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欢乐体验的预期与大众文化的经济

欢乐体验的预期与大众文化的经济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身体本位的欢乐寄托与视觉文化的经验重构是大众文化的新型审美理念与想象方式。
欢乐体验的预期与大众文化经济_文化正义:消费时代的文化生态与审美伦理研究

二、欢乐体验的预期与大众文化的经济

从善意的角度分析,大众文化的审美化是立足于日常生活世界而对发生于每个人周围的各种泛审美活动加以观照,突显了具体审美活动的文化维度及其意义,日常生活或文化娱乐与审美之间相互渗透的状况是促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大众文化的审美化是一种以“欢乐”为核心理念、以新型技术拓展想象时空的自由体验,在价值上它走出了两千多年来的形而上学迷雾,给感性的艺术化生活以较高的地位,结束了“艺术指导生活”的等级控制及“艺术是生活的一面镜子”的庸俗社会学阐释,完成了文化与审美从单一纯粹的、神性体验的精神圣祭到多元共生的、世俗生活的日常消费的巨大转换,形成了艺术(审美)与生活(现实)的双向互动和深度沟通。大众文化渗透着审美趣味的巨变,彻底扭转了几千年来人类因因相袭的群体形而上沉重,转而走向企图个性化的个体体验性轻松。

身体本位的欢乐寄托与视觉文化的经验重构是大众文化的新型审美理念与想象方式。审美的身体本位化使大众文化不像经典艺术一样迷恋观念和思想,而是致力于制造一种身体幻象,轻飘的形而下享受和身体感官的快乐成为多数大众的文化趣味;美学的视觉转向使大众文化常常呈现为高品质、虚拟性甚至能以技术之“真”淘汰生活之“真”的影像文化。正如德国“存在哲学”大师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1969)所描述的那样:“一切必须是当下的满足,精神生活已变成了飘忽而过的快感。随笔式的文章已成为合适的文学形式,报纸取代书籍,花样翻新的读物取代了伴随生命历程的著作。人们草草地阅读,追求简短的东西,但不是那种能引起反思的东西,而是那种快速告诉人们消息而又立刻被遗忘的东西。人们不再能真正地阅读,并与他所读的著作结成精神的同盟。”[40]

中国社会审美风尚的流变有其不容小觑的积极意义,它从具体生活层面完成了当代中国文化的特定转换——重新确立了感性价值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功能,重新塑造了大众的文化形象。这对于一向把道德理性和政治诉求放在很高位置上的中国人来说,的确已形成大面积的冲击,并且也具体地体现了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基本运动方向。“审美化”成为今日中国社会的直观现实。这种变化一方面打破了中国当代文化依附于政治的传统格局,开辟了建立相对独立的崭新的文化机制的广阔道路;另一方面又在建立这种新的运作机制之中不得不听命于市场的无形之手的拨弄。消费时代的大众文化特别突出明星身体幻象中的性感元素,性感往往成为身体幻象的表征,而性感明星则充斥着各种媒体的空间;作为身体喜剧快活展演的聚焦点,性成为文化市场上最大的商品和所有消费者难舍的梦,它既是生命欲求的内核又是文化产业的卖点。

作为大众文化的机构性存在,大众传媒如电视、影院、广播、报纸、卡拉OK、歌舞厅等为大众文化的发展准备了物质上的前提,其最终的作用是使大众文化在文化产业的规模上生产并进行全球性的传播,结果使文化的共享领域得到明显扩大,以地域或民族为界限的传统区域文化的藩篱被大规模拆除,为形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世界性文化提供了可能。大众文化将自身明确定位为一种商品,以市场原则为导向、以被大众当成商品消费为目的,所以,大众文化本能地追踪大众的文化消费心理、迎合大众的消费口味,具有一定程度的前卫性和有益性:它以浅层次的商品平等原则替代空洞的教条说教,以紧张工作后的轻松原则参与大众的日常生活,以压抑意识的释放原则缓解社会的紧张,以自然淘汰的选择原则不断推动文化产品的更新,因此说大众文化在现代社会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但是,与高雅艺术或精英文化相比,大众文化的市场特性和商品原则由决定了它的平面和短视,追求当下即得的瞬间快感或本能满足成为它的主流。

毋庸讳言,当前中国大陆的大众文化生产是被市场逻辑控制的消费主义主导着,其产品内在的精神维度几近丧失而唯存一种表象,其商品性从其生产到销售甚至包括所谓的售后服务都与其他质量不稳定的物质商品无异;可以说,当前大众文化的商品属性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而精神属性则被高科技的包装和工艺性的装潢所取代。许多地区的大众文化水平就更让人担心了,短、平、快甚至庸俗化、色情化的产品比比皆是,致使由大众文化产品担当主角的中国文化产业明显处于劣势。由竞争促成的市场自身的发展表明,大众文化自身也能产生解毒剂,抑制消费主义独霸天下,因为文化市场的生成需要的是“叫好”支撑下的“叫座”,否则必不长久。

大众文化带来的崭新视觉冲击和一定程度上的身体解放——尤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这种“无性”的“身体化文化”[41]势力异常强大的环境中——毫无疑问是有积极意义的,它在钝化以文字为核心中介的艺术想象力的同时,却大大拓展了以影像为核心中介的生活想象空间,在毫无遮拦地刺激肉体欲望的同时,却开始帮助中国人重视身体本身的生存质量。应该说,有相当质量的大众文化产品既注意到了本身的物性特征,也兼顾到了本身的身体性特征,它所打造的审美形象这种“文化关联物”也常常引导人们深入到人性反思和历史反省中去,有时甚至引领人们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入未来时空……但是,现阶段的大众文化文本经过沉淀而能成为“文化经典”——哪怕是经典标准重新调整、经典评判由受众组成——的还不多,能让人们百看不厌甚至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效应的也寥寥无几;而它们却借助着资本和权力之手,大有一元独霸文化世界的趋势。如此看来,作为人们的日常欢乐之源,大众文化这种塑造新感性的文化材料还不可能独自成为人类精神生长的不竭之源[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