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科课程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科课程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文社会科学大师狄尔泰毕生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研究,他将人文社会科学称为“精神科学”。另外,我国目前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在提到社会科课程的基础时都使用“人文社会科学”这一提法。采用“人文社会科学”而不是“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可以与之保持一致,也便于理解。
社会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_寻求理解之路——社会科课程研究

1.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

一般来讲,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有相对明确的区分,社会科学主要指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人口学等,人文科学则是关于人类思想、文化、价值和精神表现的学科,包括语言学、文学、历史学、考古学、哲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但是从社会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与社会内在一体,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具有更多的内在相关性和相通性。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在人们通常所称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不可能作出任何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显而易见,社会现象取决于人的一切特征,其中包括心理生理过程。反过来说,人文科学在这方面或那方面也都是社会性的”。[60]在哲学传统中,人们往往以“人文科学”的名称来统摄“社会科学”,将其与自然科学相对应。

本书秉承这些观点,将人文社会科学观视为本课程研究基础之一,主要原因如下所述。

人文社会科学大师狄尔泰(Wilhelm Dilthey)毕生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研究,他将人文社会科学称为“精神科学”。他在《精神科学中历史世界的构造》中写道:“除了自然科学之外,从生活本身的任务中……自发地发展起来了一组知识,这门科学就是历史、国民经济学、法学和政治学、宗教学、文学和诗歌研究、室内装饰艺术和音乐研究、哲学世界观和体系研究,最后还有心理学。所有这些学科都涉及着一个同样伟大的事实:人类。它们描述和讲述、判断和构造有关这一事实的概念和理论……由于它们共同涉及这同一事实,因此就首先形成了这些科学规定人类,并且同自然科学相区别的可能性。”[61]“精神科学”在德文中是“Geisteswissenschaften”,与“自然科学”(Naturwissenschaften)相对。据说狄尔泰本人对这个名称不是很满意,认为“它并没有真正将人类精神的事实与人性的心理物理的一致性区分开。任何试图描述和分析社会—历史现实的理论,都不能把自身局限于人的精神而漠视人性的全体”。[62]因此,在英文中使用“human science”这一表述来表达与自然科学相对的有关人的科学,狄尔泰本人也用过这一表述。所以在国内最新出版的一些权威书籍中,已经直接将狄尔泰的“精神科学”译为“人文科学”。[63]其实这里的“精神科学”或“人文科学”也就是本书所讨论的“人文社会科学”,其含义是一致的。

另外,我国目前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在提到社会科课程的基础时都使用“人文社会科学”这一提法。采用“人文社会科学”而不是“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可以与之保持一致,也便于理解。

综观国内外的社会科课程,不管众多学者对课程内容、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有多少争论,有一点是非常肯定的,即社会科课程是以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为基础的一门课程,研究和思考人文社会科学与社会科课程的关系是社会科课程研究的重要出发点。

2.人文社会科学的演变与社会科课程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前科学时期、各基本学科分化和独立发展时期、学科蓬勃发展时期这三个阶段。

前科学时期也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初期,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萌芽和积累阶段。这一时期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大多是百科全书式的,人们对人文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往往是笼统的,而不是分门别类的;其知识形态也往往统一于哲学和神学之中,处于未分化状态。所谓的人文知识掺杂着大量的主观感受、个体体验、猜测、理想或愿望等成分,从而体现出浓厚的非客观性、非科学性和片面的经验性色彩。

在这样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就目前对社会科课程的意义而言,对于这个时期的社会科课程的认识,我们可以用以下叙述来理解:“在古代世界,历史叙述源于神话和传说,与宗教、诗歌、戏剧、哲学结合在一起。以后才逐渐在文学中形成它独立存在的地位。然而,在绝对主义支配下的中世纪精神,无论在知识内容上抑或在思维方式上,都是缺乏历史意识的。”[64]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主要以历史学科为代表,社会科课程还没有出现。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巨大变化和进步的影响下,现代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开始从哲学体系中逐渐分化、相对独立出来,同时各种学科内部思想流派也不断产生,由此形成了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各基本学科分化和独立发展时期。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人文社会科学深受先行一步的自然科学的影响,注重客观的现实社会生活和经验资料的收集与积累,采用试验、比较、分析等定量分析的方式、方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世界范围来看,社会科课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4世纪开始的古希腊的古典人文教育,即博雅教育、自由教育。其代表人物弗吉里奥(Pietro Paolo Vergerio)设计的课程中基本科目包括“历史与道德、诗歌与音乐、数学、天文学和自然学”。[65]弗吉里奥赋予历史“第一席位”,他认为哲学指示人们应当做什么,历史则告诉人们人类在过去发生了什么,因此人们可以从历史中得到对“今日世纪的教训”。古典人文主义教育的实践家格里诺(Guarino da Verona)和维多里诺(Vittorino da Feltre)在所开办的宫廷学校中提倡身心兼顾、德智并重、发展儿童个性与培养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教育,设置了以古典语文为核心的多门学科,包括数学、天文、历史与自然科学。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提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在青年的头脑里播下虔诚的种子;其次,使青年人能够热爱并透彻地学习自由学科;第三,使青年人能为生活的义务做好准备;第四,使青年人很早就习惯于基本的礼仪”。[66]

同时,在这一时期,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的分化与发展,一些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也都对人文社会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大思想家蒙田(Michel Eyquem de Montaigne)提出:“借助历史学家的眼光,我们更能具体且完整地了解存于今日社会人类的面貌。”[67]蒙田还提出了“与人互动”的教育手段,反对人文主义教养,“强调掌握有助于实际生活的知识”,儿童必须“研究历史,训练判断力”,而不是专注于词语的记忆。[68]大教育家夸美纽斯(John Amos Comenius)在其《大教学论》中要求学生应当获得有关世界创造、堕落、复兴的通史知识,而且“熟悉历史是一个人的教育中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他终生的眼目”;[69]在其“国语学校”,学生应当“尽量多学点经济学和政治学,以能使得他们了解日常所见的家事和国事为度”。[70]法国思想家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笔下的人物爱弥儿需要学习人类历史、研究社会关系,接受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卢梭认为15岁到20岁这一时期是“人的第二次诞生”,到这时候人才真正开始生活。[71]

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些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的影响下,17世纪以前是人文社会教育发展的第一个重要时期。在学校课程中,古典人文社会学科如古典语言学、诗歌、文献、历史等开始居于绝对主导地位,正如斯宾塞(Herbert Spencer)所强烈反感的,“在希腊的学校中,主要科目是音乐、诗歌、修辞和在苏格拉底任教以前很少联系到行动的哲学”,他的负面评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人文学科的蓬勃发展。[72]

从地理学科内容的角度来讲,现代地理学科自18世纪开始在学校中出现。宗教科、道德科也都成为近现代学校的独立学科。“各国除了宗教、道德学科之外,也纷纷开设本国史地作为培植理想公民观念的一种手段。之后,又普遍增设宪法与政治、社会与经济之类的学科,促使公民科和社会科也随之确立发展。”[73]

概括来讲,到了19世纪末,人文社会科学开始朝深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方向迅猛发展,产生了大量新兴学科、分支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横断学科、综合学科以及比较学科,组成了一个相互交叉、渗透、移植和互鉴的多学科领域,此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学科蓬勃发展时期。仅就传统的地理学科而言,目前已发展出众多地理学科分支,如人口地理、旅游地理、文化地理、经济地理、历史地理、行为地理、环境地理等。这个阶段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特征是越来越综合化、专门化、应用化。

当代社会科课程的雏形也起源于这一时期的美国。1916年,美国国家教育机构在关于社会科的会议上介绍了社会科,确立了其教学范围和顺序,从而定义了现在的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其报告全面检讨了历来的历史、地理、公民的教学,提出更有意义的“社会科”教学方式。1922年,美国成立了国家社会科协会(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简称NCSS),开始了社会科课程的专门开发与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所经历的这三个阶段,深刻影响了学校的人文社会科目。可以说,社会科课程的发展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彼此映照。分析和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走向,对我们研究和分析社会科课程的发展与走向来说也非常必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