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将世故系情怀

不将世故系情怀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启功先生字元白,又作元伯,满族,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他周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便随曾祖父和祖父生活。1933年,经曾祖父的一位门生傅增湘介绍,启功认识了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先生,这是他一生的转折。新中国成立后,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启功到师大任教。“文化大革命”期间,启功是被审查和改造的对象。启功认为,具有深厚广博的知识是对一名教师的基本要求。启功先生从小就酷爱绘画。

文/图/侯刚

启功先生

启功先生字元白,又作元伯,满族,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他出身于皇族支系,先祖是乾隆皇帝的弟弟弘昼。清乾隆以后实行降袭制,爵位逐渐降低,到曾祖父溥良一辈,爵位的俸禄已不够养家,靠教家馆来维持生活。他的祖父毓隆最后请求革除封号、俸禄,走上科举为官之路,曾任四川学政。他周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便随曾祖父和祖父生活。4岁时入私塾读书,自幼即受到严格的启蒙教育和良好的道德熏陶。10岁时,曾祖父和祖父先后去世,家业因偿还债务而耗尽,他和寡母及未出嫁的姑姑,过着举步维艰的生活。1924年,由于得到曾祖父和祖父的几位门生仗义相助,启功才到汇文学校读小学,1926年升入中学。但是由于家境贫困,他急于谋求到一个职业,以维持生计,养活母亲和姑姑,高中未毕业便辍学了。

启功与美国收藏家安思远在北京商谈《淳化阁帖》归国事宜

1933年,经曾祖父的一位门生傅增湘介绍,启功认识了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先生,这是他一生的转折。在这里启功不仅找到了工作,而且遇到了培育他成长的恩师。他被安排在辅仁附中教授国文,工作不到两年,附中校长以他“中学未毕业就教中学不合制度”辞退了他。陈垣又安排他到辅仁大学美术系任助教,美术系的领导仍是那位附中校长兼任,再次以“学历不够”辞退了他。陈垣先生坚信启功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青年,不应被埋没,于1938年秋季开学时,请他回到辅仁大学,安排他任国文系讲师,教授大一普通国文。这是陈垣亲自掌教的一门课程,不会有人解聘他了,从此他再没有离开过教育岗位

新中国成立后,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启功到师大任教。为培养考古及文物鉴定的专业人员,还曾经在文化部文物局考古训练班讲授《中国书史》及鉴赏知识。他最早参与注释《红楼梦》,所著《读〈红楼梦〉札记》,至今仍是红学研究的必修书。1956年,启功被晋升为教授。

1958年,正当启功满腔热情投身教学科研活动并积极参政议政,在各方面做出成绩的时候,因参与筹备中国画院,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划为“右派”。在这最困难的时候,是他的恩师陈垣给予了他亲切的关怀,使他在逆境中坚持下来。“右派分子”不能上讲台,他就利用劳动改造的业余时间潜心研究,撰写论文,1962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古代字体论稿》,成为当今研究古代字体的专家和教学工作者的必读之书。

“文化大革命”期间,启功是被审查和改造的对象。他利用运动的间隙和休息时间,反复推敲和修改,又完成了一部《诗文声律论稿》,为古典诗词的研究与教学提供了驭繁于简的重要工具。

1971年,启功被借调到中华书局,标点《清史稿》。这是在毛泽东、周恩来直接关怀下,组织国内数十位一流的文史专家参与的伟大工程。他虽然还是被挂起来的“摘帽右派”,但在那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能荣幸地接受这项任务,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自1971年到1980年,整整十年的艰苦工作,终于完成了标点《清史稿》的任务。

启功手书条幅

改革开放以后,启功重登讲坛,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教学和科学研究。1982年,他创立了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点,开始招收研究生。1984年该专业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点,他被聘为该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启功认为,具有深厚广博的知识是对一名教师的基本要求。因此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很注意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他治学严谨,以科研促进教学,在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史、语言文字学和古代诗词方面都有开创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除《诗文声律论稿》《古代字体论稿》外,已出版的学术专著还有:《启功丛稿》《〈文史典籍整理〉导言》《汉语现象论丛》等,在教育界、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最近又出版了《启功讲学录》。

作为一位教育家,启功不但学问渊博、教学有方,而且几十年不亏操守,他高尚的道德更为人敬仰。他的藏砚中有一方砚的铭文是:“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他把卧室兼书房,命名为“坚净居”。“坚净”二字是他的性格和一生为人的真实写照。他传承并灵活运用了陈垣先生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对象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深受学生爱戴。他对学生在学业和品德方面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果,他都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肯定,随时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由于他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上做出了重大贡献,1998年和1999年,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师德标兵”和“北京市职业道德明星”。

启功先生说,他之所以能有所成就,是因为遇到了几位诲人不倦的恩师,尤其得益于陈垣先生。为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培养,他于1990年在香港举办书画义展,筹集资金160余万元,以先师陈垣“励耘书屋”中“励耘”二字命名,设立了奖学助学基金。目的在于学习陈垣先生爱国主义思想,继承发扬陈垣先生辛勤耕耘、严谨治学的精神,奖掖和培养后学,推动教学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1997年,启功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95周年时,受学校委托,为师大拟定并亲自题写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以自己的学、行,为师生树立了典范。这一校训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上,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具有精辟的教育理念,曾受到国家领导人和兄弟院校的好评。

启功临《平复帖》并释文

启功先生从小就酷爱绘画。他同宗远支的老辈溥心畲、溥雪斋都是画家,他从小就受到这方面的濡染,先后师从贾羲民、吴镜汀二位先生学画。贾先生是老塾师,精通书史,对于书画的鉴赏极有造诣,常带领启功到故宫博物院看陈列的古字画,有时和朋友随看随评,使启功在书画鉴赏上受到不少启迪。吴先生教画法,极为耐心,能针对启功的作品,把至关重要的窍门指出,每次指教都让他有新的领悟,再画时又进一步提高。启功随吴先生学画,也不全困于先生的成路,而是画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构图严谨,手法生动,富有传统文人的意趣。他擅长画山水、竹石等,有专家评论他的画最大特点是:“以画内之境求画外之情,画境新奇,境界开阔,不矫揉造作,取法自然,耐人寻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的作品在画坛崭露头角。为补助生活,他曾作画卖钱,不少佳作流于社会,20世纪50年代达到高峰。近几年来,每年的书画拍卖活动中,都能见到启功早期的绘画作品被书画爱好者出高价收藏,可见他的画很早就出了名。“反右”运动使他的绘画事业受到很大挫折。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他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日不暇给,绘画不如写字省时,只得忍痛罢手了,直到“文革”后,才重新执笔。所以除了他的老相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画家。

启功与钟敬文

启功先生的书法蜚声海内外,但他却经常对人说,我的职业是教师,书法只是业余的爱好。他回忆自幼开始学习书法时,不过是随时应付功课,却没有学画那样的“志愿”。只是一次一位长辈命他画一张画,并说要装裱之后挂起来,这对他来说当然感到十分光荣,但那位长辈又对他说:“你画完不要落款,请你的老师代你落款。”这对启功刺激很大,从此他暗下决心,发奋练字,几十年来刻苦钻研,临习了大量碑帖,积淀了深厚的传统功力,并结合自己的审美情趣,最终独树一帜。他的书法作品,内紧外放的结体,遒劲俊雅的笔画,布局严谨的章法,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准,被人们称为“启体”。

启功对书法理论有独到的研究,他著的《论书绝句一百首》以诗的形式总结了自己几十年来研究书法的系统理论,在书法界有广泛深远的影响。他认为: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之一,既是文化交流的工具,又是一门独放异彩的民族艺术。几千年来,书法一直起着艺术语言的作用,深受广大人民的爱好而不断地传播。他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各笔之间先紧后松、没有真正的横平竖直、字的整体外形也是先小后大先窄后宽等一些练字的规律。文化部为表彰启功在书画方面的成就,先后为他颁发了“兰亭终身成就奖”和“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

启功与赵朴初

启功先生的古典诗词造诣很深,1989年,他的第一本诗集《启功韵语》出版,他在自序中说:“这些‘诗’是许多岁月中偶然留下的部分语言的记录”“一些心声友声的痕迹。”1994年和1999年,《启功絮语》《启功赘语》又陆续出版。启功的书法作品,大多是书写自作诗词,而他的画作,均有自己诗词佳句题识。诗、书、画在同一幅作品中展现,达到了和谐统一。观其画,赏其书,吟其诗,使人如入画境,神畅意舒,回味无穷。

启功平生用功最勤、成就最显著的还是文物鉴赏和鉴定。尤其对古代的书画、碑帖见识卓异,造诣精深。在文物鉴定方面,他至少有两个优点是同辈专家所不及的:一是知识面广,他在青年时代即精心研究过书法史、绘画史。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他对古文字学、古典文学、音韵学、训诂学、历史学、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考据学、哲学宗教学等也有过广泛涉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深入广博的研究,熟悉古代典章制度、礼仪民俗,使他可利用的信息多。二是他擅长文献考据,懂得驾驭文献信息的方法。他本人更是书画家,遇到公案,善于综合利用各方面的知识信息和自身的优越条件,从学术研究和艺术鉴赏的角度全面分析,这是一般鉴定家所不及的。例如,他对旧题唐张旭草书《古诗帖》真实年代的考定,对陆机《平复帖》的全文通释与考证,都是靠多方面的学识和高度的鉴赏能力相结合,给出令人折服的结论。

年事已高的启功在口授《启功韵语》的注释

启功与内侄孙章正

早在1947年,启功先生即受聘为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在古物馆负责鉴定书画,在文献馆负责审阅文献档案,整理清代史料。新中国成立后,成立文物局,他又参与国家对流散在社会上的文物的收购和鉴定工作,每遇疑难问题,郑振铎局长必约请启功参加。1983年,国家文物局聘请国内顶级专家组成7人小组,对国内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珍品进行甄别鉴定。先生即是7位专家之一,为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启功先生现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除书画外,这些年启功还对出土文物及古代书籍进行鉴定,如对王安石书《〈楞严经〉要旨》、宋代龙舒本《王文公集》、北宋何子芝造金银字《妙法莲花经》、文天祥手札墨迹、张大千《石溪山水图》,以及近两年震惊文物界的《出师颂》《淳化阁帖》的收购与鉴定。启功几十年来为我国的文物鉴定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所以文物界称他是举足轻重、不可多得的国宝级人才。

启功著作一览

在启功先生身上,集中体现了人世间正直、善良、宽容、博爱的美德。笔者曾经冒昧地问先生:“您一生经历了那么多坎坷,为什么还这样开朗?您是怎样对待人生的?”他说:“人的一生主要是‘过去’和‘未来’,‘现在’很短暂,已经过去的事,还想它做什么?要多想未来,我最反对温习烦恼!”这是多么辩证的人生哲理啊!我想起先生曾写过一副对联:“能与诸贤齐品目,不将世故系情怀。”这又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这正是先生人生哲理的写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