用批判性思维从事物错综复杂的联系网中寻找出事物间的有机联系,能分清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能帮助学生树立全局观念,并立足全局,分析局部。素质教育要求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故分析水平的提问适度地加大,尤其对于高年级学生,对实施素质教育大有裨益。

例如,我们在学习“市场经济的特征”后,问学生“市场经济能充分地发挥市场的作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说市场经济全面优越于计划经济。这种观点对不对?”这一设问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知道市场不是万能的,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养成辩证看待问题的习惯。

(5)综合水平的提问。综合水平的提问考察的是学生能否把先前所学习的材料或所得的经验组合成新的整体。此时的提问涉及学生的新的知识结构,故能考查出学生的创造力。具体表现为提问学生能否制定出一项可操作计划;能否概括出一些抽象关系;能否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明自己的新见解等。其提问表现形式为:计划、归纳、设计、创造、组织等。综合水平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组合成新的形式,可以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预见能力,尤其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想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体系,并提出综合水平的问题,研究如何才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夭地,并进行有创意的思考和组合。

例如,在学习“公司的经营”时,我们可以问学生“公司经营不善,会有哪些结果?我们应如何避免这种现象?”这一问题既有利于学生了解兼并和破产的有关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对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行前后知识的归纳总结。

(6)评价水平的提问。评价水平的提问考察的是学生能否评定所学材料的合理性,如材料本身的组织是否合乎逻辑;它还能考察出学生能否评定所学材料的意义性,如材料对社会的价值。此时的提问涉及学生对所学材料如诗歌、散文、小说、报告等作出的价值判断。它能体现出学生对所学材料已达到最高的掌握水平。其提问的表现形式为:评价、论证、判断、说出价值等。评价水平的提问可以有力地促发学生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形成一定的思想、信念、世界观,这是教育培养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目的。

案例:“真理……”提问课堂教学实录

师:不知道在哪里。但是我们坚信有那么一个,但是我们人类永远在向那一个真正地真理前进、努力,对不对?一个方面客观的条件在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客观事物自己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没有永恒的固定的真理,真理都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的。所以它又具有无限性对不对?它又具有无限性。是反复的无限的,那么这个无限,刚才熊晓琴说到了实践真理又实践又真理又实践,我感觉好像在旋圈呢?是不是终点又回到起点?

生:不是

师:不是,那区别在哪里?新的实践和原来的实践有区别没有?

生:有

师:那么新的真理和原来的真理?

生:也有区别。

师:会怎么样?朝哪个方向走的?

生:向上的。

师:更高层次,向上的,对不对?所以它的这一个过程还具有什么特点?

生:进步性。

……

(三)结语

课堂结语又叫断课语、结尾语,是课堂教学将要结束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及时的总结、巩固、拓展、延伸和迁移的教学活动时所用的语言。

1.思想政治课结语的功能

古人在谈行文时说:“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一堂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说好的开头有先声夺人、启发诱导之功能,那么,精妙的结尾就应具有耐人寻味、课断思不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

(1)梳理概括,形成网络。思想政治课教材是分课、节、框编写的有着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在课终了之时,对教学目标中的思想内容、能力要求、知识要点进行简明扼要的梳理概括,既可使整堂课的教学内容系统化,增强学生的整体印象,形成知识网络,又可理清线索,提炼出精要,使之纲举目张,执简驭繁,增强记忆,还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对于一堂内容繁杂的课,提纲挈领的小结尤为重要。

(2)画龙点睛,强化主题。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课堂教学是同样的道理,良好的导入并不等于成功的全部,结束的失误也将导致功亏一篑。思想政治课教学是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每一节课都有其教学主题。在课终了之时,如果教师不重视结尾,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往往只能是零散的、停留在浅表层次之上的感性知识。与此相反,教师富有艺术的“点睛”之笔,则可强化主题,升华知识,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理性知识。

(3)承前启后,浑然一体。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个有序的教学过程。教材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顺序,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过程。富有艺术性的结束,既对全课进行总结又为讲授以后的新课题创设教学情境埋下伏笔。这样,承前启后,既可以使知识有机衔接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又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诱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4)拓展深化,发展智能。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涉及的问题都讲清楚,有些问题需要学生课后思考、去探究。因此,有些课讲完之时,可把结尾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把一些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而课堂上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从而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发展智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即使不向课外延伸,在结束之时,老师若能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5)及时反馈,查漏补缺。教学过程中充满众多不确定因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不可能完全按照事前的设计进行,其中难免出现失误与不足。富有艺术性的结尾既可对所学知识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又可检查教学过程中的疏漏之处,及时弥补其缺陷与失误,使教学更趋完善。

2.思想政治(品德)课结束的具体方法

(1)总结归纳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结尾方法,即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叙述重点,指出难点,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整节课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印象,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例如,讲完“体验人大代表”这一内容后,用了三个关键词来归纳作为结课:性质——代表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职责——承担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大职责。

(2)图示归纳法。图表是一种直观的教学形式,具有简明、清晰、形象的特点。运用图表的展示,可将繁多而分散、难懂、难记的知识系统化、具体化、明了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讲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内容后,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从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加以图示归纳,然后教师在补充中结课。

(3)音乐陶冶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学能以其系列独特的教育手段,融及人的情感深处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思想政治课运用歌曲结尾,能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吸引力,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例如,讲完“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让学生在歌声中体味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讲完“强国之路:改革开放”后,就带领学生在乐曲伴奏中有感情地唱起《走进新时代》,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内容和歌曲内容相得益彰,和谐自然,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并且使学生在歌曲中感悟了深奥的政治理论。

(4)巧设疑问法。用章回小说的结尾方法结尾,能使学生耳目一新,这种课堂结尾方法关键在于巧设疑问,留下悬念,诱发其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从而为下节新课作铺垫。

例如,讲完“学校保护”这一内容后,可作如下设问:“我国法律为你们的健康成长制定了哪些具体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又起到了怎样的保护作用呢?欲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这种结尾方法能使学生急于了解下节课的内容,从而激发其主动预习课文的积极性。

(5)故事回味法。俗话说“小故事、大道理”。当我们在讲抽象的道理时,学生可能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如果我们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而且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讲完“心晴雨亦晴”这一内容后,可给学生讲述“做自己的主人”的故事。一位好斗的武士向老禅师请教夭堂与地狱的含义。老禅师轻蔑地说:“你性格乖戾、行为粗鄙,我没时间跟你这种人论题。”武士恼羞成怒,拔剑大吼:“大胆和尚,如此无理,我要杀死你。”禅师缓缓道:“这就是地狱。”武士大悟,伏地拜谢,感谢禅师的指点。禅师又说:“这就是夭堂。”饶有趣味的故事使学生豁然开朗,从而为培养良好的情绪而努力。

(6)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基本原理观点来分析现实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比如讲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一内容后,教师引用下列案例,让学生分析解答:“青年王某在读书时,就经常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鬼混。离校后经常打架斗殴,为此曾被公安机关拘留过,但王某仍不思悔改,反而认为‘小错不断,大错不犯,不至于坐牢’”,依然我行我素。后来,经不住坏人的引诱和私欲的膨胀,发展到拦路抢劫并行凶致人重伤。事发后被人民法院处10年有期徒刑。教师把案例给学生摆出,然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①王某的上述经历中,有哪两种类别的违法行为?②这两种违法行为在本质上为什么是一致的?两种违法行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③从他的上述经历中给我们留下什么教训?学生带着问题对案例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对理论知识也就自然而然理解掌握了,并且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觉悟和遵纪守法的法制观念,真正将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觉悟能力有机统一起来,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总之,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这种艺术的表现手法没公式可循,教材内容的丰富多样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夭地,除上述结尾方法以外,还常采用即兴表演法、精神感召法、漫画联想法等。只要我们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实际,精心设计并灵活运用恰到好处的结尾,给学生一个回味无穷的“尾声”,真正让每一节课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

案例:“真理……”结束环节课堂实录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真理,知道了真理它具有客观性,有条件性,有具体性,有历史性,并且任何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都是一个反复的无限的上升的过程,就像舍特曼一样要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用创新的思维去追求和发展真理。同学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懈努力,就像我们片中最后的一个词语,莫空谈,做实事,谢谢大家。

第二节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是单个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的结合,也是基本技能训练与核心技能训练的结合,还是课堂教学各环节技能的综合。新教师(师范生)在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中要注意把握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循序渐进提升课堂教学的能力。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堂教学核心技能的运用要求

课堂教学技能是综合性的技能,其运用都讲究基础性、综合性、灵活性和艺术性,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和结课技能在具体实施中还有一些要求。

(一)导入技能的运用要求

政治课导入技能是指政治教师在一项新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行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现代教育设备的普及,时代在呼唤思想政治课改革传统的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这也要求思想政治课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具备更多、更新、更好的导入方法。别致新颖的高超导入艺术,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欲罢不能,不得不听,使整个教学气氛尽快活跃起来,教育也就容易进入最佳境界。因此,结合新课改理念及现代教学设备,把一些新颖而实用的导入艺术运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二)提问技能的运用要求

提问技能在运用中通常会涉及问题本身和教师提问的时机与态度,所以,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设计要有讲究

教师对课堂提问应当努力探求妙法,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使其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主动探索、尝试的积极性,蕴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达到培养和锻炼他们思维能力的目的。

(1)问题设计要精心,具有目标性。一节课中的主要问题的设计必须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能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带到精彩的问题空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完成。同时,设问还要抓住教材的关键,于重点和难点处设问,以便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趣味性。在设计提问时,教师最好能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提出问题。对于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教师要不落俗套,善于变换提问角度,设计精巧、生动有趣的提问,让学生听后有新鲜感,刺激学生的探究欲。

(3)问题设计要有顺序性。即按教材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的原则对问题进行设计,先提认知理解性问题,然后是分析综合性问题,最后是创设评价性问题。这样安排提问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教学活动层层深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就是指问题的条件、结论、方法或者过程开放。由于问题开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思考和想象可能的情况,问题的设计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并继续探索学习下去。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得到培养。

(5)问题设计要有生成性。生成性的问题就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提问要掌握时机

教学视角是课堂选择提问时机的重要依据。提问的时机一旦迎合了教学需要并与教学视角相吻合则选准了“最佳时机”。提问时机要把握恰当,做到当问时则问,善于捕捉学生的“愤悱”状态,在学生“心欲知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不失时机地用问题的钥匙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寻找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3.提问要注意态度

教师向学生提问时的态度至关重要。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提问环境、保持谦逊和善的态度、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回答以及正确对待提问的意外。

(三)结语技能运用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结语功能的有效发挥还要讲究以下运用要求:

(1)回归综合性。结束时要及时对所讲授知识进行回顾,进行综合、概括,并使之条理化。要符合结课的综合性、概括性和回归性的特点。

(2)时效性。教学结束过程要求在短时间进行综合与概括,干净利落,不得拖沓,一般三四分钟即可,最多不超过5分钟。

(3)目标性。归纳总结要紧扣教学目标,揭示知识结构和重点,提升学生能力,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4)深化性。对重要的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要进行总结、深化和提高。

(5)检查性。结束时要提出问题或采取一定形式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即得到反馈性的结果。

(6)简明性。归纳总结时要言简意赅。

(7)延伸性。重要内容要拓展延伸,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8)多样性。结束时可采用多种形式,既巩固知识又回味无穷。

二、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全面性、实用性要求

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内涵的真谛所在。全面性原则就是要坚持对全体接受教育的师范生的各项技能都要进行训练,要对课堂的各个环节都能有把握,包括:导入、起承转合、结尾等。细节决定成败,一堂优质课要求有跌宕起伏,有师生的互动,有生生的互动。同时,对于广大即将走上讲台的师范大学生,可操作性也是很重要的。师范生可以到一线课堂,具体的体会课堂上学生的变化和临场的应变,这样有实效的训练才是关键。

(二)开放性要求

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大学课堂、微格实验室与中学课堂结合,实现模拟课堂与真实课堂的结合,做到开放式培养模式。同时,师范大学生还要树立开放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联系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的实际进行教学,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和时代精神。政治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要注意学生的情意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等)。

(三)目标导向性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的集中体现,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使师生心理同步,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方向。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不仅体现在授课伊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发挥教学目标的统摄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行为,使学生在每一步骤的学习中都有明确的指向,从而使教学行为沿着明确的目标进行,这样课堂才不会乱。因此,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要能使思想政治(品德)课堂目标明确,导向分明。

(四)结构最优化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训练中,既要考虑技能训练内容方式能促使教师知识、能力结构最优化,同时,还要考虑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能促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最优化。

结构最优化教学原则以师生背景性认知结构为基础,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中介,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结构中教师主导控制和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机结合和交互作用,实现学科知识结构的“内化”,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建构和重新建构。贯彻结构化原则,要求做到:教学要围绕着学生的认知结构而展开;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中应着眼于整体教学系统,使各教学要素优化组合,以求得最佳的整体效益的原则。贯彻最优化原则,要求做到:优化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以优化教学目标为核心,优化教学过程。

三、思想政治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内容与方式

在课堂教学技能各个环节的训练中,均要涉及分析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心理与思维特点、时代特征等做出较准确的评估与认识,才能在教学中,准确确立教学重难点、教法以至于教学思路。所以,思想政治教师(特别是师范生)在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中,要注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和中学生时代特点、思想现实、认知能力现状的积累。课堂教学技能主要从课堂导入技能、课堂提问技能、课堂结束技能等方面进行训练,如果这几个环节都做好了,一堂优质课就基本成型了。

(一)导入技能的训练内容与方式

新教师(师范生)课堂导入技能的训练通常是在观摩、研讨中领悟,在模仿练习中体会,在设计、试讲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中,也常常借助观摩、学习得到新的启示,不断提高导入技能技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导入技能训练主要从以下两个环节中入手:

1.观摩研讨导入环节

该环节技能训练操作要领是:观看课堂教学实录—详细记录导入环节—研讨导入环节—模仿优秀导入环节。要求师范生认真记录导入环节,结合导入环节的要求进行研讨,模仿中体现该导入方式的教学艺术。该环节的训练通常采用小组集体观看—个人记录与感想—小组交流与研讨—模仿,促使训练者在小组研讨中领悟具体导入方式的实施意义,并在模仿练习中提升导入技能(具体训练内容和要求见表5.2)。

表5.2 观摩研讨导入环节的训练内容、要求与方式

2.设计、试讲导入环节

该环节技能训练的操作要领是: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设计、试讲各种导入类型(歌曲导入法、视频导入法、故事导入法、习题导入法、时事导入法、活动导入法、漫画导入法、顺口溜导入法等)。要求导入设计结合学生、课标要求,新颖、合理;导入试讲时间控制在3~5分钟;综合有效运用各种基本技能;准确发挥某种导入方式的作用。该环节在训练中通常采用个人准备、试讲—小组研讨—个人修正提高的组织形式(具体训练内容和要求见表5.3)。

表5.3 设计、试讲导入环节训练内容、要求与方式

(二)提问技能的训练内容与方式

1.观摩研讨提问内容和运用技巧

该环节技能训练的基本要领是:观看课堂教学实录—详细记录课堂提问内容、背景—分析提问的动机和效果—小组交流研讨提问动机、内容和效果—写下提问技能观摩心得。要求师范生详细记录课堂提问内容和背景,客观评价提问效果,准确分析提问动机。该环节的训练通常采用小组集体观看—个人记录、分析—小组交流与研讨—个人撰写提问技能观摩心得(具体训练内容和要求见表5.4)。

表5.4 观摩研讨环节的训练内容、要求和方式

2.设计课堂提问内容与试讲

在分析教材基础上,设计课堂教学中各种类型提问的问题和运用时机;在练习中体会课堂提问的运用技巧。此环节在训练中,主要采取个人分析教材—设计问题内容和问题的运用背景、时机—小组交流研讨,并试讲练习。这样的训练步骤目的在于考察提问的内容设计、运用时机与效果,增强师范生提问问题的设计能力和提问技巧的运用能力(具体训练内容和要求见表5.5)。

表5.5 “设计课堂提问内容与试讲”训练内容、要求与方式

(三)结语技能的训练内容与方式

作为课堂教学环节技能训练,结语技能与导入技能训练的形式基本一致,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观摩研讨结语环节

该环节技能训练操作要领是:观看课堂教学实录—详细记录结语环节—研讨结语环节的内容、设计原因—模仿优秀课堂教学结语环节。此训练过程中要求师范生认真记录结语环节的内容,结合结语环节的要求研讨设计原因和运用技巧,并在模仿中体会该结语方式的教学艺术。

该环节通常采用小组集体观看—个人详细记录与分析结语设计原因和运用技巧—小组交流与研讨—模仿与体会的训练步骤,促使训练者在分析与研讨中领悟具体结语方式的实施意义,并在模仿练习中提升结语技能(具体训练内容和要求见表5.6)。

表5.6 观摩研讨结语环节的训练内容、要求与方式

2.设计、试讲结语环节

该环节技能训练的操作要领是: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设计、试讲各种结语类型。要求结语设计结合学生、课程内容要求;结语试讲时间控制在3~5分钟;准确发挥具体结语方式的作用。该环节在训练中通常采用个人准备、试讲—小组研讨—个人修正提高的组织形式(具体训练内容和要求见表5.7)。

表5.7 设计、试讲结语环节训练内容、要求与方式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的训练重视的是师范生的技能基础和重点环节技能的落实,而课堂教学既要讲究重点环节高潮不断,也要讲究整体效果的一气呵成。对于整堂课的技能训练,无论从步骤、环节还是方式来看,我们都可以借鉴前边核心技能的训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整堂课教学技能的训练还要结合教育见习、实习环节来提升,做到大学课堂、微格实验室、中学真实课堂环境的全面结合。

附录

典型赏析(教学实录):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生活与哲学》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授课者 重庆八中靳万强

师:好,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下。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六样东西,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冰块、玻璃、食盐、蜡烛、水晶和橡胶。那么要求是,用物理知识将这些物品分为两类。

生:晶体和非晶体。

师:石思倩说是晶体和非晶体。还有没有其他的结论?

生:自然和人造。

师:自然的和人造的,哪些是人造的哪些是自然的?冰块儿是自然的,水晶是自然的对吧,其他的是人造的,有道理。

生:可以吃的和不可以吃的。

师:可以吃的和可以,这个是物理吗?不对,是吧。石思倩你刚才分为了哪两类?

生:晶体和非晶体。

师:那起来给大家说一下,你划分的标准是什么?也就是说晶体和非晶体的标准。

生:就是它的分子排列是有规律的就是晶体,然后非晶体;而且有熔点,否则为非晶体。

师:有熔点?有固定的熔点?

生:有固定的熔点。

师:对了,有固定的熔点和,和什么?只有熔点吗?

生:分子的排列。

师:对了,分子的排列,有规则的有规律的这样排列的,然后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的叫什么?

生:晶体。

师:晶体。那能不能给大家分一下哪些是晶体那些是非晶体?

生:冰块儿是晶体。

师:冰块儿,还有呢?

生:那是食盐吧?

师:食盐,对。

生:食盐是晶体,然后水晶是晶体,其他的都是非晶体。

师:对不对,对的,请坐,啊。这种分类应该是可以的,因为我们在初中物理里面,大家看是不是学了这么一句话——固体物质分为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刚才同学们也是按照这种方式分的,那现在我的问题是:这句话对吗?是真理吗?是还是不是?

师:严晗。你觉得是真理吗?

生:按目前的角度来说是,但是如果发展到以后就不一定了。

师:发展到以后也不一定。还有其他观点没有?那么到目前它是不是真理,我就加一句话。

生:是。

师:是?肯定是?其实要判断它是不是真理我们首先要解决什么叫真理对不对?那什么叫真理都没有解决的话你凭什么来判断?对不对?那什么叫真理?你们觉得什么叫真理?你们觉得什么叫真理?什么?熊巧琴,大声一点。

生:符合客观规律的。

师:符合客观规律的就是真理。对不对?请坐下。还有其他的答案没有?符合客观规律的,不为人的意识所改变的,也就是说真理它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不对?但是真理本身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生:客观的。

师:本身它的形式上来看,它属于物质的范畴还是意识的范畴?

生:意识。

师:那从形式上来看它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生:主观的。

师:从形式上是主观的。那么也就是说它可能是一种认识可能是一种观点对不对?

生:对。

师:那么这个观点如果它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符合事物本身的,你们就认为它是真理。如果反过来不是,那么它就是?

生:谬误。

师:对了,你们这个解释应该是正确的。如果我们的一个观点符合客观事物我们就认为它是真理,如果不符合客观事物就是谬论。翻到书47页,找到真理的含义,真理是什么?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什么反应?

生:正确反应。

师:找到没有,47页第一段。什么叫真理,首先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然后刚才郑童心同学说到了真理是客观的,而靳老师又加了一句话,真理从形式上来看是主观的,对不对?但是我们再追问一下,它的内容从哪里来的。

生:客观。

师:客观来的。而我们要去检验我们的这个观点我们的这个认识它对与不对到哪里去检验?

生:实践。

师:要回到实践中检验。对不对?因此刚才你们的结论也是正确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虽然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来自于客观,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对不对?所以,我们说它具有客观性。这是它的一个基本属性,那懂了什么叫真理又回来,看刚才这句话,还要回答,那究竟是不是真理?

生:是。

师:是!很肯定?为什么那么肯定?凭什么那么肯定?钱朝婷,你为什么那么肯定。

生:因为初二物理书上是这么写的。

师:因为初二物理书上是这么写的,当年就是这样学的,是吧?所以我们学了,但是我好像记得有一句话耶,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好像曾经学过这么一句话是吧?也就是说书上写的都一定全是正确的吗?那来看一下,最前沿的科技是怎么解释的。

师:那么看完了这段视频之后,现在还有什么感想?原来我们初中物理一直学的人类已经好像得到了结论的一个真理,固体物质分为了晶体和非晶体,居然到了今天这句话经不起推敲了是吧?那你们看了这个之后,结合今天这堂课的这个主题,有什么样的感想?

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师:再一次感受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就觉得有一个纳闷儿了,就像刚才严寒说的,有的东西在过去是真理甚至现在都是真理,将来就不是真理了,那是不是这个真理随时都在变?

生:不是。

师:不是?那真理究竟有几个?

生:一个。

师:那按照刚才的这个概念来看,真理一定是这种观念这种认识符合?

生:客观事物。

师:客观事物,对吧?它一定要符合客观事物,但是原来认为也是符合,而今天这种观点变了,原来只有晶体非晶体,现在又有了准晶体结构。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

师:事物是发展的,这个事物可以是客观事物是吧?那真理在发展没?是不是也在发展?真理也随着它在发展,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发展?科技的发展,人的认识水平,实践的发展,对吧?给我们创造了去认识客观事物的条件,事物发生了改变,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刚才大家所说到的实践水平也不一样,科技水平不一样,我们认识的条件设备不一样,于是我们得到的认识他的真理性具有相对性。这种真理性的认识我们只能说随着这些条件的变化越来越接近真正的真理,是这样吧?但是原来那个结论能不能说错了?

生:不能。

师:不能,那么那个过程,原来只有两种只有晶体非晶体这个结论有价值没有?

生:有。

师:有,最起码它在越来越接近真理了。是不是这样啊?所以我们从刚才的这个话里面感受到了真理的特征。真理有什么样的特征啊?他是相对的,那么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它要受到历史条件客观条件的一些制约。所以我们说真理具有……

生:客观性。

师:客观性我们刚才说过了。

生:历史性。

师:所以说它具有历史性。不同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不是存在差异?这是受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那老师再来出一道题,在数学领域,1+1=2,这是真理吗?

生:是。

师:在数学领域,我有个范围?

生:是。

师:很肯定吗?在数学领域,一加一是不是等于二?我估计我把这个条件去掉了,可能就有人,能不能说一加一等于二?

生:不能。

师:那能不能举个例子?

生:水和酒精。

师:水和酒精加在一起,同样的一毫升加一毫升?

生:小于两毫升。

师:加在一起,未必是这样,对不对?这是其他学科的,但是我还是回到刚才这个命题上来,在数学领域,这究竟是不是真理?

生:是。

师:再想。很肯定吗?

生:不一定。

师:不一定,说一下为什么不一定。

生:向量和向量。

师:哦,想到了向量,我们班有没有学计算机的?

生:没有。

师:胡娇大声地告诉大家。

生:在二进制里面的话1+1应该是要进一位等于10。

师:对了,如果是另外一个条件,那就应该是这个答案。看到过没有?学过计算机的、懂一点机器语言的,这也在数学领域哟,不是因为计算机的原因还是数学领域,而这一个是我们通常的十进制,你要说八进制十六进制一加一都等于二,但是如果是二进制,二进制依然在数学领域吧,一加一就不等于二了。那这说明一个什么?

生:真理有范围。

师:真理有范围,有条件,同样的一个结论当它的条件发生改变了,它这个结论就不一定正确了。对不对?

生:对。

师:所以这说明了,真理它具有条件性。那么从条件性来看,真理它是具体的,不同的条件,那么这个真理它是否成立?那就不一样了,对不对?而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它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说,本来是一个真理,如果它的条件超越了,条件突破了,或者它的历史范围突破了,那可能这一跨越真理就可能变为什么?

生:谬误。

师:你比如像刚才说的,不是十进制而是二进制,那一加一就不等于二,那这个一加一等于二的命题,一个所谓真理性的认识那是不是就成了谬误了,明白没有,因此我们讲真理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一个正确的反映,而这个反映它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具有历史性的,但是真理与谬误之间一步之遥。也就这个一步之遥就是它的条件它的历史性,对不对?超越了这个,它可能就变为了谬误。因此得到这么一个结论,真理它是主观符合客观,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找到没有?书上47页对吧,这里能不能理解什么叫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那么具体的说明了真理具有什么特点?具有条件性,而历史的统一?

生:历史性。

师:其实一个是从空间讲的,一个是从?

生:时间。

师:时间讲的。好,我们搞懂了真理的特征,搞懂了真理的特征,再一次了解一下这个舍特曼发现准晶体的过程。

师:好,现在我们看完了舍特曼发现准晶体这一过程,有两个问题需要大家思考。第一个,准晶体的发现过程说明我们认识和追求真理的过程它本身是一个怎样的过程?第二个问题,从舍特曼的身上你又学到了什么?这样,我们把同学就四个同学一组,大家先讨论一下,那么待会儿就请一个同学把你们所讨论的东西说一下。转过去开始讨论。两个问题一定要看清楚,第一是什么样的一个过程?

师:好了吗?时间差不多了,这样,待会儿同学起来说了之后,即使你们那一组说的可能有重复的,但是没关系,你也有你的新意,我相信很多组同学讨论出来肯定还是有很多亮点是吧?我们就请哪组自告奋勇?谁先来?来,张放,你来说一下你们小组讨论的第一个问题认识和追求真理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生1:我们小组得出的结论分为两点。第一,认识真理是一个克服谬误,颠覆传统和挑战权威的过程。

师:克服谬误,再说一遍。

生1:颠覆传统。

师:颠覆传统,是一个意思对吧,还有呢?

生1:挑战权威的过程。

师:挑战权威的过程,还有呢?

生1:第二我们发现真理的发现是曲折的,是充满坎坷和困难的,甚至还会出现反复。

师:还有反复的,充满曲折的,还有没有?

生1:就是这样的。

师:好,请坐下,说得非常的好。其他组呢?还有没有?你们那一组。

生2:我们这一组首先是讨论的时候出现了分歧。

师:说一下分歧?

生2:首先是熊巧琴她觉得真理就是一个实践认识得出一个真理然后再实践得出新的认识,这样反复的一个过程。

师:你们也说到了一个反复的过程,实践得到了真理,然后又需要去实践,这样一直反复下去,是吧?还有呢?

生2:另一个呢就是我认为我想我可能比较细致一点,我想的是你首先要具有一定的知识,然后就是说对现在存在的这个真理提出质疑的一个过程,然后就是第二个你要思考,思考现在这个已有的知识,就比如说刚才说的晶体和非晶体的这个理论。然后就是要勇于提出质疑。

师:嗯。

生2:然后你不仅要提出质疑,因为资料上面说了有很多科学家都提出过质疑,但是就是没有人像舍特曼一样去实践,然后证明自己的理论。

师:那么很多人都提出了质疑,其实刚才我们严晗同学也提出了质疑。

生2:对。

师:还有其他同学可能也想质疑,但是为什么只有舍特曼成功了呢?

生2:因为他到实践中去证明了。

师:他到实践中去证明了,对不对?好的,其实你们两个没分歧,在实践中得到了真理,然后又去实践,不断地去证明它,你只是把它的某一个过程细分了,你说到了我们本身有一种认识,然后我的认识和有些所谓真理性的认识发生了冲突,于是我需要去实践,来再一次的证明究竟是他对了还是我对了,对吧?其实你也是其中的过程,但是从这个过程,你们都证明到了它具有反复性。还有没有?何佩珊。

生3:就是刚才两位同学他们主要是在讲这个追求真理的方法和过程,然后我觉得,认识和追求真理它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我可以用几个形容词,它可能是一个充满艰辛、然后曲折,甚至会面临被主流科学抛弃的危险的一个艰苦的过程。

师:危险的这么一个过程。

生3:对,然后从舍特曼身上我们也是觉得它一定要有质疑的精神。

师:嗯,对,一定要有质疑的精神。

生3:对,然后能坚定我们的信念,只要我们觉得是对的,我们就要用更多的实践去证明它,然后永不言弃。

师:坚持信念,永不言弃。是不是?说得非常的好,还有没有?

生4:通过刚刚所说到的具有反复性,然后我觉得是不是根据那个实践得出真理,然后我们继续实践再得出一个新的真理,我觉得它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因为我们每一次得出的真理他是具有历史性的,就是具有相对性的,它暂时是对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很可能就成谬误了,然后我们就要不断去实践、不断去推翻以前的真理然后得出新的真理,然后得出的这个真理就越来越接近于真正地真理。

师:我觉得这个过程她把它说得非常的到位,非常的细,非常的正确,好,请坐下。这边的男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有没有?那么大家看一下,刚才多数组讨论,我也走下去看了一下,很多同学都感觉到了这个过程,你看舍特曼是1982年提出来的,大家公开承认他的这个研究是2011年,29年,接近30年,而在这个过程中,他遭到了各种各样的冷嘲热讽是吧?你看权威人士怎么说的,没有什么准晶体,只有准科学家。一个人在自己的理论得不到证明的时候,在自己的己见得不到证明的时候,有面对着各种各样质疑的声音,讽刺的声音,这个时候特别需要勇气,所以刚才何佩珊用了一个字,不仅艰辛而且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出来了一个观点,被人家推翻了,可能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然后又不断地反复去证明,所以刚才大家归纳到一个非常关键的词语,它具有反复性,对吧?它具有反复性。那么在这个过程,它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只有反复吗?还有一个,刚才熊巧琴说到了,它是个越来越接近真正的真理。这个过程有没有止境哦?如果按数学里面学的话,这个算法怎么说的?无限接近那个极限,是这样吧?

生:趋近于。

师:啊?叫什么?

生:趋近于。

师:趋近于,哦,那么也就是说它这个角度来说有没有最终的真理?

生:没有。

师:不知道在哪里。但是我们坚信有那么一个,但是我们人类永远在向那一个真正地真理前进、努力,对不对?一个方面客观的条件在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客观事物自己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没有永恒的固定的真理,真理都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的。所以它又具有无限性对不对?它又具有无限性。是反复的无限的,那么这个无限,刚才熊晓琴说到了实践真理又实践又真理又实践,我感觉好像在旋圈呢?是不是终点又回到起点?

生:不是。

师:不是,那区别在哪里?新的实践和原来的实践有区别没有?

生:有。

师:那么新的真理和原来的真理?

生:也有区别。

师:会怎么样?朝哪个方向走的?

生:向上的。

师:更高层次,向上的,对不对?所以它的这一个过程还具有什么特点?

生:进步性。

师:进步性,对啊。进步性或者叫上升性,都可以。进步性,上升性。其实用我们原来学过的知识或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反复也好,无限也好,这两个合起来是不是充分说明了这个过程是曲折的。而最终的目标最终的方向,能不能阻挡我们的前进?因此,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你看,真理是不是这样的?上升是不是一个前进性?然后这个过程的反复无限是不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在追求真理的这个过程中,要有这种曲折的心理准备,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什么很重要?

生:信念。

师:信念很重要。对不对?因为我们坚信它终将会实现,终将会找到。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还差了一点,好像刚才郑园风提到了,想得起你刚才说的一句话吗?我们在追求发展真理的过程中,在什么中追求的,在什么中去发展的?也就说真理的探索能不能是嘴巴上说一说就完了?

生:不能。

师:一定要怎么样?

生:实践。

师:一定要实践,一定要有行动。那真理不是只在办公室里、不是在实验室里讨论就能完了的,对不对?他一定要到实践中去,才能够去发现它,才能够去发展它,所以我们必须要在实践中,你看我们这堂课的标题,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定要强调,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一定要是在实践中去追求和发展真理。那么这一个过程充满了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上升性,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没有回答得很好,有点零零散散的,舍特曼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虽然我们班是文科班,舍特曼是一个科学家,科学家的品质可能也值得我们文科生来学习,对不对?那你们学到了什么?胡佳。

生:我觉得是不要让那种既有规律或者是原则限制了自己的思维,认为别人权威说的就一定是对的,应该勇于质疑勇于挑战。

师:勇于质疑勇于挑战,对了。

生:并且在别人怀疑自己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坚信如果认为是自己正确的话,就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

师:决不放弃,坚持在整个过程中是不是至关重要?坚持。好,请坐下,说得非常的好。还有没有补充的?刚才她提到了有几个词语,第一个要敢于质疑,是吧?第二,只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一定要坚持是吧?一定要坚持,我们成就很多的事,最后成败不是在于你有没有质疑过,也不是在于你没有去做过,最重要的是很多人半途而废,没有坚持,对不对?舍特曼在面对那么多的嘲讽他能够坚持下来,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事,大家看一下,你们有没有困难?

生:有。

师:你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中有哪些困难?面对哪些困难?哎,很多难题不会做,遇到难题不会做,你怎么办呢?

生:想。

师:想,还有呢?

生:讨论。

师:讨论,问老师,找到了那些好的方法,对不对?但是有没有那种情况,这道题不会做,老师也不在办公室,同学也没有时间给我讲,放弃了。

生:有。

师:有过,那我们该怎么办?以后,今天学了这个以后该怎么办?真的是一个人不要放弃自己最初的梦想,其实道理我们都很清楚,对不对?我们最难的就是坚持,我们一定要非常执着的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自己的目标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这是我们在舍特曼身上学到的我觉得最宝贵的一种品质,最宝贵,当然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对吧?最宝贵的一个品质。好了,今天这堂课从知识内容的角度我们就感受完了。下面,请大家做一件事儿,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怎么样的过程了是吧?语言我们都说出来了,现在在草稿纸上你们画一下人类追求真理的历程,用图示来表示一下,动动手,看能不能用你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用图示,一定要看清楚,不要用文字,因为文字我们刚才是不是已经得出来啦?它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那么这个过程用图示,大家看怎么来表示比较好?画好了等一会儿,待会儿给大家解释一下。靳老师找的都是三个画得非常特别的和你们多数人不一样的,也许他们的想法更奇特,更有创新是吧?好,张琳咏,你先跟大家解释一下你画的这个图示,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画?

生1:我们首先来看这个曲线,大家很多都是画的这种弯弯曲曲的,表示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曲折的,然后我画的其实是那种盘旋式阶梯状,画得比较简洁,这就体现了它的反复性、上升性还有他的无限性,事实上,为什么要加这个范围呢,因为我们追求真理的话不能偏了歪了,要在那个符合规律的前进,就是这样。

师:好,她刚才的前两句话可能和多数人的想法一样,前进的上升的,然后这个过程呢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的,是吧?但是她刚才说到了这一个两竖,她的想法是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曲折的前进,但是大家想一下,在现实的真理探索过程中,我们难道就不超出这个范围吗?如果不超出这个范围能不能创新?

生:不能。

师:可能就要被束缚,还没有真正达到解放思想,是吧?来,第二组。

生2:这个就是一个梯子,因为梯子是一直向上的往上面走的,所以说体现了它的上升性。然后这个画成这个意思就是体现它的曲折,然后我这里画的这个省略号就是无限的。

师:无限的,好,主体的意思还是一样的,但是我也有一个疑问,是不是这样一帆风顺上去啦,遇到困难了,又一帆风顺上去了,会不会是这样?很有规律很有规则的,会不会是这样?

生:不会。

师:不会,但是很有创意,画得图示都很好看。

生3:这个开始的圆圈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我们在认识中要不断地进步,然后它是一个周期性的,一个周期过去了我们会有一个上升阶段,然后同时它也是无限的。

师:这样一个阶段,一个过程,并且最后的口子是往上的,是上升的。你只说出了这个过程是上升的,这样循环循环,曲折出来了没?反复出来了,好,很好,谢谢。我刚才看的这三个同学都很有创意,我们从他们的共同点也是大家比较认可的两点,感觉到了它有两个特点是出来了,一个是曲折一个是上升,对不对?老师也画了两个,我也看了,我这两个是绝大多数的情况,什么意思呢?真理它的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在曲折中前进,而这个前进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的上升。当然了任何一个过程都不可能是按照一种标准的图示,是吧,标准的图示,我们只能用一种理解,那么这两个图示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前进、曲折,或者说上升、反复、无限,这个过程,是吧?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真理,知道了真理它具有客观性,有条

件性,有具体性,有历史性,并且任何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都是一个反复的无限的上升的过程,就像舍特曼一样要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用创新的思维去追求和发展真理。同学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懈努力,就像我们片中最后的一个词语,莫空谈,做实事,我们要去推动真理的发展,一定要落到实处,谢谢大家,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点评】

今天我们有幸听了靳万强老师一堂高中二年级的思想政治课,课程的题目是《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这堂课让我收获很多,对我感触比较深的有以下几点:第一,我感觉这堂课体现了靳万强老师非常高的教师素质,他的教态非常的亲切,尤其是课堂的教学设计非常的充满教育智慧,其中,课程一开头,就用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列举了20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以色列的舍特曼,研究准晶体的这一个例子,一上来就引发出学生极大的兴趣。第二,我认为这堂课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在知识与能力这个层面,非常的清晰,本堂课三个知识点,什么是真理,真理的特征以及追求真理的过程,非常的清晰。第三,在达成这个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中,靳老师也设计得非常好。有一段学生回答不一定正确,但是我们靳老师在等,一定要让这个知识的生成过程而不是急于的下结论,这一点,知识的获取的过程,把握得非常好。方法当中,有教师的讲授,有视频的展示,有学生的讨论,有学生的发言,还有学生的上台展示,方法与过程当中非常的灵活,非常的合理。第四,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堂课在对待真理以及真理的特征和追求真理的过程当中,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课它的育德的功能,体现了很深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尤其是这堂课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明确了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曲折的反复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过程,从而让学生追求真理一定要坚持和坚守,培养其坚忍的意志品质。追求真理的过程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气,这堂课让同学们从中学开始认识到追求真理,它可能会很艰辛,很孤独,甚至饱受非议,以至于还会受到边缘化,所以说追求真理需要强大的、内心的、坚定的信念,要有巨大的勇气和智慧的努力。整堂课,学生的表现也非常好,这是第三点。学生的知识的获取是在与教师的研讨中共同生成的,这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课堂就是师生共同成长,师生思想与思想的引领与交流,学生在能力的表现上也非常的突出。我们感觉到学生的表达能力很强,学生的学科思维的深刻度也达到了非常的高度,比如说,在讲到真理追求的过程的时候,我们有三位同学画出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图表,尽管各有千秋,尽管也不太完善,但是他们都有非常合理的解释,在靳老师的点评下,我感觉全班所有同学,对这一个知识点也好,对能力发展也好,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好的目标达成是相当好的。总的来讲,这堂课是我所看到的非常好的一堂课,充分展示了我们靳老师的教师的风范,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好了,谢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