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体胚胎的早期发育

人体胚胎的早期发育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熟悉胚胎学的定义及分期。胚泡的结构、三胚层的形成和早期分化。胚泡的结构包括滋养层、胚泡腔、内细胞群。由于胚泡逐渐扩大,向子宫腔方向突出,与包蜕膜相邻接的绒毛逐渐退化,称为平滑绒毛膜,与底蜕膜相邻接的绒毛则不断生长,发育茂密,称为丛密绒毛膜,参与胎盘的形成。
人体胚胎的早期发育_组织学与胚胎学实

【目的与要求】

(1)熟悉胚胎学的定义及分期。

(2)掌握生殖细胞的发育成熟过程。

(3)掌握受精和植入的定义、部位、时间、条件、简要过程及意义。

(4)掌握卵裂的定义、胚泡的结构、三胚层的形成和早期分化。。

(5)掌握胎膜和胎盘的结构、形成及生理功能。

(6)熟悉孪生胎、联体胎、多胎、先天性畸形的发生与优生知识。

【教学重点】

(1)受精和植入的定义、部位、时间、条件、简要过程及意义。

(2)卵裂的定义、胚泡的结构、三胚层的形成和早期分化。

(3)胎膜和胎盘的结构、形成及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

(1)植入的定义、部位、时间、条件、简要过程及意义。

(2)胚泡的结构、三胚层的形成和早期分化。

(3)胎膜和胎盘的结构、形成及生理功能。

【预习提要】

1.受精

(1)受精概念: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受精。

(2)部位:正常受精的部位常在输卵管壶腹部。

(3)意义:恢复染色体的数目(23对),受精决定新个体的性别,激发卵裂。

2.卵裂

受精卵早期进行的细胞分裂称为卵裂。受精第3天时,已形成一个由16个卵裂球的实心细胞团,外观像桑椹果,故称桑椹胚。胚泡的结构包括滋养层、胚泡腔、内细胞群。

3.植入

(1)概念:植入是指胚泡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又称着床。

(2)正常植入的时间:受精后第6~12天。

(3)植入部位:胚泡植入的部位常见于子宫体部和底部。

(4)植入过程:胚泡内细胞群侧滋养层先与子宫内膜接触,溶解子宫上皮组织形成小孔,并埋入子宫内膜,然后子宫内膜上皮组织增殖修复。

(5)植入条件:①在雌激素和孕激素协同调节下进行;②子宫内环境必需正常;③胚泡准时进入子宫腔,透明带及时溶解消失;④子宫内膜发育阶段与胚泡发育同步。

4.三胚层的形成与分化

(1)二胚层胚盘的形成(第2周):①内胚层和卵黄囊的形成;②外胚层与羊膜腔的形成;

(2)三胚层胚盘形成(第3周):①原条的出现 原条的出现决定了胚盘的头尾方向和中轴;②三胚层的形成在第3周末,三胚层的胚盘形成;③脊索的形成;④口咽膜和泄殖腔膜的形成。

5.三胚层的分化

(1)外胚层的分化:神经板→神经沟→神经褶→神经管→脑和脊髓等。

(2)中胚层的分化:①体节将分化为皮肤真皮、骨骼肌和中轴骨骼;②轴旁中胚层分化为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③胚盘外侧的中胚层称侧中胚层。

(3)内胚层的分化:原始消化管或称原肠,将分化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上皮等组织。

6.胎膜和胎盘

(1)胎膜(fetal membrane):包括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和脐带。

(2)胎盘:①胎盘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和母体的基蜕膜共同构成;②胎盘的血液循环是由母体血和胎儿血均流经胎盘,但二者互不相混,之间隔有一层极薄的膜,称胎盘膜,也叫胎盘屏障;③胎盘屏障由下列几层组成: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与基膜层、绒毛中轴层结缔组织、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基膜及其内皮。④胎盘的功能:胎盘具有物质交换、屏障作用和内分泌等重要生理功能。

【实验内容】

(一)受精卵、卵裂和胚泡形成(模型)

(1)受精卵。

(2)2-4个卵裂球。

(3)桑椹胚: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后形成的一个实心细胞团,由12-16个卵裂球组成的实心胚。

(4)胚泡:实心细胞团中间形成一个大的腔为胚泡腔。胚泡腔壁由单层细胞构成,即滋养层。腔的一端有一群细胞,为内细胞群,内细胞群表面的滋养层为极端滋养层。此时透明带消失,整个体积较前增大(图14-1)。

(二)植入与蜕膜(模型)

(1)植入:胚泡的极端滋养层与子宫内膜接触,并释放酶溶解子宫内膜,打开一缺口,胚泡由此逐渐埋入子宫内膜(图14-2)。

图14-1 受精卵到胚泡时期的卵裂

图14-2 植入和胚外膜的形成

(2)蜕膜:胚泡植入后的子宫内膜为蜕膜。植入处的子宫内膜为基蜕膜。缺口逐渐修复,将形成包蜕膜。其他部分为壁蜕膜。

(三)三胚层的形成和分化(模型)

1.三胚层的形成

(1)二胚层:植入的同时,胚泡进一步演变,内细胞群中,出现两个腔隙,靠近极端滋养层的为羊膜腔,位于羊膜腔腹侧的为卵黄囊。羊膜腔的底(外胚层)和卵黄囊的顶(内胚层)两者相贴组成胚盘。滋养层内面和羊膜腔、卵黄囊外面皆覆盖有胚外中胚层,其间的腔隙为胚外体腔。连接羊膜腔和滋养层的部分胚外中胚层变窄变细称体蒂。

(2)三胚层形成

1)中胚层的形成:胚盘尾侧中轴线上外胚层细胞增殖形成原条,其中央下凹形成原沟,原条头端膨大形成原结,原结中央细胞下陷形成原凹,原条细胞在内胚层、外胚层之间,向前、后、左、右及前方扩展形成中胚层(红色)。

2)脊索、口咽膜和泄殖腔膜:观察胚盘正中切面,可见内、外胚层之间有原条(红色),其尾端有为内、外胚层紧贴而成的泄殖腔膜。原结前方内、外胚层之间有脊索,其头端有内、外胚层紧贴而成的口咽膜(图14-3)。

图14-3 三胚层的形成

2.三胚层的分化

(1)外胚层分化:脊索背面的外胚层增厚形成神经板。神经板两侧缘向背侧方隆起形成神经褶,中央下凹为神经沟,两侧神经褶在中线靠拢愈合形成神经管,神经管两端各留一孔,即前神经孔和后神孔孔,在神经管的外侧,一些细胞形成神经嵴(将来分化形成神经节等),其余外胚层分化为表皮等器官(图14-4)。

(2)中胚层分化:神经管两侧的中胚层,为轴旁中胚层,它不久横裂为块状的体节,体节外侧间介中胚层,将分化为泌尿、生殖系的原基;间介中胚层的腹侧为侧中胚层,它分为背侧的体壁中胚层和腹侧的脏壁中胚层,两者之间的腔为胚内体腔,侧中胚层口咽膜前缘相会,成为生心区(图14-4)。

(3)内胚层分化:当胚体形成时,内胚层卷折成原始消化管,它将演化为消化管各段、消化腺及呼吸道等器官的上皮组织(图14-4)。

图14-4 三胚层的分化

(四)胎膜(模型)

胎膜是受精卵发育形成的一些附属结构,包括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和脐带(图14-5)。

(1)绒毛膜:有绒毛形成以后的滋养层改称为绒毛膜。由于胚泡逐渐扩大,向子宫腔方向突出,与包蜕膜相邻接的绒毛逐渐退化,称为平滑绒毛膜,与底蜕膜相邻接的绒毛则不断生长,发育茂密,称为丛密绒毛膜,参与胎盘的形成。

(2)羊膜:羊膜腔周围是羊膜,为一层透明薄膜;羊膜腔内含羊水。

(3)卵黄囊:卵黄囊顶部形成原始消化管,卵黄蒂卷入脐带,以后闭锁退化。

(4)尿囊:卵黄囊尾侧向体蒂长出的一条盲管结构为尿囊。

(5)脐带:随着胚体向腹侧包卷和羊膜腔迅速扩大,羊膜将体蒂、尿囊、卵黄囊等结构都包卷到胚体的腹侧形成一条圆柱状结构,为脐带。

图14-5 胎膜

(五)胎盘(模型、标本

胎盘呈圆盘状,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与母体的基蜕膜共同组成。足月胎盘直径为15-20cm,平均厚度约2.5cm,重500g左右,胎儿面光滑呈灰白色,表面覆以羊膜,脐带附着其上,脐带内含一对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胎盘的母体面粗糙呈暗红色,为基蜕膜,基蜕膜所形成的胎盘隔(placental septum)把胎盘分为15~30个胎盘小叶(placental lobule)。观察胎盘切面:胎儿面的羊膜下方为较厚的绒毛膜板,由绒毛板发出许多绒毛干,绒毛干又发出许多细小突起为绒毛,脐血管的分支入绒毛内,形成毛细血管网。绒毛干之间是充满母血的绒毛间隙。胎盘隔伸入间隙内,间隙表面附着细胞滋养层壳,绒毛干末端以细胞滋养层壳附着在基蜕膜上。在绒毛间隙中,胎儿血与母体血液并不直接相通,其间隔的结构即为胎盘膜或胎盘屏障(placental membrane or placental barrier),它的结构依次为:①合体滋养层;②细胞滋养层与基膜;③绒毛中轴层结缔组织;④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基膜及其内皮。

整个胎盘的结构可参考图示(图14-6、图14-7)和模型。

图14-6 胎盘结构和血液循环模式图

图14-7 胎盘

(六)各个时期正常胚胎和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标本(示教)

带教老师组织学生观摩组织胚胎标本室,观察胚胎在各个时期的生长、发育,以及观察常见的某些先天性畸形胚胎标本。

实验报告

绘出胚泡和胎盘结构示意图

【思考题】

(1)何谓受精?意义何在?

(2)胚泡如何形成?其结构有哪些?

(3)何谓胚盘?有哪些结构?

(4)原条和脊索位于何处?各有何意义?

(5)中胚层分哪几部分?各分化成哪些器官原基或结构?

(6)胎膜包括哪些结构?各有何功能?

(7)胎盘如何形成?有哪些结构及功能?

作业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