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地巷记杨枢

福地巷记杨枢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联颂扬曾居于越秀区福地巷的外交官杨枢,他是一位突出的回族精英。杨枢与其叔态度强硬,表示甘愿出族。杨枢被任命为留学生总监督,官封外务部右参议。中国馆开幕之日,杨枢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介绍广东木雕、江西瓷器、福建漆器、苏州刺绣、北京珐琅等工艺美术品以及中国传统食品。这当中,杨枢功不可没。此后杨枢因病离职回广州,在福地巷杨公馆居住。
福地巷记杨枢_广洲越秀古街巷.第四集

译书编教材,可称才子;

布展挺世博,不愧功臣。

此联颂扬曾居于越秀区福地巷的外交官杨枢,他是一位突出的回族精英。

据传福地巷13号是明代状元伦文叙的故居,该址在民国时是颇有声名的“杨公馆”,今时的老街坊仍有提及。虽然杨公馆早已被改建,但杨枢值得我们纪念。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博览会,他可说是居功至伟。

杨枢(1844—1917),字星垣,回族。祖籍奉天盛京(今辽宁沈阳),先辈隶属广州驻防汉军旗籍,到杨枢时已是七世。咸丰十一年(1861),朝廷为培养外语和外交人才,在北京创办同文馆。同治三年(1864),广州也办起同文馆(故址在今朝天路小学),聘请外国学者及品学兼优的国子监学员担任教习。广州将军库克吉泰及两广总督晏端书,在驻防广州的满汉八旗子弟和部分汉族世家子弟中,挑选14至20岁者入学,杨枢入选学员之列。此时他父亲早丧,家中老母亲需人赡养,而就读同文馆除了免费外,每月还有几两银子作生活补贴,因此杨枢乐意入读。但是,杨氏这个大族先辈多为武将,很少读书人,而且对外国文化有抗拒心理,因此族中长辈反对杨枢入读同文馆,说跟随洋鬼子学外文是有辱先人。杨枢坚持要入读同文馆,只有叔叔杨朝赓支持他。可这么一来,竟然牵连到他两叔侄这一支系被族人排斥。杨枢与其叔态度强硬,表示甘愿出族。后来,他们与驻守东莞石龙的汉军旗联系上,入籍东莞,其实却没有在东莞居住过。

杨枢像

杨枢入读同文馆,勤奋学习,各科成绩优异,深得英籍西文教习庄顺的赞赏。庄顺还请杨枢协助编撰英语教材《三顺文法》及《英语拼音》,一时颇有影响。杨枢还参与《国际公法》等“同文馆译丛”系列书的翻译。因此,同文馆提调(相当于校长)王汝梅上奏朝廷对杨枢予以嘉奖。

同治九年(1870),杨枢在广州同文馆毕业,入北京同文馆深造。因考试成绩优秀,他未毕业便被派到两广总督府任“西文文案”,负责翻译工作及处理外交事务。光绪六年(1880),经朝中重臣张之洞奏请,朝廷派杨枢赴日本考察,并任驻日本长崎领事三年。任满回国后,官至鸿胪寺正卿(专掌朝会仪节)。光绪十二年(1886),他在广东洋务局总办任上,受两广总督张之洞委派,具体负责筹办广东钱局。以后,又负责筹建石井兵工厂。光绪二十九年(1903),杨枢出任驻日本大臣(公使)。次年日俄战争爆发,以中国东北为主战场。杨枢在使馆人员协助下,根据日文报刊资料编成《日俄战事纪要》一书,在东京以中文出版,指出“日俄之争实为中国之患”,强调国人必须改革自强。稍后,清政府确定“预备立宪”,派杨枢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日本政法大学校长梅谦次郎签订协议,由该校在东京开设“法政速成科”,国内各省选派学生官费前去学习,为立宪培养人才。杨枢被任命为留学生总监督,官封外务部右参议。杨枢回国后,任外务部左参议。

宣统元年(1909)三月,杨枢出任驻比利时公使。次年四月,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世界博览会,中国首次参加,由杨枢主持参展工作。虽然时间仓促,但杨枢令中国展馆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馆开幕之日,杨枢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介绍广东木雕、江西瓷器、福建漆器、苏州刺绣、北京珐琅等工艺美术品以及中国传统食品。后来,比利时政府把中国馆全部展品买下作长期展览之用,并在布鲁塞尔拨地兴建永久性的中国展馆。这当中,杨枢功不可没。

此后杨枢因病离职回广州,在福地巷杨公馆居住。民国成立后,他笃守伊斯兰教规,热心教务,于1912年11月被公举为中国回教俱进会粤支部名誉会长,1917年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