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绿色智慧城市的历史脉络

绿色智慧城市的历史脉络

时间:2022-01-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随后,建立生态城市的理念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随着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在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然而,智慧城市只是利用智能技术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产品,并没有倡导城市“成为人类美好生活地方”的先进城市发展理念,不
绿色智慧城市的历史脉络_绿色智慧城市

第一节 绿色智慧城市的历史脉络

针对城市规模、城市布局、城市人口和城市绿化等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1898年,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提出可供人们选择居住的三类场所:城市、乡村以及城乡结合的田园城市,认为“田园城市是为了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需要,但不能太大,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或托人为社区代管”。霍华德提出的理想城市兼具城乡优点,对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随后,建立生态城市的理念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发表的有关城市发展的《雅典宪章》,提出城市与周围地区共同协调发展的整体性概念,突出城市的基本功能在于解决城市居民的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等四大活动方面的问题。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MAB)研究计划中首次提出用人类生态学的理论和观点研究城市环境,明确了旨在追求人与人、人与环境的高度和谐的生态城市目标。1975年美国生态学家雷吉斯特(Richard Register)成立了以“重建城市与自然的平衡”为宗旨的“城市生态组织”,倡导建设生态城市。他认为,每个城市都有可能利用其自然禀赋,实现城市生态化和生态城市普遍化,促进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1978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秘鲁开会通过了《马丘比丘宪章》,肯定了《雅典宪章》的城市发展理念,并着重提出在城市的急剧发展中应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协调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实现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等。1984年,前苏联生态学家亚尼科斯基(O.Yanitsky)提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市模式,通过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使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1992年,澳大利亚城市生态学家唐顿(P. F. Donton)提出生态城市就是人与人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实现生态平衡的城市,并指出创建有活力的人居环境、构建与生态原则一致的健康的经济,以及促进社会公平与改善社会福利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中国的钱学森、吴良铺等人提出了山水城市论,认为应该把城市作为一个巨大的现代园林来建设。追求城市兼有人工雕琢和自然神韵,以体现我国传统风水理论中人工艺术与自然景观“共生、共荣、共存、共乐、共雅”的山水城市特征,目的是建立“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聚居地。这些学者都强调了城镇化进程中社会、经济、自然要协调发展,城市发展要与生态平衡相适应的思想。一些学者还提出了城市建设方面的相关原则、方法等。如1984年,雷吉斯特提出了以相对较小的城市规模建立高质量的城市,就近出行、小规模集中化、物种多样性,有益于健康的四原则。2002年雷吉斯特在他的著作中介绍和精炼了世界生态城市建设的各种理念、模式以及设计和建设的具体案例,提出了城市、城镇及乡村建设和生活的全新方法等。

img35

生态城市思想提出以后,世界一些城市开展了有关的示范建设。1992年美国的加州伯克莱实施了生态城市计划,其理念和做法在全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加坡已建设成为举世公认的花园城市和生态型城市;澳大利亚的哈里法克斯生态城项目提出了“社区驱动”的生态城市开发模式;巴西的库里蒂巴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典范享誉全球,其公交导向式的交通系统革新与垃圾循环回收项目、能源保护项目荣获国际大奖;日本的九州市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以减少垃圾、实现循环型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城市建设,力图实现地区整体的废弃物排放为零的构想;德国Erlangen市采取多种节地、节能、节水措施修复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生态规划等。我们发现,进入20世纪后半叶,世界各国的生态城市战略,实质上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的循环、节能、减排的经济效益,在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同时来改善生态环境。

IBM在此基础上推出了重大社会发展的概念:智慧地球(Smart Planet)。IBM指出,世界不仅在变得更小、更扁平,而且会变得更加“智慧”,认为世界的基础结构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发展,可感应可度量的信息源无处不在(Instrumented),互联网的平台让这一切互联互通(Interconnected),让一切变得更加智能(Intelligent)。“智慧的地球”是由智能化的各个行业、各个社会层面、各个组织机构甚至个人组成的,并且基于飞速发展的信息、网络和计算技术,可以创造出更有智慧的行业甚至更有智慧的地球。随着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在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由于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核心系统中,城市正逐步实现全面的被感知和互联互通,进而实现高层次的智能,可以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能力,实现对城市运营和发展的管控能力。这就是说,世界城市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服务型经济的发展,意味着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获得了经济、政治和科技文化方面的更多控制权。城市的经营、组织和核心基础设施(交通、水、能源和通信等)系统正在被整体定位。城市环境、公用事业、城市服务、公民和城市的产业发展,可以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能够应对地方政府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中的相关活动的需求,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环境,使城市变得更加“智慧”并实现持续的繁荣。

img36

● IBM智慧城市

为此,IBM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崭新理念,并与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针对珠三角地区的特色,IBM将利用全球资源,在医疗、人才培养、电子商务、物流、水资源管理等方面为实现政府目标提供服务,通过现代信息产业基地与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建设、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的构建,实现与广东省政府共建“数字广东”、提供“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然而,智慧城市只是利用智能技术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产品,并没有倡导城市“成为人类美好生活地方”的先进城市发展理念,不能充分挖掘、利用和整合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和自然资源这三大资源,没有强调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虽然智慧城市可以为城市生活带来便利而改善生活质量,但技术如果不与城市发展的先进理念相结合,还是不能从根本上驱动城市的自我健康发展。生态城市则过多地关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充分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没有强调通过利用科技手段来改善城市生活品质,提供更加丰富的城市生活资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讨论绿色智慧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