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炮齐发的“马克格拉芙”——重拾模型制作的报告
我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做航海模型一直持续到高中,细算起来也有六年模龄,“文化大革命”来了,原来的造船梦、航海梦,连同我的模型制作顿时间灰飞烟灭。紧接着就是上山下乡,游走四方。转了一个圈,最后回到出发点。光阴荏苒,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去年,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令我重拾少年时的模型制作,并一发不可收拾。
原来小时候做的是动力模型,船能开就行了,细节有,但不太讲究,自我感觉像是工程师。而今,不小心被模型店营业员“设局”掉进了静态模型(以前我们好像称之为外观模型)的“陷阱”。其精细程度犹如微雕工艺品,一如模友常常惊叹的:PE机枪做瞎眼睛,1/700的舰载飞机像只苍蝇,调脉屏息粘零件犹如自虐,须少年目力尚能胜任。我等老眼昏花自愧弗如。于是自我定位;注重整体感,不钻细节的牛角尖,PE要用的,但是基本上只作板件附带的蚀刻片和PE栏杆或用缝衣针改造桅杆和珩杆,其实我做模型也不过是续一下儿时之梦。
马克格拉芙号的中文译名是“边境总督”,是德国在1911年建造的四艘国王级战列舰的第三艘,于1914年服役。
国王级战列舰是第一次采用全部主炮沿中线布置方式的德国主力舰。
该级的四艘军舰在一战中均参加了日德兰海战。马克格拉芙号与其它两艘均在这次规模巨大的海战中受伤。一战结束后,国王级的四艘主力舰同德国海军的其他主力舰一同被引渡到英国,1919年6月21日,四舰均被德国人自沉。
这次我用的是乌克兰ICM公司出品的板件,因为一战题材的板件较鲜见,网上看到了,随即下单邮购,在等货期间上网检索马克格拉芙号的资料和照片,所获寥寥无几,照片很模糊,细节不清楚,制作时可能要更多的想象了。不久货到了,急急地筹措开工。
因为我做的不多,关于板件不敢妄评,觉得组合度不错。但是,设计不够人性化,比如有些细长的零件如上部桅杆,防鱼雷网杆的杆子的直径只有零点几毫米,又细又软,注塑孔开在杆子的当中,这些零件剪下后不好打磨。从有些零件的开模的情况来推断,这套板件是有配套的蚀刻片,因为有些零件设计得非常简陋和漫不经心,比如,烟囱上部的烟道格栅居然是平板一块,浅浅的起了凸筋就算交代了,像个马桶盖似的,非得用PE代替,有点逼你就范的感觉。本来我就认为模型制作的乐趣就在于追加细节和零件改造,所以决定自己玩一把。把捡来的光纤丝按原配板件上的烟道格栅凸筋横竖交叉地粘好,剪切,装配好后看看,蛮通透的也满有成就感的。这次增加和改造的细节还有:用塑料扫把丝做起重杆上的桁架,样子不错。用服装吊牌上的扣带替换原来的舷梯,立体感很强。锚链用的是饰品市场里论米买来的1毫米粗细的链子来代替,效果很好。救生圈和信号旗的颜色对一片灰色的模型有点缀作用,是我每舰必加的。救生圈是把直径2毫米左右的红色塑料电线抽铜芯以后用小刀一片片批下来的,厚薄均匀的成功率仅为20%。现在,舰艏和后桅的旗帜是按照马克格拉芙号的实景照片挂上的。除了原件附带的普鲁士国旗和海军旗外,我还用即时贴自制了信号旗,前桅的主旗是普鲁士特混舰队的领舰的标志旗。虽然都查了资料,但不知道这样挂行不行,反正琳琅满目的煞是好看。这次添加的重头戏是防鱼雷网。缘由是上次我做日俄战争中的俄舰瓦良格号时,有网友建议加防鱼雷网,我觉得是个好主意,但是瓦良格号是加不上了,因为防鱼雷网的挂杆已经粘死。所以我决定把防鱼雷网做在马克格拉芙号上。网友提供了装有防鱼雷网的舰船模型的照片,我还用google搜索了实物照片,找到了感觉。但是关键是要找到补品,网友建议买PE防鱼雷网,我觉得囊中羞涩,遂决定去服装饰品市场寻觅一番,几次三番下来找到的有尼龙的、绢纱的,经过反复试验觉得这两种材料都不好收边,因为没有气馁,继续搜索后,总算找到一种金属的网格饰带,一格才不到1毫米见方。大小适中,而且边缘整齐,决定采用。并把它做成一边放下,一边卷起的准备放下状态。
一艘舰船模型零件几百个,单单相同的部件就有好多个,我用速冻馄饨的包装盒的一个个小格子来分放小零件(图模10-1),有时,我也来个模块化拼装,然后用豆腐盒子分门别类存起来(图模10-2)。模型制作玩的是程序或者说步骤,现在是确有体会了,小艇的油漆程序要独立完成(图模10-3)。栏杆早装了容易碰坏,晚装了又不好分色做油漆。我将模型的包装盒改造成干船坞似的,干脆把粘好一层甲板栏杆的舰体上漆后放了进去,盒子的四周边既是干活时手的靠山,又是一条警戒线,提醒你不要碰到栏杆。竟然成了很好的工作箱(图模10-4)!家里不可能有独立的模型制作室,在书房的窗口明亮处就是我的工作台(图模10-5)。可以分步进行的零件都已经完成了,模型的总装即将开始(图模10-6)。
前些日子单位同事结婚,喜糖上的缎带给我下意识的一剥一抽,露出了白色的细丝,我试着用它来张线,效果奇佳!到现在也没有松弛。只是此线极细,拿在手上掉了都不知道,干活凭感觉。等到几十根线粘好,视力下降50%!张好线再来看模型,感觉完全两样:上层建筑的舰桥之间,舰桥与舰艏、舰尾有了联系和呼应,一条船的整体感就显现出来了。
图模10-1
图模10-2
图模10-3
图模10-4
图模10-5
图模10-6
图模10-7
图模10-8
图模10-9
图模10-10
图模10-11
图模10-12
现在让我们来仔细欣赏一下“马克格拉芙”的一些局部和细节:舰艏很宽大且整洁利索(图模10-7)。舰舯设施的编排很紧凑实用(图模10-8)。舰艉的主炮和尾楼的关系比较合理和统一(图模10-9)。舰舯的C炮塔有很好射界(图模10-10)。桅杆和烟囱的设计上有了通盘的考量(图模10-11)。舰艉的上层建筑主要解决测距和夜战的照明功能(图模10-12)。右舷的防鱼雷网是处于收放中的状态(图模10-13),左舷的防鱼雷网则是展开的状态(图模10-14)。把玩和细品自己的作品是一种不可名状的精神享受(图模10-15)。
图模10-13
图模10-14
我做模型是一种老花眼镜下的自娱自乐,也是一种对儿时志向的追思。
(后记:原作品发表于《模型世界》2006年12期,有增删。马克格拉芙号是我做的第四艘模型舰船,此次制作的看点是自制的防鱼雷网,原来是模友建议做在瓦良格号上的,后移至此舰。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投稿《模型世界》,不但刊用了,还上了封面,可以看出编辑部对老年模粉的关爱。一阵亢奋之后,又埋头新舰的开工中了)
图模10-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