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家祠忆杨匏安

杨家祠忆杨匏安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匏安在广州的革命经历,铭刻于中国共产党党史中。这座杨家祠是今越华路116号广东省轻工业厅大院内自编第五栋。2002年9月,杨家祠被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7月1日,他被香港政府警方逮捕,关押了50天后被“驱逐出境”,后回广州。新中国成立后,杨匏安的主要著作被编成《杨匏安文集》出版。如今杨家祠虽然已被新建筑所包围而不为人注意,但杨匏安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
杨家祠忆杨匏安_广洲越秀古街巷.第四集

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

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

知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

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

这是共产党员、革命烈士杨匏安的《死前一夕作示狱友》诗,他面对反动派的威迫利诱坚强不屈,为革命慷慨捐躯,就义前夕仍然写诗鼓励战友坚持斗争,高尚情操千秋铭记!

杨匏安在广州的革命经历,铭刻于中国共产党党史中。那时他就住在位于今越秀区的杨家祠内,杨家祠在大革命时期是共产党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

这座杨家祠是今越华路116号广东省轻工业厅大院内自编第五栋。原是香山县南屏(今属珠海市)北山杨氏家族在广州建的宗族祠堂,也是杨姓子弟到广州考试时的落脚地方,故又名“泗儒书室”。杨家祠有幸保存至当代,虽然如今仅存前座,但尚可见青砖外墙。2002年9月,杨家祠被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杨匏安是1918年举家迁到此处居住的。

今广州越华路116号的杨家祠

杨匏安像

杨匏安(1896—1931),原名麟焘,又名锦焘,笔名匏庵,广东香山南屏北山村(今属珠海)人。出生于茶商家族,早年丧父,靠母亲做手工维持生活。少年时他在乡下读书,中学时考入两广高等学堂附设中学(今广州广雅中学)读书,毕业后回乡任小学教员。他生性耿直,读书时曾目睹校长贪污,愤而揭露,岂料反遭诬陷被捕入狱。出狱后与同姓兄弟到日本留学,了解西方各种流派的社会思潮,思想更倾向进步,认识了一批思想进步的朋友。

1916年,杨匏安从日本回到家乡,与吴佩琪结婚。1918年初,他举家迁到广州,住进杨家祠,后到时敏中学任教。此时,他在日本认识的朋友陈大年任《广东中华新报》主笔(总编辑),力邀他兼任该报记者,于是杨匏安在该报发表了一系列文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杨匏安积极投身反帝爱国斗争,并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发表介绍国外各种社会科学学说的文章。其中从1919年11月11日至12月14日期间,用19天时间连载了《马克思主义》一文,是华南地区最早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与李大钊同年在北方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都为中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不朽之作,后人称“北李南杨”。

1921年,杨匏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他先后任教的南武中学、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指导学生运动。此时他发表长篇白话文《马克思主义浅说》,再次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尔后又发表《无产阶级与民治主义》,对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合作问题作了探索,他的文章极受学生欢迎。他代理广东区团委书记时,深入到铁路工人中活动,培养工运骨干,逐步建立了广三、广九和粤汉铁路的党、团支部。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次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杨匏安被推举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1924年10月,中共广东区委成立,杨匏安任监察委员。次年6月,他与邓中夏等先后到香港发动省港大罢工。7月1日,他被香港政府警方逮捕,关押了50天后被“驱逐出境”,后回广州。11月,在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省党部常委兼组织部长。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常委,并任中共驻国民党中央党团书记。当时,国民党右派极力反对国共合作,他旗帜鲜明地予以驳斥。

1927年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广州国民党当局也于4月15日大举搜捕共产党员。杨匏安得陈大年掩护躲过搜捕,离开广州到了武汉,参加中共“五大”,被选为中共中央监察委员,紧接着又参加了中共中央“八七”紧急会议。之后他按党的指示先后到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开展地下工作。

1929年,杨匏安回到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中参与党报编辑出版工作。后因印刷机关暴露而被捕,得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大力营救,被关8个月后获释。次年,他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农民部副部长。1931年7月,他与16人同时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对蒋介石的几次劝降都严词拒绝,被蒋下令就地秘密枪决,年仅35岁。

新中国成立后,杨匏安的主要著作被编成《杨匏安文集》出版。如今杨家祠虽然已被新建筑所包围而不为人注意,但杨匏安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