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活质量的指标建设及其现状评价》简介

《生活质量的指标建设及其现状评价》简介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周长城教授主持的“生活质量的指标建设及其现状评价”,是200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最终成果是同名专著。在系统介绍部分城市居民主观生活质量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主观生活质量进行理论和实证层面的探讨,寻找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客观维度与主观维度的结合途径,并尝试构建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
《生活质量的指标建设及其现状评价》简介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周长城教授主持的“生活质量的指标建设及其现状评价”,是200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最终成果是同名专著。它由周长城、Heinz-Herbert[德]、毛宗福、吴淑凤、殷燕敏、周运清、张雷声、张蕾、陈云、柯燕等合作完成,由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一、篇章结构

此专著共分为三个部分,共二十一章。第一部分,生活质量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共五章),对现有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总结与借鉴。密切关注国际学术界或国际组织关于生活质量研究的动向,并全面考察国际生活质量指标的构建中有关权重的设置和综合指标构建的方法。全面考察国内已有的相关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的成就与不足。第二部分,客观生活质量指标的选择与评价(共十一章),在原有构建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生活质量研究的最新动态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重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这一指标系统以客观生活质量指标为主,并依据此指标系统对当前社会的总体形势和具体的生活领域进行评价。第三部分,主观生活质量研究与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确立(共四章)。在系统介绍部分城市居民主观生活质量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主观生活质量进行理论和实证层面的探讨,寻找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客观维度与主观维度的结合途径,并尝试构建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总体研究上力求以适当的主观测量辅助客观测量,实现客观与主观、定性与定量的有效融合,力图构建主客观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质量评价体系。

二、基本内容

此书旨在把握现有国际国内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以社会资源供给与需求为重构客观生活质量评价的主要工具,重构我国客观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并考察我国主观生活质量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对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总体状况和不同领域的状况进行评估。

三、主要创新

此专著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上,同时强化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并推动其发展。

(2)从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构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既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成就,又体现城市居民对社会进步的体验与感受。

(3)与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时代理念相结合,从生活质量的角度来审视社会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强调研究的政策服务和导向功能。

四、社会影响

1.学术价值

此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学术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学术领域,丰富和发展了生活质量的理论研究和指标创建,揭示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住房医疗等因素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在宏观层面上厘清了中国生活质量研究的定义、内容和发展方向,对当前中国生活质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解决,为国内生活质量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2.应用价值

在社会政策层面上,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部门形成科学执政、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推动相关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关注民生,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缩小社会发展差距以及和谐中国的构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