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价值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活动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千秋伟业,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结晶。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好,就会大力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遭遇严重挫折,也会使马克思主义理论黯然失色。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开展了蓬勃多样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活动。

三、千秋伟业: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价值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千载华章”,其价值绝不是仅供人们获得某种精神品味,最为重要的在于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活动,达到改造世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学说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的实践价值。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是每个社会主义者必有的觉悟和责任

第一,马克思主义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了开展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是人类社会进步历程中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要完成这一宏伟大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无产阶级的行动。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许多杰出人物提出过各种各样社会变革方案,以寻求建立美好社会制度的途径,但都因其缺乏科学性而不能指导无产阶级获得真正解放;甚至在非科学的理论指引下,使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步入了歧途,遭受挫折和失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武器。它从总结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经验中来,又必定能回到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实践中去,给无产阶级指明前进的道路和方向,引导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创立后的一个半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尽管走得很不平坦,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只要各国的无产阶级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不动摇,最终必将赢得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彻底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规律,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为之而努力奋斗。但是这一规律在实际运行中并不是直线推进的。人类历史的发展就像一条历史长河,有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奔腾,也有碰到峭壁险滩时的滞流或洄流。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认清前进的方向,坚定发展的信念;不管人类社会的发展多么曲折蜿蜒,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长河的一种基本流向,这种社会发展大趋势是不可改变的。只有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人们才能获得坚定不移地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动力。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比较顺利、呈现高潮的时候,不至于被胜利冲昏头脑,盲目乐观,骄傲自满;在世界社会主义遇到艰难险阻、陷入低潮的时候,也不至于被挫折吓破胆,灰心丧气,裹足不前。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理论品质,它为人们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激励人们不断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推向前进。

第三,马克思主义为每个社会主义者提供了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它可以使每个社会主义者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乐观向上的态度来对待社会、对待事业和人生。它帮助人们确立远大的奋斗目标,采取健康有益的行为方式,树立坚韧不拔的毅力,为人类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实现自身的价值目标。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才能增强人们干社会主义事业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增强人们辨别是非的能力。社会是个大舞台,各种思想和行为都会在这个大舞台上表演出来。人们崇尚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但不同思想修养的人往往对真善美和假恶丑有着不同的评判标准。怎样才能确立正确的评判标准和提高分辨能力呢?这就要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行动指南,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以是否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进步为最根本的标准,来衡量人们的言行,从而崇真弃假,兴善除恶,扬美抑丑;克服真假不辨,善恶不分,甚至以丑为美的不良现象,切实使真善美的东西大行于天下,人心纯正,世道昌明!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对各国无产阶级和所有劳动人民推动社会进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同时它也要求各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在革命或建设实践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它的指导作用更有力,更直接,更见实效。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历史进程,由于受不同国家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必然会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不能把革命导师的某些论述教条化;而应以他们的思想为原则指导,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前进,开辟新的发展路径。特别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必然会有自己的某些特殊表现。这些特殊表现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形态论述的本质内容,但又不是那种理想社会图示的简单仿造。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已申明,他们不打算给未来社会设计既成的方案,只是揭示它的一般发展规律和总的发展目标。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应当把研究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点,既要坚持革命导师所作的社会主义建设一般规律的论述,又要结合本国国情,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规律,包括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规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的有机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活动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千秋伟业,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结晶。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好,就会大力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遭遇严重挫折,也会使马克思主义理论黯然失色。当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出现这样那样的挫折是难免的。但是只要人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地认真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去办事,就可以尽力避免挫折特别是重大挫折的发生,就可以把挫折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越是在马克思主义实践遭遇严重挫折的时候,越是需要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信心和决心。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开展了蓬勃多样的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活动。现存社会主义国家根据本国国情,大力进行改革开放,探寻适合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新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工人群众及其政党也针对各自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调整活动战略,争取更有利的发展条件和实践成效。俄罗斯和东欧各国的工人政党认真反思以往的经验教训,在挫折中奋力新生,谋求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复兴。可以说,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活动正方兴未艾。

伴随马克思主义实践活动的推进,国际性的研究交流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探索马克思主义实践新路的大会也不断举行。1992年,在葡共的倡议下,法共、西共、希共、葡共、意大利重建共及塞浦路斯人民进步党聚会里斯本,举行了“西欧左翼论坛”。会议就苏东剧变的严重后果及新形势下西欧共产党应如何开展斗争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协商。之后,“西欧左翼论坛”又分别在米兰、马德里、雅典、赫尔辛基、柏林等地举行。该论坛现已成为西欧各国共产党协调立场、加强合作的一种非正式国际组织。1993年5月,由印共(马)倡议,在印度西孟加拉邦的首府加尔各答举行了有20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参加的“当代世界形势和马克思主义有效性”的国际研讨会,会议确定的目的就是,表达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反击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进攻和捍卫社会主义的愿望。1993年10月,俄、美、意、荷、丹麦等国的一批社会主义学者集会于莫斯科,召开了“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者国际联合会”会议,明确提出:到21世纪,“隧道的尽头将是社会主义的复兴”。1996年4月在美国的纽约召开了1500多位社会主义者参加的大型研讨会,会议主题是“欢呼乌托邦:对社会主义的再展望”。同年7月,英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在伦敦召开了有6000多人参加的“马克思主义大会”,就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问题、全球化危机问题进行了讨论。1998年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发起在巴黎召开了“纪念《共产党宣言》150周年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了《共产党宣言》现实意义等问题。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自1995年9月始,由隶属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当代马克思》(Actuel Marx)杂志发起,联合法国十几家与马克思研究相关的刊物及世界上30多个国家近百家同类杂志和研究机构,在巴黎举办每三年一届的“国际马克思大会”。现已分别于1995年9月、1998年9月、2001年9月、2004年9月、2007年9月举办了五届。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国际影响。这些国际性会议的召开,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和实践活力。

真理之树长青。我们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在学习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不断研究马克思主义,在研究中获得马克思主义的教益;不断实践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注释】

(1)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9页。

(2)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60页。

(3)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1894年春夏),《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2~83页。

(4)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1849年底—1850年3月底和1850年10—11月1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62页。

(5)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1894年春夏),《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