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铁系元素的化合物

铁系元素的化合物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铁系元素氢氧化物均可溶解于酸中,氧化数为+2的氢氧化物溶于酸生成氧化数为+2的离子,氧化数为+3的氢氧化物溶于酸后只有铁可以生成稳定的Fe3+离子,钴、镍则被酸根或水还原成生成氧化数为+2的离子:Fe2(白色)→Co2(粉红色)→Ni2(绿色),稳定性增强,还原性减弱。但当它形成氨合物后,其电极电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10.4.2 铁系元素的化合物

1.铁系元素的氧化物 铁、钴、镍均可生成+2、+3氧化态的氧化物与相应的氢氧化物:

FeO(黑)    CoO(灰绿)    NiO(暗绿)

Fe2O3(砖红)    Co2O3(黑)    Ni2O3(黑)

铁系元素氧化物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点:

(1)MO(M=Fe、Co、Ni)均为难溶于水的碱性氧化物,易溶于酸。

(2)Fe2O3具两性,以碱性为主,可以与酸反应,与碱反应需要共熔: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常用作红色颜料、磁性材料与催化剂。

(3)M2O3具强氧化性,属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和碱,但可溶于酸。氧化值为+3的氧化物在酸性溶液中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氧化能力按铁—钴—镍的顺序递增,如Co、Ni的氧化物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

2M2O3+6HCl=2MCl2+Cl2↑+3H2O

(4)铁除了上述的FeO和Fe2O3外,还能形成Fe3O4,又称磁性氧化铁。在Fe3O4中的Fe具有不同的氧化态,过去曾认为它是FeO和Fe2O3的混合物,但经X射线研究证明,Fe3O4是一种反式尖晶石构,可写成Fe[(FeFe)O4]。

2.铁系元素的氢氧化物 在铁系元素氧化值为+2的盐溶液中加入碱,即得到氧化值为+2的氢氧化物:

M2++2OH-=M(OH)2

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往往得不到白色的Fe(OH)2,而是变成灰绿色,最后成为棕红色的Fe(OH)3

4Fe(OH)2+O2+2H2O=4Fe(OH)3

碱作用于铁(Ⅲ)盐溶液,也可析出Fe(OH)3。它略有两性,但碱性强于酸性,只有新沉淀出来的Fe(OH)3能溶于浓的强碱溶液中。如热的浓氢氧化钾溶液可溶解Fe(OH)3而生成铁(Ⅲ)酸钾(KFeO2或K3[Fe(OH)6])。

Fe(OH)3+KOH=KFeO2+2H2O

Co(OH)2在空气中也能慢慢地被氧化成棕色CoO(OH),若用氧化剂可使反应迅速进行:

4Co(OH)2+O2=4CoO(OH)+2H2O

2Co(OH)2+NaClO=2CoO(OH)↓+NaCl+H2O

Ni(OH)2还原性很弱,它不能与空气中的氧作用,只能被强氧化剂如NaClO、Br2等氧化。

2Ni(OH)2+NaClO=2NiO(OH)↓+NaCl+H2O

2Ni(OH)2+Br2+2NaOH=2NiO(OH)↓+2NaBr+2H2O

铁系元素氢氧化物均可溶解于酸中,氧化数为+2的氢氧化物溶于酸生成氧化数为+2的离子,氧化数为+3的氢氧化物溶于酸后只有铁可以生成稳定的Fe3+离子,钴、镍则被酸根或水还原成生成氧化数为+2的离子:

Fe(OH)3+3HCl=FeCl3+3H2O

2CoO(OH)+6HCl=2CoCl2+Cl2↑+4H2O

2NiO(OH)+6HCl=2NiCl2+Cl2↑+4H2O

上述氢氧化物的性质可归纳如下:

(1)Fe(OH)2(白色)→Co(OH)2(粉红色)→Ni(OH)2(绿色),稳定性增强,还原性减弱。

(2)Fe(OH)3(棕红色)→CoO(OH)(棕色)→NiO(OH)(黑色),稳定性递减,氧化性增强。

3.铁系元素(Ⅱ)盐 氧化态为+2的铁、钴、镍的盐,在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与强酸形成的盐,如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和高氯酸盐等都易溶于水,并且在水中有微弱的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它们的碳酸盐磷酸盐、硫化物等弱酸盐都难溶于水。

氧化态为+2的可溶性盐类从溶液中析出时,相同酸根的盐常带有相同数目的结晶水。例如MSO4·7H2O、M(NO3)2·6H2O。这些元素的+2水合离子都显一定的颜色,这和它们的M2+离子d轨道未充满电子有关。如[Fe(H2O)6]2+为浅绿色、[Co(H2O)6]2+为粉红色、[Ni(H2O)6]2+为亮绿色。但无水盐却有不同的颜色,如Fe(Ⅱ)盐为白色、Co(Ⅱ)盐为蓝色、Ni(Ⅱ)盐为黄色。

铁、钴、镍的硫酸盐都能与碱金属或铵的硫酸盐形成复盐,如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俗称摩尔盐。

(1)硫酸亚铁:将铁屑与稀硫酸反应,然后将溶液浓缩,冷却后就有绿色的FeSO4·7H2O晶体析出,俗称绿矾。工业上用氧化黄铁矿的方法来制取硫酸亚铁:

Fe+H2SO4=FeSO4+H2

2FeS2+7O2+2H2O=2FeSO4+2H2SO4

FeSO4·7H2O加热失水可得无水的FeSO4(白色),强热则分解成Fe2O3和硫的氧化物。

2FeSO4=Fe2O3+SO2+SO3

绿矾在空气中可逐渐风化而失去一部分水,并且表面容易氧化为黄褐色碱式硫酸铁Fe(OH)SO4

4FeSO4+2H2O+O2=4Fe(OH)SO4

而在碱性介质中立即被氧化,因而在保存Fe因此,亚铁盐在空气中不稳定,易被氧化成铁(Ⅲ)盐。在酸性介质中,Fe2+较稳定,2+盐溶液时,应加入足够浓度的酸,必要时应加入几颗铁钉来防止氧化。亚铁盐在分析化学中是常用的还原剂,但通常使用的是它的复盐硫酸亚铁铵(摩尔盐),它比绿矾稳定得多。

一氧化氮与亚铁离子可生成棕色配离子[Fe(H2O)5NO]2+,分析化学上棕色环试验,就是利用此性质。

(2)二氯化钴:钴与氯直接反应可得二氯化钴,由于二氯化钴含结晶水数目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它们相互转变温度和特征颜色如下:

做干燥剂用的硅胶常含有CoCl2,利用它在吸水和脱水时发生的颜色变化,来指示硅胶的吸湿情况。当干燥硅胶吸水后,逐渐由蓝色变为粉红色;再生时,可在烘箱中烘干,又失水由粉红色变为蓝色,可重复使用。

4.铁系元素(Ⅲ)盐 氧化态为+3的硫酸盐中,已知Fe2(SO4)3·9H2O是很稳定的,而CO2(SO4)3·18H2O不仅在溶液中不稳定,在固体状态也不稳定,分解成硫酸钴(Ⅱ)和氧。类似的镍盐尚未见到。

氧化态为+3的盐中,Fe(Ⅲ)的氧化性相对较弱,在酸性溶液中,Fe3+可将H2S、KI、SnCl2等氧化:

Fe2(SO4)3+SnCl2+2HCl=2FeSO4+SnCl4+H2SO4

2FeCl3+2KI=2FeCl2+I2+2KCl

2FeCl3+H2S=2FeCl2+S+2HCl

氧化态为+3的卤化物和硫酸盐相似。例如,FeF3、FeCl3、FeBr3都是已知的稳定化合物,而已制得的CoF3和CoCl3不稳定,CoF3受热即按下式分解:

CoCl3在室温和有水时,按下式分解:

2CoCl3=2CoCl2+Cl2

铁系元素(Ⅲ)盐中,三氯化铁比较重要。用铁屑与氯气直接反应可得棕黑色的无水三氯化铁:

2Fe+3Cl2=2FeCl3

也可将铁屑溶于盐酸中,再往溶液中通入氯气,经浓缩、冷却,就有黄棕色的六水合三氯化铁FeCl3·6H2O(或[Fe(H2O)6]Cl3)晶体析出。

无水FeCl3的熔点为555K,沸点588K,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如乙醚丙酮)中,它基本上属于共价型化合物。在673K,它的蒸气中有双聚分子Fe2Cl6存在,其结构和AlCl3相似;1023K以上分解为单分子。

在印刷制版中,它可用作铜版的腐蚀剂。

Cu+2FeCl3=CuCl2+2FeCl2

此外,三氯化铁能引起蛋白质的迅速凝聚,所以在医疗上用作伤口的止血剂。

由于Fe3+比Fe2+电荷多、半径小,所以Fe(Ⅲ)盐较Fe(Ⅱ)盐易水解,而使溶液显黄色或红棕色:

由于加酸可以抑制[Fe(H2O)6]3+的水解,故配制铁(Ⅲ)盐溶液时,往往需要加入一定的酸。

5.铁系元素的配合物 铁系元素可以和多种配体形成配合物,重要的配体有NH3、SCN-、CN-、CO及一些螯合剂。

(1)氨配合物:Fe2+和Fe3+遇氨水不能获得它们的氨配合物,而是得到相应的Fe(OH)2[立即被空气中的氧氧化成Fe(OH)3]和Fe(OH)3沉淀。

在无水状态下,FeCl2可以与NH3形成[Fe(NH3)6]Cl2,但它遇水即按下式分解:

Co2+离子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即生成土黄色的[Co(NH3)6]2+,但[Co(NH3)6]2+不稳定,可被空气中的氧氧化成红褐色的[Co(NH3)6]3+

Co3+离子在水溶液中很不稳定,氧化性很强,易还原成Co2+离子,所以钴盐在溶液中都是以Co2+离子存在。但当它形成氨合物后,其电极电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电极电势由配合前的1.80V降至配合后的0.1V,还原能力增强,以至空气中的氧就能把[Co(NH3)6]2+氧化成[Co(NH3)6]3+

(2)硫氰配合物:在Fe3+色:离子的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或硫氰化铵,溶液即出现血红色:

随SCN-的浓度不同,n可以从1变化到6。这一反应非常灵敏,常用来检出Fe色测定Fe3+和比色测定Fe3+离子。Co2+与SCN-反应,形成蓝色的[Co(NCS)4]2-,在定性分析化学中用于鉴定Co2+

Ni2+可与SCN-反应,形成[Ni(NCS)]+、[Ni(NCS)3]-等配合物,这些配离子均不太稳定。

(3)氰根配合物:Fe3+、Fe2+、Co3+、Co2+、Ni2+都能与CN-形成配合物。

亚铁盐与KCN溶液反应得白色Fe(CN)2沉淀,KCN过量时沉淀溶解:

FeSO4+2KCN=Fe(CN)2 +K2SO4

Fe(CN)2+4KCN=K4[Fe(CN)6]

从溶液中析出来的黄色晶体是K4[Fe(CN)6]·6H2O,叫六氰合铁(Ⅱ)酸钾,俗称黄血盐。[Fe(CN)6]4-离子在水溶液中相当稳定,几乎检验不出有Fe2+离子的存在。

在黄血盐溶液中通入氯气(或用其他氧化剂),可把Fe(Ⅱ)氧化成Fe(Ⅲ),得到六氰合铁(Ⅲ)酸钾K3[Fe(CN)6],它的晶体为深红色,俗称赤血盐。

在含有Fe2+的溶液中加入赤血盐溶液,在含有Fe3+的溶液中加入黄血盐溶液,均能生成蓝色沉淀:

这两个反应常用来分别鉴定Fe2+和Fe3+,生成的两种蓝色沉淀为同一物质。广泛用于油漆和油墨工业,也用于蜡笔、图画颜料的制造。

用KCN处理钴(Ⅱ)盐溶液,有浅棕色的氰化钴Co(CN)2析出。将它溶于过量的KCN溶液后,可析出紫色的K4[Co(CN)6]晶体。此配离子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黄色[Co(CN)6]3-,由于CN-是强场配体,分裂能较高,Co2+(d7)中只有一个电子处于能级高的eg轨道,因而易失去,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将它的溶液稍微加热,就会发生下列反应:

相应的,[Co(CN)6]3-则稳定得多。

Ni(Ⅱ)与CN-反应先形成灰蓝色水合氰化物沉淀,此沉淀溶于过量CN-形成橙黄色的[Ni(CN)4]2-配离子,它是平面正方形结构,中心离子Ni2+采用dsp2杂化与4个CN-形成,是Ni2+最稳定配离子之一,在较浓的CN-溶液中可形成深红色[Ni(CN)5]3-配离子。

(4)螯合物:铁系元素可与许多螯合剂形成螯合物,三种元素的离子均可与EDTA形成稳定的配离子。铁(Ⅱ)与邻菲罗林形成的红色螯合物,可用于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维生素B12是钴的螯合物,Ni2+与丁二酮肟在中性、弱酸性或弱碱性溶液中形成鲜红色的螯合物沉淀,此反应是鉴定Ni2+的特征反应,丁二酮肟又称为镍试剂

(5)羰基配合物:铁系元素与CO易形成羰合物,[Fe(CO)5]、[CO2(CO)8]和[Ni(CO)4]。

羰合物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利用此性质可用于制备纯金属。例如高纯铁粉的制备:

第一过渡系中从钒到镍,第二过渡系中从钼到铑,第三过渡系中从钨到铱等元素都能和一氧化碳形成羰基配合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