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海派山水画巨擘应野平

海派山水画巨擘应野平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诚然,潘老是画坛泰斗,他的花鸟画艺术造诣别人难以企及,但宁海还有一位全国著名的山水画家应野平,只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他是宁海人,连宁海人自己也不太了解。这两位宁海画坛大师级的艺术家,潘天寿可谓家喻户晓,而应野平则显得比较冷寂。应野平出生于1910年,今年是他诞生100周年。1942年他借座上海大新公司四楼,首次举办个人画展,1947年于西藏路宁波同乡会举办第二次画展,出版《应野平画集》。

当代山水画巨擘应野平先生

从宁海走出去成为全国著名画家的,在宁海人的印象中,似乎只有一个潘天寿。诚然,潘老是画坛泰斗,他的花鸟画艺术造诣别人难以企及,但宁海还有一位全国著名的山水画家应野平,只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他是宁海人,连宁海人自己也不太了解。这两位宁海画坛大师级的艺术家,潘天寿可谓家喻户晓,而应野平则显得比较冷寂。

应野平出生于1910年,今年是他诞生100周年。应野平故居就在宁海城关耶稣堂背后的应家道地,这座四合院车门朝东,很为向阳。而我出生在鲍家道地,就在它的旁边。所以我从小就知道隔壁有位画家,原名应端俊,又名野萍、野苹。我知道他是端字辈,弟弟叫端贤、端亮,我虽没有见过他,却认识他的小辈。

当我知道应野平名字时,他早已经去了上海。先到上海模范工厂电刻部当学徒,画银盾图案等银器装饰品,满师后就成为富华公司的画工。由于他从小酷爱绘画,刻苦自学,临摹任伯年、钱慧安等名家人物画,16岁后专攻山水画,自“四工”入门,继而上溯“元四家”及北宋诸家,对石涛也心摹手追,所以传统功力深厚。到沪后,又加入吴昌硕的海上题襟馆及黄宾虹、钱瘦铁的蜜蜂画社,借鉴西画,博采众长,用宏取精,独辟蹊径。

应野平在学画生涯中没有拜过老师,也没进过学校,但他有两位“老师”:一是古画,一是生活。

应野平中国画的基本功十分扎实,颇多绝招。尤其是他那独步一时的默画本事令人折服。任何古画名画,只要经过应野平的法眼,他事后都能分毫不差地默画出来,令同行十分佩服。应野平的默记、默画能力,是困难的学画环境逼出来的。学习传统技法时,默记能力使他能充分掌握各种技法的线条、笔墨的特有规律,深入生活又使他的观察力、辨识力比别人敏锐、细致。当年,因为缺少条件,难得看到好画,只能当场默记。默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起初,他记起这一笔忘了那一笔,记起一座山忘了两棵树。经过无数次的强记硬背,终于练就了犹如花果山上的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磨炼出一身过人的默记本事。这一绝活对应野平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艺术创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后来,不管他读到笔触如何繁复,构图怎样驳杂的画作,只要经过仔细揣摩,他便能默记在心,以至能分毫不差地背临出来,一丝不苟地再现原作的面貌。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应野平以卖画为生,画艺渐精,终于自创一家,成为一位海上画坛巨擘。1942年他借座上海大新公司四楼,首次举办个人画展,1947年于西藏路宁波同乡会举办第二次画展,出版《应野平画集》。他所作山水画笔墨苍润,气韵宏广,格调清新,尤精水墨画,独树一帜。从此名声开始著于沪上画坛,成为海派画家的中坚力量。

海派画家是在上海形成的一大流派,与其他海派画家一样,应野平也是从传统入手,经历了摹古、仿古到创新的绘画过程。虽然应野平早就有创新之意,但真正付诸实践并开始有所收获,则是在1949年上海解放之后。

1949年前,应野平曾任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中国共产党。应野平将自己的名字野萍改为野平是出于政治热情,而对绘画改革的决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政治热情的鼓舞。从旧时代过来的应野平,新中国成立后已近不惑之年。欣逢盛世,观念更新,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时时触发起他的创作激情,用传统的笔墨一一讴歌时代变迁,成了他精勤探索的自觉行动。

他1949年后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1954年,华东美术家协会成立,他任专职画师,常去苏北、福建、舟山等地写生,创作主题画。作为现代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卓越开拓者、海派艺术的杰出代表,应野平先生践行“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精”的十六字创作宗旨。在长达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坚持“原创性、艺术性、探索性、前瞻性”的审美理念,满怀强烈的创新意识,深入工矿、渔村、工地、海岛、茶场,远赴边疆、村寨、牧区、林海。他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不辞辛劳,不避艰险,以敏锐的艺术触角,紧跟时代脉搏,彰显时代精神,倾诉人民心声,描绘建设成就,创作了数量众多、题材丰富、形式新颖的主题性作品,被业内人士誉为“红色经典”。这样的好作品常在《人民日报》《中国画》等报刊发表。

由于要创作表现现实生活内容的绘画作品,他自觉地将画笔蘸上了新时期的墨色。要知道,传统水墨画的创作是书斋式的,即使古训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实际情况是画家们着重的仍然是画面上洋溢着的书卷气,而这种书卷气是远离尘世的超脱之气,是画家们寄托自己乌托邦理想的世外桃源。当习惯了这种情调以及与这种情调相关联的传统绘画技法的应野平直面现实时,他就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笔墨习惯,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了。他走出画室,深入生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思想变了,画风也随之一变。从他各个时期数以千计的写生作品中,不难看出摆脱了旧程式的束缚,笔墨技法日趋成熟、完美,一些古人从未涉及的题材、一些今人视为畏途的形式,他敢为人先,运用自如,不露凿痕。

自1954年起,他参加全国美术展的作品有《盐廪》《富春江畔》《高山低头,河水让路》《千帆迎晓日》《万水千山》《上海之春》。《富春江畔》《桐君山上望桐庐》《林麓幽居图》《奇峰耸秀》等在国外及中国香港等地展出,并收入画册。反映红军长征的作品《大渡河》《泸定桥》为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描绘祖国锦绣河山的作品《长城内外遍春光》《庐山》《黄山》现藏于人民大会堂,《二万五千里长征》《茶山景色》《控诉地主》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60年,应野平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率领学生四上黄山、五下富春江写生,历览名山大川。他走遍了新中国的山山水水、都市工地。用崭新的笔墨创作了一大批在今天看来仍然充满时代激情的佳作,引来了无数的赞美与好评。1972年,与唐云合绘巨幅山水,并悬挂于上海接待国家元首的宴会厅。1983年,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应野平以山水画独步画坛,他的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画,融会贯通,自成一格。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为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收藏。其中中国画《澜沧江畔》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水墨山水》获日本“86现代水墨画展”优秀奖。

一名都市的艺术家,特别作为新一代的大师级海派画家,应野平的绘画也洋溢着现代都市的文化气息,这表现为他对画面的唯美追求,对作品内涵的理想主义寄托和形式上的雅俗共赏的倾向。唯美追求使他的画在粗放用笔的同时仍然津津乐道于细节的完善和笔墨的丰富及完整性,包括诗书画的统一协调;理想主义的寄托则使他在山水中独独钟情于黄山,他不厌其烦地描绘黄山的奇峰异石,飞云乱流,并且把自己完整融入了进去;而形式上的雅俗共赏是他巧妙地将时代性与现代都市人的审美观结合起来的结果。应野平将古人深奥的意识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了出来,就像当年任伯年把人物画画得老少皆能看懂一样,应野平把传统中的国画(主要是山水画)请出了书斋,请到了人民大众中去,这一点,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又一次革命,其意义已远远超越了技法范畴。

上世纪60年代,应野平创作了大量毛泽东诗意画,采用比兴的手法巧妙地将诗意与壮美的祖国山河熔铸一体,笔墨雄浑,色彩浓郁,气势博大,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如《娄山关》,画面上霜林尽染,山峻路险,一位红军战士挺立崖头吹响进军号,体现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作于1965年的《万山红遍》,则以泼墨的形式,笔力雄劲,墨色酣畅,重彩点染,山路直达峰巅,凸显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内涵。《登庐山》,取元人笔法,勾勒皴擦,一气呵成,敷以青绿,并以行草题书毛泽东七律诗,诗、书、画相得益彰。如此情真意切的红色经典作品,足以与北方同样以红色经典画作著称的李可染大师媲美。

1986年4月,应野平应邀在日本东京、大阪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并在日本出版《应野平山水画集》。“中国江南水墨画第一人”尽管是日本人对应野平的评价,但也从一个侧面恰当地反映了应野平在当代中国画坛的地位。

1988年6月,应野平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应野平山水画辑》《应野平山水画册》《应野平画辑》等专集,拍摄电影教学片《应野平山水画技法》。

应野平也擅长书法,以隶书见长,间作诗词,亦清新隽雅。他生前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艺术顾问,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文史馆馆员。

应野平先生热爱艺术,也热爱生活,喜欢听评弹,喜欢交友,更是一位性情中人。他一生经受了许多磨难,而越是在磨难之中,就越能表现他的乐观和顽强。他曾经中过风,因手颤而无法握笔,连一位医生朋友也说,应先生恐怕不能再画了。但是,奇迹般康复之后,他不但顽强地拿起笔,而使人惊奇的是,他的艺术走向更为老辣沉着。名记者郑重是应野平的忘年交,曾经撰写出版了《应野平年谱》。据他撰文回忆,那年,突然发现应野平患食道癌,经化学治疗,有着强烈反应,他仍是不以为意,并把病中写的几首诗寄给郑重,诗中说:“小病生来得小休,暂抛笔砚且优游。”这时,人们都以为他不能再作画了。接到他的诗,郑重去看他,却发现墙壁上又挂着应野平水墨淋漓的新作,并题着“病后试笔”字样。郑重看了,心中一阵高兴:啊,应先生又能拿笔了。

应野平是老一辈画家。由于较少回宁海,所以故乡认识他的人不多。1990年逝于上海。由于种种原因,这位大师级画家生前不善于宣扬自己,过世后无沦是学界还是收藏界对其认识不足。但是,真金是不会埋没的。近年来,应野平的艺术逐渐成为学界和收藏界注目的焦点,其作品引起了越来越多藏家的兴趣,并成为艺术品市场的“抢手货”。尤其是应野平运用中国画的艺术形式表现新时代新生活的探索,在当时的画家中可以说无人能出其右。

今天,随着应野平百年华诞的到来,新闻媒体有关介绍应野平艺术的文章大量刊发之后,应野平其人其艺就为更多的人所了解。这样,一位宁海籍的海派艺坛巨擘,他的艺术风貌和生活情状就更真实鲜明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2010.10)

应野平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