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自己的方式进入历史

以自己的方式进入历史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晚年毛泽东对这个新住所情有独钟。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区发生强烈地震,波及北京,北京居民纷纷搭起了抗震棚暂住。地震后的几个小时,中央考虑到毛泽东的安全,决定把他转移到防震性较好的“二○二”去住。毛泽东晚年的很多重大事件发生在游泳池。1974年5月29日,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在游泳池书房会见马来西亚总理后,与毛泽东握手告别。正是在这次会谈中,毛泽东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号召联合起来反对霸权主义。

4.以自己的方式进入历史

从丰泽园沿中海西岸北行不远,就到了游泳池。游泳池始建于民国初年,原来是露天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露天游泳池南边建起了一座室内游泳池。从室内游泳池正门进去,是一个不大的过厅。过厅往北是游泳者的休息大厅;过厅右侧有一居室,最初是毛泽东更衣的地方,有时他也在这里办公。1966年8月毛泽东由菊香书屋搬到游泳池,按着毛泽东的要求和安排,这间居室成为毛泽东的卧室和办公室,休息大厅则成为他的书房兼会客室。

img323

中南海游泳池

晚年毛泽东对这个新住所情有独钟。1971年“林彪事件”以后,经中央批准在中南海外面为毛泽东建造一处住所,住所很快就建好了,房子的质量很高,外观也很气派。但毛泽东一直没去住过,连看都没去看过。由于游泳池是建国初期盖的房子,建筑物基本上是木质结构,再加上是公共场所,年久失修,房屋的确陈旧,因此,又有人动员毛泽东搬回菊香书屋去,但也被毛泽东拒绝了。后来经中央同意,在距游泳池很近的地方,又为毛泽东盖了栋新房屋“二○二”,毛泽东知道后仍拒绝过去居住。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区发生强烈地震,波及北京,北京居民纷纷搭起了抗震棚暂住。地震后的几个小时,中央考虑到毛泽东的安全,决定把他转移到防震性较好的“二○二”去住。毛泽东是在睡着以后被警卫中队的战士用担架抬搬到“二○二”去的,醒来后毛泽东执意要回去。但他得知这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决定后只好作罢。毛泽东在这里度过了他最后的40余天。

搬到游泳池,一个重要原因是游泳方便。毛泽东自小喜欢游泳,但长征到陕北后,身处黄土高原,没了中流击水的环境,加上戎机紧迫,没了闲庭信步的宽余,毛泽东就没再下过水。进北京后,毛泽东第一次游泳是1954年在清华大学的室内游泳池,是保健医生带他去的。后来毛泽东称,他真正学会游泳是在这一年,3个月不间断,每天晚上都去,把水的脾气研究清楚了。毛泽东这样总结游泳的好处:游泳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不想事,让大脑好好地休息。吃安眠药、散步、看戏、跳舞都不行,就是游泳可以做到的,因为一想事就会下沉,就会喝水。

img324

毛泽东与尼克松在中南海游泳池书房纵论天下

毛泽东晚年的很多重大事件发生在游泳池。在游泳池的书房里,毛泽东会见过访问中国的第一位美国总统尼克松。当他握住尼克松的手时,第一句话就是:“我说话不太利索了”。尼克松在日记里将这次握手描绘为“最为感人的时刻”,当毛泽东伸出手时,“我也伸出手,他握了大约1分钟”。当时在场的基辛格说,他曾让哈佛的学生阅读毛泽东的著作,毛泽东作了一个表示反对的动作,但尼克松说:“主席的著作推动了一个民族的进步,改变了世界。”毛泽东回答他:“我没有改变世界。我只是改变了北京郊区的几个地方。”

img325

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周恩来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

img326

1972年9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日本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中)和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右)

img327

1974年5月29日,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在游泳池书房会见马来西亚总理后,与毛泽东握手告别。3天后,周恩来住进了医院。这是毛泽东与周恩来最后一次合影

在尼克松之后来到游泳池书房会见毛泽东的是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毛泽东问田中角荣和周恩来:“你们吵完了吗?争吵对你们有好处。”田中角荣回答:“我们进行了友好的会谈。”毛泽东继续说:“只有通过争论才能成为真正的好朋友。”田中角荣谈到了他所经历的11次大选,在这些选举中他在大街上发表了许多演说。毛泽东对田中角荣说:“在大街上讲话是件费力的工作。请你保重。”

img328

1973年毛泽东在中共十大主席台上

后来,毛泽东又在这个书房里,会见了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正是在这次会谈中,毛泽东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号召联合起来反对霸权主义。与美国人交了朋友的毛泽东,在反对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上,态度并没有改变。

在游泳池,毛泽东批准了邓小平恢复工作的决定,后来又作出了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定。

上述看起来矛盾的决策,或许能够从一个侧面说明发动“文化大革命”既不是一种老年心理失常,也不是毛泽东的革命道路必然和难免的终极。

在更多的时间里,毛泽东发自内心地相信他开辟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独特的新道路。但他最后似乎对“文化大革命”失去了信心。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回忆:“爸爸的内心是孤独、寂寞的;爸爸的内心也是很矛盾很复杂的。”在1976年6月13日的那次谈话中,毛泽东接着说:“这两件事都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了。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了’。”毛泽东带着这个忧虑,带着内心的孤苦寂寞离开了这个世界。留给后人的,有他未竟的事业,还有对他本人的评价,留下了一个永远也难以说尽的毛泽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