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神态语言在潜能教育中的作用

神态语言在潜能教育中的作用

时间:2022-02-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神态语言,就是通过面部表情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因素对学习效果、学习成绩起着很大的作用。目光在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以及维持其过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批评同学的错误时,或指出问题存在时,可用这种眼神,具有强调、指令的作用。(四)整体面部表情在教学过程中,除眼神的重要作用外,整个面部的表情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有些教师不大注视情态语言的运用,往往给学生在心理上造成创伤。
神态语言在潜能教育中的作用_智慧信息

所谓神态语言,就是通过面部表情所表达出来的信息。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之一。情感可以表达人的心理状态,通过情感,也可以改变他人的心理状态。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因素对学习效果、学习成绩起着很大的作用。据布卢姆的实验研究可知,在影响教学成绩的三个教学变量中,学习者的认知前提能力占50%,情感的前提特性占25%,教师的教学质量占25%。看起来,在教学中,不注意学生的情感因素是不行的。为了提高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师必须很好研究和利用教学中的情态语言。

一、眼睛变化与心理活动

心理学实验表明,在可以产生各种情态语符号的面部器官中,眼睛是最重要器官。有关专家认为:“从解剖学的观点看,眼睛是大脑的延伸。正如心理学家所观察到的那样,它几乎就是大脑的一部分。”据分析,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所获得的信息总量中,眼睛要独占80%以上。所以我们常说“眼睛是会说话的”这一点也不夸张。所以我们重点研究眼睛的信息作用。

(一)注视的眼神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眼睛一般要注视着全体学生。这样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随时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及心理变化。

1.与一般人交谈时,视线接触对方脸部的时间应占全部谈话时间的30~60%。超过这一平均值,可认为对谈话者本人比谈话内容更感兴趣;低于这个平均值,表示对对方不感兴趣。根据这个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教师的目光不宜在某个异性或优等生的身上停留太长。这样,会使该学生感到不适,也会因此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在特殊情况下,教师的目光长时间注视某一个学生,也能达到自己的某种教育目的。如当某学生违犯课堂纪律时,教师可暂时停止讲课,并与其长时间进行目光接触,这就意味对其发出了警告信息。此时,该生很可能会变得面红耳赤,很不自然。其实这就是眼神所产生的奇效吧!

2.回避对方视线,或眼睛闪烁不定者一定是不诚实或者内心有愧疚,不愿意对方察觉到自己的行动。比如在考试时,打小抄的同学往往都是这种眼神。从这点我们可以分析学生的心理,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3.一般来讲,瞪大眼睛注视,是对对方感兴趣,说明注意力集中;正视时表示肯定、赞许、庄重与谨慎;斜视时表示轻视、淡漠等;仰视时可表示景仰、思虑或傲慢;俯视时表示羞愧、内疚、谦虚或忧伤。俯视还可以了解到你的讲课是否受学生欢迎,学生是否对学习有兴趣,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4.眨眼一般每分钟5~8次,眨眼时间如果超过1秒,则表示对对方的厌烦、不满,有藐视和蔑视的意思。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避免使用这种眼光,否则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刺激。

(二)交流的眼神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眼神,往往起着与学生的进行心灵交流,促导师生互动的作用。教学活动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有赖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目光在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以及维持其过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课堂提问,教师环视教室或找学生回答时,没有准备、根本不懂或把握不大的学生,往往回避和教师目光接触,而对问题有自己看法并想站起来回答的学生,虽然不一定举手,但敢于和教师目光接触,据此,教师能确定叫谁回答。师生双方距离较远时,可用眼睛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如某个学生对某个问题犹豫不决,而教师又无法用语言指导时,可以用目光及其他形体动作鼓励其积极行为。又如,一般说来,学生回答完了问题,总是抬头看一下教师,教师能从学生目光中断定学生回答结束了,可以转入下一步教学活动。[6]例如,教师微笑的眼神,象征着对学生行为表现的确认和表扬。从而,可使每个学生感到无比的温暖;教师镇定的眼神,会给学生带来安全感;发怒的眼神,会给学生带来恐怖和警告信号;教师不满的眼神,可使学生产生内疚感,进而可促其调整课堂上的不良行为;教师信任的眼神,可以使学生受到鞭策和鼓舞。

1.视线向下,表示高尚、爱护、宽容的心理状态。所以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谈话尽量站得高一些,这样你才有心理上的优势,便于做学生的工作。

2.视线停留在两眼与胸部之间的形区,叫做近亲密注视;视线停留在两眼与腹部之间的形区叫做远亲密注视。运用这两种眼光时应特别注意,不要造成误会和影响。(3)视线停留在双眼与嘴部之间的形区,为社交注视,是常用的视线交流位置。

3.视线停留在对方的前额的一个假定的形区为严肃注视。这种注视造成严肃的气氛。在批评同学的错误时,或指出问题存在时,可用这种眼神,具有强调、指令的作用。

(三)瞳孔的信息

瞳孔的放大与缩小属于微身体动作,不容易观察,一般说,表示喜爱、欢迎、渴望等兴奋状态时,瞳孔增大;而表示消极、沉闷、愤怒时,则瞳孔缩小。而且瞳孔的变化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四)整体面部表情

在教学过程中,除眼神的重要作用外,整个面部的表情也是至关重要的。面部表情是面部五官的组合效应,也是千变万化的,可以表示多种情感和信息。比如面带微笑,给学生以亲切、和蔼、可信的感觉,才能对你的教学感兴趣,愿意和你接近,能给同学带来鼓励与信心。而面色阴沉,横眉立目,则给学生以恐惧、威严和冷淡的感觉,从心理上在师生之间产生无形的鸿沟,使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地运用表情这个信息工具,对优生给予信任、鼓励并高标准要求的目光,给差生以关怀、期待和耐心帮助的脸庞。如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积极投入学习,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我们有些教师不大注视情态语言的运用,往往给学生在心理上造成创伤。如老师上课时眼睛不注视学生,而是看房顶或瞧地下,或好往教室外面看,使得学生也跟着往外看,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分散学生注意力;又如教师无精打采,满面愁容,给学生造成沉闷、压抑之感;如果教师横眉冷对,瞪眼撇嘴,则会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如若扬眉翘首,目中无人,高傲自大,更会使师生关系疏远……以上种种现象,都严重地影响师生的感情,不利于教学相长,都应在克服之列。

二、教师的目光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由于一个人的目光反映着他的心理活动,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目光这种无声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进而影响学生课堂行为,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具体地说,教师的目光在课堂教学中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一)组织学生注意

组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维持课堂秩序,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上课伊始,教室乱哄哄的,教师站在门口片刻,目光巡视全场,喧闹的教室马上便安静下来。开始上课,教师用亲切和蔼的目光与他们交流,学生希望教师意识到他们存在的心理会得到满足,无意中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课堂上也就更加集中注意力。某个学生专心听课,教师用热情的目光看着他,表示教师心情满意,以示鼓励。当某个学生在课堂上做小动作或窃窃私语,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然后微微一笑,暗示“我已经知道了”,这个学生就会红着脸改正了;或者用冷漠的目光盯住他,表示不满和责备,这样既起到告诫作用,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7]

(二)沟通师生感情

积极的师生感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双目炯炯会振奋学生精神,充满慈爱和智慧的目光会使学生心里踏实。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渗入学生心头,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罗森塔尔效应正说明了学生感受到了教师言语中、目光里流露出来的期望之情而产生的奇妙现象。有统计表明,教师的目光经常关注的小学生比那些坐在不属于老师目光扫视范围内的小学生,其学习成绩要好。调查这些学生,他们一致认为老师喜欢他们,因而学习有信心有劲头。学生积极的情感又会“感染”教师,于是课堂上洋溢着欢乐、和谐、轻松的心理气氛。

(三)获得教学反债

教师课堂教学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对教学的反应,适时地更换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进程,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课堂上,教师要用自己敏锐的目光环视学生,捕捉学生的眼神,了解学生的反应。当学生对老师讲授知识不理解时,他们的目光会流露出茫然与疑惑;当学生懂得老师讲的内容,并有所收获的时候,他们的目光会神采飞扬,欣然有喜色。

(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目光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教师的目光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中,学生借助教师的目光,才能正确理解书本知识的深刻意义。例如,鲁迅先生在刻画作品人物的外貌时,最突出的是刻画他的眼睛,范爱农的“白多而黑少”、祥林嫂的“间或一轮”、中年闰土的“呆滞”等不多的几笔,已将其形象勾画得活灵活现。教师在讲授这些课文时,就可以用不同的目光来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有一位教师在讲《祝福》时,把他对祥林嫂的无限同情,全部融合到自己的目光中,用不同的眼神表现出祥林嫂感情的不同变化,或善良,或愤怒,或冷漠,或恐怖,或木然,教师的表情深深地感染了学生。

三、教师目光运用的要求

目光是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这种沟通手段。一方面,教师要能透过学生的眼睛,洞察其内心世界;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会利用自己的眼睛对学生实行心理控制。[8]

(一)赢得信任

教师站在学生面前要精神饱满,目光有神,透露出智慧和聪颖,给学生一种信赖感;教师两眼无光,会使学生情绪低落;滞呆的眼神,会使学生产生智力欠缺,难以承担教书育人重任的印象;而焦躁的目光,则使人感到此人缺乏自控能力,不太沉着老练。为此,教师上课前要休息好,不能疲劳或困倦,保持旺盛的精力,上课时注意力要集中,不能一边讲课一边惦记着其他事情,否则,目光就会东洒西晃,飘忽不定。

(二)协调一致

教师的目光要与教学内容一致,能够恰当地表现教材的内容。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师的目光也要随之变化,如果自始至终只有一种目光,反而给学生单调呆板的印象。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配以适当的目光,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的目光还要与课堂气氛、教育对象相一致。如在热烈的课堂讨论中,教师突然瞪着眼训斥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学生莫名其妙;又如用锋利的目光盯住正在回答问题的性格内向的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更加惊慌失措。因此,教师运用目光时要考虑到具体的运用环境,注意其中的特殊要求。

(三)顾及四周

课堂上,教师的目光要照顾到班上每个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学会调整方向,照顾各个角度。一是纵向角度,即教师视线上下角度问题。教师视线太低,只能看到前几排学生,照顾不到后面大多数学生;眼睛仰视,又会使学生感到趾高气扬,盛气凌人。所以,教师视线过高过低都不好。正确的方向是,眼睛保持平视,并且把自己的视线落在教室中排偏后的学生身上。这样,既可弥补因空间距离带来的沟通缺憾,也不会使前排学生受到冷落。当然,这是一个基本落点,在讲课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变动,顾及前、中、后各排学生。二是横向角度,即教师视线左右角度问题。教师上课时,绝不要长时间把视线停留在某一点上,应该从左边扫视到右边,然后再从右边转向左边。当然,也不要太拘于此,要尽可能自然些。

(四)注视恰当

教师在注视学生课堂行为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注视行为,不同的注视行为对师生交往的性质和交往的结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注视可分为公事注视、社交注视和亲密注视三类。公事注视是用眼睛看着对方脸上以双眼为底线,上顶角到前额的三角部位;社交注视是用眼睛看着对方脸上的以双眼为上线、嘴为下顶角的三角部位;亲密注视是看着对方的双眼和胸部之间的部位。教师批评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如果采用社交注视,那么,尽管讲话是非常严肃的,但这个学生也可能在听你训话时候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态度,因为这种注视会削弱教师有声言语的严肃性;若采用亲密注视,就会使学生感到窘迫,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话产生抵触情绪。在此情景中,如果教师采用公事注视,再加上教师的有声言语,教师就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影响。[9]

四、神态语言与期望效应

期望是指一个人根据所获信息,在一定时间里希望达到目标或满足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作为对行为结果预测性认知的期望,并不仅仅以认识活动的单一方式来进行信息传递的。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整体过程,不仅包括认知因素,而且包括情感,意志等因素。当教师将自己的期望通过教育手段变为受教育者的内驱动力时,既有师生观念认知方面的“预测”指标,更受情绪波动,情感内容以及自觉性、自制性、坚持性等意志品质的制约,而且期望的投向对象不同,效果必异。

教师常以积极的体态语言启动期望效应。教师的期望总是以十分微妙的表情动作传递着交际信息。这些表情动作在期望效应中简直是妙不可言。例如眼神,教师有意无意地一横,一膘、一斜、一合、一睁、一闪、一瞅、一瞪、一觑、一窥、一顾、一眄无不负载着大量信息,其中有易于启动学生学习动力的积极情态,也有消极的情态。在活动着的教育现场,情况是瞬息万变的,教师的工作是千头万绪的,有时根本来不及多加思索,教师已形成的教育思想与习惯了的体态语言,会熟练地熔合在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之中,情感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故意的掩饰和表演,往往不能逃过学生敏锐的感觉。由于体态语言的始发时间比之语言要早,所以作用往往来得更快也更诚实。期望效应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利用表情的信息传递功能而且大多数通过潜意识的渠道传递给了自己期望的对象,体态语言的无限纷繁以及它与情态之间的复杂联系,更增加了期望效应的神秘性。[10]

期望值与事物发展结果相联系时,有三种情况:一是结果等于期望值时,人会产生不出所料的心理,积极性得以保持;二是结果小于期望值时,人会产生大失所望的心理,积极性受到挫伤;三是结果大于期望时,人会产生出乎所料心理,表现出喜出望外的情绪。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受经验、能力、需要等因素的制约,常与事物发展的结果出现矛盾。因此,了解,掌握教师期望的特点,有针对性防止消极期望效应,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