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生行为习惯解析

学生行为习惯解析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所看到的学生的行为习惯,应该是或大多数是属于习惯的一种自然流露。这种流露就是长期行为习惯的反映。行为习惯的可教育性,说明养成学生行为要达到规范的程度,必须先要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应占主要的地位。在不同的教育者指导下,学生的行为习惯也会发生变化。把握住行为习惯的这些特性,就要树立培养中学生行为规范的信心,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习惯。

(六)学生行为习惯解析

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实施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过程。

孔子曾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因为每个学生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必然在不同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因此,抓好学生行为和行为习惯,使其达到规范化的程度,是实现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完善的道德人格的关键一步。为深入了解养成教育的作用,下面对学生行为与行为习惯做以下分析。

关于学生行为模式

人的行为从方向上可分为良好行为习惯与不良行为习惯;从行为方式上可分为定型性行为和非定型性行为。

非定型性行为指的是非习惯动作,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采取什么行动,主要靠道德意识支配,这种道德不是靠简单的训练产生的,而是靠长期的培养,靠道德的积累,靠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定型性行为指的是习惯动作,这就是养成教育的任务,要靠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虽然看来是一般的习惯,但它却是完善人格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不可缺少的。我们进行的养成教育也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培养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一点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关于行为习惯

人的道德行为有3个层次。最低层次是不自觉的行为,它需要靠外部的强制力量。这是因为此时学生的道德认识还不充分,道德感情还不稳固,还没有形成道德意志。例如,一些学生老师在场就守纪律,老师不在场就不守纪律。第二个层次是较自觉的行为,它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这是因为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认识,并有一定的道德意志,能够自我监督,不需要外部监督,但尚需自己的意志努力。例如,老师不在场也能遵守纪律,但还需要自己控制自己、提醒自己。知道上课时随便说话、玩东西是不对的,但有时还要经过自己的思想斗争。这种行为虽然属自觉行为,但还不是自动行为。最高层次是自动行为,指既不需要外部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是形成了习惯,这才是养成教育的最佳效果,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目的——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时学生遵守纪律已不是被迫的,既不是迫于教师的监督,也不是靠自己的思想斗争或意志努力,而是自然的、自动的行为——习惯。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同的反应,所以说它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从心理机制上看,它是一种需要,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人就会觉得很别扭。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例如学生早晨刷牙,如果是家长提醒他才去刷,这种刷只能叫行为,不叫习惯;如果学生起床后连想都没想,自动拿起牙刷去刷牙,不刷他就感到嘴里特别别扭,这种刷牙就叫习惯了。

行为习惯的特性

行为习惯的长期性

人的某种行业在日常生活环境中要成为一种习惯,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日常生活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实践、积累而形成的。行为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习惯,对个人、对社会都有益;坏的习惯可能对个人有益,但对社会则有害,或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害。常言道:“习惯成自然。”我们所看到的学生的行为习惯,应该是或大多数是属于习惯的一种自然流露。这种流露就是长期行为习惯的反映。

行为习惯的实践性

思想、情绪支配着人的行为。要想做某件事,达到某种结果,没有行为,光凭想象是不会成功的。儿童最善于模仿成人的行为,这就是最原始的实践。因此,行为和行为习惯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行为习惯的可教育性

人的行为来源于人的思想,或者说,人的思想支配着人的行为。好的行为习惯,当然有一种好的思想在支配,坏的行为也必然有坏思想在支配着。但有些坏的习惯未必有一定的坏思想在支配,例如有些学生有咬手指甲的坏习惯,这种行为习惯不好,但不能说是坏思想在作怪,而只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讲清楚咬手指甲不卫生的道理即可促使学生改变行为习惯。行为习惯的可教育性,说明养成学生行为要达到规范的程度,必须先要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应占主要的地位。

行为习惯的可塑性

由于中学生处在青少年时期,在生理上、心理上从不成熟到逐步趋向成熟,可塑性很大,在情感上的变化更大,行为习惯也同样会发生一些变化。例如低年级学生在注重仪表方面比高年级学生显得要差一些,但随着年龄增长,就会发生变化,穿着方面也会讲究起来,有的甚至过分讲究打扮。所以,行为习惯不是长期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在不同的环境中,行为习惯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教育者指导下,学生的行为习惯也会发生变化。

把握住行为习惯的这些特性,就要树立培养中学生行为规范的信心,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这句话简明地概括了养成教育的重要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