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招考试作文素材

教招考试作文素材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想想冬儿多年考试一路走来的作文,说得也有几分道理。冬儿的中考,在作文这一块,是我成长最快的地方,也是最想和家长们说说的事。很多天早上到校帮冬儿拿试卷并将前一天的试卷和作业拿给老师批改。目的就是在考试时和题目沾边的内容能让孩子套用。

记得去年的博文中写的八篇低年级写作中,详细讲述了如何在家帮助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写作?其实,只要有心,这些方法对每一位不会写作的低年级家长而言,都能帮到孩子。

高年级和初中孩子的作文:(1)要面对小升初和中考,这块占到了试卷的40%的分,历年都是如此。(2)形式虽然是低年级的延伸,但字数要求严格,内容不仅要求丰富、语言流畅,而且文章的立意要比低年级高很多。(3)错别字扣分重,要有一定的规范和格式才可能拿高分(这是应试考试必需的)。

和冬儿一路走来的多年学习中,作文给我的感触最大。就如我在前面的博文中所写:孩子们长大,真正用得上,并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所学知识,只有书写和口头表达。而口头表达再好,没有书写的功底,在生活和工作中,还是有点缺憾的,想来家长们都会有此感慨。

孩子们作文分数的高低:(1)不仅能反映孩子前面基础知识的掌握(有无错别字、名言名句的巧妙运用);(2)一定程度上了解孩子对语感的领悟(大量的课外精读和泛读书,在孩子的脑海中慢慢沉淀,厚积薄发);(3)对所学的知识是否能灵活运用(写作技巧和手法)。

其实,在作文上,许多家长都有个误区,就如阅读理解一样,家长们会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孩子多看书,多读一些名著,多写点,则作文这块一定不会差到什么地方去。更有家长会说:我家的孩子平时作文写得很好,爱看书,好词好句会背很多,可考试分就是不高,不知为什么?

其实,平时作文和考试作文有很大的区别,又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不同的地方:

(1)平时有修改的机会。思考后修改的作文大多会很精彩,但考试时没这个机会。

(2)电脑作文。冬儿有个同学在电脑上写作文,再抄到作文本上,写得非常好,构思很巧(冬儿让我看过)。可考试作文却一塌糊涂。和冬儿分析过:①可以在电脑上不停地修改。②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会很快打出来,不会出现错别字。可在考试时,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给考生。

(3)平时有好习惯的孩子,会认真对待每一篇作文;反之,则敷衍了事,错别字一堆,为考试留下隐患。

(4)平时的作文有最低字数,但没有上限。有的孩子当了小说,不知写到什么地方去了。

(5)没有时间限制,所以许多学习中等的孩子,平时写作文在时间分配上随心所欲,考试时写作文的时间不够,草草收笔,很是可惜。

上面这些平时不注意的细节,会在考试中让孩子失分严重。

所以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平时的每一次作文,家长都要注意,分配好时间,让孩子当考试来写:

第一,写作前先进行思考,几句话说说:素材、开头、结尾,才能下笔(素材第一,也就是有话可说)。

第二,平时练笔可以用电脑,但不能养成依赖电脑写作的习惯。如果孩子习惯在电脑上写作,则最好写完抄一遍在本子上,加强印象(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的孩子例外)。

第三,写完作文一定要认真读一遍,看看有无错别字,查字典改正。

第四,在作文本上做个记号,每200字做一个记号,和考试卷一样。写作字数一定不能少于600字多于800字。少于600字会扣分,多于800字会来不及收尾,同样要扣分。

第五,放个小钟在桌上,看好考试作文所用时间,闹钟一响,如果还没有写好,则在此处做个记号,让孩子思路不要断,接着写到孩子停笔,再看一下时间超了多少?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没有时间写完。时间长了,几年下来,孩子定然会习惯抓紧时间。

目的就是到考试时能养成好习惯。

相同的地方:

(1)真实合题的素材。(2)开头和结尾用名言名句点题。(写作技巧)。(3)行文自然流畅。(4)不能有错别字。(5)书写规范(因为是网上阅卷,印象分就是书写时字体的好坏,卷面的整洁,如不能乱改乱涂)。(6)字数要达标(这个上面已写)。这些相同的地方,是我要写得重点。

(1)真实合题的素材。

素材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贯穿了从小学到初高中的全部,如何积累?我在前面八篇中有写,大家可以看看。

在和许多语文老师的聊天中得知,几个关键考试时段作文的阅卷,只有不到1~2分钟,老师根本来不及仔细看完全文,文中最重头的内容,也就是素材这块,就如阅读理解一样,只要找到和题目沾边的句子,语句流畅就能给分。所以能否扣题在文中则是最重要的事。

有的老师让高年级的孩子背他人优秀的作文,也是无奈之举,为了对付考试,因为优秀的作文肯定不会扣多少分。但这样的行为会带来很多弊端:①不是自己的所思所想,到时可能生搬硬套。②孩子学会写谎话连篇的作文,后果会让孩子从小投机取巧。③到了高中真就不会写作文了,只会死背。历年高考出的满分,有很多篇被疑似抄袭。

就如冬儿说过:“考试作文把素材搞成了一个没有穿衣的人,题目成了各种各样的衣服、帽子、鞋子,只要搭顺就好。平时的小说素材不搭和混搭都流行。”想想冬儿多年考试一路走来的作文,说得也有几分道理。

冬儿的中考,在作文这一块,是我成长最快的地方,也是最想和家长们说说的事。说出这个话,可能有家长会笑,冬儿中考如何我会成长?因为从冬儿中考前,一直到中考开始,因故都不能到校上学,和冬儿爸帮冬儿请了假。很多天早上到校帮冬儿拿试卷并将前一天的试卷和作业拿给老师批改。

其他课不懂,只有语文,是个家长都能懂。所以冬儿的作文老师一边批改一边和我说前面如何入题,中间如何展开,最后如何结尾才可能拿高分,让我大受启发,这才知道多年来一直教冬儿考试时所用的方法真是对的,并在小学毕业前的平时学习过程中,一直坚持让冬儿按我说的方法写作而庆幸……

(2)套用素材的写作方法。

①每个学期孩子,如果写出过几篇高质量的、扣题很好的作文,而且题材真实,是自己的生活点滴,那么家长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帮孩子保留下来。但家长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如何保留最省时?

冬儿从四年级到初中的许多作文,我没有时间和精力打出来,有的是冬儿的姑姑帮忙打,但大部分是用相机照下,存在电脑中编好号,认为写得很好的作文,就直接印出来,因为放大了字样,(和现在电脑阅卷有点相似)还发现了孩子书写中出现的少笔画和叠笔画现象,及时让孩子更正……

现在的家长都有手机,写得好一点的作文,随时给孩子拍下来,在电脑中打出来。每到期中和期末,让孩子认真看看写过的好文章,多看几遍,并最大限度地给孩子多出点“题目”,让孩子在这些写过的作文中找出能沾到“题目”边的作文,换个方法让孩子说一下(此时,快考试了,不能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只要口说一下,加强印象即可)。目的就是在考试时和题目沾边的内容能让孩子套用。

②孩子前一学期放假都会有多篇作文要写,其中的1~2篇最好让孩子套用原来写过的素材。此时,孩子大了一点,虽然是同样的素材,但孩子必然对自己要求也会高一点:如语言更流畅,内容更加丰富,字数更多一点,错字能减到最低等(写同样的素材,家长一定要和老师交流,说出理由。不然孩子因为写过,怕老师批评,定然不肯写已经写过的素材)。

③这种改稿形式的写作,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不由自主地将好的素材内容一点点丰满,立意一步步加深,素材一点点印在脑海里,看到考试“题目”能灵活运用。

好处:

①因为是孩子自己原有的所思所想并且是真实发生的事,更是孩子写过的内容。孩子个个是精灵,训练2~3个学期。到了小学毕业和初中考试,最后无论是出什么题?只要看到《题目》一定会用上自己原来写过的内容(也就是素材)。

②最重要的是学会了只要和题目沾点边的素材都会不假思索地合题套用。就是换个角度扣上考试作文题。结果是:不用临时构思,浪费时间,而且素材真实,内容丰富,很能打动批卷老师的心。

③这样套用的训练,会让孩子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写作不容易跑题。跑题的性质比错别字还要严重,扣分必然不会少。

记得冬儿这次中考语文,考完后和同学回家,问她作文考题是什么?冬儿说忘记了。同学说:“是《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当时,心里直犯嘀咕:不知冬儿到底写了什么?后来在搬家时,冬儿整理她的东西,看到一篇作文,开心地和我说:“这次作文就是写的这个,只是换了个角度而已罢了。”我一看是初一写的课文《苏州印象》的读后感。心想这两个题目如何扯上了关系?

再一看,想起了内容,想想冬儿这次选材虽然不是成人角度所想,但如果用好这个素材,则一样会得高分,心里暗暗叫好。但冬儿没说到底是如何写的,也就没提了。果然,冬儿的中考语文比一模提高了9分,相信功在作文。

下面打出初一这篇作文给大家看看:并不是说初一时的冬儿,写作有多好,而是两年后的冬儿,中考用上了这个素材,让两个完全不同的题目,从不同的角度,用同一个内容(素材)来表达,这样的结果,虽然是对付应试考试而为之,但只要写得扣题,相信同样会非常精彩。

《苏州印象》读后感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或白描素写(这为下面的第一段展开铺垫)或重彩泼墨(这为下面的第三段展开铺垫),将2000多年的古都苏州尽性渲染。“小桥流水人家”的清雅,“夜半钟声到客船”的繁华,让没有来过苏州的人们遐想无限。(这个帽子冬儿原来没写,我提醒后虽然写了,但交给老师的还是没有帽子的开头,只有下面的内容)

小时候对苏州城里的印象,完全是母亲的诉说:有许多白墙黑瓦、高低错落的小屋,在它爬满青苔的脚下躺着一条条清澈的小河,琉璃般光滑的河面如锦带一样细长,微风吹过,在暖暖的阳光下泛起轻柔的涟漪,仿佛诉说着什么。偶有二三小舟划过水面,穿过斑驳的桥孔。吴侬细语、评弹小调从舟窗飘出,煞是好听。

弯弯曲曲、长长瘦瘦的小街、小巷刻着穿越千年的苍桑,一如它雨后的路面,光洁闪亮。而雨中的石子路面,到处跳跃着小小的水珠,着伞的旗袍丽人优雅地走着。茶楼上悠闲的人们品着上好的碧螺春,聊着好像永远诉说不完的话题……此时的苏州是一幅淡淡的水乡墨画(扣题)。时至今日,想要在苏州城里找寻那样宁静的感觉,不太可能了。

这些年,随着推土机的轰鸣,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与矮小的白墙黑瓦房并共而存,不伦不类。

清水小河成为废水垃圾的排泄沟。只有堆满垃圾的清洁船穿梭于河间,环卫工人如工蜂般四散忙碌在城中的各个角落。石头小路早已无影无踪,柏油马路充斥着尾气和噪音带来的不安。人们急匆匆地骑着电瓶车或步行快速在马路间闪过。公交上也挤满了浮噪的人们。现在的苏州是一幅重彩浓墨的油画(扣题)。

正如《苏州印象》作者所言:“苏州是一个宁静、美丽,商业发达。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

但我想如果过度的膨胀,高速无序的发展,则将会给这座城市带来人为的,巨大的灾难。所以说,在保留古典的同时,要有序而稳定地发展。

和谐最重要!

之所以对冬儿所写的这篇初一的作文记忆犹新,是因为那是我晚上偷看来的,当时看了整体感觉不太好:一是开头没有后来加上去开篇的帽子。二是《苏州印象》中的内容一点没有,只在最后说了作者的一句点到为止。三是全文带了批判性,和老师的要求不符。四是收尾太快,让人感觉还没有讲完。

第二天是个星期天,和冬儿交流她的作文……她很不开心地说:“就知道你要偷看。写都写了,不想改了,我印象中的苏州,就是这样,为什么非要吹牛?开篇要戴帽子,也太八股了吧!”后来,接受我的说法,加了个帽子。但交上去的还是没有帽子的原文。

这次中考,冬儿准备了十多篇内容(素材)的作文,当然都是她自己原来写的,我帮她选出来的。我们试了,基本能套进所有中考可能出的试题。因为在中考前,我把原来苏州历年考过的作文题及一些试卷上的作文题,让冬儿还有冬儿的一个同学,用了一个下午,说了一遍。真是八九不离十,对考试太有用了。

冬儿中考分数出来后,因为考得还可以,很放松开心。现在对我说:“作文《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我写了心中的苏州,内容和读《苏州印象》后的感觉差不多,感慨也差不多,只是换了个角度,写了苏州城中的环卫工人……1200万人的城市,没了他们,会是个什么样子?他们才是我们熟悉的地方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而且我想起小区的环卫工人刘爷爷,开头就很有感觉,写得非常顺。”看着孩子在那滔滔不绝,感觉冬儿真是长大了,懂得了对所有人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很是欣慰。想来这样的立意,这样的视野,只要不跑题,分一定不会低。

当年,冬儿为了应对中考,准备了十多篇内容(素材)的作文,当然都是她自己原来所写。在中考前最后的一段时间,写进许多的题目……后来看看,真是吃惊,只要用得好,的确能套进太多的题目。

此时,重点说说,冬儿如何把初二上学期写的一篇作文《风光无限》的素材,试着套进了江苏几个历年中考试卷的作文题目中。

这个“爬山”的素材,是多年前冬儿到四川游玩的一个回忆,没想到几年后的初二,冬儿对当时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并将自己的内心世界用很高的立意写了出来。因为是自己的经历和所思所想,所用的手法还可以,读后感觉还行。在冬儿中考复习时,帮她翻了出来,用这个素材,套了几篇。

下面把这个原有的素材和后来套用的两篇(题目、内容都不相同)作文传上来给朋友们看看:

风光无限

站在色莫山腰,一眼望去,绵延的原始森林顺着正午阳光的轨迹,驶向远方白雪皑皑的山巅。虽然高原空气缺氧致使我胸口隐隐发闷,但满目浓浓的绿意,清脆的空山鸟语以及沁人心脾的清爽凉意,无不使我愉快无比。

擦擦额上的汗珠,蹭了蹭被烂泥裹得面目全非的登山靴,找了一块约一米长的大石块坐下,跳得飞快的心也已平复下来。爬上海拔2000多米的雪山果然是个体力活,一身厚厚的羽绒服好似刚从水里拎上来般。我深深地吸了口气,想要看到更美的风光还需要继续向上爬呀!所以拎着背包继续爬……(点题)

人常道:“无限风光在险峰。”果然不假。看着眼前的美景如一张张选好的照片,印着火红的云海以及洒满金色的,皑皑白雪波澜壮阔的七彩湖泊,心中尽是感慨。

无限的风光只有攀爬过满是泥泞之路的人才可以真正欣赏得到。站在山脚下的人是无法感受到站在巅峰上所望见的极致美景的。这也是我为何要花上一整天离开旅行团与朋友一起去爬色莫山的缘故了。(入题)

其实,每一个人都像登山者般一直在向险峻的山顶攀爬。我们的人生就是攀爬的过程。每爬一段距离,我们都可以欣赏到与前一次较之更为美丽的风光。

有的人不堪辛苦,停下了自己的脚步。即使明明可欣赏更美的风光,却只愿就此止步完成自己的攀爬。有的人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被迷惑,一个失足落下山崖,难以再次翻身,从此再也无缘感受那无限风光。还有的人,意志顽强,既不畏艰辛,又不被外物迷惑,最终一步一步走向巅峰,欣赏到了常人所无法感受的无限风光。亲爱的朋友,如果是你,那么你会怎么样呢?(点题)

前方风光无限,我愿坚持攀爬,直到攀向我生命里那座高山之巅,望尽无限美景!(结尾点题)

上面这篇作文,并不是说初二上半学期的冬儿的作文有多好,这篇作文的语言明显较为啰嗦,大话多点,但全文的确很扣题,内心描写到位,所以在中考复习时,孩子认为是个好素材,翻出来套用了几个不同的题目。

应试教育的确让人无奈,但想孩子保守地在中考作文中拿高分,只要是个初中的家长,在这三年,就要做个有心人,让孩子把写过的作文素材(自己的真情实感),保存好,最多十个素材就行。到了中考前,一定有用。

江苏2009年的中考作文题,题目是《……心中来》,冬儿在中考前做了练习,用上面《风光无限》这个“爬山”的素材套了一下。

一丝惬意心中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着脚下绵延不绝的山脉,头顶翻滚的火红云海以及远方苍鹰盘旋的身影,一股豪情,一丝惬意不禁浮上心头。(开头点题)

清晨,跟随着朋友们在山间泥泞的小路印下一串又一串脚印,置身于浓密的原始森林,阳光被沾有露珠的绿叶剪得碎碎的,轻轻地洒在冷冷淙淙的小溪上,耳朵里除了阵阵微弱的脚步声,以及溪水敲打石子的哗哗声,便是朦朦胧胧从森林深处传来的清脆鸟语。感受着宁静而和谐的自然气息,一丝惬意油然而生。(点题)

山路渐渐曲折起来,森林一点一点消失在眼前,取而代之的是稀疏的几棵松柏与头顶一碧万顷的蓝天。

大家渐渐放慢了脚步,外面虽然多套了一件防风衣,但身上干爽的棉衣还是湿漉漉了……

我擦了擦额头上冰凉的汗珠,往山下望去,虽说到山顶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站在色莫山的山腰上,便可以看见森林全景以及环绕周围的其他山脉了。好一幅壮丽的自然之景。(侧面点题)

正午的太阳耀眼之极,脚下干硬的土地、岩石似乎被它渡了一层金。时不时遇到一堆积雪也好像大块大块的钻石般耀眼夺目。用过午饭后,大家一身疲劳也已洗去。此时,一个个正兴致勃勃地向不远的被积雪覆盖的山顶爬去。

我转过身扯下面罩,凛冽的风扑面而来,发闷的胸口一起一伏。俯瞰着山下,心中一股豪迈之情倏然升起——我还真的上来了!(点题)

终于,双脚踏在山顶,四周一片白茫茫,不知是雪还是云。天空蓝的不可思议,很美很美。真不枉费全身气力爬上来,随意坐下,深深呼了一口气,闭上双眼,自然的气息萦绕全身:“无限风光在险峰,一丝惬意心中来。”(结尾点题)

从小就让冬儿养成了一个习惯,作文一定要一气呵成,无论错字别字都不要理会,不会写的还可以用拼音来代替,写完后查字典改正,这样不会打断思路的习惯,会让作文非常流畅。相信孩子虽然错字别字多了点,但慢慢长大的同时,不断循环,加深记忆,错别字一定会越来越少……

从上篇《一丝惬意心中来》可以感觉到,此时的冬儿,比之初二长了一岁,比之小学更是完全不同的思维,多学了三年,多看了许多书,所以题目虽然不一样,角度也不相同,但只要题目一沾边,孩子就能套进……的确人长大了,想法开阔,文章的主题和立意也就高了许多。

当然,《一丝惬意心中来》还有许多的不足,如“朦朦胧胧从森林深处传来的清脆鸟语”这句自相矛盾。但整体非常扣题:情、景、物、事、人都有所描写,比之前面一篇,朋友们可以看出,更加精致和细腻。

所以这个“爬山”的素材被冬儿加了“一丝惬意”,使题目……心中来,成了完整的《一丝惬意心中来》就让人感觉非常贴切。

没过几天,学校进行了一次初三全科教学调研考试,冬儿在语文考试的当堂作文中,用上了这个“爬山”的素材,打出来给家长们看看:冬儿是如何把“爬山”的素材,当堂套进这个作文题目的。

作文题目:《品味这一次》

满分:60分。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规范4分。

就如我前面的博文所写,书写一定要工整规范,最基本的是要让阅卷的老师能看明白你写的字,这4分是个死分,丢了很可惜。这是个长期习惯的结果。在平时写作文时,孩子一定要注意。

品味这一次

脚步在泥泞的山间小道上留下一串串的痕迹,清晨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静静地洒在被雨水浸湿的土地上。四周时不时地传来一声鸟鸣。这一次突发奇想的选择,带给了我什么叫“难忘的品味”(开头点题)。

我们这个小部队正在攀爬色莫山……

行前,与伙伴们一起拿着地图寻找下一个游玩目标,陪同的当地导游小伙说,几里外的色莫山更能让人品味到不一样的九寨沟风景。(点题)

那神秘的表情,让我们几人匆匆收拾好行李,离开团队跟着他进了山……

本来兴高采烈地走着,一个踩空,手背撞到了树干,血丝一下渗了出来……还未开始爬,就“品”到了山的“滋味”(点题),沮丧地低头前行,脚下不敢有半点闪失……走着走着,沿途的风景让我心情好了起来。

满眼都是绿,从深到浅,由浅到深。抬起头透过密密匝匝的叶片,隐约窥见头顶湛蓝的天空。

绿叶清新的芳香以及湿润的泥土气息,透彻心脾,仿佛沐浴了一般,把心灵杂尘通通洗净。

耳边空灵鸣音伴随着远处回荡的溪涧流淌的水声,拨动着我的心弦。树叶沙沙地滑动着,偶尔望见几点朱红在其间来回跳跃着,仿佛在观察着我们这群陌生的来客。

越往上走,凉意越大。套了件棉衣的外面,又加了件风衣。

本是茂密的森林,越向上越稀疏,慢慢只剩下了稀稀疏疏的几棵松树。头顶上悬着火红的金轮。此处远望是绵延不断的山脉;俯视山下,是夹在山谷中的原始森林,曲折蜿蜒的公路也被隐藏其中。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啊!

拾起一节树枝,支撑着跟随前行。山顶在眼前晃,就是无法到达……路越来越险峻,心越来越害怕,人越来越疲劳,大家的脚步慢了下来……咬着牙慢慢前行……八个小时后,终于在一身棉衣浸得如落水般后才到达了山顶。

大家被眼前这气吞山河的壮丽美景惊得目瞪口呆:紫红的云海在眼前翻滚,晶莹的积雪笼罩着一缕金纱,后方一湖五彩池水,在光的折射下生出美丽的色彩。脚下雾气笼罩的朦胧森林,充满神秘的魅力。一刹那,手痛,脚累都通通抛在了脑后……

这次品味色莫山风光,我将终身难忘(点题)。一次新品味,一次新体验,一次新感受(结尾点题)。

上面这篇作文的题目《品味这一次》,的确是个很奇怪的题目,当冬儿拿回来时,还以为冬儿看错了,是不是《品味第一次》?冬儿说当堂考试还能看错题?

后来,看到冬儿牵强附会地用“爬山”的素材套进,因为是个当堂作文,所以还算过得去,但肯定最多50分左右,因为中间主要内容没能贴切点题(批卷的老师如何批改作文,前面有写)。想想冬儿这个太不喜欢八股书的孩子,这个题目套用了“爬山”的素材,中间点题点成这样,还真有点难为孩子。

如果题目是《品味》,则将是篇很好的作文,一定能给高分。

而结尾“一次新品味,一次新体验,一次新感受”让人感觉画蛇添足。后来冬儿据理力争,才想到现在的考试作文有多荒唐,一定要给个所谓的结尾点题。搞得许多的孩子乱结尾,问题就在这儿。

找这几篇冬儿用一个素材,写出不同题目的作文,给后来的家长们看,就是想说,在最后复习的冲刺阶段,只要把孩子原有的,真实的,孩子亲身经历后所写出的好素材,让孩子试着套套。家长真不要小看孩子的潜能,只要多练几次,孩子就会非常熟练地掌握这个套用“素材”的方法。

在考试时,虽然可能准备的素材根本用不上,但只要习惯了这个训练方法,而且是原来孩子写过,并有一定印象的素材,孩子都会非常自然地出现在脑海中,拿来就用。这比让孩子背他人的好文、好词、好句不知强多少……比如冬儿这次中考,所选素材虽然一篇没有用上,但无意用上了初一时写的《苏州印象》,当然无法看到中考原文,但通过冬儿的描述,想来一定很精彩(这个前面素材中有写)。

所以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开始的家长们,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其他帮不上,收集孩子写过的作文,是个家长就能做,并在关键时刻真能帮到孩子,所以家长们从现在开始,慢慢用行动而不是语言来做吧。

开头和结尾用名言名句点题(写作技巧)。如在前面一篇《一丝惬意心中来》的开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话给人大气磅礴之势。此文的立意扑面而来……名言名句如果开头用得好,则对整篇文章的确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而结尾:“无限风光在险峰,一丝惬意心中来”点了题并直抒胸襟,抒发了到达目的地后的豪迈之情……

这样用名言名句开头和结尾点题,能让阅卷老师在很疲劳的情况下,眼睛一亮,虽然可能不会加分,但起码不会减分……

行文流畅,没有逻辑错误,这是基本的,小学六年组词造句的基本功。同时也是六年的小学学习语言的基础……

不能有错别字。

书写规范(因为是网上阅卷,印象分就是书写时字体的好坏,卷面的整洁,如不能乱改乱涂)。

字数要达标。都和上面相同的地方,所以不啰嗦。

应试考试的无奈,中国人都知道,平民百姓家长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因为这个“无奈的教育”,就将孩子送出国门;抱怨更是无法叩开孩子求学的大门。唯一能做的,就是面对现实,想办法帮孩子考试能过关。其实,上面的方法,只要是个家长就能帮,帮帮孩子才是硬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