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目录学在传统上是与校雠

中国目录学在传统上是与校雠

时间:2022-02-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目录学起源于西汉时期,其发展与学术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这主要是因为校雠、版本与目录工作在文献整理过程中是融为一体的。自汉代清乾嘉时期的目录学者,有的以为目录学以外无校雠学,有的认为校雠学外无目录学。
中国目录学在传统上是与校雠_数字时代目录学的理论变革与发展研究

一、中国目录学在传统上是与校雠、版本、校刊等学科同步发展的

根据王重民先生的考证,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了目录学的胚胎[1]。中国目录学起源于西汉时期,其发展与学术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目录学与文献整理是二位一体的,与校雠学、版本学有着密切联系,并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在文献整理方法上,传统目录学主要采用校雠、编制叙录及小序、分类等;在范式上,古典目录的范式包括有一个分类体系、有一个总说明、每类下有说明学术源流的小序以及每书撰有叙录(解题或提要);在理论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宋代郑樵的“会通”和清章学诚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代表的理论体系;在方法论上,在对目录范式进行分析和归纳后得到了着眼于事实分析的“考据”和着重于理论构建的“义理”两种方法;在价值观上,中国传统目录学注重在考察学术源流上的致用,偏重于对整体文献的分析整理。

叶德辉说:近人言藏书者,分目录、版本为两种学派。大约官家之书,自《崇文总目》以下,至乾隆所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为目录之学。私家之藏,自宋尤袤遂初堂、明毛晋汲古阁,及康雍乾嘉以来各藏书家,于宋元本旧钞,是为版本之学。然二者兼校雠,是又为校勘之学。本朝文治超轶宋元,皆此三者为之根底,固不得谓为无益之事也。[2]校雠、版本与目录学起源于相同的文献整理工作,最初并不必然分家。这主要是因为校雠、版本与目录工作在文献整理过程中是融为一体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刘向校书的步骤可以看出。刘向校书的步骤是:广罗异本,相互校补;条别篇章,确定书名与篇名;校勘脱文脱简,写成定本;提要钩玄,编写叙录;最后,种别分类,编写目录。其成果是《别录》——我国最早的综合性分类目录,也开了目录学叙录体提要之先河,使目录学一开始就与学术发生必然的联系。自汉代清乾嘉时期的目录学者,有的以为目录学以外无校雠学,有的认为校雠学外无目录学。但无论如何,目录学始终与校雠学、版本学和校勘学同步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