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雷雨》超越传统命运与性格悲剧的“生存悲剧”

《雷雨》超越传统命运与性格悲剧的“生存悲剧”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雷雨》是曹禺的开山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23岁的曹禺就读清华大学时创作的这部四幕剧,是一出超越传统“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的“生存悲剧”,其思想力度如同刀刃一般直逼读者心灵。繁漪的怀孕迫使他们私奔,然而繁漪的流产则导致周萍只身远去东洋。当时并没有引起国人的注意,而引起了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的好评。曹禺同志逝世前享受中央国家机关正部长级待遇。

一个时代,一个家庭,一出悲剧

《雷雨》是曹禺的开山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他的悲愤以及对旧时代的控诉,在《雷雨》中得到了尽情的宣泄。23岁的曹禺就读清华大学时创作的这部四幕剧,是一出超越传统“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的“生存悲剧”,其思想力度如同刀刃一般直逼读者心灵。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天津。周公馆的老爷周朴园因江桥事件的牵连去向不明,管家鲁贵只好把周家的大少爷周萍从无锡接来主理产业。正当周萍准备卖掉周公馆还债时,周朴园回来了,并且还带来了一位妙龄太太繁漪和小儿子周冲。起初,周萍对同龄的继母繁漪很是反感,但随着繁漪挺身而出,帮周萍解决了债务问题后,两个年纪相仿的人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但是,尴尬的“母子”关系使他们不敢正视自己的真实情感,欲罢不能的痛苦更加猛烈地煎熬着他们。繁漪的怀孕迫使他们私奔,然而繁漪的流产则导致周萍只身远去东洋。5年后,周萍回国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但意外的瓦斯爆炸事件,又使他一蹶不振。在极度痛苦中,他与管家鲁贵的女儿——美丽单纯的丫环四凤产生了感情。而他的弟弟周冲,一个单纯善良、充满幻想的大孩子,也同时爱上了四凤。

繁漪发现了这个秘密后,极度失望的她开始了疯狂的报复,而走投无路的鲁贵也向老爷告发了繁漪与周萍的私情,同时也把四凤怀孕的消息告诉了繁漪。周朴园引以为豪的有秩序的家——周公馆开始动摇了,而真正的打击却是鲁贵妻子——四凤母亲的出现,原来她就是周萍的生母梅侍萍。30年前,身为周家丫环的侍萍与大少爷周朴园相爱并生下了两个孩子,可是由于身份地位的悬殊,最终被周朴园抛弃。大年三十的晚上,她带着刚生下3天的孩子离开周家,原打算投河自尽,却被人救起,从此开始了30年痛苦飘零的生活。繁漪见到侍萍,向她暗示四凤与自己的儿子周冲有暧昧关系。侍萍没有想到命运竟会如此安排,女儿在30年后又走进了周家,并且重复了自己以前所走过的路。她决定带走四凤,远远地离开这里。四凤、周萍这对恋人竟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而被周朴园开除的矿工鲁大海恰恰是他长年思念、未曾谋面的二儿子——命运就这样捉弄了两代人。

《雷雨》通过周鲁两家人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社会的阶级关系,反映了当时历史真实的某些方面。作者怀着被压抑的愤怒和对受侮辱受迫害的善良的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罪恶的现象,和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预示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

作品以周朴园为中心,在错综复杂的尖锐冲突中展开剧情。全剧八人,各有其独特的思想感情与经历,但是他们的命运又与周朴园相牵连。在众多的矛盾冲突中,周萍、萦漪和四凤的爱情纠葛是一条明线,周朴园与鲁侍萍则是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同时并存,彼此交织,互为影响,交相钳制,使剧情紧张曲折,引人入胜。

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曹禺的父亲万德尊在清朝末年曾留学日本东京士官学校,与阎锡山同学,1909年初回国,辛亥革命前(1916)任黎元洪秘书,中华民国成立后,获中将军衔,曾任宣化府镇守使、察哈尔都统等职。母亲薛氏出生于商人家庭,生下家宝后三天因患产褥热病逝。曹禺曾说:“我从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心灵上是十分孤单而寂寞的。”薛氏胞妹薛泳南成为家宝继母,始终把家宝看作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并终身未生育。曹禺的继母喜欢看戏,他从小就跟着继母看了很多京戏、地方戏和文明戏。

曹禺的青少年时代一直都是在天津度过的,在那里他亲眼目睹了帝国主义分子的暴行,这使得天性悲观的他经常忧郁到不能自已。同胞的苦,特别是女性所遭受的种种磨难,屡屡使他善良的灵魂受到极大的震颤,内心的巨大悲幼常常无以言表。

曹禺作为左翼戏剧运动影响下的作家,虽然是1934年以后的事,但在1928年,曹禺担任《南开双周》的戏剧编辑后,就开始了《雷雨》的构思。他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医生,但两次投考协和医学院都未被录取。同年夏天,曹禺以优异成绩从南开中学毕业后,免试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但他对政治经济学课程不感兴趣,1930年暑假专程去北京报考清华大学。9月,曹禺与八位同学一起转入清华大学,插入西洋文学系二年级就读,广泛涉猎西方文学,特别是戏剧文学,课余还常常与巴金、靳以去看京剧。年底,与钱锺书等人一起成为《清华周刊》编辑。

1933年,23岁的曹禺开始写作构思了长达五年的剧本《雷雨》和毕业论文《论易卜生》。曹禺参加清华大学留美考试,未被录取。毕业后去保定明德中学任英语教师。年底生病回京,病愈后回清华研究院,专事戏剧研究。1934年1月,由郑振铎主编,巴金、靳以编辑的《文学季刊》创刊,巴金在靳以那里看到《雷雨》后,主张立即发表,7月,《雷雨》发表于《文学季刊》第一卷第三期。当时并没有引起国人的注意,而引起了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的好评。1935年,由东京帝国商科大学的中国学生郑振铎译为日文,由留日学生剧团中华话剧同好会于4月27日在东京神田一桥讲堂首演,郭沫若看后立即撰文《关于曹禺的〈雷雨〉》,大加赞赏。8月17日,在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孤松剧团作国内的首次公演(也是该剧第三次公演),立即引起轰动,著名京派戏剧家兼评论家刘西渭(李健吾)发表《〈雷雨〉》一文称:这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1992年,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更名为“曹禺戏剧文学奖”。曹禺同志逝世前享受中央国家机关正部长级待遇。1996年12月13日逝世。享年86岁。

曹禺那种执著的、热诚的求索精神,熔铸在其早期创作里,便诞生了一部惊天动地、感动世界文坛的《雷雨》。在随后的创作中,曹禺可谓获得了大丰收,著有代表作《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胆剑篇》《王昭君》等,并改编了《家》,翻译了莎翁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因为曹禺在戏剧事业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被世界文坛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和曹禺有关的小知识

话剧《日出》

曹禺的《日出》是中国话剧史上的又一座高峰。高级交际花陈白露是个聪明、美丽的年轻女人,由于家庭的破落,她一个人单枪匹马出来拼成了明星,既得到了金钱和荣耀,也有被出卖的隐痛。当她良心发现,挺身而出解救女孩“小东西”时,却被打得遍体鳞伤,“小东西”也终究难逃一死。陈白露终于明白自己无力改变现实,也无力改变命运。《日出》同样是一部发人深省的悲剧——丧失了对生命和自由追求的陈白露,最终在黑暗势力的压迫下和社会动荡中结束了生命。

不容错过的经典

外面还隐隐滚着雷声,雨声淅沥可闻,窗前帷幕垂了下来,中间的门紧紧地掩了,由门上玻璃望出去,花园的景物都掩埋在黑暗里,除了偶尔天空闪过一片耀目的电光,蓝森森的看见树同电线杆,一瞬又是黑漆漆的。

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当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烈烈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我过去的是完了,希望大概也是死了的。哼,什么我都预备好了,来吧,恨我的人,来吧,叫我失望的人,叫我忌妒的人,都来吧,我在等候着你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