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P波在正常的心动周期中最先出现,波形圆钝,有直立、倒置、低平、双向等型态。老年人和心动过缓者的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s。ST段下移,各导联均不能超过0.05m V。ST段异常抬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等。ST段下移超过正常范围,见于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正常心率时,Q-T间期为0.32~0.44s。Q-T间期延长时,心肌易颤期延长,容易引起心室纤颤。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和命名

心脏在机械收缩之前,首先产生生物电,这种电流虽然微小,但能经组织传导到体表各部位。将心电图机与体表连接,就能把心脏的电流变化描记成一连续的曲线图,即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正常心电活动始于窦房结,经结间束、房间束(称Bachmann束,起自前结间束,散布在左房心肌)、房室结、希氏束(His bundle)、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Pukinje fiber)传导,先后有序地激发各部分心房肌、心室肌,引起一系列电位变化,顺序产生具有一定方向和大小的心电向量,在心电图上表现为相应的波段。这些波段有统一的名称(图7-1)。

图7-1 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和命名

1.P波 心房除极产生的小波称为P波。P波在正常的心动周期中最先出现,波形圆钝,有直立、倒置、低平、双向等型态。

2.P-R间期 P-R间期为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即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

3.QRS波群 心室除极产生的综合波称为QRS波群,型态变化较大。第一个正向波称为R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称为Q波,R波之后的负向波称为S波,S波之后出现的正向波称为R′波,R′波之后的负向波称为S′波。如果只有一个负向波,称为QS波。根据每个波的相对大小分别用大、小写英文字母来命名,如Rs、qR、qRs等(图7-2)。

4.ST段 ST段是心室除极结束后缓慢复极的一段时间,为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之间的一段等电位线。

5.T波 心室肌快速复极产生T波。T波圆钝,占时较长,有直立、倒置、低平、双向等型态。

6.U波 U波的形成可能与心肌后继电位有关,系T波后的一个小波,方向与T波相同,一般在V3导联最明显。

7.Q-T间期 心室肌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称Q-T间期,从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

图7-2 QRS波群的命名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波形如图7-3所示。

图7-3 正常心电图(Ⅱ导联心电图)

1.P波

P波为心房除极波。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指向左下略向前。

(1)型态:型态圆钝,可有轻度切迹。Ⅰ、Ⅱ、V4~V6导联直立,其中Ⅱ导联振幅最高,aVF导联绝大多数直立,aVR导联倒置,其余5个常规导联可双向、低平或倒置。

(2)时间:时间<0.12s。超过正常范围时,见于左房肥大和不全性房内传导阻滞。

(3)电压:电压在肢导联<0.25mV,胸导联<0.2m V。电压超过正常值时,见于右房肥大。

2.P-R间期

P-R间期是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P-R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关。成年人心率在60~100次/分时,P-R间期为0.12~0.20s。P-R间期延长见于Ⅰ度房室传导阻滞。老年人和心动过缓者的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s。

3.QRS波群

QRS波群为心室除极波。心室除极的综合向量指向左后下。

(1)波形和振幅:胸导联的型态变化较有规律,从V1~V5导联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V1、V2导联,R/S<1,多呈rS型,不应有q波,可呈QS型,V1导联的R波不超过1.0mV。V5、V6导联R/S>1,可呈qR、qRs、Rs或R型,R波振幅不超过2.5m V。V3导联,R/S约为1。

肢体导联型态变化较大,Ⅰ、Ⅱ、Ⅲ导联主波一般向上,Ⅰ导联的R波<1.5mV。aVR导联主波向下,可呈QS、rS、rSr或Qr型,R波不超过0.5m V。aVL、aVF导联变化较多,可呈qR、Rs、R或rS型,aVL的R波<1.2mV,aVF的R波<2.0m V。

在主波向上的导联中,q波电压应小于同导联R波的1/4,时间<0.04s。

QRS波群型态和电压异常可见于心室肥大、急性心肌梗死等。

6个肢体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的正向波与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均<0.5m V;6个胸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的正向波与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均<0.8mV,称为低电压。可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严重水肿者,偶尔见于正常人。

(2)时间:正常成人QRS时间多为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QRS时间延长见于室内传导阻滞、心室肥大等。

4.J点

J点是QRS波群终末与ST段起始的交接点,多在基线上,可随ST段移位而偏移。

5.ST段

ST段是从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是心室除极后缓慢复极的一段时间。

ST段多位于基线上,可有轻微偏移。ST段抬高,V1、V2导联不超过0.3mV,V3导联不超过0.5m V,V4、V5、V6和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ST段下移,各导联均不能超过0.05m V。ST段异常抬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等。ST段下移超过正常范围,见于心肌缺血和心肌损伤。

6.T波

T波是心室复极波。心室复极的综合向量方向与心室除极的综合向量方向基本一致。T波圆钝,占时较长,波形不对称。正向T波,升支长于降支;负向T波,降支长于升支。

(1)方向:T波方向多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在胸导联,成年人一般自V3及其左侧的导联不应有倒置的T波。如果V1导联T波直立,则V2~V6导联均应直立。

(2)振幅: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电压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也不应高于同导联R波。

T波异常可见于冠心病、电解质紊乱、心室肥大等。

7.Q-T间期

Q-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复极的总时间。

Q-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快慢相关,心率快则Q-T间期短,反之则长。正常心率时,Q-T间期为0.32~0.44s。可用R-R间距或心率代入公式或查表求Q-T间期正常范围。Q-T间期延长时,心肌易颤期延长,容易引起心室纤颤。Q-T间期延长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损害、低血钾、低血钙等;Q-T间期缩短,见于洋地黄效应、高血钙等。

8.U波

U波在T波之后0.02s~0.04s出现,方向多与T波一致。电压低,肢体导联一般<0.05mV,胸导联可达0.2~0.3mV。U波明显增高,可见于血钾过低;U波倒置或负正双向,见于高血压病或冠心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