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广东商帮发展的历史脉络

广东商帮发展的历史脉络

时间:2022-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广东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从事商业活动的区域之一。明朝时期,广东商帮的形成与官方重视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也有着密切关系。

第一节 广东商帮发展的历史脉络

一、广东商帮的历史溯源

循着广东商帮兴起与发展的历史脉络,不难发现,广东商帮首先形成了从事海外贸易的海商,同时还可以将广东商帮分成广州帮和潮州帮,而广州帮又主要由珠江三角洲的商人组成,而广东地区从事商业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早期的商人主要从事海外贸易,由此称为“海商”,而广东商帮最终形成则是明清时期。

广东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从事商业活动的区域之一。汉朝之前,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商业的基础设施条件差,以及当时文化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制约,广东商人数量较少,不成规模,并没有形成颇具影响力的“帮”。而到了汉武帝时期,经历了汉初的“文景之治”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繁荣,加上广东通江达海的地理优势,凭借着海上交通“舟楫之便”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经南中国海过马六甲海峡,入印度洋,到波斯湾、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东海岸”[1],将中国的商品经南海和印度洋,输送到印度半岛甚至到非洲,不仅促进了广东地区商品经济的发育,为明清时期广东商帮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到了唐朝,广东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唐朝还在广州设立市舶司来管理对外贸易。

二、广东商帮的形成与发展

明清时期是广东商帮逐步形成、发展壮大的时期。宋朝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商品经济繁荣的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引起了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早期的近代西方发生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尤其是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当时的商品经济发达,手工工场规模扩大,一些大商人向手工业生产投资,著名的江南纺织业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样类似于现代劳资雇用关系的现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广东商帮的形成与壮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明朝时期,广东商帮的形成与官方重视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也有着密切关系。如明朝初年,广东参议王傅组织地方官吏钻石填洞,并教会人们使用手推车等交通工具,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设施与技术保障;明成化年间,广东南雄县修整太平桥,扩建通济镇,用于中转货物;嘉靖年间,在广东与江西交界处设置中转站,在这条商路上出现了“商贾如云、货物如雨”的繁荣景象。在明政府对商业的高度重视下,广东商人首先形成了海商商帮。隆庆开放海禁之后,广东商人集资结帮出海贸易的事例更是层出不穷,著名的海商包括澄海的林道干、潮州的诸良宝等,“他们为了保证海外贸易的安全,不仅内部拜结为帮,而且还与其他海商联合起来成为大的海商集团”[2]

从当时的国际背景来看,地理大发现推动了航海业的发展,加深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广东作为中国沿海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海运条件,新航线的开辟,为商人们拓宽了更多的贸易渠道。尽管明朝曾经下达了较为严厉的禁海令,也未能完全阻止广东商人进行海外经商,在经商的过程中,有些商人还在东南亚、欧美等地定居,这也是广东成为我国华侨较多省份的重要原因。

清朝时期,西方逐步开始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等少数国家已经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逐步深入,机器大生产从纺织业向更多的行业渗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开拓更多的海外市场,以适应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需要,庞大的海外市场对资本主义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重点也放在商品输出上。广东是最早与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等国进行贸易往来的地区。清政府委托广东十三行[3]行商协助海关管理广州的对外贸易,这种半官半商性质的外贸机构是中国商业史上的奇迹。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85年间,各地对外口岸均关闭,只允许广东“一口通商”。粤商十三行成为了当时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门户,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国最早学习西方民主思想、现代科技、商业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许多粤商积累了与西方贸易交往的经验,率先引入当时西方先进的贸易模式、结算方式等,并走出国门,初步形成了以外向型经济为特色的经济形态[4]。

除了“十三行”以外,广东还有“七十二行”、广东会馆等行业组织,为广东商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此期间,广东商人不仅利用中国当时唯一的通商口岸与外国做生意,同时,他们还向北拓展。正如韩小林指出,在整个清代特别是清中期之后,粤商的商业活动遍及全国各主要地区,西起甘肃、四川,东到江浙、上海,北起天津,南及广西、海南,都是粤商的势力范围[5],奠定了广东商人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近代广东商帮的沉浮

鸦片战争的爆发,闭关锁国的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坚船利炮打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多处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使得广州独享中国唯一对外贸易窗口的特权不复存在,以“行商”为代表的传统广东商帮逐步衰落。虽然传统的广东商人逐步实现了由“行商”向买办商人的转变,唯一通商口岸地位的丧失,多处通商口岸的开设,也给这些买办商人在多处与洋人做生意提供了外在压力和机遇,此时的广东商人活动海内外都十分活跃*。清政府覆亡以后,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借助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机遇,广东商人甚至将商业资本引入工业领域,商人投资建厂,兴办民族工业,为中国工商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但此时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帮了。虽然也有部分商人转向经营海鲜、奢侈品等,但在商业舞台上已经影响甚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