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州市抗灾救灾重建

州市抗灾救灾重建

时间:2022-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州市抗灾救灾重建 2010~2011两年,丽江市玉龙县学校受旱灾影响的学校:幼儿园6个,小学26所,初中4所,涉及学生总数6896人,教师565人。2007年元江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控确认羊岔街乡南溪村民小组处于滑坡地段。面对灾情,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鼎力相助,县教育主管部门和受灾学校群策群力,积极开展抗旱保教工作,确保受灾学校师生大旱之年有水喝,有水用,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
州市抗灾救灾重建_云南减灾年鉴

州市抗灾救灾重建

【玉龙县抗旱保教】 2010~2011两年,丽江市玉龙县学校受旱灾影响的学校:幼儿园6个,小学26所,初中4所,涉及学生总数6896人,教师565人。教育系统共计投入抗旱资金216万元,修建了玉龙县五中、石头兰香完小等饮水工程,保证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

【玉龙县排除石头兰香完小地质安全隐患】 2007年4月9日,丽江市玉龙县石头兰香完小因山体岩石坠落,山体滑坡,对校园安全造成隐患。2010年5月玉龙县启动石头兰香完小整体迁建项目,2010年11月全面竣工。项目占地3591平方米,建筑面积1601.94平方米,新建内容为教学楼、教师宿舍楼、学生宿舍楼、食堂、厕所、浴室等,项目总投资200多万元。新校园的建成,使师生能够在安全的学校里上课,彻底排除了几年来一直悬在玉龙教育面前的一个隐患。

(雷正红)  

【元江县羊岔街乡南溪小学异地迁建避险】 元江县羊岔街乡南溪小学位于羊岔街乡南溪村民小组,海拔1630~1830米。2007年元江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控确认羊岔街乡南溪村民小组处于滑坡地段。滑坡地处哀牢山断裂带,滑坡体长800米,宽800米,厚5~10米,滑坡地段覆盖羊岔街乡南溪小学,面积达22万平方米,体积132万立方米,羊岔街乡南溪小学全体师生处于该地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山体滑坡的侵害。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限期治理元江县羊岔街乡南溪小学地质灾害隐患的通知》(云教财〔2011〕60号)文件精神要求,按照元江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十二五”规划的具体部署,元江县人民政府、教育局决定采取异地搬迁的办法治理南溪小学地质灾害隐患问题。新建的南溪小学学校选址位于羊岔街乡、东峨镇、红光农场合并后的曼来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学校占地15亩共10005平方米,计划投入资金930.00万元,办学规模拟设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人,教职工15人。

(蒋登权)  

【澂江县抗旱保教应对特大旱灾】 2010年以来,玉溪市澂江县遭遇较为严重干旱灾害的影响,高温少雨天气所致的干旱形势已经越发明显。2011年1月至12月,全年累计降雨量仅为757.9毫米,全年气温持续偏高,蒸发量大,7、8月份还出现了30多天无降雨的天气。为确保师生饮水安全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澂江县教育局对各中小学进行了认真排查,积极筹措资金,及时对饮用水受到影响的海口镇松元小学等8所小学启动了抗旱保教工程,新安装水管1380米,新建蓄水池186立方米,打水井1个。八项工程于2010年4月30日已经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共投资10.2万元,解决了2426名师生饮用水困难。

(郭春富)  

【峨山县开展抗旱保教】 2009年5月至2010年7月,峨山县遭受了严重旱灾,全县共有20所学校存在饮水困难问题,占全县中小学校总数的21%,涉及在校学生5164人,教职工355人,教学班104个。因旱灾受影响校安工程进度3所,受影响校安工程进度面积6645平方米。面对旱情的严峻形势,峨山县政府、教育局全力开展抗旱保教工作,全县教育系统师生员工为抗旱救灾捐款达11.99万元,争取上级部门投入抗旱经费6万元,安排抗旱救灾捐赠资金14.8万元用于受灾学校修建水池和安装水管引水,确保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

(峨山县教育局)  

【新平县防灾减灾日系列宣传】 2010年5月12日,在汶川8.0特大地震两周年纪念暨全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防震意识和自救能力,新平县教育局联合县防震减灾局以“防灾减灾人人参与,和谐社会家家受益”为主题,面向学校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日系列宣传活动。宣传活动共向学校师生展示宣传挂图30余套、《防震减灾知识手册》1000余册、防震抗震避震常识3000余份。

(新平县教育局)  

【江川县抗旱保教】 2009年9月以来,江川久旱不雨。至2010年4月底,全县84所学校中,董炳小学、光山小学、白家营小学、赵官小学等4所学校先后出现断水情况,翠峰中学、雄关中学、龙街海门小学、安化中学、翠峰中心小学、大庄中学、雄关上营小学、雄关下营小学、翠峰祁家营小学、翠峰尹旗小学等10所学校不同程度存在饮用水困难问题。旱情对全县14所学校6070名师生造成了影响。为了做好抗旱保学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江川县教育系统成立了抗旱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师生节约用水和防火安全知识教育,安排了5万元抗旱保学和抗旱救灾应急经费,召开了“江川县教育系统抗旱保学动员大会”,发动全县教育系统党员和教职工捐款44.12万元。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投入了约15万元资金,缓解了部分学校的饮用水困难问题。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倾力做好抗旱救灾、抗旱保学工作的同时,社会各级各界也对抗旱保学工作伸出了援助之手,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为江川县受旱灾影响的中小学校捐赠了价值10多万元的5000箱12万瓶水,云南大山公司、中国移动江川分公司和可口可乐云南分公司部分职工纷纷向江川遭受旱灾影响的学校捐水送水。

(闻雁川)  

【易门县六条措施抗旱保教】 2010~2011年,易门县十街乡、绿汁镇、浦贝乡、铜厂乡、小街乡、六街街道办等7个乡镇共14所学校发生不同程度的旱灾,2500余名师生出现饮水困难。面对灾情,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鼎力相助,县教育主管部门和受灾学校群策群力,积极开展抗旱保教工作,确保受灾学校师生大旱之年有水喝,有水用,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一是县教育局和中小学校成立抗旱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将抗旱保教作为一段时期校园安全稳定的中心工作来抓,确保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运转和校园安全稳定。二是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宣传严峻旱情,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培养师生增强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意识。开展多渠道的节水教育,充分利用班会、主题队会、教师会、校会、校园广播、学生手抄报、作文、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等进行宣传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用水,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三是深入调研,认真排查学校水源、蓄水、供水等情况,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不断提高蓄、供水能力和水资源利用率,并要求各学校主动做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防止因供水问题而产生纠纷事件发生。同时,把经过几轮调研统计的14所学校列为急需进行抗旱饮水工程建设或改造的学校,要求各校作出抗旱饮水工程建设改造规划,报送乡镇(街道)和县政府,请求进行实施抗旱保教饮水项目建设和改造工程。四是结合实际,层层落实责任,细化分解任务,组织力量对可能发生供水短缺的校点进行认真摸底排查,分析供水需求,抓紧制订科学合理的供用水计划和应急方案,优先保障师生生活用水,努力把旱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五是积极筹措抗旱经费,节约经费开支。高度树立抗旱应急战备意识,从有限的学校经费中安排一定的抗旱经费,并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抗旱应急资金,确保师生生活用水。六是加强饮用水监管和消毒工作。各校设专人对饮用水进行监测和消毒并做好记录,保证师生饮水安全以及正常教学秩序。

(易门县教育局)  

【华宁县四措施抗旱保教】 2009年底以来,华宁县遭遇了三年连续干旱,至2011年底,旱情更加严峻,华九中、山歧小学、大新寨小学等14所学校饮用水供水严重不足;啊路本小学、甫甸小学、小河边小学等8所学校水源枯竭。5204名师生(其中,教师297人,寄宿制学生4061人)的饮用水面临严重困难。华宁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四项强有力措施,积极抗旱保教。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抗旱保教工作落到实处。各乡镇、街道办、教育局切实加强对辖区内抗旱保教工作的领导,把解决学校师生饮水困难作为当前抗旱工作的重点,积极帮助、指导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解决供水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保障学校特别是山区寄宿制学校的师生饮用水。二是查清水情,算清水帐,进一步完善供水应急预案。各部门积极配合教育部门进一步做好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饮用水情况的排查工作,逐校核查饮水困难师生数,详细查清现有水源的可供水量、日缺水量,算清水帐,根据师生每人每天的节约用水量,作好详细的供用水计划,进一步完善供水应急预案,情况紧急时,立即启动,从容化解饮用水困难。三是明确职责,加强配合,齐心协力做好抗旱保教工作。各有关部门把抗旱保教工作放在全县抗旱工作的突出位置上来抓,合理整合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加强应急抗旱备用水源建设,保证需要时有水可引、有水可抽、有水可运,绝不能因为饮用水困难致使学生辍学,绝不能因为饮用水困难而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县教育局和各学校加强灾情动态监测,学校根据水源情况采取定额供水、限时供水等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工作。卫生部门加强对学校饮用水的检验检测工作,指导、督促学校做好水源卫生管理,按时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四是提高认识,落实责任,严格实行问责制。各乡镇、街道办、各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落实责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扎实的作风,切实做好抗旱保教工作。

(董维彬)  

【通海县开展抗旱保教】 自2009年以来,由于气温偏高、降雨偏少,通海县遭遇了连续几年的干旱,杞麓湖、库塘蓄水严重不足,抗旱应急水源水量减少,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产、生活,2010年全县17所中小学校15500余名师生的用水也受到旱情影响,高大小学、清水河小学、曲陀关小学等山区小学曾一度出现断水。为了做好抗旱保学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通海县教育局成立了抗旱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校用水保障方案,积极协调乡镇、村委会,优先解决学校师生用水问题;完善饮水困难学校的引水管道、蓄水池、深水井等饮水设施建设、维修,先后投资24万余元,架接饮水管道3000多米,缓解了部分学校的饮用水困难问题;加强了师生节约用水和防火安全宣传教育。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倾力做好抗旱救灾、抗旱保学工作,确保了每一所学校的生活用水供应,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张玉龙)  

【彝良县海子中学遭遇山体滑坡】 2011年5月16日凌晨6: 20分,彝良县海子乡海子中学校园东南侧发生山体滑坡,宽度50米,滑动方向长40米,滑动深度15米,滑坡方量约3万立方米,最大裂缝宽度50厘米,沉降30厘米。造成学校校园内东南角围墙开裂倒塌,水泥球场沉降开裂,砖混结构厕所开裂,同时影响下部行人安全。事故发生后,学校迅速作出反映,立即将情况向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报告。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忠秀第一时间率教育局、安监局、国土局、乡党委、政府及村两委等相关人员赶赴现场查看灾情,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组织排险,有效地遏制了次生灾害的发生。县国土资源局邀请了云南省滇东北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专家组,于2011年5月18日到点作了实地调查,确定该地灾是因河流的倾蚀、公路开挖的影响,在前缘形成较为高陡的临空面,斜坡为土质斜坡,该区为斜坡地下水排泄区,地下水具有一定的动水压力,加之该地的第四系覆盖层为残坡积层粉质粘土混碎块石土,为可塑一硬塑状,且厚度大;这些因素的综合构成了该区的不良的地质条件,以致出现滑坡,该滑坡一旦向后缘扩展将影响学校新教学楼,对海子中学1300余名师生的生命安全形成极大的威胁,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大。

(马正银)  

【梁河县2011年旱灾】 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27日,梁河县总降雨量为13.8毫米,比历年平均偏少86.9毫米,偏少86.3%,是梁河县2000年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值。据省气候中心监测,2月上旬梁河县已达到重旱标准,2月24日则达到了特旱标准。造成梁河县17所学校,5676师生饮水困难。县教育局根据省、州通知文件要求和县气象局《梁河县气象专题服务资料》研究制定《梁河县教育局关于切实抓好当前抗旱保教工作的紧急通知》下发各学校,为积极应对当前抗旱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做好抗旱保教工作,确保2012年春季学期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梁河县教育局)  

【芒市中小学遭受旱灾】 2011年9月至12月,德宏州芒市受旱灾影响学校共有4所,涉及在校教职工220人,在校生2380人,住校生1398人。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学校灾情,芒市教育局及时制定了《抗旱应急预案》;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芒市中小学共投入资金21.4万元,接自来水管5255米,打水井5口,全面解决了2600名在校师生的饮水问题。

(王立斌)  

【德宏州开展抗灾自救逃生应急演练】 2008年四川汶川“5·12”地震后,畹町教育局立即制定了《畹町教育局安全应急预案》,要求畹町辖区所有学校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都要开展抗灾自救逃生的应急演练。演练邀请畹町消防大队做抗灾自救逃生知识的宣讲、指导。演练由指挥组、宣传组、疏散组、抢救组、报告组和缮后组六个小组组成。教育局局长负责总指挥,各校长负责宣传,各班主任负责疏散,所有青年教师负责抢救,老教师负责报告和缮后工作。2008年至2012年畹町辖区各学校共进行了57次各种抗灾自救逃生演练,3所寄宿制学校的住校生在宿舍进行了27次夜间逃生演练。抗灾自救应急演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畹町教育局要求辖区各中小学、幼儿园长期开展下去。

(董保田)  

【大关县地质灾害及危险校舍排查】 2011年,大关县教育局约请县国土资源局、县防震减灾局、县城市建设局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中小学校受地质灾害影响情况进行排查,计有59所学校(中学8所、小学51所)受不同地质灾害(或隐患)较为严重,其中受地质坍塌影响的2校、受泥石流威胁的19校、受滑坡威胁的20校、受山体崩塌威胁的16校、地面沉降1校、地面裂缝1校。结合正在实施的校安工程,县内实行调整布局、整合资源,拟撤并校点16校,加固维修3校。根据学校实际,已作局部防范处理的18校。2008年3月前锁定的校舍D级危房为82436平方米。2009年8月,按省、市有关要求,县教育局组织专业组,在县内有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配合下,对全县中小学校舍危房进行“拉网式”排查和鉴定,计有D级危房338幢14.5万平方米。2010年1月,省、市政府分别行文限期拆除D级危房。大关县在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同时,组织工程队投入D级危房拆除,到10月底,全县338幢14.5万平方米D级危房被全部拆除,保证了师生安全。

【大关4.6级地震重建】 2010年10月18日17时49分,大关县发生4.6级地震,1所中学和27所小学校舍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截至2010年10月19日上午9时统计,地震损坏学校围墙及挡墙3100米、运动场920平方米、水池357立方米、2校校门45平方米、3校厕所130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261万元。地震造成县内原有B、C级危房的损坏程度加重。时值放学时段,无人员伤亡。县委、政府确定分别轻重缓急把受损学校纳入正在实施的校安工程,与各校附属工程建设同步恢复重建。

【大关县组织抗旱保教】 2010年3月,针对县内春旱严重,许多山区学校缺水情况,大关县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县长虎尊鹏(回族)组织抗旱保教检查督促工作,深入缺水最严重的寿山乡小河村完小指导,提出七点要求: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抗旱为重点搞好当前工作;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从中心校到各村完小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抗旱领导组,责任到人;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动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力量投入抗旱,寻找水源,学校要安排保障资金;四、各学校要制定应急预案;五、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六、在抗旱的同时要加强防范火灾;七、学校要在抗旱灾的同时,抓好教育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寿山乡中小学迅及贯彻县政府指示,采取有效供水措施,度过春旱。2010年4月,大关县春旱持续,高桥乡核桃村完小已断水多天,学生大多自带饮水上学,而食宿班学生的饮用水却难以解决,已到无法揭锅的地步。4月2日,县委书记赵海仙到该校视察后,指示乡党委、政府联系县消防队施以援手。从6日起,县消防队派出消防车从乡政府驻地拉水上山援助,坚持天天送水,直到装满学校水池,以缓解旱情,保证教学。2011年冬旱持续,县内38所学校(初中4、小学34)严重缺水,食宿班饮用水须到距学校10多千米的地方取运,旱情涉及师生达11453人。县政府已投入40余万元,通过多种渠道取水维持教学。

【大关县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2009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作出建设中小学安全校舍的承诺,用3年左右时间,把中小学校舍建成最牢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学习场所。昭通市政府于8月10日召开全市中小学校舍工程工作会,下达大关县2009~2011年排除103校82436平方米D级危房任务,投入资金8243.6万元。大关县政府按“整合资源、收缩校点、集中办学”和“宜撤则撤、宜并则并”原则,制定《大关县中小学安全校舍工程实施方案》,将原规划的103校225个单体建筑调整为71校122个单体,分三批招标投建。2009年内完成第一、二批25校36个项目招标投建。2010年4月,完成44校84个项目招标工作,除2校2个项目作为钢架试点房另行安排外,县内校安工程项目全部启动。县政府按“科学布局、集中办学”要求,扩大乡镇中学、中心校和村级完小寄宿制班规模,撤并地质灾害频发和教育规模小、教学质量差的学校,实行集中投建,实现教育资源整合,以利提高教学质量。在工程实施中,全县新征用土地200余亩,扩大投建学校校园,完善校舍功能。县政府力克财政困难,筹措资金保证工程顺利实施,2010年先后投入征地及设计等前期费用350万元、恢复重建资金1243万元、“特殊党费”项目补助资金358万元、地质灾害评估资金250万元,并向市投资公司贷款1141万元支持武钢(昆钢)集团援建工程,县级投入工程建设资金共计2243万元。

到2011年底,全县校安工程完成新建校舍87538平方米,加固教学楼1881平方米,各项目先后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大关县校安工程安全与质量管理】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是投入大、任务重、时限紧、要求严、质量标准高的项目建设,大关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组建工程领导机构,分别建立工程拦标领导组、质量监察组和武钢(昆钢)援建指挥部。各乡镇成立由党政领导负责的相应机构、落实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进行专项研究,听取工程汇报,作出决策。县委确定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常委联系工程,统一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实行四套班子领导分片挂钩制度,定期对工程进行检查督促。县纪委、监察局派出工作组对工程招标、工程安全与质量进行专项检查指导。教育局实行建管分离制,成立由党委书记、局长分别担任组长的质量监管组和招标领导组。县政府实行教育主导、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政府各职能部门对校安工程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在基金管理、项目审批、土地征用和规费收取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构筑工程“绿色通道”。相关职能部门在履行审批手续的过程中,派员参与县校安办联合办公,减少工程手续周转环节。县纪检、监察等部门提前介入工程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监督。建立健全合同制、监理制、质量终身制、项目法人制和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建筑工程规范。实行工程“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地勘、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监管、统一验收核算和审计。严格资金管理,县财政局、教育局分别建立工程资金专账专户,严格审查资金运行过程,确保资金投放效益。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范与检查。建立完备的工程档案资料,建立专项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管理员。

【大关县整合项目,扩建安全校舍】 大关县抓住国家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机遇,整合各类投建项目,科学合理规划,结合山区实际进行校点布局调整,实现“整合资源、集中办学、提高质量、确保安全”的目标,于2010年4月前调整投入规划,整合建设项目,统一施建管理,扩大安全校舍规模。县政府先后整合年度校舍危改资金600万元,建校舍5307.43平方米;武钢(昆钢)集团援建资金1200万元(含价值200万元的抗震钢材),建校舍8104.28平方米;“特殊党费”援建资金411万元,建校舍3268.21平方米;中央扩大内需恢复重建资金540万元,建校舍2400平方米,加固教学楼1800平方米;“苗圃行动”援建资金50万元,建校舍525.8平方米,共计2801万元,新建校舍19604.92平方米,加固教学楼1881平方米。全县校安工程在完成上级下达排危任务的基础上,净增安全校舍5102平方米。

【大关县校安工程钢架结构房试建】 2009年11月,云南省校安工程领导组行文要求在校安工程中要安排一定比例投建校点作为应用抗震型钢架安全校舍试点,大关县政府于年内安排交通条件较便利的翠华镇联合小学、木杆镇甘顶小学作为钢架结构试点校,各建1幢735.89平方米的教学楼,一并纳入全县校安工程中统一管理。2010年4月,由县长王宏率队的商务谈判组与昆钢集团洽谈,达成意向性协定。昆钢两次派员到县作实地考查,双方就工程具体事项谈判,达成正式协议,由昆钢集团力信钢构公司承建两校教学楼1471.78平方米,每平方米议价1400元,总造价206万元。该工程于2010年5月启动,2011年12月竣工,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校舍建成后,校园面积扩大,在校生人数增加,安全保障更强。

【大关县加强防灾教育与宣传】 大关县是地震常发区。2006年、2008年连续遭受地震灾害后,教育系统坚持每年开展次数不等的校区防震避险宣传教育和防灾演练。2010年3月和11月举行278校次演练,2011年3月和11月举行258校次避险演练,先后有6万余人次师生参加演练活动。从2010年起各中小学坚持开展“三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学会生存)教育”活动,开设课程或由教师举办讲座。县教育局配合卫生、工商、城建监察、公安等部门进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学校食品卫生检查,举办交通安全和远离毒品等展览20余次。各学校营造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墙报、黑板报、广播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防火、防毒等多种教育活动,切实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防范方针。

【大关县“爱心100,温暖未来”活动】 2010年大关的冬天来得早,也特别冷,县教育局组织中小学食宿班防冻检查,经统计,有1320名特困生被盖单薄,睡觉时冷得瑟瑟发抖,不能入眠,有的学生手脚皲裂,冻疮遍布,急待救援。2010年12月20日,教育局党委、教育系统工会联合发起“爱心100,温暖未来”捐款倡议,号召全县教职工每人捐助100元,统一购置棉被发到特困生手中,全县教职工积极响应,社会人士慷慨援手,共收到捐款21.55万元。教育局派员直接与供货商联系,定做价值19.8万元的1320床棉被,在一个月之内全部按核定名单发到特困生手中。

(大关县教育局)  

【昭阳区发生特大旱灾】 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昭阳区发生60年不遇的冬春持续干旱,造成14所中学、191所小学共95232名学生生活及饮用水受影响,31011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度受影响。其中重旱区学校50所共30115名中小学学生出现缺饮用水情况。灾情发生后,为进一步做好抗旱保教工作,昭阳区区委、政府和教育局党委高度重视,及时安排救灾资金4.2万元,组织社会捐款5万元进行救灾,保证了中小学学生的饮用水供给,缓解了灾情。2011年1月至7月,昭阳区发生春夏干旱,造成3所中学、32所小学共19423名学生生活用水受影响,18584平方米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度受影响。灾情发生后,为进一步做好抗旱保教工作,昭阳区区委、政府和教育局党委高度重视,争取云南省地勘院无偿为饮水最为困难的小龙洞乡中学、守望乡刘家海子小学分别打清水井1口。

(马 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