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北地区建立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必要性

西北地区建立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必要性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国要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有必要建立多轮驱动的机制,而西北地区已成为制约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的一个“短板”。近年来,西北地区在经济发展中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说明仅仅依靠“输血”并不能带动西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西北地区要谋发展,必须依靠自身,以形成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合力。
西北地区建立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必要性_2008甘肃发展报告

二、西北地区建立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必要性

(一)是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依赖于区域经济的“单极突进”到“多轮驱动”的转变。全国要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有必要建立多轮驱动的机制,而西北地区已成为制约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的一个“短板”。

同时,要在21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西北五省经济落后,实现9543万人口全面小康任务艰巨。加之,西北地区有6019万农村人口,占西北人口的63.07%,如果这部分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能得到提高,将会影响全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目前,由于西北地区没有建立经济的分工协作机制,一方面各自在利益驱动下,大量重复建立,造成了国家资金分散使用;不合理的企业结构阻碍技术进步,形成不合理的技术结构,导致不合理的产品结构。另一方面整个西北市场没有形成自身商品的流动,而大量的基本商品需要从东部购入。

(三)是促进西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由于目前国内区域经济组织相对过多,削弱了向西北投资的力度。即使不削减对西北的投资力度,相对西北区域之大,国家的财力有限,资金投入也相对较少。近年来,西北地区在经济发展中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说明仅仅依靠“输血”并不能带动西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西北地区要谋发展,必须依靠自身,以形成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合力

(四)是维护少数民族区域稳定的客观需要

由于西北地区民族众多,生产力发展程度不平衡,尤其是民族地区与内地和沿海等汉族地区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彼此间的差距还呈拉大的趋势,这导致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及矛盾的积累。而且民族问题在一些地方往往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如果对宗教问题处理不慎或不当,也会影响民族关系甚至酿或冲突。同时,因为经济落后,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在人员、物质、资金各方面的交流不够,少数民族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的主体文化,所以不能彻底消灭分裂主义势力并铲除其滋生土壤。

(五)是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中亚及周边地区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位置。这一区域已经成为俄罗斯、美国、伊斯兰世界、中国、西欧与日本开展政治角逐与对话的新舞台,其战略位置之重要已成世界之共识。

中亚及俄罗斯是世界上至今未被大规模开发的资源富集区,油气资源富足,此外中亚及俄罗斯还有大量的铀、黄金、铅、铜、煤、有色金属及稀有金属等,储量也名列世界前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