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浙江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共服务体系是促进和保障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浙江省历来重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本节对浙江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历年来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浙江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结合浙江实际提出构建完善浙江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浙江省中小企业局从2004年开始与浙江大学合作,每年举办一期“浙江成长型中小企业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至2015年已连续举办11期。
浙江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_2015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公共服务体系是促进和保障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浙江省历来重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本节对浙江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历年来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浙江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并结合浙江实际提出构建完善浙江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浙江是全国较早开展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省份之一,2000年以来,在综合性服务机构建设、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行业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化服务机构认定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一)中小企业综合性服务机构建设

1.省级层面

2000年,在省联营个体指导站的基础上,成立了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性质为省中小企业局下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属于省级层面的综合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另外,还有中小企业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产品质量监督中心、中小企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自收自支)、检测中心(自收自支)等多家不同性质、承担不同服务职能的中小企业事业单位。虽然机构很多,但长期以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用于补充省中小企业局行政编制不足,事业人员与行政人员长期混岗使用或与行政处室合署办公,实际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很少,事业单位的职能一直没有得到发展。2013年7月,省经信委实行中小企业工作政事分离,事业单位才真正独立运作,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与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合并为一个中心,产品质量监督中心更名为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另外,检测中心与中小企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实行合署办公,形成了目前3个中心并存、分别承担部分中小企业服务职能的格局。

2.市级层面

从全省11市走访调查情况看,多数地市设有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但单位性质和运作情况不一。一类是有事业单位性质的服务中心且实际运作,如杭州市、宁波市、台州市、衢州市;一类是有事业性质的服务中心,但编制和人员被用于补充行政人员不足,如湖州市、舟山市;一类是设立民办非企业的服务中心承担中小企业综合性服务职能,如温州市、绍兴市、金华市、丽水市;一类是指定一家民营服务机构承担中小企业综合性服务职能,如嘉兴市。

表10-1 各市综合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情况

3.县级层面

从本次调查问卷情况来看,县一级设立综合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总体还比较少。据不完全统计,全省90个县(市、区)中,成立综合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县(市、区)只有20个。从地域分布看,以杭州市、绍兴市、台州市3市的县(市、区)居多;从机构性质看,全额拨款单位占50%,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单位占30%,政府出资成立的服务公司占5%,民办非企业服务机构占10%,其他形式成立的服务机构占5%;从运营情况看,县级服务中心和行政人员普遍存在混岗现象,基本没有独立开展服务业务。

(二)小企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浙江主要通过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认定、创业指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举措建立小企业创业服务体系。

2004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试点工作。2005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2012年出台了《浙江省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评定办法》,树立一批小企业创业基地的典型和标杆;2013年浙江又开展了“创建智慧小企业创业基地(楼宇、园区)”活动,推动小企业创业基地的信息化。经过10年来的培育发展,浙江小企业创业基地从无到有、从试点到全面推广,目前全省共有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160家,其中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86家,省级智慧小企业创业基地(楼宇、园区)60家。小企业创业基地是浙江拓展创业空间、降低创业成本、优化创业服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源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在推动小企业集约用地、集聚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浙江一直非常重视整合利用高校、企业和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力量为小企业创业提供咨询辅导服务。目前全省认定的创业辅导中心共有43家,遴选资深创业指导师100名。以创业辅导中心和创业指导师为主体,逐步建立完善全省中小微企业创业辅导和管理咨询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充实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力量。通过创业辅导活动、“专家讲堂”等形式,深入开展创业服务。

(三)中小企业人才培训服务体系建设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从2004年开始与浙江大学合作,每年举办一期“浙江成长型中小企业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至2015年已连续举办11期。目前,全省多数地市参照这种模式,与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浙江还依托省中小企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开展国家“银河工程”培训项目,每年举办知识产权、农产品加工、行业转型升级等专题培训班。通过各级政府积极引导,高校和社会化培训机构广泛参与,政府和市场良性互动,已初步形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中小企业人才培训服务体系。

(四)中小企业行业服务体系建设

为推动块状经济更好地发展,浙江从2003年开始筹建省级中小企业专业性行业协会。浙江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先后指导成立了23家省级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如电气、紧固件、眼镜、断路器、泵阀、磁性材料、输配电、蓄电池、珍珠、水晶、绗缝、挂锁、羊毛衫、饰品等行业协会,这些协会均分布在块状经济相对发达的市县。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专业性行业协会在促进行业自律、维护企业权益、贯彻实施标准、拓展产品市场、推进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浙江还先后成立了省乡镇企业协会、省中小企业协会、省信用与担保协会、省中小企业服务联合会、省中小企业投融资协会等联合性社团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渠道、多元化服务。

(五)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为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担保难问题,浙江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建设信用担保机构。经过10多年的发展和2011年以来的规范整顿,目前全省共有融资性担保机构479家,其中政策性担保机构124家,商业性担保机构322家,互助性担保机构33家,逐步形成了以政策性担保为主导,体现政府产业扶持和导向;以商业担保为主体,培育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以互助型担保扎根基层,扶持区域性小微企业的多元化担保体系。

浙江还积极探索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模式。2010年以来连续4年举办“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大会”,积极搭建银行、PE、VC等各类融资服务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对接平台,拓宽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2012年成立了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示范区,搭建中小企业综合性融资服务平台,积极探索以市场化方式解决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2012年以来,委托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开展中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探索以信用建设为切入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六)社会化服务机构评价认定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从2004年开始开展省级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中心的创建工作,到2009年共认定6批85家机构为省级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中心。2009年,省中小企业局评价认定了20家省级优秀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机构;2011年开始,省中小企业协会每年评定一批中小企业优秀服务机构。2012年,省中小企业局制定了《浙江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认定管理试行办法》,并通过申报、推荐、评审和公示程序,择优认定了142家机构为“浙江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2013年制定了《浙江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至今已认定2批共58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上述社会化服务机构的认定和评选工作,从众多的各类服务机构中遴选产生了一批优秀机构,这些机构在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二、浙江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情况

2011年国家工信部启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项目,浙江获批作为全国第一批10个试点建设的省市之一。平台网络建设项目的启动,标志着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从原来注重机构建设转向注重平台建设,从信用担保、人才培训等单一体系建设向综合化、平台化、窗口化、网络化(体系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浙江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作为工信部和省重点扶持建设的服务体系项目,得到了国家、省、市、县财政资金的大力扶持。2011年立项以来,经过多次论证,多方参与建设,平台于2012年9月在全国首家正式开通运行。目前,平台网络建设和运营工作迅速推进,基本形成以省枢纽平台为中心,10个市平台、42个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为基础,汇聚全省各类优质服务资源,具有高度产业和地区适应性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通过服务大厅、服务热线(96871)、互联网、多媒体终端、移动终端等5种服务载体,为全省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人力资源、技术支持、知识产权、创业辅导、市场开拓、管理咨询、融资服务、法律维权、质量标准等10大类服务。目前,平台网络共计完成145个功能模块、1135个功能点、3562个功能项的开发,共收集3128条政策法规、38155条资讯,累计共组织平台活动474次,服务企业40071家,服务人数达259340人次。平台已注册企业61626家,注册机构3397家,服务工单总计5018件,96871热线提供服务4536次。2013年共帮助2102家企业获得了信贷、仓储质押等各类融资贷款,金额总计58.86亿元。

三、浙江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浙江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起步较早,经过多年发展和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尤其是在融资担保体系、培育监测体系、创业服务体系、行业服务体系等单项体系建设以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走在全国前列。但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一张网的目标,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全省统一的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从横向层面看,创业服务体系、融资担保体系、行业服务体系、人才培训体系、培育监测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单项的体系和服务职能都分散在各个处室和中心,缺少整合与联动,难以形成合力。从纵向层面看,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还不够完善,人力、财力、物力方面投入不足,尚未形成以省中心为龙头,省市县三级服务中心联动的格局。从平台网络看,目前还没有将分散在省经信委各个部门以及各个省级职能部门的服务资源有效汇聚起来,形成“大平台、大服务”的格局。

(二)综合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有待健全

从调研情况看,目前浙江综合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存在建设不健全、职能普遍较弱、作用不突出等问题。省级层面虽已实行政事分离,但仍然存在多中心并存的现象,职能总体较弱,难以起到龙头示范作用。市级层面,虽然多数地市已设有性质不同的综合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但部分事业性质的中心仍被用于补充机关行政人员编制不足,混岗使用。县级层面,设立综合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不到四分之一,基本与行政科室合署,独立运作的较少。

(三)机构建设与平台建设未同步推进

2011年启动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本来是推动综合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建设的契机,但由于该项目建设时间紧、上马快,加上浙江各级综合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独立运作的不多、服务能力不强,导致两者没能很好地结合起来。省级层面,几个中小企业事业单位都没有参与平台建设与运营。部分市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如舟山市)没有参与窗口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县级层面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基本没有参与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平台建设运营机构与综合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存在脱钩现象。

(四)社会化服务机构的统一评价认定和激励机制亟需建立

虽然浙江先后进行了创业辅导中心、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中心、优秀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机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评价认定,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也集聚了一批社会化服务机构,省中小企业局出台了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和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国家和省里也都有一定的专项扶持资金,但尚未形成对社会化服务机构的统一评价认定和激励机制,缺少对社会化服务机构的服务整合、服务规范、服务考核评价、服务补助等方面一体化的制度设计,社会化服务机构的作用发挥与国家、省内的政策扶持没有很好结合,“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在做法上仍然比较粗放,难以真正落地,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向心力

四、完善浙江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当前,浙江构建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要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为契机,加快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综合性服务机构,加强各级综合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与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窗口)的工作融合;以“服务下沉、就地服务”为原则,建立深入到乡镇(街道)、园区、小企业创业基地的基层服务节点;以“政府引导中介、中介服务企业”为理念,整合汇聚和发挥各类优势社会专业服务机构力量,建立服务准入、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以“壮大服务力量、开展精准服务”为出发点,充分发挥经信领域行业协会在联系服务中小企业方面的优势和重要作用。最终构建纵横相连、广覆盖、多层次、多元化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一)省级层面加强机构和资源整合

一是加强中小企业行政与事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中小企业工作多为服务性工作,导致中小企业行政处室与事业单位职能同质化。建议按照行政精简、事业做大的思路,行政处室主要是管战略、规划、政策、协调、标准、资金、审批、督查等,更多的服务性职能可以交给事业单位承担,形成行政与事业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协同的关系。二是加快中小企业事业单位的整合。目前委属中小企业事业单位有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省中小企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建议通过合署或合并,将多个中心整合为一个全功能的大中心,做实做强做大一个中心,形成大中心、大服务的格局。三是推动两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的整合。目前省经信委中小企业方面主要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小微企业培育与监测平台两大平台,建议将两个平台进行有效整合,实行数据共享,从而实现中小企业培育、监测和服务一体化。四是形成“三位一体”的服务架构。省中心、省平台、省中小企业服务联合会发挥各自作用和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服务协同,形成强大合力。

(二)市县层面发挥好窗口平台作用

一是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市、县(市),应尽快实行政事分离,推动服务中心与窗口平台的工作融合。在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赋予更多更实的具体服务职能,汇聚政府及社会的各类优势服务资源,切实承担起中小企业综合性、公益性服务职能。二是尚未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市县,要充分发挥窗口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机构的作用,积极整合各类优势服务资源,组织开展综合性、公益性中小企业服务。三是各产业集群窗口平台,在服务产业集群的同时,要发展建设成为服务本县域中小企业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四是既没有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也没有设立窗口服务平台的县(市),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择当地实力较强的一家社会化服务机构承担中小企业综合性服务职能,并与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联系,获取服务资源。

(三)乡镇园区层面建立基层服务节点

由市县负责推进,在乡镇、街道、园区、小企业创业基地等基层单位,充分利用既有服务机构、服务载体和工作人员,建立中小企业服务站、工作点或者联络员,把服务体系向纵深发展,实现浙江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全覆盖,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就近找到机构反映诉求、寻求帮助。

(四)行业协会纳入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充分发挥经信领域160多个省级行业协会的作用,把行业协会作为服务中小企业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加强各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与行业协会的联系与合作,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发挥行业协会在掌握行业动态、开展需求调查、加强行业自律、加快提升发展、开展企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五)联合集聚各类优质社会服务资源

各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要通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联合集聚各类优质社会服务资源,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和成长发展提供找得到、用得起、有保障的多元化、专业化服务。一是要建立服务机构的征召与遴选机制。对进入平台服务资源库的服务机构应设定准入条件和程序,确保服务机构质量。二是建立服务机构评价与考核机制。根据企业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平台对服务数量的统计等情况,综合确定服务机构的星级,并在平台公开发布。三是重点培育一批品牌服务机构。根据考核评价情况,每年认定一批省级中小企业服务示范机构,培育推荐一批国家级中小企业服务示范机构,加强宣传,树立服务品牌。

(六)建立中小企业服务精准激励机制

今后,在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机构信息库的基础上,可以把是否入围“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信息库”并开展经常化服务作为申报各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前提条件,确保纳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并按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和企业实际需求切实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服务质量好、服务价格优、服务数量多的机构,还可以通过财政无偿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获得各级专项资金支持。总结推广温州市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券试点成功模式,实现“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精准化。

(七)提升中小企业服务队伍能力素质

实施中小企业服务能力提升培训计划,每年分类分批组织开展培训,如中小企业综合性服务机构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构人员业务培训、行业协会专职人员业务培训、小企业创业基地负责人业务培训、创业辅导机构负责人培训等,同时加强经验交流与工作研讨,推广好的做法与经验,也可组织到省内外学习交流,不断提升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与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