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时间:2022-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淋巴细胞归巢过程的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与各组织、器官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一般将淋巴细胞的黏附分子称为淋巴细胞归巢受体而将其对应的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分子称为地址素。这是英国第一例父母共同捐献活体器官给孩子的病例。

三、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1.参与免疫细胞的活化及调节免疫应答 在免疫细胞识别特异性抗原时,除了需要识别作用以外,还需要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如T细胞识别APC提呈的抗原后,APC上表达的CD80(或CD86)分子与T细胞表达的CD28结合,刺激T细胞活化,介导并正调节免疫应答。

2.参与炎症反应 炎症过程的主要特征是中性粒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穿越血管内皮细胞向炎症部位渗出。这一过程依赖于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聚集到炎症部位释放IL-1、TNF、TGF-β和组胺等细胞因子,使血管内皮细胞表达P-选择素和E-选择素及其他黏附分子,并促进血管内中性粒细胞表面表达L-选择素。中性粒细胞上的L-选择素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P-选择素和E-选择素相互作用,继而转向炎症部位,发挥杀伤效应。

3.参与淋巴细胞归巢 淋巴细胞在中枢淋巴器官发育成熟后,经血流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并在全身器官、组织以及炎症部位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淋巴细胞归巢是淋巴细胞迁移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①淋巴干细胞向中枢淋巴器官的归巢;②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器官的归巢;③淋巴细胞再循环;④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的渗出。

知识与技能拓展

淋巴细胞归巢的机制

淋巴细胞的归巢是一个由多种黏附分子参与并受各种因素调节的复杂过程,对于这一过程还缺乏系统的、确切的认识。淋巴细胞归巢过程的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与各组织、器官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一般将淋巴细胞的黏附分子称为淋巴细胞归巢受体而将其对应的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分子称为地址素(addressin)。多种黏附分子与淋巴细胞的归巢有关,但参与不同群或亚群淋巴细胞归巢过程的黏附分子是不同的,成为淋巴细胞选择性归巢的分子基础。随着免疫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研究的进展,必将推动这一重要领域的深入研究,并为某些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一条崭新的途径。

4.黏附分子对肿瘤的作用 肿瘤发生后,CD4+Th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激活CD8+Tc细胞,使后者表面黏附分子与肿瘤细胞上的黏附分子结合,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肿瘤细胞表达的某些黏附分子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或血管基质中的黏附分子结合,促进肿瘤细胞形成转移灶。

此外,黏附分子还参与调节细胞凋亡、生殖和胚胎发育、调节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信号转导、维持组织器官的完整性、凝血及血栓形成等过程。

思考题

1.患者张某,男,19岁。因咽痛、发热就诊。主诉:咽痛反复发作2年余,发作时伴有发热。查体:体温38℃;咽部检查见双侧扁桃体充血,黏膜呈暗红色,表面略凹凸不平,用压舌板于舌腭弓外侧挤压扁桃体,有分泌物溢出。诊断:慢性扁桃体炎。治疗:行“双扁桃体摘除术”。请问扁桃体有何生理功能?该患者如手术摘除双侧扁桃体会否影响咽部的免疫功能?

2.国际母乳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呼吁提倡母乳喂养,请结合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和功能解释其原因。

3.英国一名5岁女孩贾丝明丽米尔扎先后被诊断出肝衰竭和肾衰竭。她的父母决定将自己的肝脏肾脏捐献给孩子。接受完父亲的肝移植和母亲的肾脏移植后,女孩终于得救。这是英国第一例父母共同捐献活体器官给孩子的病例。请问器官移植时为什么需要配型?

(尹燕双陆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