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闻乱救国京洛间

闻乱救国京洛间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叛乱的前三天他召集所有将领,先详细地研究了燕京到洛阳之间的地图。安禄山叛乱消息七日后方传到长安,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与杨贵妃宴乐歌舞,闻之惊慌,立刻驾车还京城,商量对策,中外大臣闻之皆失色。十一月十七日,唐玄宗慌忙调回伊西节度使封长清商讨平息叛乱之事。这样安禄山于十二月十二日攻陷洛阳,从叛乱到占据洛阳仅33天。李白向他陈述了自己投军的愿望和讨贼之策后,欲在军中请缨。

原来是安禄山在范阳发生了叛乱。安史之乱是盛唐开始转向衰败的重要历史阶段,当时大诗人在何处?清朝王琦和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乱初李白在宣城、溧阳,后来上了庐山避难。最前沿的研究结果,也只是原李白研究学会会长郁贤皓先生的看法:李白“西上莲花山”,“茫茫走胡兵”后,三月份回到了江南道的溧阳县。但是疏理李白的十多首诗文,历历清楚地反映出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李白抛家弃子,只身投入到收复河山抗敌救国的伟大战争中,演出了一幕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壮举。现在以诗寻找他的踪迹,详述如下:

据《新唐书·安禄山传》等载: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十日,蓄谋已久的安禄山,在范阳终于发动了叛乱。在叛乱的前三天他召集所有将领,先详细地研究了燕京到洛阳之间的地图。此图记载了沿途各郡县的山川险易和攻守情况。安禄山给每人赐金帛和地图一张,告诫:“违者斩。”以高尚、严庄为谋士,史思明、孙孝哲、高邈、张通儒、张通晤为腹心,发兵15万,号称20万叛乱。有个燕国老人叩马向安禄山相谏阻止,此时正好有个朝中命官来到幽州,安禄山诈称他有唐玄宗的密诏,说:“我忧国之危,诏讨杨国忠,不为私也。”并下令:“有阻军者夷三族。”遂发兵向南略城夺地,大军日行60里。安禄山叛乱消息七日后方传到长安,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与杨贵妃宴乐歌舞,闻之惊慌,立刻驾车还京城,商量对策,中外大臣闻之皆失色。再说河北道的各郡县,对于安禄山突然叛乱也毫无准备,更无抵抗之力。兵库中的武器皆生锈钝折不可用,不能持械战斗。故官吏有的藏匿、有的自杀、有的被叛军擒拿投降;也有的仓促组织士兵抵抗。但是组织的多是街上的市井之徒,拿了兵器连弓箭外套、宝剑的夹都脱不下来,这样如何抵抗安禄山的虎狼之师?所以从燕京到冀南千里之地,二十日就被安禄山占领了。叛军行至巨鹿县时,安禄山惊曰:“鹿,吾名。”他觉得不吉利,故不过巨鹿县,而是转向西南沙河县,由邯郸直逼相州。安禄山叛乱的同时,还派何千年以献猎手为名到太原,劫持了河东节度使杨光翙(huì)。十一月十七日,唐玄宗慌忙调回伊西节度使封长清商讨平息叛乱之事。封长清见玄宗忧虑,遂夸口曰:“臣请驰至东京,以库府兵器招募骁勇,扬马鞭渡河,计日取逆胡首以献阙下。”玄宗感其勇气,遂以他为范阳、平卢节度使,乘专车东出潼关讨伐安禄山。封长清到洛阳,立刻招募到6万人马,又找来旗帜作为抗敌军队。为了防止叛军从洛阳以北渡黄河,先断了黄河上的河阳大桥。十一月底,叛军攻占相州后没有西进,而是南下到黄河岸,要从这里渡河。唐朝时,黄河以南,有辖七县的滑州灵昌郡,向东有辖五县的濮州。滑、濮两州属河南道。从灵昌郡向南才能到陈留开封。叛军为了尽快渡河,他们找来战船、浮槎用长绳连在一起,用乱草乱树投入河中,阻止河水湍流。当时将临腊月,夜间寒冷,经一宿后河上结了冰,叛军十二月二日渡黄河攻陷了灵昌郡。四天后又攻下陈留郡,张介然战亡,太守郭纳被捉。再两日叛军攻下郑州荥阳郡。这时封长清才与叛军战于洛阳东的虎牢关,他的6万之兵哪里是安禄山叛军的对手?一战即溃,不能战胜,退回洛阳,又被打败。最后放弃洛阳西奔陕州。封长清到陕州时,当时朝廷又任命高仙芝为兵马副元帅,带领5万关中子弟兵镇守这里。他向高仙芝说:“贼兵很勇锐,难于争锋。潼关无兵,如贼兵一人突奔于此,京师危也,不如急守潼关。”仙芝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他们就放弃陕州,西奔几百里到了潼关。这样安禄山于十二月十二日攻陷洛阳,从叛乱到占据洛阳仅33天。不久叛军向西占领陕州,安禄山派儿子安庆绪发兵叩潼关大门。

当叛乱的消息十一月下旬传到江南时,李白正在金陵送毕权昭夷。他想到国家遇难,生灵涂炭,这时正是自己为国为民挺身而出的时候,应该责无旁贷地承势而起,奔赴平叛的前线去立功。这也如谢安遭乱出山一样,是施展自己经世济民才华之秋。所以当中原官民如潮水般逃往江南避乱时,他丝毫没有考虑先救家中的妻子和儿女,而是毅然地跨马披剑离开金陵,直向1500里的洛阳前线奔去。经过20多日辛苦奔波,在腊月中下旬终于到达洛阳附近。这时洛阳已经陷入敌手,叛军的马蹄横行在黄河两岸,到处是尸体遍野,血流成河,万户哀嚎的凄惨景象。李白目睹了这些惨像,心中对叛贼更是万分的憎恶。当时官军退守在潼关,在无法接触官军的情况下,他就从荥阳至洛阳之间北渡黄河,到河东道的怀州和泽州一带上了太行山。由于来时带的实物少,穿得也单薄,又是腊月中下旬,天气特别寒冷,他到太行山又饿又冷。加之太行山的道路盘曲难行,北行受阻,他停下马徘徊在山中。一想到叛军占领洛阳的嚣张气焰,心中怒火顿生,决意不走回头路,也不向北行,要另打主意。因此他有一首诗记载了自己的踪迹和当时的战乱情况。《北上行》:

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道盘且峻[1]巉,岩凌穹苍。

马足蹶侧石[2],车轮摧高岗。沙尘接幽州,烽火连朔方。

杀气毒剑戟[3],严风裂衣裳。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4]

前行无归日,返顾思故乡。惨戚冰雪里,悲号绝中肠。

尺布不掩体,皮肤剧枯桑。汲水涧谷阻,采薪陇阪长[5]

猛虎又掉尾,磨牙皓秋霜。草木不可餐,饥饮零露浆。

叹此北上苦,停骖为之伤[6]。何日王道平,开颜睹天光。

注:[1]嶝道:山上的小石路。[2]蹶:跌倒。[3]毒:应为涂。[4]凿齿:古代一种恶兽。《淮南子》:尧时有凿齿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屯洛阳:安禄山腊月十二日占领洛阳。[5]陇阪:山坡。[6]骖:马。

李白看四周:东边和南边是敌占区,北边太行山又艰苦难行,只有向西去才能见到官兵。于是他就调转马头,沿着晋南黄河北岸向西直奔关中而来。

且说东京失陷后的第六天,唐玄宗不反思自己养虎为患的历史责任,又不了解前线的具体情况,反而将失败的责任,推在封长清和高仙芝两个将军的身上,以他们失去陕州几百里地为由,把他们诛杀了。可怜两位在西域边关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就这样当了替罪羊,死得真冤枉。接着唐玄宗又任命哥舒翰为天下兵马副元帅镇守潼关。哥舒翰自天宝十一载加封开府仪之职,位同三司。不久晋封西平郡王,现在为副元帅,当时都称将帅为大夫,所以他又称为哥舒大夫。

北上行
北上何所苦?
北上缘太行。
嶝道盘且峻,
巉岩凌穹苍。
马足蹶侧石,
车轮摧高岗。
沙尘接幽州,
烽火连朔方。

李白在风陵渡津口过了黄河,到潼关入中军要见哥舒翰。哥舒翰是个略识汉字的蕃将,久闻李白大名,也热情地接见了李白。李白向他陈述了自己投军的愿望和讨贼之策后,欲在军中请缨。当时是,军中的情况比较复杂混乱,哥舒翰因与宰相杨国忠争斗得很厉害。自封常清失败后,唐玄宗将河西、陇右、朔方、奴刺等12部20万大军交给哥舒翰守潼关抵抗叛军。天子百官相送,军队旌旗绵延200多里。哥舒翰有些惶恐,几次给天子说自已年老有病,不能担当重任,天子不听。到潼关后,他病重的确实不能理军政,所以把军政委托给司马田良丘,将军王思礼主持骑兵,将军李承先主持步兵。这三个人相互争强,互不服气,政令不能统一,军纪松懈,毫无战斗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大将王思礼向哥舒翰谗言说:“安禄山本以诛国忠所以称兵,今天如果留3万兵守潼关,将其余的精锐之师渡浐河到长安清君侧,诛杨国忠,这是汉朝挫败七国之乱的计策。”哥舒翰犹豫不决,但是阴谋暴露,杨国忠大惊,急忙见天子说:“兵法有安不忘危。大兵在潼关而无后殿之兵,万一不利,京师危险呀!”于是,杨国忠招募了3000人,日夜训练,以剑南列将分别统帅。又募万人屯兵霸上,使心腹杜乾运为帅。哥舒翰以为这是要害自己,上表天子要将杜乾运的军队归他节管,并诡称召集杜乾运商量军事。杜乾运到了潼关军中,被斩首在衙门,并没收了他的军队。杨国忠愈害怕,对儿子说:“我无死之地呀!”这下子,三军副元帅与宰相的矛盾更大了。李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向哥舒翰请缨上战场的。哥舒翰此时心中乱如麻,无心全力谋划如何抗敌,而是想法如何应对朝中内部的事务。所以李白的请缨志愿没有成功。当时诗人高适跟随哥舒翰,拜为左拾遗,不久转为监察御史,也在镇守潼关。李白与他都没有留下相见的诗文,可能当时他们没有相见。李白虽然请缨没有实现,但是,他离开军中却给哥舒翰大夫写了一首诗赞扬鼓励他,希望他如大将卫青和武安君白起一样,在平叛中建立大功。《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1]。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

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2]。卫青漫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

注:[1]灵台:心中。[2]披靡:草随风倒伏。

此诗表面看没有写消灭叛军的事,其实消灭叛军的事隐蔽在其中。卫青是消灭蕃族匈奴的大将,白起是打败赵国的名将。安禄山叛军也如匈奴一样是蕃族,盘踞的区域就是当年赵国的地方,所以诗人专门用卫青、白起比喻他消灭叛军就不奇怪了。这是不言叛乱事,而平叛之事已在其中。

国难当头,匹夫赤心请缨;而肉食者鄙,专以钩心斗角为能事。当时朝纲混乱,潼关守军将领心慌不安,无人敢重用李白,李白只好入关西行。不觉就到第二年正月,这时安禄山在洛阳建立伪燕帝国,自立大燕皇帝,并大封朝臣。李白西行到了华山脚下时,半路上被华山上的道人韩云卿拦住。他让李白先上华山云台峰暂住避乱,观形势变化后再说。韩云卿是文学家,祖籍昌黎。他是韩愈的三叔父。李白知他一片好意,便与他晚上慢慢地上到了北峰。李白一到山上,眼前不由得浮现出叛军在洛阳到处杀人,流血涂满了野草的惨象。豺狼一样的人如今却当官为王,真叫人气愤,因此写了《古风其十九》诗: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1]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1]卫叔卿:《神仙传》:卫叔卿是汉武帝时的神仙。他因汉武帝说了一句:“你是朕臣也。”大失所望,遂离别不知去向,后来隐居华山。代指华山上的道人。

李白一生赋诗,往往爱将凡事化仙事,一些实情的事情,他会描写成云里雾里的,人有时不了解,还认为他是在成仙飞翔。这次他描写上华山登北峰的八句也是这样。此六句是实写,非虚写去登仙界。

李白与韩云卿住在北峰,当时叛军不时地叩潼关大门挑衅,官兵坚守潼关没有出城。眼下的时局很紧张,两人在山上整日心急不安,一直为时局操心。于是在三四月间,两人便下了华山,乘马向长安奔去。他俩在京城未作停留,就奔走在各个王侯贵戚的府上,向他们陈述自己的平叛之策,希望得到朝廷的采纳。当时是,朝中文武大臣虽然有破敌的众多良策,但是天子因宰相杨国忠在朝中人际关系混乱,相互猜疑,互不信任,不知道采用哪位大臣的良策,只能惶惶不可终日。所以,李白一介匹夫,虽有良策,干谒了许多贵戚,却无人重用他们。但是李白对此并不灰心,仍在京都寻找报国的机会,要射出自己的鲁连之箭。

且说哥舒翰镇守潼关,要执行固守潼关的万全上策,不主张出关迎敌,以待时变。谁知后来,他与杨国忠相互猜忌,矛盾愈演愈烈。哥舒翰一日不出关破敌,杨国忠一日不能消除“清君侧”的怀疑。当时,贼将崔乾祐占据陕州,他把军旗鼙鼓放倒,用瘦弱兵不断地向官兵挑战,伪造假相。有个算卦的对天子说:“贼人无防备,可以进攻。”于是天子督促哥舒翰出关讨贼。哥舒翰向京都上报:“禄山善用兵,今天才开始叛乱,不能没有防备,这是阴谋引诱官兵。叛贼远来,利在速战。王师坚守,毋轻出关,是上策。且四方兵未到,宜观事势,不必速战。”李光弼、郭子仪也叫哥舒翰坚守潼关。但是,杨国忠依杨玉环被玄宗宠爱之势,累次面奏皇帝,督促哥舒翰出兵潼关。而天子听了杨国忠之言,不断地派使者促战,使者多得项背相望。哥舒翰这时如再不出关,有抗旨的罪名。但是出关意味着失败,无奈之下,六月四日哥舒翰只好恸哭出关,与贼将崔乾祐战于灵宝县西原。从潼关到灵宝西原有70里路,道路险隘,南边是山,北边是黄河。贼以千人埋伏在半路的山中等候官兵。官兵水陆并进,哥舒翰在船中,从黄河中流观敌军形势,认为贼兵少,容易打败,就督促军队加速前行,在艰险的路上,军队没有行列。伏在山上的贼兵推石头下山,死了不少官兵。哥舒翰与田良丘登北边的高地观望后,命令3万军队夹黄河鸣鼓而进。王思礼以精兵居前,其余10万军队在后边。而贼将布阵,虚虚实实,一时进一时退,兵数一会多一会少,而将精锐5000兵伏在阵后。官军一看贼军无阵法,指着嗤笑说:“擒贼之后可以会餐。”两军对阵,贼兵诈而倒旗,又作要逃跑的样子,官兵因此松懈,没有准备。忽然贼军伏兵出来,皆奋死战斗。官兵以毛毡蒙住马车,画上龙虎,装饰一些金银爪子,用来吓唬对方,倚刀和弓箭追逐贼兵。贼军看到这情况,抱来柴草,顺风点火烧官军的马车,一时火光升天,黑烟如晚上一样,官兵互不相识,自相斗杀,尸血狼藉,很久才醒悟。弃甲丢戈者逃奔山谷及陷入河水死的约十分之一二。河中有运粮草的船百艘,兵士争渡上船,船尽沉没水中。有的缚上矛盾而争渡的,喧呼声动天。贼兵乘势,官兵丢失的东西尽被掠去。潼关城外有三个城壕,各有2丈宽,1丈深,逃回的士兵车马,多被压死在壕中,后边的人踏着死人的身体入城。败后,哥舒翰收残兵回潼关,弱兵才剩下8000人。当收散兵守潼关时,崔乾祐又来攻关。于是官将火拔归仁等欺骗哥舒翰而绑之,哥舒翰问:“这是为啥?”火拔归仁说:“公以20万众,一日覆灭,这样能安全的回去吗?公不见高仙芝等的事乎?”哥舒翰说:“我宁效仙芝死,你放了我。”归仁不从,绑了哥舒翰投降了贼军。哥舒翰晚节不能保忠义,见了安禄山,伏地谢罪,并要写书为安禄山招降李光弼、来瑱(xhèn)、鲁炅(jiǒng),遭到谴责。后来安庆绪让他渡黄河作战,兵败被杀。火拔归仁擒哥舒翰降贼,原以为能得到赏赐,结果安禄山绑住他说:“背主忘义,吾不容忍你。”斩之。

再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烽火立刻传递到长安,君臣慌乱。六月十二日晚上,玄宗听了杨国忠的“到蜀地方便”的话,带了杨贵妃、高力士、杨国忠等少数心腹从延秋门向西逃亡,太子李亨也随之向西而逃,陈玄礼带领侍从军护送。第二天大臣上朝,闻皇帝逃跑了,都大吃一惊,亦四下逃散。玄宗跑到咸阳,问高力士:“你估计朝臣谁能跟随我来?”高力士答:“张垍兄弟世代以皇恩为贵戚,他应当随即来。房琯有宰相的希望,而陛下久不用,又为禄山器重,他不可能来。”玄宗说:“很难预料。”后来,房琯到来,玄宗召见时流泪,并按抚他且问:“张均、张垍咋样?”房琯回答:“臣到西边来,过他们的家门,叫他们同来。张均说:‘我的马不善跑,后当跟上来。’但我看他们,恐怕不能从陛上呀!”玄宗对高力士说:“我岂是诬陷人呀!张均、张垍自以为才器世上无双,恨不大用,我始终成全他们,今天这事真料想不到。”张垍遂与陈希烈投降安禄山,当了伪宰相,不久死贼中。张垍在翰林院妒贤忌能,谗害李白。遭乱之时,连老丈人都不认了,背主求荣,恶迹暴露,亏了先人张说贤相之名,终于身败名裂。再说六月十四日,玄宗逃到兴平马嵬坡,陈玄礼带领的侍从军,几次在路上想杀害杨国忠,没有成功。后来假借杨国忠会见吐蕃使者,大呼:“杨国忠与吐蕃谋反!”杀死了杨国忠,悬首以示众。三军仍然不发,迫使唐玄宗缢死杨贵妃。杨玉环这个狐狸精似的妖女与其兄杨国忠在宫中十几年,作恶多端,天怨人怒。过去,李白作《雪谗诗》檄文讨伐她;今天三军将士,也容不得她在天子面前多活半日,终于吊死在马嵬坡的屋梁上,真是作恶多端,老天必报应。当时,李白已经到了渭北,看到这些内外混乱的局势,想到这和战国时各国相互残杀有何两样?遂作《古风其五十三》诗惊叹:

战国何纷纷,兵戈乱浮云。赵倚两虎斗[1],晋为六卿分[2]

奸臣欲窃取位,树党自相群。果然田成子[3],一旦杀齐君。

注:[1]赵倚两虎斗:指蔺相如与廉颇相斗。[2]晋为六卿分:《史记·晋世家》:顷公十二年,晋宗室祁徯(xī)、孙叔响子与晋君相恶。晋的范氏、中行氏、智氏、韩、赵、魏六卿,欲削弱晋室,依法尽灭祁、孙两族,分了他们的封邑为十县,使他们的儿子为大夫。晋室更弱,六卿势力增大。[3]田成子:《史记》齐国田乞死了,田成子代立,与监止为左右相,相辅齐简公。田成子常想害监止,无奈简公宠信监止。监止有个宗人叫子我,经常与田氏有间隙。田家经常打子我,子我遂领他的随从攻击田家,失败逃亡了。田家之徒追杀子我和监止。齐简公出奔,田成子追到徐州捉住简公,怕他再立为国君图自己,遂杀了他。

且说马嵬事变后,玄宗六月十五日要西逃,关中父老拦道而哭,要求天子留下太子抗敌,天子答应。六月十七日京城陷落。到六月十九日,陈仓闲厩使任沙门投降叛贼。远在长安300里的新平、保定两郡太守闻贼将到弃城而跑。这时关中各处到处有胡马在奔驰,渭北五陵一带贼兵不断袭击太子李亨的官兵。官兵一边与叛贼作战,一边向西北的礼泉县、乾州逃亡。当时渭北的战斗很激烈,据《新唐书·李倓(tán)传》等:李倓是太子李亨的儿子。太子北过渭河便桥,桥断,涉河而渡,兵杖枯烂,士气崩沮。后来又将潼关逃回的官兵当作叛贼,打了半天才知是自已人。李倓“以骁骑数百从。每接战,常身先士卒,血流衣裳,从不告诉人。”每日数十战,前后保卫太子。当时李白与韩云卿也从长安逃往渭北。到了礼泉县的昭陵一带,遇到官兵与叛贼交战,两人亦驱马抗击叛军。也可能当时韩云卿为官兵出谋划策,结果很快遏制了贼兵的进攻,使太子顺利地逃向永寿和新平郡。

关于这次战事,李白在去世前的几年,曾在《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诗中,这样回忆说:“天子昔避狄,与君亦乘骢。拥兵五陵下,长策驾胡戎。”说明有这件事情。李翔给韩云卿夫人写的《韩君夫人韦氏墓志铭》中也说:“吏部郎中云卿,好立节意,有大功于昭陵”,也指的这事。这至少说明李白乱初的足迹已经到了渭北。

再说李白不久与韩云卿在昭陵分手,各自奔命。当时东出潼关是不可能的,只有从东南出武关到江南。于是他沿乡间小路,绕过京城,从霸上经蓝田向洛南跑去。到霸陵时李白回首望长安,京城是满目疮疫,一片凋落破败景像,遂作《古风其四十五》诗叹息:

八荒驰惊飚,万物尽凋落。浮云蔽颓阳,洪波振大壑。

龙凤脱罔罟[1],飘遥将安托?去去乘白驹[2],空山咏场藿。

注:[1]罔罟(gǔ):鱼网。罔通网。[2]白驹:《诗经》宣王不用贤人,贤人乘白驹而离去。

李白沿着商山古道,终于翻过秦岭,到了有大江大湖的襄阳。约在七月的上旬,他将这次到两京救国抗敌奔亡的经历和感受,写成《奔亡道中五首》诗:

其一 苏武天山上[1],田横海岛边。万里关塞断,何日是归年?

其二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服[2]

其三 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3]。仍留一枝箭,未射鲁连书。

其四 函谷如玉关[4],几时可生还?洛川为易水,嵩岳是燕山。

   俗变羌、胡语,人多沙塞颜。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

其五 渺渺望湖水,青青芦叶齐。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

   歇马傍春草[5],欲行远道迷。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

注:[1]天山:汉朝苏武牧羊在北海,其地风雪如天山雪一样寒冷,故称天山。[2]短服变胡服:改成短服的胡服。[3]七贵:李善注:七贵指西汉的诸吕、霍、上官、赵、丁、傅、王等七家。代指唐朝的重臣。[4]函谷两句:因李白此时在关中,东去鲁中,过函谷关,如过玉门关一样,都是到胡人住的地方,所以才有“几时可生还的”感叹。[5]春草:繁茂的草。

此五首诗,明显的是在乱初京洛一带所写:如交游七贵是在长安,“函关如玉关”,“洛川为易水,嵩岳父燕山。俗变羌、胡语,人多沙塞颜。”是在关中、洛阳北方一带,并指出这是被胡人奴役的地方。但是王琦竟说这是李白跟随永王兵败丹阳所写,大误。

京都陷落,皇帝外逃,家人又在乱占区,李白落荒在襄阳一带,将之奈何?他决定还是沿汉江而下,看情况再说。当他沿汉江南下时,忽然看见有位官员向他招手,到近一看,原来是嗣吴王李祗,正逆汉江来襄阳。两人庐州一别,不觉十年。今日在乱世中相逢,感慨良多。寒酸过后两人交谈片刻,李白方知道吴王乱后的一些情况。

吴王前几年自庐州迁为东平郡太守,去年十二月,安禄山占据洛阳后,为了扩大地盘,命令张通晤为睢阳太守,与陈留太守杨朝宗带领贼军骑兵千余,向东略城占地,郡县官员多数望风投降或奔走。只有东平太守吴王李祗、济南太守李随招募军队起兵抵抗。郡县中有不愿投降敌人的忠义之士,都依吴王名下,贼军不敢东进。到这年二月,天子因此表扬他,封他为灵昌太守,河南都知兵马使。三月,吴王击走贼将谢元同,朝中又拜他为陈留太守、河南节度使。五月时,太常卿张垍妒忌吴王的功劳,推荐夷陵太守虢王李巨有勇略,代替吴王的军权。于是天子诏吴王为太仆卿,命他赴朝就职。但是,吴王身体有病,未能如期赴京。接着是潼关、长安相继失陷,皇帝落荒,他不能从河南道经洛阳直接到长安。所以便从中原向南,到长江、汉江逆水而上,希望从武关、商洛再去朝中。这样,本来是五月份赴朝,却到七月份才去,时间就延误了两个月。这时,天子正从关中逃往汉中,吴王只能去关中寻玄宗的行在地方。吴王怕天子问罪,所以在汉江上见了李白后,请求李白代替他写一份赴朝迟到的检讨书,要委惋地详谈迟到的各种原因。于是李白很快写成了《为吴王谢责赴行在迟滞表》:

臣某言:伏蒙圣恩,追赴行在,臣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臣闻胡马矫首,嘶北风以局顾;越禽归飞,恋南枝而刷羽。所以流波思其旧浦,落叶坠于本根。在物尚然,矧于臣子[1]

臣位窃盘石,辜负明时。才阙总戎[2],谬当强寇。驽拙有素[3],天实知之。伏惟陛下重纽乾纲[4],再清国步,愍臣不逮[5],赐臣生全。归见白日,死无遗恨。

然臣年过耳顺[6],风瘵日加[7]。锋镝残骸,劣有余喘[8]。虽决力上道,而心与愿违。贵贪尺寸之程[9],转增犬马之恋。非有他故,以疾淹留。

今大举天兵,扫除戎羯。所在邮驿[10],征发交驰[11]。臣逐便水行,难于陆进,瞻望丹阙,心魂若飞。惭坠履之还收[12],喜遗簪之再御。不胜涕恋屏营之至[13]。谨奉表以闻。

注:[1]矧(shěn):况且。[2]才阙总戎:才能缺乏而总领军队。吴王曾为河南节度使,统领军队。[3]驽拙有素:向来如驽马笨拙。[4]纽:系结。[5]不逮:不到。[6]年过耳顺:年过60岁。[7]风瘵(zhài):结核病。[8]劣:《广韵》:劣,弱也。[9]贵贪尺寸之程:重视很短的尺寸之路。[10]邮驿:邮递站和驿馆。[11]征发交驰:人力物资交错驰骋。[12]惭坠履之还收:《新书》:吴楚开战,楚昭王败走,不料一只鞋丢了,跑了30步,返回寻鞋拾上。到了随国,左右问他,昭王说:“楚国虽穷,岂爱一只鞋呀!两鞋要同走,不能使两鞋一只走一只停。”[13]屏营之至:到恐惧的样子。

吴王持上李白写的检讨书,感谢之后匆忙地向北而去。后来到了唐肃宗的至德二年,吴王重新为节度使,带领军队,曾跟随张镐统领的五节度使兵马攻克河南、河东诸县,大获成功。到代宗朝代,吴王为宗正卿,太子宾客,受到天子的厚遇,此是后话。

再说李白与吴王分别后,沿江乘船向东南而行,不觉到了汉阳郡。他远远地望见江面上楼船济济,旌旗招展,到处鼙鼓声不绝。到了眼前一看,原来是当地州府为了抗御胡贼南侵,正在操练水军。

负责练兵的是州郡府中一位姓辅,官职为录事的人。按唐制,州中有录事参军一人,主管军事,是个七到八品的官员。此人是李白天宝三载经过这里相识的故人,也是一位豪爽的侠士。他陪李白巡视了正在操练的水兵时,李白当听到雄壮的鼓角声和士兵的呐喊声,不由得爱国之情顿然而生,同时并对赴两京救国一事无成而感到惋惜。因此,他为友人写了一首雄壮的《江夏寄汉阳辅录事》诗:

谁道此水广,狭如一匹练。江夏黄鹤楼,青山汉阳县。

大语犹可闻[1],故人难可见。君草陈琳檄[2],我书鲁连箭。

报国有壮心,龙颜不回眷。西飞精卫鸟,东海何由填?

鼓角徒悲鸣[3],楼船习征战。抽剑步霜月,夜行空庭遍。

长呼结浮云,埋没顾荣扇[4]。他日观军容,投壶接高宴[5]

注:[1]大语犹可闻:辅录事的豪言壮语还可以听到。[2]陈琳檄:《三国志》等:陈琳字孔章,广陵人,以文章见长。他先事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祭酒之官,掌管记室之事,军国书檄,多是陈琳、阮瑀所作,曹丕称之为“今之隽也。”[3]徒:白白的。[4]顾荣扇:《晋书》:陈敏率万余人,将与甘卓为战,还未渡河,甘卓军师顾荣以白羽扇挥之,陈敏军大败。[5]投壶:持上酒壶。

由以上十多首诗文可知,安史初乱,李白从金陵到太行山、潼关、华山、关中长安、汉水襄阳、汉阳等地,在平叛战斗的锋线跑了一大圈,说明他这时没有在宣城溧阳。王琦所依据的李白在溧阳写的《扶风豪士歌》,“洛阳三月飞胡沙”,及《猛虎行》,“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其实是洛阳第二次被史思明所占据后的情况,不是乱初洛阳被占据后的情况。所以他的乱初李白在溧阳的观点需要更改。否则就掩盖了诗人这段救国济民的爱国主义踪迹。

李白与辅录事在汉阳分别后,又顺江东下,在七月下旬,他最后上了庐山五老峰下的屏风叠避乱。这时,在山上想不到遇见故人王判官。李白于是便回忆了两人多次相逢的经过,叹息没有人重视他的军事策略,心中有怨气无处申诉,只好向王判官衔杯发泄。《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昔别黄鹤楼[1],蹉跎淮海秋[2]。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3]。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

会稽风光好,却绕剡溪回。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一度浙江北[4],十年醉楚台。荆门倒屈、宋[5],梁苑倾邹、枚[6]

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大盗割鸿沟,如风扫落叶。

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

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

注:[1]昔别黄鹤楼:疑指两人开元十八年在黄鹤楼分别。[2]蹉跎淮海秋:疑指李白天宝中期到高凤石门和淮南等地。[3]蹭蹬游吴越:指天宝十二载秋冬,李白游吴越的天台山等。[4]浙江北两句:指天宝十三载春天,李白由浙江回到扬州、金陵一带。十年:指李白离朝后十年。[5]倒:压倒。[6]倾:倾倒。

李白一到庐山,心中立刻挂念在叛军铁蹄下的妻子和儿女,心中慌慌不安。正在这时,忽然宗氏夫人反而上庐山来看他。李白一见夫人,悲喜交夹,心中的石头先落了一半。经寻问,方知去年十一月安禄山叛乱,贼将张通晤带兵将占据宋州时,宗氏夫人惊闻,立刻同弟弟宗璟急忙从梁园南逃,到了豫章郡南昌县才落脚。她也时时地打听李白的行踪,听说他上了庐山,便上山来寻李白。遭逢乱世,能夫妇团圆,心中惊喜不已。李白想到,当叛乱的大难来临,自己没有去救妻子,妻子反来看自己,深感惭愧。夫妇二人患难相济,倍加情深。

但是他们放心不下的是伯禽一家还在中原,不知他们在贼兵铁蹄下如何逃难?几千里路兵荒马乱,谁去搭救他们?令李白夫妇心焦如焚,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正在这时,忽然有一位侠客上得山来,愿为李白赴汤蹈火去搭救孩子,李白一见心中大喜。他把这位义士比喻为要离、荆轲一样的侠义勇士,给他写诗并设宴送行。他是何人?原来他是李白在安陆岳丈家的门人,姓武名谔,排行十七,江湖人称武十七,他是个稳重少言强悍的人。因李白过去曾有恩与他,闻两京失陷到处打听李白消息,后来听说李白经汉水来到庐山,故专门从西边来相寻,欲为恩人赴难救急。《赠武十七谔并序》:

门人武谔,深于义者也。质木沉悍[1],慕要离之风,潜钓川海,不数数世间事[2]。闻中原作难,西来访余。余爱子伯禽在鲁,许将冒胡兵以致之[3]。酒酣感激,援笔而赠。

马如一匹练,明日过吴门,乃是要离客,西来欲报恩。笑开燕匕首,拂拭竟无言。狄犬吠清洛,天津成塞垣。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林回弃白璧[4],千里阻同奔。君为我致之,轻赍涉淮源[5]。精诚和天道,不愧邓攸魂[6]

注:[1]质木沉悍:稳重而强悍。质木:实木。[2]不数数于世间事:不数说世间的琐碎之事。[3]致之:搭救。[4]林回弃白璧:林回是殷朝人。《庄子》:林回抛弃千金之璧,背负初生赤子走路。人问他:“你抛弃千金之璧,背上赤子走路,这是为何?”他说:“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5]赍(ji):行李。淮源:淮水。[6]邓攸:《晋书》:邓攸,字伯道。邓攸被石勒所俘掳,过泗水他砍坏车子,以牛马负妻及子而逃。又遇贼兵掠去他的牛马,只好步行,肩挑自己儿子和弟弟的儿子。中途害怕不能两保其全,乃对妻子说:“吾弟早亡,唯有这一儿子,按理不可绝后。只好自弃咱的儿子。以后有幸,我后当有儿子。”妻子泣而从之,把自家的娃弃了,携上弟弟的娃而去。其妻以后没有生娃,他终于成为绝嗣之家。世人感其义气叹息说:“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

武谔策马而去,李白夫妇在庐山一直等他的佳音。再说宗氏夫人在庐山无事可做,加之山上避乱的家眷很少,她觉得生活单调,想去找个道士学经。恰好屏风叠南北两边,各有女道士修行。据《方舆胜览》载:南边的女道士姓李,道名腾空,是宰相李林甫的女儿;北边的女道士姓蔡,道名寻真,蔡侍郎之女。两人幼年才品超逸,生于富贵而不染,为当时女中英杰。她俩同时来到庐山学道,修练三洞法。以研究成的中药方剂、丹药、符箓等为世人看病,救人疾苦,人多敬服。到三元八节之时,两人相会在咏真洞,听高师讲道义。到了唐德宗贞元年间,九江太守许浑将情况上奏朝中,昭德皇后赐给金帛、土田。不久仙逝,门人收簪衣简单埋藏。乡人每年祭祀不绝。昭德皇后崩后,许浑入朝,因乞求朝廷赐道观的门额,天子诏咏真洞为寻真观,李腾空的居所为昭德观,此是后话。李白在庐山避乱时,她两人还是年轻才开始修道,李白夫妇便到屏风叠南边寻找李腾空道士。相见之后,李腾空甚是热情。李白便写了两首诗赞美她的幽居和仙姿。《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其一 君寻腾空子[1],应到碧山家。水舂云母碓[2],风扫石楠花。

   若恋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其二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著玉鞭。

注:[1]君:指宗氏夫人。[2]水春(chōng)云母碓(duì):用水之力使云母碓春米春药。李白原注:“庐山中云母多,故以水碓捣炼,俗呼为云碓。”

不觉到了九月,李白夫妇正在庐山避乱,忽然半夜有人上庐山,备了重礼五百金,要请李白出山。欲知何人要请李白出山?且听下回解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