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枢椎椎弓骨折

枢椎椎弓骨折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影像学检查方案 对头颈部受伤病例首先应摄颈椎平片,侧位片可清晰显示枢椎椎弓骨折线、骨折移位及颈2、3间成角情况。治疗原则为根据不同骨折类型确定是否手术治疗。颅骨牵引复位后,可采取前路颈2、3椎体钢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或后路椎弓根螺钉直接通过骨折线内固定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者去除外固定后颈椎活动可逐渐恢复正常,前路融合术后颈椎活动度亦无明显影响。

枢椎椎弓骨折是指发生于第2颈椎椎弓的骨折,即通常所说的绞刑骨折(Hangman fracture),由于此型骨折首先在受绞刑者的尸体上发现而得名,现代此型骨折多见于交通伤及坠落伤患者。Levine和Edwards将枢椎椎弓骨折分为3型:Ⅰ型指骨折端无移位或移位<3mm,且颈2、3椎体间无成角,属于稳定型骨折;Ⅱ型指骨折移位>3mm,且颈2、3椎体间有成角;Ⅱa型为骨折轻度移位或不移位,但颈2、3椎体间有严重的成角;Ⅲ型指双侧枢椎椎弓骨折合并一侧或双侧椎小关节前脱位,颈2、3间有严重的成角和移位。Ⅱ型、Ⅱa及Ⅲ型均为不稳定型骨折。

【影像学检查的目的和方案】

1.影像学检查目的 ①观察骨折部位,明确骨折类型;②明确有无脊髓损伤,了解有无合并颈椎其他部位损伤;③治疗后随访。

2.影像学检查方案 对头颈部受伤病例首先应摄颈椎平片,侧位片可清晰显示枢椎椎弓骨折线、骨折移位及颈2、3间成角情况。薄层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可更直观、更详细显示骨折全貌及细节。延髓、脊髓是否损伤或受压则需要MRI检查。

【影像诊断】

颈椎的侧位片可显示椎弓骨折的位置及移位情况,可显示颈2、3间是否成角。

薄层螺旋CT横断位扫描、冠、矢状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检查能清晰地显示骨折移位的方向、程度及椎管的变化(图2-10)。

图2-10 枢椎椎弓骨折

A.CT横断面图像显示枢椎椎弓骨折(箭);B.CT斜矢状重建图显示枢椎椎弓线样骨折线(箭)

MRI可显示有无脊髓损伤。

【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在于维持颈部的稳定性,防止迟发性损伤、解除神经压迫。治疗原则为根据不同骨折类型确定是否手术治疗。Ⅰ型、Ⅱ型及Ⅱa型采用非手术治疗,Ⅲ型须手术治疗。

【治疗方案】

1.颅骨牵引 对于存在明显移位和成角的骨折,早期可行颅骨牵引复位。牵引重量从小逐渐加大。对于前屈成角的骨折可略加仰伸牵引。

2.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稳定型的骨折。无移位者无需牵引,有移位者行牵引复位后Halo-vest或头颈胸石膏固定3个月。

3.手术治疗 适用于不稳定型的骨折。颅骨牵引复位后,可采取前路颈2、3椎体钢板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或后路椎弓根螺钉直接通过骨折线内固定术。

预后与随访】

若能及时手术治疗,多数患椎稳定性良好,功能改善率为73.3%~100%。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者去除外固定后颈椎活动可逐渐恢复正常,前路融合术后颈椎活动度亦无明显影响。

行颅骨牵引者,应每日或隔日行床边X线平片观察复位情况。随访期应在6个月以上,每3个月至半年复诊一次。随访内容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和运动功能评分。影像学检查包括颈椎正、侧位X线片和CT检查,应与术前影像学资料比较,判断骨折愈合、颈椎生理弯曲度的恢复以及内固定稳定情况。功能评分可参考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