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去脑水肿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去脑水肿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时间:2022-06-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发生血栓形成的血管最多见于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起始部及基底动脉部。约25%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症状出现快,多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或较大动脉主干急性血栓形成。缓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1周死亡的常见原因是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脑水肿一般在3~5日达到高峰。卒中后若发生抑郁而影响康复,可给予抗抑郁药治疗。积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bosis),是指在颅内、外脑动脉管壁上发生病理改变的基础上,由于血流缓慢、血液成分异常或血液黏度增加等情况的作用下所形成的血栓,导致血管发生闭塞的一种脑血管病。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压性小动脉硬化为其最常见的病因。在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流量减少、血液黏度增加和血管痉挛等情况的影响下,导致动脉管腔的完全闭塞。糖尿病、高脂血症、高黏度血症和高血压等均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发生血栓形成的血管最多见于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起始部及基底动脉部。

【临床表现】

此病多见于50~60岁以上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多在睡眠中、休息时或血压偏低时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约25%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常有头昏、眩晕、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等前驱症状。多数典型病例在1~3日内症状达高峰。患者通常意识清晰,少数可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一般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临床上根据发病快慢及经过可分为3种类型。

1.急性(普通)型 占大多数。一般无意识障碍和头痛及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多在数小时或1~3日内达高峰,以后不再发展,且由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及梗死区周围水肿的消退,症状可逐渐减轻。

2.进展(类脑瘤)型 少数经过缓慢,症状进展历时1~2周以上,由轻变重,直到出现对侧肢完全性偏瘫和意识障碍。

3.暴发(类脑出血)型 少数。症状出现快,多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或较大动脉主干急性血栓形成。由于大片脑缺血水肿,引起对侧松弛性偏瘫,常伴有意识障碍或很快转入昏迷。有时出现抽搐、呕吐或病灶侧脑疝形成,临床症状重,类似脑出血。

【脑影像学检查】

发病当日,特别是<6小时脑CT检查多正常;24~48小时以后,可逐渐显示出梗死区低密度病灶,边界不清;>72小时绝大多数能显示出大脑半球的梗死灶,其表现为低密度影;梗死面积大者可伴明显占位效应。

【治疗】

可分为超早期(指发病3~6小时)、急性期(指发病<48小时)和恢复期3个阶段。治疗原则是:重视早期和急性期的处理,整体综合治疗与个体化结合;尽早恢复缺血区的供血,改善微循环,阻断脑梗死的病理过程;尽早应用脑细胞保护剂;防治缺血性脑水肿;加强监护和护理,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早期进行系统化和个体化康复治疗。

(一)急性期的治疗

1.一般治疗

(1)基础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排便的护理,防止各种并发症。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如起病24~48小时以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予鼻饲流食,以保障营养供应。

(2)调整血压:可适量使用抗高血压药物;使其不可过高或过低而影响局部脑血流量。一般控制在此患者病前或年龄应有的稍高的水平。

(3)控制血糖高血糖会加重脑梗死,因此急性期不宜输注高糖液体。

(4)缓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1周死亡的常见原因是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脑水肿一般在3~5日达到高峰。脑水肿的处理原则为:降低颅内压,维持足够的脑血流灌注量和防治脑疝。

2.溶栓治疗 超早期脑CT扫描未显示低密度梗死灶之前为最佳治疗时机(治疗“时间窗”)。

3.抗凝治疗 能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形成,适用于在脑CT扫描还未发现低密度梗死灶之前的进展性脑血栓形成,特别是椎-基底动脉进展性血栓形成患者。

4.改善微循环 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稀释血液,减少血黏度和血细胞比容,增加血流速度,有利于脑微循环。常用药物为: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可以常用250~500ml,每日1次,7~10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确有血黏度过高和血容量不足者。

5.血管扩张剂 对脑血管扩张剂的应用,一般认为疗效不肯定,急性期不宜使用。但对症状轻微、梗死灶小、无明显脑水肿或起病>3周的病例可以应用。常用药物有:尼莫地平40mg或盐酸罂粟碱30~90mg加入葡萄糖或低分子右旋糖酐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约1周为1个疗程等。

6.抗血小板药 能降低血小板聚集和血黏度。目前最常用的是阿司匹林,与双嘧达莫(潘生丁)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

7.脑保护剂 旨在阻断缺氧后的细胞坏死,延长细胞生存能力,缩小梗死体积,延长治疗“时间窗”,促进后期神经元功能的恢复,已广泛适用于脑梗死患者。

8.中医治疗 一般采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治疗原则。

9.高压氧舱 可增加脑组织供氧,清除自由基,提高脑组织氧张力,并具有抗脑水肿、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控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减少脑血栓形成等作用。

10.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二)恢复期的治疗

一旦病情稳定,即应尽早进行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对瘫痪肢体早期进行按摩及被动运动,开始有主动运动时,即按康复要求按阶段进行训练,以促进功能恢复和防止肢体废用或误用所致的挛缩畸形、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对失语者应同时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卒中后若发生抑郁而影响康复,可给予抗抑郁药治疗。

预后

此病急性期的病死率为5%~10%。死亡原因中1/3由脑部病变(如严重脑水肿、出血性梗死及脑干损害)所引起,2/3因继发并发症(如严重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及心肾功能不全)所致。存活患者的病残率较高,常见后遗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少数有癫癎发作、精神障碍或卒中后痴呆,存活者中约30%患者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工作。

【预防】

加强对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防治。注意防止引起血压急骤降低、脑血流缓慢、血黏度增加,以及血凝固性增高的各种危险因素。积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平时坚持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此病发生的预防均有积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