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捕捉“思维的闪电”

捕捉“思维的闪电”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钱学森在《关于形象思维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灵感”在创造性思维中是“不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我们知道了灵感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当然,中学生的灵感思维不能与科学家、作家、诗人的相比,但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存在。灵感思维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使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帮助我们创造性地学习。

三、捕捉“思维的闪电”

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位非常勤快而又严谨的诗人。有一次他要描写一个孤独的男子对他妻子的深情。他冥思苦想了两天,还找不到恰当的诗句。第三天夜里,他想得晕头转向了,不得不躺下休息。他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头脑里突然崩出了这样的诗句:“我将保护和疼爱/你的身体/就像一个在战斗中残废了的/对任何人都不需要了的士兵爱护着/他唯一的一条腿”。他怕忘了这美妙的诗句,急忙爬起床,在黑影中找到一根烧焦了的火柴棍,匆匆忙忙地在卷烟盒写下了“唯一的腿”,就又入睡了。第二天清晨醒来,他看见烟盒上的字,却闹不清这“唯一的腿”是什么意思。想呀想呀,足足想了两个多钟头,才想起了昨天夜里想到的诗句。他立即高兴得跳了起来:“啊!多么好的诗句!多么形象的比喻!啊,找到了,找到了!”马雅可夫斯基这几句诗的创作过程,实际上就是灵感爆发并抓住灵感的过程。我们再看几个事例。

爱因斯坦常对他的好友贝索回忆1905年5月写作狭义相对论的情景时说,在此之前,他已经进行了好几年的思考和研究,然而那决定一切的观念却是突然在脑子里闪现的。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对那个折磨他的谜,觉得毫无解答的希望,眼前似乎没有一线光明。但是,突然黑暗里透出了亮光,答案出现了。他感慨地说:“这几个星期里,我在自己身上观察到各种精神失常现象。我好像处在狂态里一样。”

前苏联教育家、作家马卡连柯用了13年的功夫,搜集了大量创作材料,却无法下笔。一天,高尔基来作客,一席话使他茅塞顿开,马上开始写作《教育诗》。

我国作家李准在《<大河奔流>创作札记》中描述道:“我在黄泛区的华西县住了三年半,收集家史不下200家,可仍是‘理丝无绪’,后来到了状沟县海岗大队(黄泛区的腹心地带),激动得九晚上没有睡着觉,觉得豁然开朗了。这些年来所积累的资料,找到了一条线,找到了一个灵魂,所有的素材都好像长了腿似的活了起来,而且他们自己跑着去站好他们的队。我在海岗大队只住了三天,但打开生活金库的金钥匙,是在海岗大队找到的。”这把金钥匙,就是作家长期积累之后偶然获得的灵感。

郭沫若曾在《我的作诗经过》一文中详细描述了灵感袭来时的心理状态:“《凤凰涅槃》那首长诗是在一天之中分两个时期写出来的。上半天在学校课堂里听讲的时候,突然有诗意袭来,便在抄本上东鳞西爪地写了那诗的前半。在晚上行将就寝时,诗的后半的意趣又袭来了,伏在枕头上用铅笔只是火速地写,全身都有点作寒作冷,连牙关都在打颤,就那样把那首奇怪的诗写出来了。”

例子是举不胜举的。所有这些灵感现象都证明,灵感的思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钱学森在《关于形象思维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灵感”在创造性思维中是“不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1981年,钱先生在《关于思维的科学》中又再次提出,把灵感思维学同抽象思维学、形象思维学并列,作为思维科学的基础。他说:“灵感是又一种人可以控制的大脑活动,又一种思维,也是有规律的。”

我们知道了灵感思维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什么是灵感思维呢?刘奎森先生在《灵感发生论新探》一文中,对灵感思维的本质、特征和发生都作了科学的研究。

刘先生认为,灵感是显意识与潜意识通融交互的结晶。他说:“灵感虽孕育在潜意识之中,但它从起始到发生,又离不开显意识活动的参与。因此,灵感思维的发生,是显意识与潜意识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结果。”潜意识和显意识都是外来概念。著名的精神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世界分为意识(显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又把潜意识分为两个平面,即前意识上平面和无意识下平面。其中,构成前意识的素质,无论在任何时候,只要达到相当的强度,便可突破意识阀而成为意识的素质;而构成无意识的素质,则难以上升为意识。前意识的素质可以自由地再现于人脑,而无意识的素质非由解心术的方法不能再现,如图6-2所示。

图 6-2

灵感思维是一种三维思维形式,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独创性、瞬间性和模糊性等等特点。灵感来时,往往还伴随着神经的高度兴奋和心情的欣喜若狂。灵感思维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从前面所列举的事例中得到证明。那些科学家、作家们,都是苦苦思索而不得时,却偶然地、突然地获得灵感,脑中闪现出一道电光,使思索已久的问题能以独创性解决。关于灵感的特性,前苏联作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一书中作了生动的描述:“灵感来时,正如绚丽的夏日的清晨来临,它驱散静夜的轻雾,向我们吹来清凉的微风。灵感恰似初恋,人在那个时候预感到神奇的邂逅,难以言说的迷人的眸子,娇笑和半吞半吐的隐情,心灵强烈的跳动着。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世界像一种迷人的乐器般微妙、精确,对这一切,甚至对生活最隐秘的、最细微的声音都能共鸣。”

上面所举的例子,都是科学家、作家、诗人获得灵感的例子。那么,中学生有没有灵感思维呢?回答是肯定的。当然,中学生的灵感思维不能与科学家、作家、诗人的相比,但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同学们,你们经历过这样的事吗?当你对某个问题久思不得其解,正在“山穷水复疑无路”时,突然因某种启发或突发,找到了理想的解决办法,于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的同学在野外时,因为某种景观的触发,而可能构思出一篇超越前人的游记作品来。这些就是出现在我们学习中的灵感现象,这就是我们中学生的灵感思维过程。

灵感思维在我们的语文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如此)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使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帮助我们创造性地学习。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语文学习中灵感思维的启发。

灵感,就其本质来讲,是“长期积累,偶而得之”的东西。因此,我们首先就要有丰厚的知识积累。李准为写《大河奔流》花了三年半的时间积累素材;马卡连柯写《教育诗》,竟然花了十三年的功夫来积累创作素材。假如他们没有这长期积累的材料,那么哪里会有灵感的产生呢?所以,我们学习语文时要多读、多看、多观察、多体会,日积月累,储存于你脑中的知识、生活素材自然就多起来,那么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有灵感的闪现,就会得心应手。

其次,我们在学习时切忌死记硬背,而要力求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以便形成多种思维为核心的智力结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产生灵感。俄国作曲家格林卡的著名歌剧《伊凡·苏萨宁》的创作中断时,突然受到一幅绘有家乡房舍的版画的启示,想象中立刻浮现出俄国的冬景图,才产生了歌剧那动人的旋律。而法国医生拉哀奈克发明的听诊器是在儿童敲击跷跷板的游戏的感悟下爆发出来的灵感。这些例子都说明以多种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结构对于灵感产生的重要作用。

最后,我们在学习中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这对于灵感的获得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当我们遇到问题而百思不得其解时,我们不如暂时放下它,到外面去走走。优美的大自然、广阔的社会人生,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思考环境,说不定偶然看见某物某景,听见某种声音而获得启示,使问题迎刃而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