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方仲永的悲剧性命运

方仲永的悲剧性命运

时间:2022-02-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读《伤仲永》有感迤纳厂收费站 李安妮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天才诗人沦为一介庸夫,命运可谓悲乎!由此片面地认为《伤仲永》只是一篇普通的文学作品,谈的是个人成长的问题,文章的价值主要在于其文学性。我个人认为《伤仲永》一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社会批判性。再者,作为方仲永从神童走向庸夫的亲证人“我”,对方仲永的悲剧性命运又难道没有一份责任吗?综上所述,从根本上来说,真正应为方仲永的悲剧性命运买单的是社会。
伤仲永乎_读《伤仲永》有感_西路心语

伤仲永乎?——读《伤仲永》有感

迤纳厂收费站 李安妮

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天才诗人沦为一介庸夫,命运可谓悲乎!然,谁为其买单?

长期以来人们对《伤仲永》一文的主题形成了一个共识,即“学习是决定一个人成材的关键因素”,所得到的启示是“一个人无论是否具有天赋,要成材就必须加强学习”,换言之,方仲永没有成材在于没有好好学习。由此片面地认为《伤仲永》只是一篇普通的文学作品,谈的是个人成长的问题,文章的价值主要在于其文学性。对此,似乎没有人质疑。作为千古名篇,其裨益我想不当仅此而已。我个人认为《伤仲永》一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社会批判性。在此谨就个人认识谈谈感想。

研读全文,除了议论部分,作者在叙述部分对方仲永沦落的原因也做了些表述,原文为“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可见作者对责任人似乎作了划定。“学”是主动的行为,“使学”是被动的行为,作为一个5岁的孩子,因为缺乏必要的人生经验的支撑,不管其智商何等之高,显然根本无法意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就是说仲永即使有主动学习的需求但却无法担负主动学习的责任,他的学习行为必须得到成年人的引导和监督才能实现。那么父亲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当然应该肩负起“使其学”的责任,同时担负起孩子第一任老师的责任。对于方仲永的沦落,教育的责任应该是第一位的,从文中表述可见,作者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对于900多年前的人来说,能有这样的认识已是难能可贵。

那么根据以上论述,我们是否就可以把造成仲永悲剧性命运的责任简单地归结到方仲永父亲一个人身上呢,进一步思考可以发现这样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从原文可看出,父之“不使学”在于“利其然”,由于父亲贪财好利、目光短浅直接耽误了孩子的学习。但我认为这种错误的造成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且客观因素大之,同时这样的错误不是个人问题和个别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和普遍问题,换言之,对于方仲永的父亲来说这样的错误是自身无法避免的。这一点作者也有清楚的认识,正因如此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对仲永的身份做了具体的交代,“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可见仲永一家上起八代都是农民,家中并无点墨片纸可寻。而“贪财好利、目光短浅”是农耕社会下的下层劳动人民普遍具有的社会劣根性,方仲永的父亲由此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理解和值得同情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个人的成长道路和社会角色对于广大劳动者来说是难以选择的,况乎农民!所以客观地说,仲永的父亲也无法承担具体责任,可见作者矛头直指造成这种劣根性的当时社会。

另,社会环境对个人的成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一点作者也作了扼要的揭示,原文表述为“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由此可见当时社会风气之糜烂,人们其实并没有把才学当做一种修养和学识而是装点门面、粉饰自我、图以虚名的工具,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方仲永要想出淤泥而不染、潜心静学确乎难矣!就是说当时社会不具有完善的教化功能,可见作者的矛头仍然指向当时社会。

再者,作为方仲永从神童走向庸夫的亲证人“我”,对方仲永的悲剧性命运又难道没有一份责任吗?我以为“他”难辞其咎,作为社会一份子,“我”对方仲永的沦落只做冷眼壁观,表现淡漠,按今天的说法就是缺乏起码的公民道德良知和社会自觉性、责任感,这样的社会人际关系,何其残酷!假设“我”能及时对方仲永稍加点拔的话,他还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吗?我想定然不会。然而,我们不能把“我”独立于世,更不能超然于世,由于社会性对人性的决定性,这种淡漠而残酷的社会人际关系其实正是当时社会本质属性的必然反映,因而应该受到谴责的是社会而不是“我”。可见作者的矛头还是指向当时社会。

综上所述,从根本上来说,真正应为方仲永的悲剧性命运买单的是社会。作者通过方仲永的命运揭示了社会不使人成才的事实。由此得出《伤仲永》一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社会批判性,其价值应得到再认识。

伤仲永乎?其如伤社会乎!这就是我读此文的点滴感受。

img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