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胚胎及胎儿造血期

胚胎及胎儿造血期

时间:2022-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血岛逐步消失的过程中胚胎肝内造血细胞则逐步增多,以后肝脏代替了卵黄囊造血功能。胎肝造血主要是产生红系细胞,其次是粒系细胞,巨核细胞最少。在胚胎肝脏造血最旺盛的第4个月,骨髓已具有初步的造血功能,为以后取代肝脏的造血功能奠定了基础。出生后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其造血功能恢复,肝脏常发生髓外造血。脾是出生后髓外造血的常见部位。胎儿淋巴结的造血功能与骨髓的造血功能几乎同时出现。

(一)卵黄囊造血期

人胚发育到第2周末时,在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局部聚集成团称血岛(blood island)。血岛是血管和原始造血细胞发生的原基,血岛周边的细胞分化为扁平的血管内皮,内皮细胞心血管形成的基础。中央部分的细胞变成圆形的、游离状态的原始血细胞,功能上称作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最初的原始血细胞为原红细胞样细胞,胞体巨大、染色质疏松、胞质嗜碱性、核仁数个、线粒体不发达,巨幼样外观,但不能分化为成熟的红细胞,原始血细胞只能合成胎儿血红蛋白(HbF)。血岛内不含粒细胞和巨核细胞。随着胎龄的增长,原始血细胞随血流不断迁移到身体其他组织,当到达适当的微环境内(即肝脏和骨髓)时,即可发生增生、分化。血岛的造血功能也逐渐被其他造血组织所代替。至胎龄第6周时,血岛以及其中的原始血细胞明显减少,至第10周时血岛基本消失。在血岛逐步消失的过程中胚胎肝内造血细胞则逐步增多,以后肝脏代替了卵黄囊造血功能。

(二)肝脏造血期

胚胎肝于第5周开始即有造血功能,3~6个月的胎肝为体内主要的造血场所。胎肝的原始造血细胞可能由卵黄囊血岛中的造血细胞迁移而来,也可由肝内未分化多能性间叶细胞直接分化形成。胎肝造血主要是产生红系细胞,其次是粒系细胞,巨核细胞最少。三系造血细胞所需微环境是不同的。5个月左右的胚胎肝脏红系造血细胞及粒系造血细胞最丰富,临床采用胎肝移植方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取4~5个月的胎肝是最佳的供体。8~9个月的胎肝造血细胞已明显减少,而巨核细胞几乎难以见到。在胚胎肝脏造血最旺盛的第4个月,骨髓已具有初步的造血功能,为以后取代肝脏的造血功能奠定了基础。出生后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其造血功能恢复,肝脏常发生髓外造血。

在妊娠2个月后胚胎脾开始造血,但以产生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是否能生成粒、红、巨三系造血细胞仍有不同看法。事实上胚胎脾造血至少是很短暂的,于胚胎第5个月后即停止造血,但产生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功能仍保持到终生。脾是出生后髓外造血的常见部位。

胚胎胸腺与胚胎脾一样是淋巴细胞生成的器官,主要产生淋巴细胞,并促进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成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胸腺还具有粒系细胞的生成功能。幼稚粒细胞(原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造血岛主要分布在胸腺小叶间区及浅皮质附近。但未见到红系造血岛存在。不过胸腺细胞(包括上皮样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因子始终是具有造血调控作用的。

胎儿淋巴结的造血功能与骨髓的造血功能几乎同时出现。主要与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生成、发育和转化有关,一般不具粒系、红系、巨核三系造血细胞生成的能力,但出生后也是髓外造血较常见的部位。

(三)骨髓造血期

于胚胎3个月开始,长骨的骨髓已出现造血细胞,5个月则更加明显,7个月时所有骨髓腔均充满造血组织,于8个月后骨髓增生呈极度活跃,缺乏脂肪细胞呈红色故称红骨髓(红髓)。以粒系造血细胞增生占优势,其次为红系细胞,巨核细胞数量较少。骨小梁表面的骨内膜细胞或成骨细胞增生十分活跃。近骨皮质部分,破骨细胞较多。这种骨髓增生状态一直保持到出生后5岁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