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的作用力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来说,它是一种附加的取向力。但实际情况表明,非极性分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不同分子分子间力的组成不同 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由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三部分组成的;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只有诱导力和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之间仅存在色散力。三种力的相对大小一般为:分子间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键则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是分子中相邻原子之间的较强烈的相互作用力,除了这种相邻原子之间较强的作用之外,在分子与分子之间还存在着一种较弱的作用力。气体分子能凝聚成液体和固体,主要就靠分子之间的这种作用。因为范德华(Van der Waals)第一个提出这种相互作用,通常就将分子间的作用力叫做范德华力。分子间力与化学键(键能约为100~800kJ·mol—1)相比很弱,即使在固体中它也只有化学键强度的百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然而,分子间力是决定物质的熔点、沸点和溶解度等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分子间力按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可分成三个部分: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1.取向力

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分子中存在固有偶极。当两个极性分子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在空间的运动循着一定的方向产生相对的转动,分子转动的过程叫取向。在已取向的分子之间,由于静电引力而互相吸引。【将由于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永久偶极)的取向而产生的静电作用力称为取向力(orientation force)】。如图2-24所示。

取向力的本质是静电作用,显然,分子的偶极矩越大,取向力就越大。

2.诱导力

当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充分接近时,在极性分子固有偶极的影响下,非极性分子原来重合在一点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的位移,这种在外电场影响下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位移的现象叫分子的极化,由此而产生的偶极叫诱导偶极。【诱导偶极同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间的作用力叫做诱导力(induction force)】。如图2-25所示。

图2-24 取向力的产生

图2-25 诱导力的产生

同样,在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除了取向力外,由于极性分子的相互影响,每个极性分子也会发生变形,产生诱导偶极,其结果是使极性分子的偶极矩增大,从而使分子之间出现了除取向力外的额外吸引力诱导力。对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来说,它是一种附加的取向力。诱导力也会出现在离子和离子以及离子和分子之间(离子极化)。

3.色散力

非极性分子中无偶极,似乎不存在什么静电作用。但实际情况表明,非极性分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如常温下,Br2是液体,I2是固态,F2是气态;在低温下,Cl2、N2、O2甚至稀有气体也能液化。这些物质能维持某种集聚状态,说明在非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力。另外,对于极性分子来说,按前两种力计算出的分子间力与实验值相比要小得多,说明分子中还存在第三种力,这个力叫色散力(其理论公式与光的色散公式类似而得名)。

在非极性分子中,从宏观上看,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是重合在一起的,电子云是对称分布的。但电荷的这种对称分布只是一段时间的统计平均值,由于组成分子的电子和原子核总是处于不断运动之中的,在某一瞬间,可能会出现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瞬间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而产生的偶极叫瞬时偶极。这种瞬时偶极也会诱导邻近的分子产生瞬时偶极,于是两个分子相互靠瞬时偶极吸引在一起。【这种由于存在“瞬时偶极”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称为色散力(dispersion force)】。如图2-26所示。

图2-26 色散力的产生

由于色散力包含瞬间诱导极化作用,因此色散力的大小主要与相互作用分子的变形性有关。一般说来,分子体积越大,其变形性也就越大,分子间的色散力就越大,即色散力和相互作用分子的变形性成正比。

由于在极性分子中也会产生瞬时偶极,因此,不仅非极性分子之间存在色散力,而且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及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色散力。

综上所述,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具有如下的特点:

(1)不同分子分子间力的组成不同 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由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三部分组成的;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只有诱导力和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之间仅存在色散力。

由此可见,色散力是普遍存在的。只有当分子间的极性很大时,取向力才比较显著,而诱导力通常很小。三种力的相对大小一般为:

色散力■取向力>诱导力(见表2-12)

表2-12 分子间作用力的组成

(2)分子间力与化学键不同

分子间力是短程力,它作用的范围很小,一般是300~500pm;

分子间力既无饱和性,又无方向性;

分子间作用能约比化学键键能小1至2个数量级。

分子间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键则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一般说来,结构相似的同系列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变形性就越大,分子间力越强,物质的熔点、沸点也就越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