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选择指标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关键的一步,不同指标的选取,可能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人才培养质量要满足个人、群体、社会各方的需求,是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结合,鉴于此,用来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也应当是综合性指标。经费投入情况和毕业生签约率可以同时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和投资效益评价指标。

(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指一组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表达评价要求的指标的有机组合,它是一个系统,评价指标的定义或量度设计应结合各高校不同的学科特点和规章制度等实际情况来进行,既要有一定的高度与难度,又要以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为佳,避免设计过高或过低。

1.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

选择指标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关键的一步,不同指标的选取,可能导致不同的评价结果。人才培养质量要满足个人、群体、社会各方的需求,是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结合,鉴于此,用来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也应当是综合性指标。所谓综合性指标,就是在分析高校投入产出的基础上,从人力投入、物力投入、财力投入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角度,构建较为通用、可靠的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相结合,基本指标与修正指标相结合,传统指标与现代指标性结合。

从教育系统论的理论分析,影响产出(包括质量)的因素包括教育投入和教育过程方面的因素。在构建综合性指标时,主要从教育投入和教育过程方面来设计具体评价指标,以衡量人才培养质量情况。教育投入要素既包括学校内部投入,也包括学校外部投入。一般来说,学校内部投入要素包括教师、管理人员、学生、设备、经费等;学校外部投入要素包括教育管理体制、政策和学生的家庭背景等。学校的投入还有有形投入和无形投入之分,有形投入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等;无形投入包括学校声誉、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等。教育的过程要素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管理等。

按照上述思路,从教育投入方面考虑,可以设计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教学经费投入、教学实验设备条件、学生的有效学习、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政策和学生的家庭背景等指标;从教育过程方面考虑,可以设计教学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指标。上述指标又可以分别归入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基本指标与修正指标、传统指标与现代指标中。经费投入情况和毕业生签约率可以同时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和投资效益评价指标。

2.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教育质量的高低受学校软硬件条件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莫过于师资力量。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伦·麦克迪尔米德指出:“一所大学的质量并不取决于它所拥有的教学大楼,也不取决于它的实验室和图书馆,虽然这些都很重要,但是决定科学研究水平高低的关键在人。”[5]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关键在于提供什么样的教师。教师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主体,教师的数量与质量是最为重要的教育投入,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必备条件。一所学校的生均教师数量,是保证学校质量投入的要素之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保证。就高等教育质量而言,教职员工的数量和水平,特别是教师的数量及其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高等教育质量的内部管理应当从保证教师的数量和水平开始。教师的数量方面,可以通过专任教师、实验系列教师、外籍教师等来反映,教师的质量方面,可以通过院士、高级职称教师、高学历教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中青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师、国家级与省部级教学名师等来反映。

第二,教学水平。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体现在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效果上,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成果是支撑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基础。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注重教学科研结合,加强教学改革研究,提高实践应用水平,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稳步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要紧密跟踪本学科领域的前沿进展,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教授课程内容紧跟前沿,联系实际。考量高校教学水平,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比较: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和教学管理队伍配备情况;教师教学获奖情况;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情况;教师承担科研项目情况;教师科研获奖情况;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教师指导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情况等。

第三,教学实验设备条件。教学实验设备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物质基础,属于硬件条件。从会计学的角度考量,教学实验条件包括土地、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各类设备、图书馆、校园网、运动场及体育设施等固定资产。如果高等学校拥有相对充裕的办学场地、各类功能齐全的教室、实验室,配备完善先进的设备、足够数量的图书、便捷良好的校园网,无疑能够很好地满足教学需要,能给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提供良好的条件,能满足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要求,能满足采集交流信息的需要。评价教学实验设备保障条件,具体可设置以下指标:校舍面积、建筑面积;教学用房、教室面积、教室座位;学生宿舍面积;实验室、实习基地数量;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教学用计算机台数;馆藏各类文献;校园网设施;各类运动场地面积、体育设施等。

第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学校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体系,积极倡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评价高校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量: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建设课程情况;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教改项目情况;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情况;公开出版教材及教材获奖情况;考试课程试题库(试卷库)使用情况;多媒体教学改革;双语教学的课程建设情况;教学实习及毕业实习基地场所情况;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情况;开放教学实验室情况等。

第五,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有效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捕捉、理解、梳理、记忆、掌握、迁移、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教师只传授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是不够的,应该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远比记住现成知识重要得多。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好坏,取决于兴趣、态度、热情、方法和习惯。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学习兴趣、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有效学习很难通过定量的指标来评价,只能通过定性的描述来衡量。

第六,教育管理体制。高等教育体制主要包括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招生和就业体制及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等几个方面。其中,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反映着高等学校与政府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教育管理体制最为关键的一环。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人民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高等学校管理模式,这对高等学校取得财政拨款产生着重要影响。不同主管部门、不同性质、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高等学校,能获得的财政拨款必然不同。同属教育部直属高校,西部高校获得的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显然无法与东部高校相比,有些学校甚至无法与东部地方高校相比。西部地方高校获得的财政拨款不仅难以与所在地部属高校相比,而且难以与东部地方高校相比。中央和地方院校生均拨款标准差距是现实存在的,地方管理高校中,东南沿海地区高校和西部地区高校生均拨款标准差距较大。部属高校较之地方院校更容易获得各类专项拨款,如修缮购置专项拨款等。同样是部属高校,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高校,其获得的专项经费拨款也有很大差距。财政拨款作为最重要的高等教育投入来源渠道,其多寡必然影响到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基础保障能力建设等各个方面,并最终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第七,就业和用人单位评价。就业率反映了毕业生被社会吸纳和接受的程度。就业率对于高等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通常把就业率作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向社会公布的高等学校教学状态数据指标中就包括了就业率。就业率也成为考生选择学校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参考依据。一般而言,就业率的高低与学校的教学质量存在着某种相关性,就业率高,说明学校培养的人才适合社会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成为衡量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晴雨表。以就业率为导向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及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建设人才,是今后一个时期高等学校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用人单位是指接受毕业生或有毕业生在该单位工作的部门。一般而言,非用人单位评价侧重于公众评价或舆论评价,也就是所谓的社会口碑,它是指社会、学生、家长对高校的认同情况,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高考学生报名情况来统计。相对于非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评价是一种内部评价,属于内涵性评价范畴,它是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的主体,可以从毕业生的道德规范、综合能力、业绩成就、身心健康等四个方面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