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雷泽与伏羲之母传说

雷泽与伏羲之母传说

时间:2022-03-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诗含神雾》《河图》载曰:  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华胥氏应该就是代之华胥部落的某一女子。据记载,雷神有一个龙的身躯且栖于泽中,这里的泽不是海就是湖;由于是在内陆,所以而已确定雷泽是之一处湖泊。此地在今山东鄄城与菏泽之间,这一说法到了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由此看来,以太湖为吴西雷泽,查无实据。
雷泽与伏羲之母传说_甘肃民间传说与陇右文化

  我们既然已确定了伏羲的“生”地,那么接下来就该考察一下这位帝皇级的人物是如何诞生的了。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但凡伟大的人物,其出生一定是不同凡响的,作为中华“人文初祖”的伏羲,他的“诞生”也决不应是平淡无奇的,而应该有其不同凡响的特殊之处,这才符合原始初民们的崇圣心理。而作为先民最早记事载体的神话,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历史神话化”的可贵材料,让我们可以从侧面窥见历史真实的一斑。

  汉晋两代的一些古籍不仅记叙了伏羲的出生地,而且还记载了伏羲得以感孕而生的神奇传说。正如上文提及记载伏羲生地的情形一样,关于伏羲“诞生”的材料来源同样不止一种:

  《孝经钩命决》载曰:

  华胥履迹,怪生皇牺。

  《诗含神雾》《河图》载曰:

  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

  就连当时的大学者,陇人王符,在其名著《潜夫论》中也有类似“如是我闻”的耳闻记载:

  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

  从这些记载可以得出两个关键点,一是伏羲的生母叫“华胥”,二是伏羲的出生地叫“雷泽”,这两点也正是接下来我们要弄清楚的问题所在。

  关于“雷泽”,成书于战国时代的神话地理名著《山海经》中《海内东经》部分就有着明确的记载:

  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此后,西汉《淮南子·地形训》也有类似的记载,只是未叙及雷泽的位置而已。由“雷泽”引出了雷神,使我们知道了雷泽命名的来由,但华胥却没有出现。

  那么,华胥为何许人呢?

  据《列子·黄帝篇》载,华胥氏为国族名,其地在“弁州之西,台州之北”,弁、台各是中国九州之一,弁州在正西,台州在正北。那么“华胥氏之国”就应在中国的正西偏北一带。《黄帝篇》中的华胥氏之国是一个有如世外桃源的神仙般的国度,它所描述的情形与《庄子·马蹄篇》中所描写的赫胥氏时的太平盛世非常相似:

  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其大意是说:在那赫胥氏的时代,人民安居而无所为,悠游而无所往,嘴里吃着食物而嬉戏,挺着胸腹而遨游,人民安然自适。两书所记略有不同的只在于: 《列子》是把华胥氏看作一个空间上的西北部落,而《庄子》则将赫胥氏理想化为上古的某个时代。相较而言, 《列子》所言,似乎更合情理一些。

  古时的女子不是都有人名的,尤其是在史料记载中,多数女子都以地名或部落名代替。就连后世到了封建时代,女子一般也以丈夫姓氏代之。华胥氏应该就是代之华胥部落的某一女子。

  和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人头羊身的山林神潘一样,中国神话中的神灵大多也是人头兽身或禽头人身之类的。据记载,雷神有一个龙的身躯且栖于泽中,这里的泽不是海就是湖;由于是在内陆,所以而已确定雷泽是之一处湖泊。

  雷泽具体在何处,我们得从《山海经》所载的“在吴西”说起。

  关于“在吴西”的雷泽,有以下两种我们所不能认同的观点,这里简单列举一下:

  一说以近代学者郭璞为代表,他认为雷泽就是《墨子》《尸子》及《史记》《汉书》中记载的舜年轻时“耕历山,渔雷泽”的雷泽,亦即《尚书·禹贡》的“雷夏泽”。此地在今山东鄄城与菏泽之间,这一说法到了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但是若以此地为华胥履迹而孕伏羲之处,那么“在吴西”一语却落了空。所以我们不认同此观点。

  第二种看法认为雷泽就是别名“震泽”的太湖。由于“震”“雷”义近,太湖又在今江苏境内,所以这一说法颇为一些神话学者所肯定。但是,遗憾的是太湖虽然确实有“震泽”的别名,但却不曾有也叫“雷泽”的记载;更重要的还在于太湖在《山海经》叫作“具区”,在经文《南山经》而不在《海内东经》,学者对此并无异议。由此看来,以太湖为吴西雷泽,查无实据。

  那么雷泽究竟在何处呢?

  我们认为,伏羲“生”地既然在陇右,那么华胥履迹的雷泽也只能从甘肃东部或东南一带去找,只要我们能从中国西北的甘肃地面找到所要寻的“吴西”,那么考证雷泽所在便容易多了;而要确定“吴西”所在。从甘肃东部找有“吴”的古地名,发现著名的只有“吴岳”即吴山;而要说清吴山,就不得不先说陇山。

  陇山山脉又被称为六盘山,其形如一条长龙,首伏宁夏,尾落甘陕,由正北向东南迤逦而下,“陇山”之名,本义即为“龙山”。但后世习惯,正如今地图所标,将其北段称为六盘山即大陇山(山脉) ),南段则称为陇山即小陇山(山脉)。

  陇山南段小陇山的最高峰,历来认为是五台山,在庄浪县东邻的华亭县内。五台山东北麓为汭水源头,东流入泾;其西南麓为汧水源头,汧水东南流,入渭。由于小陇山及所属五台山是汧水源头的关系,所以自古称陇山为汧山或岍山,其实是上古幵羌的镇山即望山,因而也写作幵山。用同声旁字替代,还可以写成笄山、关山(词牌名中的“关山月”即由此出)。

  汧山在上古时代又有吴山、吴岳的称号。岍山为什么又叫吴岳呢?

  《尚书·尧典》上说尧的最主要辅臣是“四岳”。上古史专家刘起钎先生指出:“四岳族之得名,是由于最初居在四岳山,即陇县的吴岳群山。”“由于古文中‘虞’往往作‘吴’”,所以“吴岳实即虞族居地之山”;后世五岳之源实出四岳即甘肃吴岳。而翻翻太史公的《史记》,我们更会发现:赫赫吴岳,一直晚至《史记·封禅书》追记的秦朝时代,尚列为华山以西七大名山之一;并且因为“近天子之都”而祭祀有加焉,只是由于后世东方的四岳、五岳之名渐起,这老前辈的“吴岳”之大名反湮没。

  明确了吴岳的方位及地位,我们同时也就知道了“在吴西”之“吴”,并不是湖名,而是甘肃东部的一座大山之名。从吴岳往西找雷泽,果然并不十分困难,那便是“朝那湫”。

  关于朝那湫的祭祀与传说,我们将会在后面的篇章中详加阐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