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其基础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系,前身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是国内最早进行技术创新研究的学术机构之一。在此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不久,国家就提出了开展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本书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其专著《区域科技论》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一、总体情况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其基础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系,前身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所,是国内最早进行技术创新研究的学术机构之一。此中心所依托的学科点于1986年批准为技术经济专业全国第一批博士点,1988年被评为该专业全国唯一重点学科点,2002年和2007年蝉联国家重点学科点,2004年11月获教育部批准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至今。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1.主要成绩

自批准为重点研究基地以来,此中心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咨询服务、研究条件和平台建设、体制改革等方面展开了全面建设,取得了有影响的成果,确立了此中心在国内技术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并为国外技术创新领域专家学者所知晓。此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2005—2010年共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余项(包括多项重点项目和国际重大合作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4项以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3项等。

以自主创新为例,在近年的研究工作中,此中心构建了中国自主创新的理论构架,提出创新壁垒论、创新实践论、创新意志论、广义轨道论、开放创新论和能力阶段论,均是创新理论的新拓展;认为高度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面临一系列创新壁垒;为中国产业和企业创造了突破创新壁垒的绕开、降低、化解、强攻的战略途径,如低端切入、成本创新、拆解—集成创新、合作创新、制造—服务融合创新等;发现了中国产业和企业“逆向创新”现象;揭示了自主创新的国际技术环境、国家创新系统、创新要素供给、自主创新的后发优(劣)势、自主创新政策等方面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提出了继承发扬产业和企业成功的自主创新战略路线和基于新形势的未来战略与政策主张。

2.主要经验

(1)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在此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不久,国家就提出了开展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落实这一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有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此中心发展的最大机遇。此中心自成立后,即展开了“什么是自主创新,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企业等”多个方面的基础性、原创性理论研究。

(2)紧密结合中国国情。现有的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前沿基本上是以发达国家为背景的。这些研究对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有借鉴意义,但尚缺少与中国实际结合、适于指导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的系统理论。因此,需要紧密结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并用以指导实践工作。此中心大力加强了政策研究,扩大了社会影响,为国家和行业重大决策和实际运作提供理论支持。

(3)紧抓研究队伍建设。此中心以研究队伍为核心竞争力,分三个层次建设研究队伍:核心层为专职研究人员,是相对稳定的精干队伍,研究工作集中而聚焦;紧密层为加入此中心的兼职研究人员,主要是校内外、国内外优秀研究人员;外围层为国外、国内较为松散的合作者。这3个层次互动且流动,联合且开放。同时,此中心大力加强与兄弟院校和国外著名大学以及研究机构的合作。尤其是依托本中心成立的CICALICS中国创新网络学术平台,为国内外学者交流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性支持,得到国内外技术创新学术界的一致好评。

(4)保障基础研究条件。此中心建立了以数据库为主的研究资源平台,以创新学术网络为主的外部联络的组织平台,以网站和学术期刊为主的学术交流平台。此中心还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和组织管理机制创新,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盟与合作,并选择有条件的合作伙伴,建设分中心。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1)谢伟教授和吴贵生教授合作在本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Research Policy发表了中国大陆学者独立在该刊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Differences between Learning Processes in Small Tigers and Large Dragons:Learning Processes of Two Color TV(CTV)Firms within China”,被哈佛商学院引为教学资料,英国Sussex大学引为教学资料和案例资料,获2003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高建教授等主持完成7次大样本创业调查,积累的创业活动系列样本达9000多个,专家访谈样本近1000个,建成国内能进行区域创业研究最丰富的数据库,发表了系列《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成为国际上研究中国创业的权威性报告,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3)傅家骥教授等撰写的代表性专著《技术创新学》。该书是密切结合中国实际编写的一本系统探讨技术创新的学术专著,是探索建立“技术创新学”新学科的一次尝试。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创新的概念、作用及支持体系;技术创新过程分析;创新过程的管理等。本书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

(4)吴贵生教授关于区域科技的研究,被科技部认为是开创性的研究。此研究成果被采纳在国家“十五”科技规划和北京市科技规划中,获200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其专著《区域科技论》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吴贵生由于在这一领域的成就,被聘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区域科技发展”专题组副组长。

四、“十二五”建设思路

此中心确定的“十二五”战略目标是:积极探索新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取得突破;建立中国自主创新理论,作出国际学术贡献;巩固国内领先地位,进一步提高国际知名度,向国际一流迈进。

1.组织机制建设

本着高效、简洁、顺畅的原则,以矩阵式结构为基本组织方式,少数精干人员相对固定与多数人员流动相结合;以多方位的激励为运作机制手段,形成既有压力又宽松和谐的创新研究氛围;融合中心现有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开放中心的研究项目,吸引本领域的国内外研究人员,推进体制、制度、机制、管理创新,探索和完善新兴的、可行的运行模式和机制。

2.研究队伍建设

将重点培养各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学术骨干,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适度扩大规模。同时,吸引和鼓励中青年骨干参加此中心的重点项目研究;鼓励中青年骨干申请国家各类基金项目和国家重大计划项目;鼓励中青年骨干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合作,承接相关咨询项目;鼓励和支持中青年骨干出国进修。

3.科学研究项目

加强基础性、原创性研究,继续对基于中国实践的创新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开拓新领域,响应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新型产业的国际趋势和国家战略,为技术创新学科发展未来的再次跨越提供基础和支撑。加强政策研究,扩大社会影响,为国家和行业重大决策和实际运作提供理论支持。扩大和加深国际合作,提高研究的国际化水平,提升国际影响力。

4.条件平台建设

建立以数据库为主的研究资源平台,规划完善现有的两个数据库建设项目(中国技术创新数据库和创业调查数据库),持续积累数据,每年发布调查报告。结合CICALICS和AIE(创新与创业国际学术会议)建设,扩大学术交流范围、频次,并向深度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