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掩卷如闻杨柳春

掩卷如闻杨柳春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6年4月1日至4月13日,在阳煤集团教育处白玉明副处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六人,在北京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参加了第二十期“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专题研修班。无论是我们受教的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还是参观考察的北京小学、北京一师附小等学校都有强烈的文化氛围,一踏进校园便受到文化的熏陶。聂荣臻为学校命名为“十一学校”,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抓再学习机会,委培研究生班,全国首例。

掩卷如闻杨柳春——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级研修随感

春暖花开,是一个充满希望,生机勃发的季节。

2006年4月1日至4月13日,在阳煤集团教育处白玉明副处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六人,在北京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参加了第二十期“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专题研修班。在研修期间,或聆听报告,或研讨交流,或参观考察,研修学习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掩卷沉思,在教育改革发展的道路上有柳暗花明之感。

总体感受

(一)触摸到校园文化

无论是我们受教的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还是参观考察的北京小学、北京一师附小等学校都有强烈的文化氛围,一踏进校园便受到文化的熏陶。那里的翠柏垂柳,红花绿草,假山喷泉,无不散发着激人奋进的生机;那里的一砖一瓦,一墙一栏都颇具匠心,寓意深刻,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在说话;那里的校园整洁平展,幽雅肃穆,在校园找一片废纸一根烟头都比较困难,走进校园,让人感受到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二)感受到现代气息

所到之处现代气息甚浓,先进的办学理念,现代化的办学设施,标准的普通话,文明的问候语,熟练的多媒体计算机操作,流利的英语对话,有效的教学组织,严谨的学习风气。

(三)倾听到权威声音

场场报告都有“亮点”,赢得掌声如潮;每一场报告都是高层与低层的对话,决策层与操作层的沟通,旁征博引,引人入胜。授课教师有原教育部副部长、国家总督学柳斌;有教育部部长助理、基教司司长李连宁;有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谈松华;有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阎立钦;有北师大教授陈孝彬、劳凯声;有国防大学教授乔松楼等,名流荟萃,高手云集,自然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四)揣摩到名校内涵

薄弱学校,各有各的薄弱环节,但名校却都是相通的:校以师名,师以校名,办学思想是学校的灵魂,办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

关键词语

16场报告各具主题,各有侧重,但贯穿始终使用频率较多的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网络技术、教育资源、办学品牌、依法治校等词汇,这些都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难点”甚至是“焦点”,也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破解的难题。

名校印象

成功的范例往往比理论更有说服力,下面列举的两所学校是有其不可相比的优势,但我们更看重的是其办学思想、办学体制。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什么是优质的教育资源,看到我们的差距有多大,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明确我们的奋斗目标。

北京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唯一以“北京”命名的小学,“与共和国同龄,与祖国同名”,诞生于1949年,是北京市规模较大的公立寄宿制学校。寄宿不是服务,是一种教育。学校占地1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智能化教学楼近万平方米,多媒体技术直接应用于课堂的教与学,班班有计算机、实物展示台、电视机、录音机,每个学生课桌上配有计算机接口,学生可上网查找资料。国旗广场的青色大理石基面寓意着“青出于蓝胜于蓝”,占地96平方米;象征缩小了的祖国版图,国旗杆12.5米,象征当时中华儿女;旗座背倚一尊血色长城雕像,像一条巨龙气势雄伟壮观;象征中华民族巨龙腾飞,势不可挡。

办学理念:开发主体,尊重个性,健康发展。

办学宗旨: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健身自强。

校训:脚踏实地做事,顶天立地做人。

学风:志趣高雅,全面发展。

教师必读书:《马克思人学思想》、《个性化教学论》、《自我教学论》。

学校管理:星象互动管理,教师是太阳。

教师评价:德:重自我教育的力度;能:重教育思想的深度,重教育专长的程度;勤:重科研付出的强度;绩:重创造劳动的效度,重自我发展的程度。不看重重复劳动,重在创意,越是老教师越有危机感,越要改变轻车熟路的传统做法,看重教师自我的纵向发展。

教学工作:抓主体教育,学生是学习主人,尊重学生人格,课堂45分钟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尊严,课堂上师生是人与人的关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表达。这些最基本的素质是学生创新的基础。改变考试方式,考试不再考学生的缺点,关注学生发展,所有的课程都不提前结束,让学生在常态下发挥,考场上无人监考,把学生摆在主人位置。例如语文考试时,在教室播放电视散文《无人的街》,学生边看画面边流泪,完了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出来。这样的语文考试没有组词,没有造句,没有标准答案,测出了学力、人格和学生的道德水平。

德育工作:撤销了红领巾监督岗,充分信任学生,设有“文明就在这一点表扬栏”、“文明就差这一点提示栏”,楼道、草坪中有向学生征集的校园提示语“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别把楼道当跑道,别把游戏当柔道”等。撤销一日生活制度评比,养成教育质量目标,出言有训,行之有范,眼中有活,心中有人。开展红领巾文明储蓄活动,学生储蓄德行时,储蓄的是文明的素养,是自己可享用一生的高尚人品和精神财富,没有人管理,没有人监督,一切都那么真实自然。

十一学校:原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成立于1952年。聂荣臻为学校命名为“十一学校”,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校占地200亩,现有学生3897人,专职教师223名,本科以上学历占96.7%,硕士博士87人,属国有民办学校,即“学校国有,校长承办,经费自筹,办学自主”,以优质的教育服务获取社会的支持,它“收费为办学”不是“办学为收费”。学校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办学思想,抓好队伍建设,重点在教师队伍,一抓基本学历建设,与名牌大学委培,每年5名。二抓再学习机会,委培研究生班,全国首例。三是待遇留人,吸引人才,教师工资相当于1988年收入的26倍,鼓励教师拔尖,成就事业,只有本事不够使的时候,没有本事使不完的时候。校领导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好人(勤勤恳恳,不谋私利,为人公道);二是能人(能领导学校快速发展;感到在你手下工作不窝囊;创设和谐工作环境;创造不断再学习的环境),每年接受教师的评议。

新的认识

关于素质教育:我们国家是一个喜欢“贴标签”的国家,今天刚出台一项政策,提出一个计划,明天就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并贯之以各种中听的名目。素质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倡导至今,许多地方是“轰轰烈烈喊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不是此极端就是彼极端,教育部门的权威领导也心知肚明。教育不是一次性的任务,它也是与时俱进的,素质教育的内涵在不断丰富,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想,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境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目标。素质教育是不能速成的,它真正走上轨道还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因为应试教育的根扎得太深,大学“严进宽出”的精英教育是根源,城乡分割、劳动人事分配是深层次根源,一张文凭不仅自己受益,还萌及子孙。解决农村、农民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解决素质教育也就不能速成。目前,要让素质教育的光芒首先照亮小学阶段,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不要只看到学生的分数,还要看到学生的全部;不要只关注优生,还要关爱学习困难生。“天才”是不能够批量生产的,正如鲁迅所说“天才的产生也需要产生天才的土壤”。这个土壤就是国民的整体素质。现在所谓的“神童”,三岁能认识三千字,没有必要,不是他那个年龄阶段的任务,只是训练结果,并不能说明什么,并不是实实在在提高素质。文坛上“小鬼当家”的现象,纯粹是市场操作,与文学现象无关。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弯下身来跟学生说话,要让学生把话说完,要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殊不知,“差生”是多次失败的积累。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点,知识就是力量,但不全对,情操、道德、意志都可以产生力量,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才、成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方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但有了知识不一定就有美德,全社会存在诚信美德的危机,社会不得安宁。朱镕基总理给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真是意味深长!教育不能有短视行为,要为学生一生发展打基础,基础教育阶段没有什么不可用、没有用,我们的教育不能过早地把一两门不及格的学生看死,要多一点智慧,少一点考试。

关于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不同于创造教育。创造教育是工业经济思想在教育上的反映,创新教育是为迎接知识经济对教育的需求,创造教育强调的是操作局面,创新教育也提倡这些,但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不能为国家培养大批人才。创新教育是凸现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代名词”。研究性学习是创新教育的一种方法,要注重生成发展。韦钰指出,一个教师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你都能回答出来,那么这个班绝不是一个优秀的班。在教学屠格涅夫的《麻雀》一课时,学生们将主题总结为“母爱”,一个学生提出异议,他说谁知那只老麻雀是公是母?教师要保护学生的提问、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将主题讨论定为“亲子之爱”,并不是“亲子之爱”比“母爱”好多少,这样就保护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教育的实施,关键是要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宽松有序的环境,废除学校“工厂式的管理”,不能讲究过多的统一,学校采取的每一项措施都要三思,要找准优势,看到缺点。

关于网络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该成为书籍的王国。”但只读教材、教参的教师绝不会成为优秀教师。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大学习观、终身教育观已渐入人心,改变学校是唯一学习场所的局面,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贯穿人的一生。80%的知识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学习有“累计效应”,越学习越想学习,学然后知不足。人们过去对教师“满腹经纶”的崇拜将被计算机取代,知识再多不及一张软盘。计算机将改变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对21世纪人的生活的影响相当于电对20世纪人的影响,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不上网的计算机,只发挥了计算机15%的功能,是极大的浪费。要办好校园电子阅览室,学生学习不能只依靠教师提供的知识和学习资源,要从网络上获取更多的资料,不会计算机的人为功能性文盲,不会辅导学生运用网络的人将不能做中小学教师,被网络遗弃的人,将成为边缘人。网络成为人类文化传递的第三次革命,网络技术更新缩短到8~18个月,发明创造从理论到实践中的应用周期越来越短。面对挑战,学校的发展不仅是几何空间的发展,还要重视网络空间的发展,让每个教师都有机会直面先进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