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胆碱酯酶正常值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胆碱酯酶正常值

时间:2022-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机磷农药多为油状液体,工业品呈淡黄色至棕色,具有大蒜臭味。有机磷农药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及完整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职业性农药中毒主要由皮肤污染引起。吸收的有机磷农药在体内分布于各器官,其中以肝脏含量最大,其次为肾脏、肺、脾等,也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或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潜伏期的长短与接触有机磷农药的种类、剂量、接触方式以及机体的状况有关。

(一)理化特性

有机磷农药多为油状液体,工业品呈淡黄色至棕色,具有大蒜臭味。除美曲膦酯(敌百虫)外,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及动植物油,对光、热、氧等均较稳定,遇碱则易分解破坏,但美曲膦酯(敌百虫)遇碱可转变为毒性更强的敌敌畏。

(二)接触机会

农药中毒主要见于农药的生产、运输、保管和使用过程中,尤其是田间喷洒农药或配药及检修施药工具时。

(三)毒作用机制

有机磷农药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及完整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职业性农药中毒主要由皮肤污染引起。吸收的有机磷农药在体内分布于各器官,其中以肝脏含量最大,其次为肾脏、肺、脾等,也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或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有机磷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催化乙酰胆碱水解作用。积聚的乙酰胆碱对胆碱能神经有两种作用,当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时,产生毒蕈碱样作用;当乙酰胆碱与N受体结合时,产生烟碱样作用。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的长短与接触有机磷农药的种类、剂量、接触方式以及机体的状况有关。经皮肤接触者潜伏期一般为2~6h,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机体者,潜伏期短则病情重。

1.急性中毒

(1)毒蕈碱样症状(轻度中毒):早期即可出现,主要表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流涎、多汗、视力模糊、瞳孔缩小、呼吸道分泌增多,严重时出现肺水肿

(2)烟碱样症状(中度中毒):病情加重时出现全身紧束感,言语不清,胸部、上肢、面颈部以至全身肌束震颤,胸部压迫感,血压升高,严重时呼吸麻痹。

(3)中枢神经症状(重度中毒):多见有头昏、头痛、乏力、烦躁不安,共济失调,重症病例出现昏迷、抽搐,往往因呼吸中枢抑制或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

(4)其他:少数患者在急性中毒症状缓解后8~14d,出现迟发性周围神经病,表现感觉障碍,继而发生下肢无力,直至下肢远端弛缓性瘫痪,严重者可累及上肢,多为双侧;个别患者,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抢救好转、已进入恢复期时,可因心脏毒作用而发生“电击样”死亡

2.慢性中毒 多见于农药厂工人,由于长期少量接触有机磷农药,胆碱酯酶活力明显降低并可出现神经衰弱症候群。有些有机磷农药可引起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及接触性皮炎。

(五)诊断

根据接触有机磷的职业史、临床表现、结合全血胆碱酯酶活性降低,进行综合分析做出诊断。按照《职业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Z 8—2002),一般轻度中毒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在50%~70%;中度中毒在30%~50%;重度中毒在30%以下。

(六)治疗

1.急性中毒

(1)清除毒物:立即使患者脱离中毒现场,脱去污染衣服,除美曲膦酯(敌百虫)之外,其他均可用清水、肥皂水(忌用热水)彻底清洗污染的皮肤;口服中毒者除美曲膦酯(敌百虫)之外,可用温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反复洗胃,直至洗出液无农药味为止。

(2)特效解毒药物:迅速给予解毒药物,轻度中毒者可单独给予阿托品;中度中毒者,需要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能剂肟类(如氯解磷定、碘解磷定)两者并用。敌敌畏和乐果等中毒时,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效果较差,治疗应以阿托品为主。

(3)对症治疗:处理原则同内科。

2.慢性中毒 应脱离接触,以对症和支持疗法为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