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因子在弥散加权成像中有何作用

因子在弥散加权成像中有何作用

时间:2022-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DWI,正常组织中的水分子可以自由、随机运动,因位置和相位发生变化,氢质子磁矩难以形成重聚,并因失相位导致信号丢失,表现为较低信号;病变组织中的水分子弥散受限,位置恒定,在RF激发脉冲和相位重聚脉冲的作用下,氢质子磁矩能够重聚,形成MR信号,表现为相对高信号。MPG由b因子控制。在常规MRI的信号强度中,弥散效应引起的信号衰减不足2%,对总的信号强度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常规MRI不能反映弥散效应。

弥散(diffusion)是描述水和其他小分子随机热运动(布朗运动)的术语。人体组织中,弥散运动受生物膜韧带等的限制,具有方向性。水分子也可以跨越组织弥散,尤其是从弥散受限到弥散自由的区域。宏观看,水分子的净移动可通过表观弥散系数(ADC)描述,并通过应用两个梯度脉冲测量,其成像机制与相位对比MRA类似。在DWI,正常组织中的水分子可以自由、随机运动,因位置和相位发生变化,氢质子磁矩难以形成重聚,并因失相位导致信号丢失,表现为较低信号;病变组织中的水分子弥散受限,位置恒定,在RF激发脉冲和相位重聚脉冲的作用下,氢质子磁矩能够重聚,形成MR信号,表现为相对高信号。

DWI的信号强度变化取决于组织的ADC状态和运动敏感梯度(MPG)的强度。MPG由b因子(即弥散梯度因子,又称b值)控制。b因子实际上决定ADC参与构成图像对比度的份额,即弥散权重的程度。在DWI扫描序列中,如果采用长TR和长TE,且b=0,将形成普通的T2WI对比(SE-EPI)或T2*WI对比(GRE-EPI)图像。随着b因子增大(通常为500 s ~1 000 s/mm2),图像的对比度也由T2权重逐步向弥散权重转变。当MR图像中病变组织的高信号并非由于T2时间延长,而是反映ADC降低时,就形成所谓的DWI。是否开启MPG是DWI与常规MRI的不同点(图47)。在常规MRI的信号强度中,弥散效应引起的信号衰减不足2%,对总的信号强度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常规MRI不能反映弥散效应。

图47 弥散加权像形成示意图

图中MPG代表MRI系统施加的运动敏感梯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