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甲状腺激素在细胞内的作用机制

甲状腺激素在细胞内的作用机制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认为与核受体结合的主要是T3。这样前者与核受体结合的T3将主要来源于细胞内脱碘变成的T3,而后者与核受体结合的T3将主要来源于细胞外膜碘生成的T3。这种情况下对肝、肾等组织,甲状腺激素是足够的,因此病人不会出现能量降低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症状。但大脑、小脑等仍会由于甲状腺激素不足而出现分化发育障碍。

关于甲状腺激素在细胞内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主要学说如下。

(一)通过核受体作用于转录与翻译过程

T3核受体在人的肝、脑、肺和其他组织中(如T淋巴细胞)均已找出,当机体注射T3以后,它很快地渗入肝细胞内,2h后肝内T3有18%集中于细胞核并与染色体上的酸性蛋白质紧密结合,肝组织的结合容量为2.4μg/g(在体内实验),而肝细胞核的结合容量则高达500μg/g(离体实验)。当血浆T3浓度正常时,肝的受体有50%是饱和的,而脑受体70%是饱和的。核受体对T3的亲合力较T4大4~10倍。T3与核受体结合5~10h后,核上的合成mRNA的聚合酶的活性即逐渐增强,使转录能力增强,24h后达到最高水平。除转录外,T3与T4也可能作用于mRNA的翻译过程。

近年来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认为与核受体结合的主要是T3。T3可能是由细胞外液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浆,再进入细胞核中。也可能是细胞外液中T4进入胞浆,后脱碘变为T3,然后T3再进入细胞核中,因此与核受体结合的T3有两个来源。

Larsen PR在这个问题上做了试验,他发现不同组织核受体结合的这两种来源的T3比例不同。他用的丙硫氧嘧啶阻断细胞外液中T4脱碘变为T3或用碘番酸(iopanoic acid)阻断细胞浆中T4脱碘变为T3。这样前者与核受体结合的T3将主要来源于细胞内脱碘变成的T3,而后者与核受体结合的T3将主要来源于细胞外膜碘生成的T3。他再分别观察用这两种药物阻断的肝组织与垂体,发现肝核受体主要结合由血浆直接来的T3,而垂体核受体主要结合于细胞浆中生成的T3

观察其他组织进一步发现,大脑皮质80%结合的T3是在细胞浆中由T4生成的,小脑67%,垂体前41%,肝脏24%,肾脏19%。

为此可以考虑,在缺碘情况下,一般以T3升高来代偿T4的不足。这种情况下对肝、肾等组织,甲状腺激素是足够的,因此病人不会出现能量降低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症状。但大脑、小脑等仍会由于甲状腺激素不足而出现分化发育障碍

Sterling等也观察到亲和力很高的与T3结合的蛋白质在肝细胞线粒体上,认为T3可以通过直接对线粒体的作用影响代谢水平。这种观察其他学者未能证实。

(二)甲状腺激素直接作用于线粒体

过去有人认为甲状腺激素直接作用于线粒体,改变了线粒体上的磷酸化过程与氧化过程的比值(P/O)。这个学说可以很通俗地解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一些症状,但是甲亢病人以及在给以大量甲状腺激素的动物身上不能观察到(P/O)比值出现明显变化。

(三)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细胞膜

有人观察到肝细胞膜上也有受体,这种受体可能控制甲状腺激素的不同代谢作用。

有一种家庭性疾病病人甲状腺肿、聋哑、骨发育落后,但血液中蛋白结合碘(PBI)极高,说明病人对甲状腺激素有拮抗。给以同位素标记的甲状腺激素发现淋巴细胞核上结合很少,说明有核受体的障碍,这种障碍可能是受体数量少,也可能是受体亲和力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