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会意字的表意方法

会意字的表意方法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意字的特点是“比类合谊,以见指”,它集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来体现字义。主宾双方之外的其他部分,提示事情发生的场合、环境等因素,从而共同达到明白地表意的目的。其实,会意字表义的方法并不全是象许慎所说的是“合谊”,不全是几个部件各自表达的意义的简单相加,而多数是“象”,会意字的形体结构是象一件事或一种状态,它用这件事、这个状态来表达意义。

会意字的特点是“比类合谊,以见指alt”,它集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来体现字义。会意字的表意方法可以区分为四大类:

1.象 事

我这里所说的象事,指的是会意字的各个组成部分或若干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主宾关系,它利用一方对另一方的支配关系来象征某些事情,所以我把它叫“象事”。主宾双方之外的其他部分,提示事情发生的场合、环境等因素,从而共同达到明白地表意的目的。如:

alt(寇),从宀从元(人)从altalt象一个人手持凶器去敲击另一个人的头部,宀则提示出这一动作发生的地点是在alt的家里。这几个部分合在一起就表达出“入室行凶抢劫”的概念。舀鼎铭:“匡众厥臣廿夫寇舀禾十秭。”引申为入侵,《书·费誓》:“无敢寇攘。”再引申为入侵者、盗贼。《玉篇》:“寇,贼寇也。”

alt(集),从隹从木,象鸟停在树木之上,表示“停止”的概念。《说文》:“雧,群鸟在木上也。”桂馥《义证》引《禽经》曰:“独鸟曰止,群鸟曰集。”引申为至,为聚集等义。《国语·晋语一》:“多而骤立,不其集亡。”韦昭注:“集,至也。”《书·胤征》:“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孔传:“集,合也。”

alt(弃),从altaltaltalt为畚箕之类的弃秽之器,从altalt表示抛弃之动作,与alt合起来表示“丢弃”的概念。甲骨文又作alt〔8〕,即《说文》弃之古文形体所本,亦象弃子。后稷生下来后曾遭丢弃,故取名为弃。

alt(熯),alt象人张口向天祝告之形,alt表示用绳索系其颈,alt即火。合起来表示在祭坛上用绳子捆着一个人然后在坛下用火烧的焚人求雨的祭祀活动。《京》2003:“丁亥熯,丁唯alt亦……”引申为烧、烤。《粹》786:“求雨,唯熯羊,用。又大雨。”再引申为干燥,热。《易·说卦》:“燥万物者,莫熯乎火。”

我们在分析会意字字义时,要分清各部分之间的主宾关系,这对准确理解字义极有好处。其实,会意字表义的方法并不全是象许慎所说的是“合谊”,不全是几个部件各自表达的意义的简单相加,而多数是“象”,会意字的形体结构是象一件事或一种状态,它用这件事、这个状态来表达意义。若不领会这一点,在理解会意字的字义时就容易出错。

《说文》:“武,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楚庄王见武字从止从戈,即认为武之义是定功戢兵,即制止战争。许慎引楚庄王之说,亦当认为武之义就是“戢兵”了。其实“止”是行走的器官,代表人在行走,武字从止从戈,其意即一个人荷戈行走。所以于省吾先生说武之本义是“征伐示威”,这是比较接近其造字原意的。〔9〕武的本义当用“人荷戈”表示“威严”、“不可侵犯”之义。《左传·僖公三十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这里的“武”正用本义。

会意字的造字,与中国画的原理有相通之处,这大概是因为书与画本同源之故。中国画必有中心,会意字结构各部分亦分宾主。一般说来,会意字形体各部分之间的宾主关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

(1)物或人与工具结合,物或人是宾,工具是主。如:

alt(烄),altalt之变形,象人交胫,此即跳舞的一种姿式〔10〕,所以,alt即人在跳舞之形。alt即火,火是焚烧的工具,所以烄的主体是火,其义应该是用火焚人牲的祭祀,而不能理解为人在蹈火(灭火)之意。《前》5·333:“贞,勿烄,亡其从雨?”正用本义。

alt(伐),alt即人,alt是戈。戈是杀人的工具,所以伐字以戈为主,以人为宾,表示“砍头”之意,而不能理解为人荷戈去征伐。《粹》246:“甲辰贞:又祖乙,伐十羌。”伐十羌,即砍杀十个羌人。伐一次杀一人,故伐又引申为人牲的单位,一人为一伐:《乙》8462:“贞:上甲,唯王alt用五伐、小alt,用……”《后》上21012:“五伐、五alt”。被伐的人往往由征战而得,故又引申为征战之义:《前》3.31.3:“乎多臣伐alt方。”

alt(执),alt象夹棍之类的刑具〔11〕,用于夹系罪人,alt即人。此字alt为主,alt为宾,表示“拘执”之意,而不能理解为人去执夹棍。《前》8.8.2:“卜,王乎执羌,其……”《乙》4693:“乙亥卜,夬令弗其执量。”因拘执罪人,须先逮捕、捉拿他,故引申为捕、捉之义。《诗·大雅·常武》:“铺敦淮alt,仍执丑虏。”再引申为握、持之义:《广韵》:“执,持也。”《诗·邶风·简兮》:“左手执籥,右手秉翟。”执与秉对文,正握持义。

alt(焚),从林从火,火为主,林为宾,表示“焚林以猎”。《乙》6738:“翌戊,子焚于西。”《屯南》772:“今日卜,王其田渊西,其焚,亡灾。”引申为焚烧。《易·旅》:“旅焚其次,丧其童仆。”

alt(折),从草从斤,斤为主,草为宾,表示“砍断”之义。《说文》:“折,断也,从斤断草。”

(2)人或物与人的动作器官结合,人或物是宾,器官为主。如:

alt(奠),从酉从altalt,酉为宾,alt为主,表示两手捧酒登阶进献给神,本义是“献祭”。《林》2.3.2:“丙午卜,贞:卓奠岁,羌、卅alt、箙一牛于宗,用。八月”。《诗·召南·采alt》:“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引申为进献:《书·康王之诰》:“一二臣卫,敢执壤奠。”孔传:“敢执壤地所出而奠贽也。”再引申为放置:《礼记·内则》:“其相授,则女受以篚;其无篚则皆坐,奠之而后取之。”郑玄注:“奠,停地也。”

alt(启),从alt即门,从altalt为主,alt为宾,表示“开门”之义。《六书故》:“启,开户也。”引申为开:《书·金滕》:“启籥见书,乃并是吉。”《楚辞·天问》:“西北辟启,何气通焉?”王逸注:“言天西北之门,每常开启,岂元气之所通?”开门而见亮,云开而日见与之相类,故引申为天晴、雨止:《合集》13112:“贞:翌辛巳有启。”《佚》406:“贞:今夕不其启。”此义之字后亦作晵。

alt(妻),从altaltalt为主,alt为宾,表示“抢妻”。《合集》691:“申卜,alt……往妻……”,往后当跟动词,此妻盖正“抢妻”之义。引申为妻子之妻:《合集》6057反:“王alt曰:有祟,其有来警。迄至九日辛卯,允有来警,自北。altalt告曰:土方侵我田十人。”

alt(俘),从altaltalt为主,alt为宾,表示“俘获”。《菁》六:“四日庚申,亦有来警,自北,子alt告曰:昔甲辰,方正(征)于alt,俘人十有五人。”引申为被俘虏的人口,俘虏:《乙》6694:“贞,我用罗俘。”

(3)人或物与器官和工具的结合体结合,人或物为宾,器官与工具的结合体为主。如:

alt(斫)〔12〕,从木从altalt象手持刀斧之类的工具之形,父辛簋铭作alt、父丙卣铭作alt,更象手持刀斧之形。其本义当为“斫木”:《粹》1060:“癸巳卜,复斫舟?”《戬》4.7:“弗从斫舟?”斫舟即斫木为舟。〔13〕

alt(农),从alt,从altalt,古者耕种必先伐去林莽,然后方可播种,故字从alt。丁兴瀇先生说:古者工艺未兴,一切器用,均利用自然物质。大地初出海面也,大蚌巨介,触目皆是,其物边际犀利,中部穹隆,以之启土,殊为便利,故初民尝以为耕具,从手持辰者,表明执辰而耕之状也。〔14〕此字alt为宾,altalt为主,本义为“耕田”。《说文》:“农,耕也。”《左传·襄公九年》:“其庶人力于农穑。”引申为农事、农业:《商君书·垦令》:“无外交,则勉农而不偷。”再引申为从事农事的人,农民:《书·盘庚》:“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庄子·让王》:“舜以天下让其友石户之农。”成玄英疏:“农人也。”

alt(役),从人,从altalt,人为宾,altalt为主,表示持alt驱使他人之义,本义为“役使”、“驱使”。《周礼·秋官·蛮隶》:“蛮隶,掌役校人养马。”贾公彦疏:“为校人所役使以养马。”引申为被役使的人:《左传·定公元年》:“季孙使役如阚公氏,将沟焉。”再引申为劳役:《周礼·地官·小司徒》:“掌建邦之教法……凡征役之施舍,与其祭祀饮食丧纪之禁令。”贾公彦疏:“役谓徭役。”再引申为事情、事件:《左传·昭公十三年》:“为此役也,子若以君命赐之,其已。”杜预注:“役,事也。”

alt(舂),从altaltalt即午,古杵字,从alt象臼形,其点是提示符号,提示谷物。此字臼中谷物为宾,altalt为主,象双手持杵在臼中捣谷之形。本义即“捣谷去谷皮”:《诗·大雅·生民》:“或舂或揄,或簸或蹂。”引申为从事舂谷的人:《墨子·天志下》:“丈夫以为仆、圉、胥靡,妇人以为舂、酋。”

(4)人或人的器官与动物组合,能发出积极的支配性动作的一方为主,另一方为宾。

我在这里所说的“积极的支配性动作”,指的是结合的双方,都有发出动作的能力,但其中的一方发出支配性动作的可能性更大、更快、更积极,这一方就是我所说的能发出积极的支配性动作的一方。如:

alt(好),从altalt,二者均可发出动作,但alt为幼孩,alt为大人,alt当更有可能发生积极的支配性动作。所以好字alt为宾,alt为主,象女子怀抱幼子之形,其本义当是“喜好”之“好”。《诗·大雅·彤弓》:“我有嘉宾,中心好之。”引申为亲爱,和好。《诗·卫风·木瓜》:“永以为好也。”再引申为美,优良。《说文》:“好,美也。”《诗·大雅·崧高》:“其风肆好,以赠申伯。”再引申为美色,女子美貌。《战国策·赵策三》:“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

alt(害),从altalt(蛇),足与蛇均可发生动作,但相比之下,蛇咬脚的可能性更大。故此字alt为宾,alt为主,象蛇从下咬人足之形〔15〕,其本义是“伤害”,是个动词。《合集》10124:“贞:隹帝害我年。”引申为降祸。《乙》4516:“父乙害王。”引申为祸害,危害。《合集》29:“贞:王饮有害?”

alt(拕、拖),从altalt(蛇)。手与蛇均可发出动作,相比之下,手制服蛇的可能性更大。故此字alt为主,alt为宾,象手持蛇头拖曳之形。其本义正是“曳”。《说文》:“拕,曳也。”

2.象 意

我所说的象意,指的是组成会意字的几个部分之间,地位均等,不分宾主,主要是通过几个部件之间的空间关系来表示字义。象意方法细分又有两类:

(1)结构双方分别向对方发出支配性动作,通过双方的关系达到表意的目的。如:

alt(斗),从二alt,象人伸手出击之形,通过二人各出手击打对方,表示“打斗”之意。《尉缭子·制谈》:“金鼓所指,则百人尽斗。”引申为战斗。《孙子·虚实》:“敌虽众,可使无斗。”再引申为争胜,比赛。唐·秦韬玉《贫女》:“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alt(尼),从二人,林义光《文源》说:“alt,人之反文,alt亦人字。象二人相昵形,实昵之本字。”于省吾先生说尼字构形象一人坐于另一人背上〔16〕,二人相接近,故典籍多训为近。〔17〕《尸子》:“悦尼而来远。”引申为安,和。《广雅·释诂》:“尼,安也。”又“尼,和也”。因尼象一人依附坐于另一人身上之形,故尼又有止义:《尔雅·释诂下》,“尼,定也”。郭璞注曰:“尼者,止也。”

alt(奇,骑之初文),从二人,上象人跨在另一人身上,下象一人勾背驮着身上的人,二者互为支配对象。alt象一勾背之人,后为表其音读,改alt为可。犹何本作alt,为表音作何;亦犹羞本作alt,为表音而作羞。其本义为奇(骑),后改为骑马,故字作骑。

(2)结构双方皆不针对对方发出支配性动作,而是利用各部分之间的空间关系来象征某种意义。如:

altalt(警),从alt从人,象人守鼓报警之形。古者边境设大鼓,有敌寇,即击鼓报警。《史记·周本纪》:“幽王为熢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熢火,诸侯悉至。”周有大鼓报警,周因殷礼,可能商亦有之。altalt之本义即“警报”义。〔18〕《合集》6057正:“癸巳卜,alt贞:旬无alt,王alt曰:有祟。其有来警?迄至五日丁酉,允有来警自西。沚alt告曰:土方征于我东鄙,alt二邑;alt方亦侵我西鄙田。”

altalt(莫,暮之本字),从altalt或从alt,双方均不表动作,用日落入林莽中这样的空间关系来表示“暮”这个时间概念。

alt(坠),从阜从倒人,人并不对阜发出支配性动作,只是用人与阜之间的空间关系表示人自阜上坠下的意思,其本义是“坠落”。《菁》1:“癸巳卜,alt贞:旬无祸。……子央亦坠。”

alt(各),从alt从止,alt象居穴形。止不对alt发出支配性动作,字用止与alt之间的空间关系,表示来人已至门口,即将进入之意。各的本义当是“进入”:《粹》1278:“御各日,王受又。”各日即入日、落日。与“出日”相对。足至门口,故又引申为至,来。《人》2941:“贞:王其各。辛,王弗每。”又:宰椃角铭:“王在东门,夕,王各。”

alt(鲁),从鱼从altalt象池塘之形,鲁字利用鱼与alt之间的空间关系,表示鱼跃出水面之形,其本义应当是“嘉美”。《乙》7781:“王alt曰:吉鲁。”《史记·周本纪》:“周公受禾东土,鲁天子之命。”《史记·鲁周公世家》作“嘉天子之命”。鲁与嘉异文,是鲁与嘉相近。鱼跃出水面,往往会遭人捕获,故引申为笨拙、迟钝之义。《论语·先进》:“参也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鲁,钝也。”《左传·文公十五年》:“鲁人以为敏。”孔颖达疏:“鲁人,鲁钝之人。”

3.合 义

会意字还有一种表意方法,就是许慎所说的“合谊”。合义就是组成会意字的几个部分的各自原有意义相加之后体现出来的意义。如:

altalt(恕),《论语·里仁》“忠恕而已矣。”朱熹注:“如心为恕。”《离骚》“羌内恕己以量人”,王逸注:“以心揆心为恕。”贾谊《新书·道术》:“以己量人谓之恕。”孔子弟子问孔子“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孔子说大概是“恕”吧。孔子所说的“恕”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将心比心”。

尘,本作塵,《说文》:“塵,鹿行扬土也。”段注:“引申为扬土之称。”塵本是用象意手法造的会意字。后又造尘。《字汇补》:“尘,同塵。”用小的土粒表示尘土之义。

劣,力少表示弱小。《说文》:“劣,弱也。”《论衡·效力》:“秦汉之事,儒生不见,力劣不能览也。”曹植《辨道论》:“寿命长短,骨体强劣,各有人焉。”

夵,《广韵》:“夵,上大下小。”《集韵》:“本广末狭谓之夵。”

尖,《玉篇·大部》:“尖,小细也。”又《玉篇·小部》:“尖,锐也。”

alt,《字汇补·大部》:“道经佛字。”用西域的哲人表示佛。

另外,方言中使用的把一个双音词拼合在一起的字也是合义字,如:嫑(不要)、甭(不用)等等。

4.独体会意

前面已经介绍了什么叫独体会意字并分析了一些独体会意字,下面再举一个例子:

alt(奴)〔19〕alt用反缚的双手和人体共同表示“奴”的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