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表意行为的组合

表意行为的组合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数构成游行示威的阵容,表现出舆论诉求者的规模。公民的权益受到损害又不能有效申诉,提出游行示威的申请应予以批准,警方应保护他们顺利地展示自己的诉求。大众传媒揭露他们的破坏活动,警方依法对阴谋家追究法律责任,引起广大公众的警觉,是维护公共利益的断然措施。
表意行为的组合_舆论学概论

五、表意行为的组合

在诸种肢体舆论中,游行示威是最典型的舆论组合形态,包含多种舆论行为和言语方式。游行示威可以显示舆论主体的强大力量,但没有秩序和规范的约束则能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力。在游行中,几乎每一种舆论手段都被用来表达意见,形成“集束”化的舆论活动。

舆论人在舆论领袖的带领下,公开从事大规模的肢体舆论,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的结合,使游行示威充满强悍的舆论声势。舆论人集合的数量之多,相互激励的声威之大,是任何舆论形态所无法比拟的。在许多舆论传播中,意见领袖并不经常露面,舆论人往往在少数人面前活动或孤身出现,而游行示威则是一场舆论人、舆论领袖与舆论从众的大集会。他们从社会各个角落走到一起,铸成打不破的战斗整体,甚至不怕流血牺牲,力图展示摧枯拉朽、扫荡一切的力量。

游行示威把多种舆论行为组合在一起,由口号、演说、锣鼓、旗帜、标语牌和叫声等要素构成,把主体结合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成千上万的舆论人的活动,沿着游行示威的路线相继出现,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大面积的舆论鼎沸的态势。人数构成游行示威的阵容,表现出舆论诉求者的规模。阵容不仅是舆论主体,而且是表达共同意见的载体,多种方式的并用壮其行色,呈现声势浩大的场面。组合性的舆论手段展示出威武雄壮的集体进军,当一支游行队伍过后,街道两旁集结着围观的群众迟迟不肯离去,就产生了最佳的舆论效果。

游行示威具有三种舆论性质:一是反对压迫的抗议性游行;二是欢庆胜利的祝捷性游行;三是没有正义要求、破坏社会安定的反动性示威。抗议性游行的目的在于维护权益、造成声势、扩大影响,向权力宣战,通常被认为是社会中无权无势集团的斗争手段。当人们的利益受到损害,又没有影响决策者的途径,只能使用这种产生震慑作用的方式。游行庆祝、集会祝捷是欢庆性质的肢体舆论,人们不仅用语言表达意见,而且用各种隆重的仪式抒发激情,表达对喜庆目标的追求。每个团体,乃至国家领导机关,都利用这种舆论形态扩大民意或上层舆论的影响,进一步统一人民的意志,增强民众的归属感。反动的示威游行则违背多数人的意志,是少数人的破坏行动,往往集结的人数少,持续的时间短,由于遭到公众的普遍反对,最后以失败告终。

游行示威容易导致政治风暴,没有政治动机、不想造成深远政治影响的社会组织,是不会发动、组织示威游行的。把舆论主体的要求付诸具体行动,有可能转变为流血的斗争;越轨的游行示威难以控制不法行为,充满破坏性和危险性。世界上没有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允许不受限制的示威。美国宪法规定“没有引发危害公共秩序导致暴乱的自由”,“没有扰乱学校安静上课的自由”。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但同时又规定,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禁止任何人利用任何手段破坏社会秩序。公民的游行示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经过批准后按照相关规定实施,不得使用暴力和煽动使用暴力。游行示威仅仅是和平的舆论手段,不是暴力手段,更不是实现阴谋的手段。

区别正当的公民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蓄意煽动游行示威的不可告人的目的,采取完全不同的对策和解决办法,是国家治安机关的重要责任。公民的权益受到损害又不能有效申诉,提出游行示威的申请应予以批准,警方应保护他们顺利地展示自己的诉求。有人利用游行示威破坏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提出的申诉没有任何法律根据和常识依据,国家执法部门依法进行制止是正当的。大众传媒揭露他们的破坏活动,警方依法对阴谋家追究法律责任,引起广大公众的警觉,是维护公共利益的断然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