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气象胜万千

气象胜万千

时间:2022-07-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太白纯以气象胜。李白纯粹是以诗中蕴含的气象取胜。“气象”一词原本指风雨雷电,霜雪寒露等大气变化所呈现的状态,古时候也预示吉凶。无论“气象”被延伸到哪个领域,万变不离其宗,它都彰显了一种开阔、宏大的整体风貌,就像天空带给人们的爽朗和高奇一样,有着俯视万物、包罗万象的纷繁,却又静观独立,笑傲沧海。至此,词人对朝廷政治的失望和无助表露无遗。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词 解

李白纯粹是以诗中蕴含的气象取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短短八个字,就让后世千年在这里登高望远的诗人都无法超越。后世的人中只有范仲淹的《渔家傲》、夏竦的《喜迁莺》还能勉强继承其风范,只是词中的气象已经无法企及了。

评 析

相对于“境界”,“气象”是一个更为宏观的审美着眼点。

“气象”一词原本指风雨雷电,霜雪寒露等大气变化所呈现的状态,古时候也预示吉凶。当它被引入人文语境时,指事物的情势、状态,人的气度、格局,以及文艺作品的气韵、风格。无论“气象”被延伸到哪个领域,万变不离其宗,它都彰显了一种开阔、宏大的整体风貌,就像天空带给人们的爽朗和高奇一样,有着俯视万物、包罗万象的纷繁,却又静观独立,笑傲沧海。因此,“气象”比“境界”更侧重于整幅作品的格调,一言道破由文字蒸腾而来的情感氛围。

先生中意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是因为他将天外来客似的“气象”融入“境界”之中,点开了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的心境——也许,只有“诗仙”才能做到如此信手拈来。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是一首怀古伤今、寓意深远的旷世杰作,被后人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西汉刘向的《列仙传》曾记载,秦穆公的爱女弄玉精通音律,她爱上了擅于吹箫且能奏出凤凰鸣啼的萧史,秦穆公成全二人喜结连理,并建造了凤楼送给新人,后来,二人合奏妙音,引来凤凰群集,带着他们飞升成仙。这就是词中提到的“秦娥”和“秦楼”。

依照《史记》的评断,秦穆公位列春秋五霸,是秦帝国的奠基人之一,他女儿的故事也被后世传为夫妻之道的佳话,这些意象用在诗文里,代表着江山鼎盛、百姓安居的升平世态。可是,李白却让箫声呜咽幽怨,秦娥午夜惊梦,一开篇就以典故将哀境铺陈开来:大秦霸业又如何?想那阿房宫可怜焦土时,萧史也不再以箫凤鸣,弄玉也会忧心难眠,倚栏愁对千秋月。好个千秋月啊,你见证了秦楼的兴衰,至今颜色未改,年复一年地倾洒在路边的杨柳间,可惜秦楼不在,繁华俱往矣,秦时月照亮的已是汉帝陵。

曾经称霸天下的大秦帝国还不是改朝换代随了汉家姓,可是盛极一时的大汉王朝,那个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灞陵主人汉文帝,终究也只能长眠地宫,滚滚红尘谁又能留住盛世的青春呢?整首词中的秦或汉只不过是朝代的代表,在它们身上也有唐朝的影子,据说当时常用“汉”指代唐朝,以象征盛世和避讳。上阕中,秦汉的时空凭借同一个月亮交错着,整首词的背景骤然有了苍茫的意味,以情景交融支起了气象的骨架。

上阕以哀境入笔写悲凉,下阕却以乐境而出写悲壮。乐游原本是当年汉宣帝兴建的乐游苑,曾经的清秋重阳节定是茱萸遍插,登高游人络绎不绝,可如今,长安郊外的这块高地却冷冷清清,那曾经热闹非凡、通往秦都咸阳的古道也人迹罕至,车马无痕,往日多么辉煌的景象都在这里一一消散了。两个顶针的“音尘绝”好似绵延的消散之音,在读者耳畔萦绕开来,织起一张萧瑟遗世的视听之网将自己包裹,任凭谁的呼唤也不能抽离那满眼的悲壮:凄紧的西风,落寞的残阳,风景依旧,陵墓和宫阙已换了门楣。

“音尘绝”所营造的那张网就是整首词的气象,它是由前面所有意象堆积而成的,这一句只是将网收紧,是“气象”的点睛所在,它让读者可以沉浸其中。“汉家陵阙”象征了一个逝去的盛世,可秦朝,甚至李白所处的唐朝又何曾不是盛世?只一句,李白对现世的忧思感怀一览无余,好似一声沉闷的回响,虽无惊天动地之声,却有振聋发聩之音。先生说李白,只用寥寥八个字,就让千古以来登临乐游原的文人骚客都哑口无言了。无法望其项背的原因,就在于词中的“气象”所带来的余味,它形成一种深沉辽远的气场,在使读者震撼的同时感人至深。

为了进一步证明李白“以气象胜”,先生先举出了豪放派代表人物范仲淹的代表作《渔家傲》,以说明并不是只要以江山社稷的时政入题就可以“气象”不凡,后举出夏竦皇家风范十足的《喜迁莺》,以说明“气象”并不在于奢华的意象和宏大的场面。下面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描写塞外军旅生涯的词作堪称豪放词的开山之作。宋词多见儿女情长的缠绵悱恻,由于个人经历有限,文人墨客大都跳不出香闺玉阁,可范仲淹却以粗犷豪迈的男儿志、江山事打破藩篱,不仅使文坛新风送爽,而且在写作的功力上毫不逊色,将宋词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这篇代表作,成篇于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地方军政长官)兼任延州(今延安)知州的时候。当时,西夏连年侵扰北宋边境,作为戍边重将,范仲淹是出名的军纪严明、爱兵如子,更被西夏人感叹“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而忌惮。但是,由于朝政腐败,国力积弱,边防空虚,即便如此威武的士气还是不能力挽狂澜,宋军一败再败,延州就是败守的城池之一。

被焚烧、劫掠一空的延州使塞下风光失去了往日的壮阔,而多了几分凄惨,秋风阵阵,萧瑟漫漫,大雁头也不回地南迁而去,更让人有被遗弃之感。一开篇,我们就能闻到火药和边塞的沙土味道。号角声,微茫的群山,旷野中的落日,再加上好似受惊过度的孩子而紧锁的孤城,上阕以诸多实景营造出苍凉的氛围,使词的气象极为沉郁萧瑟。

紧接着,下阕借浊酒排遣思乡之情,却想到未立“燕然勒石”那样的战功,未将西夏的威胁去除,怎能像大雁那样毫无牵挂地归去?上阕的“无留意”与此处的“归无计”形成强烈对比,结构精妙。身为统帅,词人对国家满腔热情,也对将士体恤备至。羌笛呜咽,月光似霜雪,可是他却睡不着:戍边生活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每个日月都伴着将士们苍老的白发和眼泪一度又一度。至此,词人对朝廷政治的失望和无助表露无遗。

范仲淹首先是政客,其次是军人,最后才是文人,他在骨子里是有功利心的羁绊的,所以“当局者迷”。《渔家傲》整首词寄寓着范仲淹一虎不敌群狼、朝内无援的郁结难抒,这比李白以客观视角感慨世事变化的冷眼旁观要局限得多。此外,范诗以传统的点点罗列方式,只有空间的转移和丰富,而李诗则以时空交错的借景勾连使整体氛围更加宏阔。因此,《渔家傲》虽然同样以江山社稷为重,词风慷慨苍凉,却“凉”有余而“壮”不足,无论是立意还是结构都逊于《忆秦娥》。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河汉截天流”“珠翠拥宸游”虽然也有着如虹气势,但终究逃不过温香软玉的内蕴,尽管气势磅礴,终究不过是财大气粗,与“四面边声连角起”的开阔雄大相比略逊一筹,更比不上“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意蕴苍茫。“气象已不逮矣”由此可见一斑。

喜迁莺

夏竦

霞散绮,月垂钩,帘卷未央楼。夜凉银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金茎露,凤髓香盘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这是一首描写皇家宫廷气派景象的词。夏竦自幼擅长诗文,才情横溢、倚马可待。他的父亲是位武将,在夏竦十九岁时战死沙场,他因此被抚恤成为一个小武官。可是夏竦明明是文科生的料,真是明珠暗投。于是,他等在宰相李沆下朝的路上借机求见,将自己的词集献上,一句“山势蜂腰断,溪流燕尾分”就使李沆对他青睐有加。第二天,李沆将夏竦的词集呈给宋真宗,请求真宗给夏竦换了个主簿的文职。从此,夏竦便以诗文著称宦海。

李白的放荡不羁,也要卖唐明皇个面子,以“云想衣裳花想容”盛赞杨贵妃,更何况小小年纪就懂得筹谋人生的夏竦。

落霞散尽,旖旎犹在,娥眉月初升。月光淡淡,顺着卷起珠帘的窗棂照进未央楼。一开篇,夏竦就将镜头定格在了皇家大殿。西汉的未央宫是天子接见朝臣议政和日常起居的地方,“未央”一语双关,既借指皇宫富丽和政事昌明,又含有繁盛延绵未尽的本意。“夜凉银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可见皇宫之大,幽深杳杳,连星月的光辉都被银河截了去,不为后宫带去一丝喧嚣,那层层叠叠、绵绵延延的宫阙仿佛锁住了这初秋的夜凉如水。仅此一句就是一幅横绝豪迈的画面。下阕突然切换到近景,玉阶仙草纷纷展露,香烛袅袅,轻雾飘飘。是谁在这静谧的夜晚有如仙人下凡呢?“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原来是皇驾出行,珠翠簇拥,宫乐齐鸣,后宫三千粉黛虽如珠如宝,却只为这一颗星辰而闪耀。霎时,皇家仪仗的富丽堂皇、泱泱浩瀚一览无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