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顾苓与吴门印派之传承

顾苓与吴门印派之传承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吴门印派”在明末清初的传承代表人是苏州的顾苓。其篆刻是吴门印派传承中的代表人物,他也是地道而典型的文人。苏州篆刻家矫毅对吴门印人素有研究,他认为文彭、顾苓二人为吴门印派的正副二将,确为的评。顾苓刻印虽创新不足,然在吴门篆刻史中,却是承前启后者,故后人对其评价甚高,如清人杨复吉《论印绝句》云:顾苓是吴门印派印风传承之中坚,周亮工推其为“求先辈典型者”,吴门印人宗之者最多。

图3-6 金光先篆刻

篱豆花开香满园,赤阑桥畔塔斜悬。偶思小饮沽村酿,门外鱼虾正泊船。[8]

图3-7 《塔影园集》抄本书影

因此他的名字总与塔影园相随(图3-7)。他治印一心瓣香文氏,在《塔影园集》中有顾苓为文彭之孙文震亨所作的“行状”,自称“弥甥”,并且在《先处士府君行状》中云:“不肖因得从外祖(文震孟、文震亨)膝下见诸长者,异日诸长者或为国柱石,或为乡楷模,皆不肖儿时撰杖履、乞枣栗以从者也。”由此可知,顾氏刻印的家学渊源与文氏家族有关,所以其印风恪守文彭一脉可谓顺其自然。尝作《武英殿中书舍人致仕文公行状》《文公子传》等,为文氏家族树碑立传。清初周亮工曾求顾苓仿文氏作牙章十余方,见顾子治印之家法。故云:

今日作印者,人自为帝,然求先辈典型,终当推顾苓。

(顾苓)作印得文氏之传。[9]

而且,清代中期汪启淑在《续人传》中亦多处提到顾苓的影响。苏州篆刻家矫毅对吴门印人素有研究,他认为文彭、顾苓二人为吴门印派的正副二将,确为的评。顾氏尝与清初隶书名家郑荄(谷口)友善研书,又与徐州万年少(寿祺)论印。其论作印云:

白文转折处须有意,非方非圆,非不方非不圆;天然成趣,巧者得之。[10]

图3-8 顾苓自用印

图3-9 顾苓篆刻

据载,顾苓有《塔影园印稿》,但已失传。至于顾苓所留印迹则凤毛麟角,在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及他的著作手稿如《三吴旧语》《卜居集》之中存有“顾苓之印”“云美”“云阳草堂”“虎丘塔影园客”自用印几枚(图3-8)。

道光年间虞山顾湘(翠岚)收集到顾苓白文印“枫落吴江冷”“空谷幽兰”、朱文印“老树空庭得”“眇眇兮予怀”四印,钤拓于《小石山房印苑》中。民国高时敷收集到顾氏为昆山徐乾学(健庵)所刻朱文印“传是楼”,后载入《乐只室印谱》。另外,《中国书法》2014年09期发表了上海博物馆藏顾苓所刻的“和顺英华”白文印,且附有较多字数的边款(图3-9)。

现举几枚印蜕试析之。

1.朱文“传是楼”(附边款)、“眇眇兮予怀”(附边款)(图3-10)

这两方印属元朱文一路风格,与文彭的“七十二峰深处”“文彭之印”等同出一辙。“传是楼”是昆山徐乾学的藏书楼,此印章法宽大雍容,幽雅中有恢宏富华的神趣,圆转处之韧力含蓄在细线之中,瘦而有神采。“眇眇兮予怀”印,用古玺中二短画来表示重复,作四字二二行排列,且“眇”“怀”二字所占空间略大,以曲笔相接气。“予”“兮”二字的末笔宛转成斜角对称,匀称中有变化;边栏之虚实处理亦见匠心,款署“松风寝作”,楷书;又附一“苓”字隶书,亦仿文彭印款。

2.白文“枫落吴江冷”(附边款)(图3-11)、“空谷幽兰”(图3-12)

顾苓的白文印也是传承文彭之法,“枫落吴江冷”印款说:“戊寅季秋,舟往虞山,见树枝脱叶,飘零满坡。偶阅《三桥印存》,得句以摹其法。”“枫落吴江冷”是唐诗名句,出自初唐才子崔信明。崔之诗作,仅一首存于今之《全唐诗》中,“枫落吴江冷”只是残句,但文人雅士却十分赏爱,因为其意境悠远、感慨清冷,为历代怀才不遇之文士所吟叹。顾苓刻此印,也可能有悲凉之感。此印与“空谷幽兰”印意在仿汉,实则学文氏,刀法兼冲、切,笔画虽圆润而少方折,但仍有古朴之气;章法的虚实处理较得当,如“空谷”与“幽兰”的繁简对比,“枫落”“吴江冷”以匀布为基调,然疏密穿插,仍有玄机,唯一缺乏的是“熟后生”,与文彭印相比,很少有创新的部分。

图3-10 顾苓篆刻

图3-11 顾苓篆刻“枫落吴江冷”(附边款)

顾苓刻印虽创新不足,然在吴门篆刻史中,却是承前启后者,故后人对其评价甚高,如清人杨复吉《论印绝句》云:

图3-12 顾苓篆刻

白石元章着宋元,一灯不坠溯渊源。三桥余韵传吴下,继起端推塔影园。[11]

顾苓是吴门印派印风传承之中坚,周亮工推其为“求先辈典型者”,吴门印人宗之者最多。乾隆时修撰的《苏州府志》记载顾苓:

少笃学,尤潜心篆隶。凡金石、碑版及鼎彝、刀尺、款识、虫鱼、蝌蚪之书,皆能诵。晚而篆隶益精,临摹秦汉铜章、玉印,见者以为不减吾衍、文彭。[12]

顾苓之外,此时吴门一带的印人亦多受文彭吴门印派沾溉,在传承中亦颇有名气。如周亮工《印人传》、汪启淑《续印人传》中称得“文氏之传”者多人。

1.邱窼与钦兰

据周亮工《印人传》记载,邱窼与顾听是一脉相承:

元方(顾听)为印,直接秦汉,意欲俯视文何者。

吴门人令和(邱窼)作印全仿顾元方,几乎神似矣。[13]

图3-13 邱窼篆刻

从二人所遗印迹来看,其印风仍未跳出“吴门印派”樊篱,只是汉印味更浓些而已。

邱窼字令和,生卒年未详,吴县人。其刻印(图3-13)而外又写篆文交吴门周尔森、周以先父子碾成玉印,因得刻玉名声。周亮工《印人传》评邱令和篆刻除了《书邱令和印章前》专篇记述外,多与顾元方连在一起,而且有六处之多,如:

寥寥寰宇,罕有合作。数十年来,其朱修能乎?次则顾元方、邱令和,次则万年少、江嵩臣、程穆倩、陶石公、薛穆生。(《书黄济叔印谱前》)

以和平参者汪尹子,至顾元方、邱令和而和平尽矣。(《书沈石民印章前》)

当时推元方、令和,与序三为华岳三峰。(《书钦序三图章前》)

乃文安独留心图章,似极醉心于元方、令和两君,予甚爱之。(《书王文安图章前》)

数十年来工印事者,舍古法变为离奇,则黄子环、刘渔仲为之倡;近复变为婉秀,则顾元方、邱令和为之倡。(《沈逢吉》)

钦兰(1618—1671后),字序三,吴门诸生,面容清癯,时皱双眉。工诗善画,尤留心于篆刻,得文氏之传,时人将他与顾听、邱窼比作“华岳三峰”。曾至京都,坐馆于宋德宜家,周亮工曾访序三,引为知己,钦为周刻印多方。序三后坐馆枫桥侧,“诗画图章一切不为,惟教授生徒自度度人而已”(周亮工《印人传·书钦序三图章前》)。其同学尤侗(与序三齐岁)赠诗云:

故国山河惊战鼓,琵琶千载高丽舞。投笔看君卧草庐,躬耕带索良辛苦。金石声寒满天地,慷慨常槌铁如意。尚求馆谷饱妻孥,且事雕虫传方技。[14]

这是对钦序三篆刻生涯的高度概括。尤侗还在《春草堂集》卷八载:“钦序三与予齐年,用前韵为寿四首。”钦序三也曾为尤侗的《西堂秋梦录》作序。

2.袁鲁、袁雪

此二位亦为清初时期“吴门印派”之正灯。袁鲁,字曾期,喜问六书之学,故其篆刻恒多正字。袁雪,字卧生,为文氏两叶之甥,故能精文氏之学。周亮工曾说:

吴门自文国博开蚕丛于此道,顾元方、邱令和相继而起。顾、邱归道山矣,继国博一灯者,舍吾曾期其谁哉![15]

卧生好学深思,精工篆刻,而尤于元朱文究心,吾以为三桥而后当为独步。[16]

3.与“吴门印派”传承相关的其他吴门印人

(1)徐坚,字子固,吴门人,移家白下(今江苏南京),好酒有风韵,苦心篆籀,刻印奏刀合古,六书不谬,仿古小秦印章,自朱简外不能多让。

(2)沈子中,字先知,苏州人,“篆刻专汉印,亦自古老深沉,惜欠色泽耳”。(秦爨公《印指》)

(3)陆汉标,名天御,鹿城(今江苏昆山)人,刻印能运以己意而又得古人之态,辑有《陆汉标印谱》。清代倪印元《论印绝句》云:

汉标法汉过元方,制钮璇玑最擅长。绝艺吾乡真绝妙,素心名又噪钱唐。

诗下注曰:

吴门人极推顾元方能肖汉,然拟议有之,未见变化也。惟鹿城陆汉标天御,运以己意,而复妙得古人意,此其所以传耳。雕刻鸟兽龟鱼之钮,比方汉人,惟漳海杨玉璇玑,称为绝技。见《闽小记》。黄素心朴,钱塘人。[17]

图3-14 沈遘篆刻

(4)沈遘,字逢吉,太仓人。周亮工评沈遘篆刻(图3-14):

一以和平尔雅出之,而又不失古法。故其里中张彝令于学山堂谱中极推重之。梅村、秋岳咸为许可。秋岳每语余曰:“眼中之人毕竟以逢吉为正法眼藏。”逢吉为名流所重若此,足以传矣。[18]

图3-15 程大年篆刻

这是周亮工在生命中最后一年(壬子)的春天于红菱舟中所记。

(5)程大年,字受尼,生卒年不详,长洲人。精铁笔,师尚秦汉,不屑学唐宋,所制俊逸入古(图3-15)。其门人吕显标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辑程大年刻印成《立雪斋印谱》四卷,分列元、亨、利、贞四集,自一卷至二卷摹汉印,三卷自制白文,四卷自制朱文,前有尤侗、郑轼、金天昭题序。其中郑轼题曰:

吾友程子受尼,家城东石子里,老屋数楹,不蓄长物,好藏古彝鼎款识、秦汉碑刻,工篆书。又于肆上得汉铜玉印数十,晨夕模仿,尽得其用意。……以余为少同学也,数过余且属题其印籍之首。……今而后,程子之名真不在文、顾之下矣。[19]

谱后有吕显标跋云:

庚辰岁,吾师授经于南濠顾氏,标获从游焉。……标不敏,不敢追步前贤,更得吾师讲解,由篆刻而通六书之理,由六书而知经史之同异,庶几稍见先民规矮乎。刻是籍竣,识数语于卷末,以见宗仰吾师之意如此。[20]

图3-16 徐夔篆刻

(6)徐夔(1676—1725),字龙友,长洲诸生,晚明通政徐如珂之曾孙。清汪启淑《续印人传》中第一人(图3-16)。龙友素性伉爽,能面斥人。年四十余,孑身走京师,不屑时趋,不向贵人门投刺,时论高之。龙友既目空一世,世亦目龙友为狂生,群起而毁之。独居旅邸,至炊烟不续,困而归。乃自悔其北游之大谬也。龙友生平于学无不窥,喜览典籍,诗文卓著,慷慨有燕赵声。著有《凌雪轩诗集》《挹爽亭诗集》遗存,其好友沈德潜为之序。沈氏23岁始与龙友定交,交往12年又与龙友等在吴门结“城南诗社”,后忆起每以为荣。故曰:

予交徐子龙友垂三十年,中间略无阙忤。道既同,又以交最久,不相垂隔也。

又曰:

龙友天分高,学古歌诗、杂文在予后,而成就远出于予。……古文骈俪语皆得体。金石篆刻独出冠时,无识与不识,皆知其工。然予恐世以艺人目之,而忘其学殖之厚也。[21]

明末清初的吴门印人尚有赵均(赵宦光之子)、朱圭等人能书画复工刻印。

此外,闽中印人如黄克侯、吴晋、林公兆等多“游吴越间”,受文氏“吴门印派”影响亦在情理之中,但已多有创变,这也是艺术发展的规律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