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的精神胚胎

儿童的精神胚胎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上,新生儿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心理胚胎”,它是随着肉体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是包藏在肉体中的精神胚胎。这会打击儿童的努力,阻碍他们的自我实现。因此,婴儿作为一个心理胚胎,只能依靠自己微弱的力量,在阻碍重重的环境中艰难地生存。就像生理胚胎一样,婴儿的心理胚胎也需要适宜的环境。刚出生的婴儿是一个心理胚胎,这个事实赋予了我们新的责任。

从大多数人所认为的科学的角度来看,新生命刚诞生时是一片空白,形成这个生命个体的组织和器官,都可以用科学仪器检测出来。

但是,精神方面的东西却无法用仪器检测出来。新生儿细密灵活的身体真的会无中生有地生出自己的精神吗?这似乎是一个谜。

实际上,新生儿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心理胚胎”,它是随着肉体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是包藏在肉体中的精神胚胎。

对于婴儿来说,出生是他们人生旅程中非常重要的起点。婴儿出生后,有很长一段时间身心都不能自主,没有能力做任何事情,就像一个瘫痪的病人一样需要别人的照顾。

除了因为不舒服或肚子饿而哭泣外,新生儿大部分时间都是安静不语的。而婴儿一哭,成人就会来到他身边,看看他是否需要什么帮助,并满足他的这些需要。

只有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后,可能是几个月甚至一年,婴儿才会越来越强壮,不再那么娇弱。再过几年的时间,这个小婴儿就学会了使用人类的声音进行自我表达了。

儿童的这一身体和心理上的成长变化,就是一个成“人”的过程。我们会发现,长大成人是个很神奇的过程。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有一种内在的能量激发着新生儿的身体成长。这种能量一旦启动,新生儿就会逐步学会运动、学会说话

从此,婴儿就不仅具备了行动能力,还具备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的能力,这就是人的内化过程。

与其他动物不同,人类的婴儿出生后非常柔弱,没有任何能力。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新生儿都需要别人的照顾。

新生儿出生后很长时间都处于柔弱无力的状态,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这对新生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他动物的幼崽出生后,不管它出生时多么脆弱,都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幼崽出生后不久马上就能走路,能跟在妈妈后面跑,还能很快学会同类动物的语言,如小猫会喵喵叫,小羊会咩咩叫等。小动物的成长期很短,也很简单,从小动物身上,我们能很容易地预测它将来的行为,如老虎长大后会变得很凶猛。

小动物刚降生时,不仅具有外在的相貌特征,还具有天生的本能。这些本能都在动物的各种动作中表现出来,体现了不同物种的独特特征。

有人说,一种生物是动物还是植物,是根据它们能否进行活动来区分的,即动物可以到处走动或活动,而植物则不能。动物身上所具有的不同于植物的特征,可以统称为心理上的精神特质。

动物刚出生时,心理特质或精神特质都比较明显,而人类的新生儿却不是这样。为什么人类没有这样的天赋呢?

有一种理论解释说,动物的行为表现是经过了一系列的物种繁衍而逐渐累积的。但是,人类的行为特征不也是这样世代传承的吗?

人类祖先也是先学会了直立行走,然后逐渐发展出了语言,并将这些经验一代代传递给子孙后代。

在这里面,一定隐藏着某个真理。我们可以用制造出来的某些物品打这样一个比方。

有些物品是通过机器大量制造出来的,它们每一个都一样;而有些物品则是用手工一点一点地做出来的,这些物品每一个都各不相同。手工制造出的物品的价值,在于它表现了艺术家的独特风格。

这种对比可以用来说明人和其他动物在精神特质上的不同,动物可以比作批量制造出来的同一类产品,因为它们一生下来,就已经具有了跟同种动物相同的特征。

与动物不同,人是手工制造出来的独特“产品”,就像艺术家手工制作出的艺术品一样,每一个人都具有与其他人不同的独特特征。

因为,人的制造过程非常缓慢,非常耗时。在一个人的外表还没有显现的时候,他的内在就已经开始发展了。这个发展过程不是在进行复制或克隆,而是在创造一个全新的、不一样的人。

到目前为止,人的内在发展仍是一个我们无法探知的谜。我们能知道的是,人的内在发展要经历一个费时的、秘密的内在建设过程。就好比,一件艺术品呈现在大众面前之前,首先需要艺术家在安静的工作室里对其进行一番精心制作。

人格的形成过程我们无法看见,新生儿为什么无助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谜。我们所能知道的是,新生儿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尽管我们并不知道他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的人。

婴儿柔弱无助的身体,一定有着比其他动物更复杂、更高级的机制。人是独立的生命机体,内在的独特意志能促使人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不断向前发展。

音乐家、艺术家、运动员、君王、英雄、罪犯、圣人等,他们虽然经历了同样的生产过程,但却具有各自独特的发展之路,这些独特的个性促使他们做出了不一样的事情。

新生儿出生时柔弱无助的状态,曾是哲学家探讨的重要课题。但可惜的是,医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却似乎对此没有兴趣,他们觉得,婴儿的这种无助只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实。

虽然大多数婴儿都能很顺利地度过这段柔弱无助的时期,但这个阶段所产生的影响会深入到他们的潜意识里,对其日后的生活产生非常重要的心理影响。

如果认为婴儿在行动上是被动的、在心智上是空洞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还有的人会认为,在婴儿期及以后的阶段里,儿童会非常迅速而神奇地发展,是因为成人的悉心照料和教育,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后一种观点会让父母产生骄傲的心态,他们会以为是自己创造了孩子的生活、给了孩子力量,以为是他们的教导创造出了儿童这件“艺术品”。

为了发展儿童的智慧和能力,成人确实会不断地向儿童提出建议和命令,这让成人以为自己具有某种神圣的力量。成人把自己当成了孩子的上帝,圣经里说“上帝依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人类”,而成人则以为是自己创造了儿童。

骄傲是人类的一种恶行,这让人鄙视。成人这样将自己神化,在自我膨胀的同时,也让儿童承受了很多的苦难。

事实上,只有儿童才握有通往自己内心世界的钥匙。儿童在小的时候,就具有相当的心智天赋,这种天赋总有一天会促使他们展现出自己强大的能力。如果成人过度地自我膨胀,就会不适宜地干预儿童的行为。这会打击儿童的努力,阻碍他们的自我实现。成人的做法会给儿童的天赋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是造成人类传承中某些方面失败的重要原因。

虽然儿童要经历重重的困难和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充分掌握和运用自己的心智,但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逐渐表现出自己的天赋。

隐藏在孩子身上的心灵力量,正在茁壮地成长,它促使孩子被动的躯体一点点活跃起来,促使孩子的意志力一点点增强,意识一点点觉醒。可是,现实中,却有另一种强大的力量正朝着孩子走来,并最终控制了他们。

然而,没有人能感受并接受人类的内在会发生转变这一事实。所以,新生儿脆弱的生命没有得到保护,没有人帮助他们度过出生后的艰难期。不仅如此,周围环境中的很多因素也会阻碍新生儿的发展。因此,婴儿作为一个心理胚胎,只能依靠自己微弱的力量,在阻碍重重的环境中艰难地生存。

就像生理胚胎一样,婴儿的心理胚胎也需要适宜的环境。它需要爱的温暖,需要人们尊重它的存在,需要周围的人和环境能完全地接受它并且永远不会阻碍它的生长。

了解了这一点,成人就要改变对待婴儿的态度和做法。刚出生的婴儿是一个心理胚胎,这个事实赋予了我们新的责任

我们喜欢这个温顺、柔弱的小生命,他就像我们的一个玩具,被我们用过多的物质包围着。但这个小生命也是一个心理胚胎,必将唤起我们对他的崇拜和敬畏。

在人的实体化(精神逐渐通过躯体的动作表现出来)过程中,婴儿要面对很多内在的挑战。一开始,婴儿还不具备意志,但最终,意志会控制婴儿躯体的各种活动。

从此,婴儿娇弱的生命开始像花儿一样绽放,他开始有了意识,开始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产生兴趣,他的躯体、肌肉、器官都逐渐活跃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婴儿自己会付出努力,我们必须对此予以尊重。这个阶段,也是儿童人格发展逐渐定型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设法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并给他提供一个适宜成长的环境。

一直以来,提供适宜的环境都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原则,需要成人的智慧和努力。要知道,在人类发展的最后结果完成以前,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去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