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爱弥儿的教育

爱弥儿的教育

时间:2022-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真正的教育并不等于扼杀,因为扼杀虽然更为简单,而且更容易做到,但是这种毫无建设性的毁灭,除了将人变得更为不堪之外,并没有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过任何正面的作用。

所有事物在没有经过人为加工之前都是完美无缺的,但是经过一番雕琢之后,它便失去了往日的灵性和光彩。不过,人们往往喜欢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经常将苹果树种在沙土里,并期望树上能够结出茄子。他们希望能够在夏天吃到冬天才能够收获的果实,而在冬天又用温室培养只生长在夏天的蔬菜。人们不愿意根据时令和四季规划自己的生活,却总是希望大自然凭着他们自己的心情安排阳光和温度。

人们普遍缺乏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他们为了取乐或者发泄自己郁闷的心情而虐待自己的家畜或者宠物。他们将欣赏丑陋的东西当作审美,而对大自然的美丽却视而不见。对于一个事物自然的状态,他们总是因为那过于粗糙而嘲笑它,并且依据自己的喜好将原本具有自然美的东西修剪成他们自己心中的形象。总之,对于一切自然的具有天性和灵性的东西,他们都要踏上一只脚,在将所有的东西都颠覆一遍之后,再赋予这些东西干瘪的躯壳。

因此,人类每天都在做着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不过有一件“扼杀”天性的事情人们做得对,那就是对于人的教育。众所周知,人类是最不完美的一个物种,他们自出生之后就没有获得比其他的动物更多的天赋,反而凭借他们天生的本事很难社会中生存下去。也正因此,如果人类没有后天的教育和训练的话,那么他们也就会变成一个毫无教养和才能,无法立足于文明社会的人,这样的人不仅活着没有丝毫的希望,而且也不可能在文明社会当中有生存下去的机会,更不要说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了。

但是,真正的教育并不等于扼杀,因为扼杀虽然更为简单,而且更容易做到,但是这种毫无建设性的毁灭,除了将人变得更为不堪之外,并没有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过任何正面的作用。然而,看看我们的现实吧,我们每天都在扼杀而不是对人进行教育。当权力、权威、偏见、虚荣、攀比、范例,以及各种规则、规矩和社会制度都强加在一个人的身上时,这个人已经连呼吸都变得非常困难,他的天性已经被彻底扼杀,这还能谈得上什么成长,谈得上什么教育呢?

因此,那些心地善良而具有智慧的母亲们啊,我向你们的良知呼唤,请不要受那些舆论的压力,而将刚刚出生的孩子置于令人窒息的环境之下。当你们已经知道那条奴役之路并不适合孩子的成长时,为什么不尽力让这棵脆弱的小树苗远离那糟糕的生活方式呢?请母亲们用最为正确的方式精心照料这棵幼苗吧!如果你们真的用尽自己的心血将它浇灌的话,那么这棵树苗一定会成长为参天大树,最终结出累累硕果。

成为母亲的时候,你们需要考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自己的孩子筑起一道高高的围墙,将那些并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流言蜚语阻挡在围墙之外,以此来保护孩子弱小的心灵。别人作为旁观者只能帮助母亲们画出围墙的大致面积和所处的位置,但是亲手搭起围墙的栅栏的人只能是孩子的母亲。母亲们必须时刻牢记一个真理,那就是在这道你自己亲手筑起来的围墙当中,你必须亲自对孩子进行培养,孩子才能像小树一样发芽。只有不断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才能够长大成材。

试想一下,即使一个孩子天生神力且身体极为强健,但是这个孩子并不知道如何使用这种力气,那么他就只能将这宝贵的天赋浪费在攥拳和破坏上。这对于孩子的天赋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浪费,而且也会给别人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并且让那些希望向孩子提供帮助的人误以为他并不需要任何帮助。这种对孩子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会让他们一生都活在孤独和悲愤当中。他们并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也丝毫没有使命感。他们只是在浑浑噩噩地活着,毫无方向感和羞耻感。如果一个人真的就这样荒废他的一生的话,那么这不仅是令人遗憾的,而且是令人悲哀的。而造成上述悲剧的结果,则是孩子的母亲没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

婴儿是脆弱的、不完美的,看到在襁褓中挣扎的婴儿,我们或许会不由自主地对婴儿产生喜爱。但这种喜爱不仅是我们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源于我们对弱小生命的同情。的确,人类的婴儿时期漫长而痛苦,但是如果人类没有这婴儿时期,那么人类这一物种或许早就已经作古了。正是因为我们天生就是脆弱的、不完美的,所以我们才需要其他人对我们给予帮助和鞭策。正是因为我们生来在这个世间就是无依无靠且无助的,所以我们才需要别人给予我们力量,使我们得以渡过生活的难关。正是因为我们自出生开始就是愚昧的,对于外界是没有判断力的,所以我们才需要接受教育,使我们能够变得睿智,从而能够辨别这个世道的是非曲直、善恶忠奸。也只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人类才能够摆脱自身的蒙昧状态,让我们天生就有的缺陷得到弥补,让我们不断向完美的自己进发。

对一个合格公民的教育并不是从他懂事之后才开始的,自婴儿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对婴儿的教育也就开始了。人们必须从出生开始就不断接受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并且获得一种能力,即随着时代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自己进行调整。如果人没有这样的能力的话,那么人类也早就灭亡了。因为人类相比于其他动物而言,并不具备生理上的优势,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人类仅有的自然天赋也被消耗殆尽了,所以从出生之后就接受教育,并且获得成为合格公民的能力非常必要。

每个人自出生之后都是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刚刚出生的人类十分脆弱,愚昧、柔弱、笨拙,几乎不在我们的生活环境当中占据任何优势。正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和训练不断增强我们的力量,获得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的能力。除了教育之外,人类没有一种途径能够获得强健的体格,以及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能力。教育虽然内容庞杂,不过当我们对教育的内容进行梳理和细分之后,我们发现教育基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从大自然当中得到的教育,从我们所经历的事情和所触及的事物当中得到的教育,以及从我们周围的人身上所得到教育。

从自然中获得的教育、从事物中获得的教育以及从他人身上获得的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类型将贯穿于我们的一生。就人类的个体而言,受到良好教育的标准是: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以及人的教育,不论在教育目的上还是教育目标上都能够趋于一致,并且这三类教育能够相互配合。只有教育达到了上述程度,我们才能说一个人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接受了这种良好教育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在我看来,那些被称作学院的公共性教育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并不能算作真正的教育,那些根据一般认识就将这些机构当作教育机构的人是可笑的。此外,我也不认为学院机制能够被称为教育机制,因为学院机制的目的与教育的目的完全是南辕北辙。这种教育机制与教育机构只能培养出一类人,即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人表面上对任何人都会彬彬有礼,并且表现出一副乖孩子的模样,但实际上这些人的内心却极为自私和险恶。

现有的教育机制和教育机构之所以无法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公民,甚至连一个合格的人都无法培养出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并没有将来自自然的教育、来自人的教育以及来自事物的教育运用于所谓的教育当中。每个人的成长都要依靠这三种教育的作用,如果这三种教育发生了冲突,或者根本就没有参与到教育当中来,那么这种教育必然是失败的,而在缺乏上述三种教育的环境当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们,即使是他们自己都不会对他们自己满意。相反,如果这三种教育能够和谐共存,那么学生们不仅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同时也能够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在来自自然的教育、来自人的教育以及来自事物的教育当中,来自自然的教育并不完全受人的支配,这就像人类自认为可以征服自然却永远也无法摆脱自然规律的束缚一样。而事物的教育虽然相比于自然的教育而言更加可控,但是我们也只是在某些方面能够支配事物的教育,而无法完全让它在教育中发挥稳定作用。相比之下,只有人的教育能够完全被人支配,并在孩子的教育当中起到主要作用。但是,这种看似能够完全支配的现象实际上也是一种假象,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控制孩子身边人的行为举止,如果不能够对孩子周围人的言谈举止进行控制,也就谈不上完全支配人的教育了。

基于此,实现来自自然的教育、来自人的教育以及来自事物的教育的和谐共存是一种理想状态,而真正实现来自自然的教育、来自人的教育以及来自事物的教育的和谐统一是小概率事件,它不但需要运气,而且需要恰当的方法。我们应当对这三种教育设计出正确的目标,这种正确的目标所指的并非是人的目标或者事物的目标,而是自然的目标。因为在来自自然的教育、来自人的教育以及来自事物的教育当中,自然的教育是最不可控制的,而来自自然的教育、来自人的教育以及来自事物的教育又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来自自然的教育对来自人的教育以及来自事物的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是,“自然”这个词并不准确,因此我们在探讨来自自然的教育之前,必须要对自然进行定义。有些哲学家认为,自然无外乎是习惯的另一种叫法,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事实上,许多习惯并非人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当中被迫形成的,而后天被迫形成的习惯并不能够将天性扼杀掉。例如,一棵竖直向上生长的树木如果受到外力的阻隔可能会发生弯曲,但是一旦这棵树木获得了重新向上生长的机会,那么这棵树就会挣脱原有的束缚继续按照它的天性奋力向上生长。人作为自然界当中的生物同样如此,当一个人在恶劣的环境当中生活的时间长了,他的身上也未免会沾染上一些恶习。如果这个人长期待在这种环境之下,那么他的恶习会越来越强。但是,只要这个人的本心没有被泯灭,那么当他摆脱那个恶劣的环境之后,他就会慢慢恢复到他的本来状态,而他曾经的恶习也会逐渐消失直至无影无踪。事实上,教育的本质的确是习惯的养成,只是这种习惯并非是违反人类天性的习惯,而是与人类的本性相互吻合的习惯,这种习惯就叫作自然,而这种教育也就是来自自然的教育。

人作为具有灵性的生物,天生就对外部环境具有感知能力,并且受到外部环境的不断影响。于是,我们生来就会基于自己的感知与理性对我们所面对的所有事物进行判断,并且选择我们以何种事物作为自己前进的方向。这种基于感知和理性的选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这种事物能不能给我们带来快感;其二,这种事物是否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其三,这种事物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以及他们对于幸福的定义。

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理性思维会越来越发达,对于外部事物的认知越来越敏锐,对于幸福的渴望程度也会越来越强。不过,我们的理性、智力与认知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而人对幸福的渴望与对幸福的定义也会逐渐发生变化。比如,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对公理和正义的渴望,但是随着自己的心性发生了变化,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每个人心中对幸福的定义就变成了:只要事物对自己是有利的,那么这种事物就是好的,就是正确的。相反,如果一种事物对自己不利,哪怕它符合公理和道义,那么人们也会认为这种违背良知的事情是幸福。但是,当人们对于幸福的认知还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之前,它还是所有事物得以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在的自然”。

如果来自自然的教育、来自人的教育以及来自事物的教育能够真正达到相辅相成的话,那么人的教育和发展就不会产生问题,但是如果来自自然的教育、来自人的教育以及来自事物的教育之间发生了冲突的话,我们应当如何处理呢?当我们在对人进行来自自然的教育、来自人的教育以及来自事物的教育时,如果我们不是为了自己的成长,而是以满足他人的愿望为最终目标的话,那么来自自然的教育、来自人的教育以及来自事物的教育就一定会产生根本上的矛盾,而不可能最终达成一致。

实际上,人性并非天生就是光明的,其中既有善的因素也有恶的因素。绝大多数人由于生活范围的狭窄,生命长度的短暂,以及自身见识的短浅,并没有从更高的境界以及更远的视角看待事物的能力。因此,这些人只会为自己的蝇头小利考虑,而不惜破坏公共利益,违反公共规则。如果他们在他们自己的小圈子当中能够获得一己私利的话,那么这些人是不会在乎外界的大环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更不会在乎如果自己所在的小圈子所做的事情违反了公共利益,那么其他人是否会深受其害,甚至看不到如果他们经常这样做的话,最终受到伤害的只能是他们自己。因此,当每个人都自私地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自己身处的小圈子的利益的话,那么他们就会与社会大环境渐行渐远。例如,一家三口乘着飞驰的马车在巴黎的街头横冲直撞时,他们的心中只是想着他们自己的小家能否迅速到达目的地,却从来不管街上那些遵守规则的人的死活。这种自私自利的做法最终只能导致社会的瓦解,以及人类的毁灭。

因此,我们在培养合格的公民时,一定要尽最大努力避免我们的培养对象陷入短视与自私的深渊。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当然是人类的权利,但是一个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不应当侵害到其他人的权利,更不能通过损公肥私来实现自己的生存权与发展权。也许有些人会认为,既然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当中,其他人都是自私的,那么我为什么要将公共利益放在心上呢?因为只有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存在的时候,我们所处的社会才能够赋予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我们所处的国家才能够给予我们最大的保护。试想,斯巴达作为小城邦为什么能够统治数以万计的雅典人呢?因为相比于沉迷于辩论和争斗当中的雅典人而言,斯巴达人将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同胞视为最高准则。如果没有一个斯巴达人愿意为了自己的国家流血的话,那么斯巴达三百勇士的传奇就不会存在了。因此,虽然我们所处的社会风尚或许并不尽如人意,但是每一个公民作为国家的基石,如果能够依据契约社会赋予他们的义务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与国家权益的话,那么我们的社会风尚才能最终得到改变。

良性的社会制度能够创造良性的社会秩序,而良好的社会秩序则能够产生好的社会风尚。不过,这并不是说只要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就一定能够出现好的社会风尚。因为,不论是多么完善的社会制度都需要人去遵守和执行,如果公民作为个体,他们是自私的,他们的道德是败坏的的话,那么即使由上帝来创造社会制度,人间也只是地狱而已,不会产生任何光明和希望。因此,生活在契约社会当中的公民首先应当遵守自己所在社会当中的规则,用自身的行为教育和带动周围的人。并且,法律也应当让那些不遵守规则的人付出比他们获得的利益多得多的代价,让他们只要受到一次惩罚就会终身牢记不敢再犯。只有这样,自私的大多数才能由一个个零散的个体成为一个共同体,并在这个共同体当中由一个狭隘自私的人,成为一个契约社会的合格公民。

当个体融入一个良性集体当中时,他们的本性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恺撒和屋大维虽然战功赫赫,但是在众多罗马公民的眼中,他们只是众多公民当中的一分子而已。同理,当佩达勒特想要参加斯巴达的三百人会议而被拒绝时,他心中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鸣不平,反而为了履行公民的义务而默默离开。上述这些人不仅仅有一颗公平正直的心,而且也向所有人证明了他们是合格的公民。

曾经在斯巴达有一位老妇人,她的五个儿子都上了前线当她家里的奴隶回来时,老妪焦急地向奴隶询问前线的胜负。当奴隶告诉她,五个儿子已经全部战死时,老妇给了奴隶一个耳光说:“该死的奴隶,我问你的是这个问题吗?”奴隶再次回答:“斯巴达胜利了!”老妇人并没有为死去的儿子伤心,而是为国家的胜利而欣慰。她立刻跑到了斯巴达的神庙当中,为了斯巴达的胜利而祈福。这位老妇人为所有的公民做出了表率,她才是一位合格的公民。

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如果他还是将自己当作是一个单纯的个体,不顾及任何人的感受,只在乎自己的得失的话,那么这个人不仅无法在社会当中生存,而且无法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因为他的头脑被私欲冲昏,很难辨别出什么是有利于他自身成长的因素。如果一个人总是在社会公共利益和自私自利面前表现得犹豫不决,而且当私利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出现冲突时永远选择私利,那么这个人便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甚至他连一个人格健全的人都称不上,而这种人一生只能苟延残喘而已,并不会做出哪怕一丁点儿成就,也不会为社会做出任何贡献。

一个人要想做出成就,就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并将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良知和社会公理相统一。人在良知与公理的规约之下,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履行那些自己应该去做的,而拒绝做那些不符合良知与公理的事情。我希望能够用良知与公理要求自己的人大量出现,因为只有这样社会风尚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因为只有这样公民才是真正的公民。如果契约社会当中出现大量的不合格公民的话,如果人们普遍不能够将自己的良知统一到自己的实践当中的话,那么契约社会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

为了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我们首先应当让他成为人格健全的人。自然与社会制度并非处于冲突状态,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他必须具有良知和高尚的品德,能够独立运用理性思维对事物进行判断,这样的人才具备成为合格公民的条件。同样,只有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我从未听说过一个极端自私的,经常对那些具有高尚品德的人进行嘲笑,经常将自己的利益置于社会公共利益之上的人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为了将一个人培养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进而让这个人成为一名合格公民,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

社会教育的本质是公共教育,也就是国家对于公民的教育。我认为,那些荒谬的学院式教育不能够被称作公共教育或者社会教育。学院式教育的做法和目的正好与社会教育和公共教育相反。学院式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工具性技能的养成,但是人并不是工具,将人作为工具进行教育,这本身就违背自然法。而且,学院式教育的畸形也让它们并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人来。因为那些人从小成长在功利环境之下,所以他们表面上处事周全,实际上易怒而且行事残忍。当别人没有触碰到他们的利益时,他们的表现或许会像一个合格的公民,但是当他们认为自己的利益被侵犯,或者觊觎别人的利益时,他们就会撕破伪装的面具,露出锋利的獠牙。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接受过学院式的教育,所以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有那种矛盾和恶习。有些人并不想生活在这样的学院式教育环境当中,但是如果他们脱离了这种主流教育,那么他们就会孤立于社会之外,最终无法在社会当中生存下去。因此,这种矛盾和缺陷将伴随我们的一生,让我们在踟蹰当中不能够向正确的方向前行,最终既无法成为合格的公民,又不能实现我们自己的目标,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除了社会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是人成长的重要环节。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虽然都是教育的种类,但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同。社会教育更加接近于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而家庭教育的本质则是自然教育。如果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只是为了实现他自私的目的的话,那么这种教育不仅对于社会而言毫无意义,而且在这种教育环境当中成长起来的人也会成为社会隐患。但是,如果能够有一种教育将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结合的话,那么个人与公意之间的矛盾就能够被很好地解决,社会风尚也会更加淳朴而和谐。而家庭教育作为能够将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的一种教育,将对人的教育和发展起到积极而巨大的影响。

家庭由个人组成,而且也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一个人在家庭当中成长,首先就要学会和家庭成员相处。如果一个人在家庭当中也难以生存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不会具备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在一个家庭当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孩子则是父母的影子。如果一个孩子的父母是合格的公民的话,那么孩子也可以经常受到正面的影响。如果一个孩子的父母就是极端自私的人的话,那么孩子也很难有太多改变。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出于私心,也因为自己对孩子有抚养义务。这种关系就是典型的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相统一的关系。如果父母善于教育子女的话,那么孩子将在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当中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自然人。

不过,对一个人进行培养是一件极其艰巨而且复杂的事情,如果没有适当的方式,那么我们很容易将一个人以教育的名义引向歧途。事实上,最好的教育方式既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将人关在繁文缛节的牢笼当中。一个良好的教育方式,一定是在保留人的良好天性,并将其发挥到最大限度的同时,用后天的手段将人天生便带有的恶习改掉。就像驾驶一艘小船一样,如果这艘船逆水而行,那么我们就需要将方向掌控好,在躲过激流暗礁的同时保证船能够快速而平稳地前进。如果这艘船遇到了暴风雨,那么我们最为正确的做法就是赶快将船锚抛下避免翻船。

当一个社会的秩序稳定下来之后,每个人在这个社会当中的位置也就会变得稳固,而且很少发生变化。但是,每个人如果想在这个社会当中取得一席之地,那么这个人就必须具备在社会当中生存和发展的才能,而这种才能只能通过教育获得。不过,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目的也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在社会当中谋得一个位置,因为如果他接受教育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取得一席之地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会成为一个工具,而一个工具是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的。

因为,孩子的父母如果仅仅是为了给他在社会当中谋得一个位置,那么就必须让子女的经历和自己的经历没有任何区别。只有这样,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才能有意义,否则这种教育不仅仅对子女的成长没有意义,而且会造成孩子从小便对一些人或者事物存在着偏见。因此,仅仅为了让孩子谋一个位置而进行的教育实际上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在埃及,孩子是无法选择职业的,因为孩子自从他出生之日起就必须继承父亲的身份。但是,现在的社会环境与那个时候埃及的情形已经非常不同了,现在的社会虽然也存在着阶级,而且也出现了阶级固化的现象,不过每个人在阶级当中的位置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没有一位父亲可以保证孩子在接受了与自己相同的教育,并且经历了与自己大致相同的事件之后,他就能够继承自己特殊的位置。

人人平等是自然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人类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根本任务就是在社会当中争取到一个相对平等的生活环境。一个人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那么他就很有可能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他在选择了自己的社会角色之后,就会主动承担起完成这样的角色相应的职责和义务。事实上,我对于一个人长大成人之后将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并不关心。我更为关心的是,这个人是否在从事他父母的职业之前就学会了如何面对这个世界,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以及如何在这个世界当中生活。

如果我是一名教师的话,那么我在对这个学生进行教育之前,并不会对这个学生今后在社会当中的职业进行设定。我教育出来的学生可能是一名官员,也可能是一个战士或者教士。但是,我更为看重的是,我的学生首先应当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不论他在什么样的境遇之下,他都能够谨守做人的本分,并且履行一位合格公民所应当履行的职责。不论他在社会当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他合格公民的身份是固定不变的。

假设一个人生来在社会当中的位置就是无法改变的,那么这种教育对于他来说也是有好处的。因为这个人经过长期的教育,已经具备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阶级的变化而变化的能力,并且能运用这种能力在社会当中谋得一席之地。即使教育也不能够使他的身份有所改变,那么至少他作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可以少犯很多错误。

不过,人生当中充满了无数让人无法预料的事,影响这些事情的因素既有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有我们自身的条件。我们正身处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也正是因为我们处于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更加应当将自己的孩子投入到这激流当中。如果一个孩子每天生活在家庭的温室当中,那么他一定会在这个时代当中碌碌无为,这是个多么愚蠢的做法啊!这样被束缚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是可怜的,他们并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于外部环境也一无所知,只要他们稍微有点行动,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跌入万丈深渊。我并不想让新生儿承受这样的痛苦,但是基于一个合格公民的责任,我必须告诉他这样的风险是存在的。

教育者的工作不仅仅是将孩子保护好那么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与独立行动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社会当中保护自己。我们要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让他们学会在逆境和绝望当中生存。让孩子在面对这种境地时,能够做到宠辱不惊,并且迅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能够摆脱困境。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可以让孩子在冰天雪地的格陵兰或者炎热的马耳他磨炼他们的意志。

即使我们拼命研究使孩子长寿的方法,但是最终没有哪个人可以做到长生不老,也没有一个人能够抗拒自然的法则,在这个世界上永远生存下去。因此,相比于避免让孩子死亡而言,教会孩子如何生活更为重要。活着的意义不仅在于饮食男女,更为重要的是有所成就,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要达成这一目标就要不断接受教育,使我们的身体、感官以及才能可以相互配合,最终获得我们实现人生意义的能力。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我们能够活多长时间,而是我们在有限的生命当中能获得多少对于生命的感悟,能够为这个世界创造多少永恒的价值。

如果我们仅仅将自己的生命限定在对声色犬马的追求上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变成物质的奴隶,经过教育所获得的智慧和知识也将变成偏见。不幸的是,我们所处的社会正是以物质为最终追求的,周围的一切都在限制着我们的天性,让我们的良知变得扭曲。作为文明社会当中的一员,作为一个保存着良知的人,我们无疑是悲哀的。而那些早已被世道异化了的人们,他们则用麻木而卑劣的心面对着他们所看到的一切,在度过了毫无意义的一生之后,结束了他们的一生。所有的人都无法摆脱这种奴役状态,我们身在其中,并在这种状态当中结束自己的生命。

自一个婴儿出生开始,他便被裹在襁褓里,四肢被捆得动弹不得。而他去世之后,又必须钉死在棺材当中。可以说,从生到死,人的一生都活在禁锢当中。因此,自从人类脱离了原始社会之后,他们就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如果他们要行使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的话,那么他们就必须融入社会当中。不过,只要一个人作为一个社会人出现,那么他就必须受到习惯和公约的摆布。

我曾听一些医生说,如果一个新生儿想要长得漂亮,那么父母就必须经常按揉婴儿的脑袋。令人发指的是,这种荒谬的说法竟然被许多父母接受,并且在很多地方被不停实践着。然而,那些被经常按揉头部的婴儿在长大之后却往往不如那些自由生长的婴儿长得漂亮。造物主将每一个独特的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之后,他就获得了自由生长的权利。不论一个孩子长成什么样子,如果不去和任何一个人对比的话,那么他又怎么会有美与丑的区别呢?就像被按揉头部的婴儿反而会生得丑陋一样,那些妄图将新生儿按照既定的模子塑造的父母们,他们得到的结果往往会与他们所追求的结果相反。

人自从降生到了这个世界上之后,他们就可以凭借自己的本能和意志支配他们的身体。但是,大自然赋予人的权利却并没有被父母尊重。因为,孩子在出生之后就被襁褓束缚起来,他们的四肢动弹不得,腿必须伸得笔直,而手则被固定在身体的两侧。婴儿的头也不能随便移动,必须朝着同一个方向。婴儿的肌肤也接触不到任何阳光,他们的身体被一层层的衣服裹得严严实实,丝毫不能挪动自己的身体。

正是因为婴儿自从出生之后,他们的身体就被这样束缚着,才使得他们的运动天赋和成长动力全部被扼杀在了摇篮当中。在裹得严严实实的襁褓当中,婴儿想要探索这个世界的好奇,想要快速成长起来的努力全部被消耗殆尽。这些备受保护的婴儿反而比那些自由生长的婴儿发育得更为缓慢,即使他们成年之后他们的身体也是非常羸弱的。

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本来应该是快乐的,但是他们因为束缚却比在母亲腹中痛苦得多。从那些襁褓婴儿的哭声当中,我并没有看出他们对于来到这个世界上有什么可欣喜的。我们为了防止孩子畸形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是看看那些被困在模子当中的婴儿吧,他们在长大之后不再健康和美好。这种做法反而给婴儿的成长造成了困扰,那些被小心翼翼照料的婴孩最终能够成为杰出人物的少之又少。

这些生长在束缚当中的婴儿,他们不仅身体不健康,而且人格上也不见得健全。这些人从小生长在一帆风顺的环境当中,经不起任何的挫折和不顺。他们的性格乖张,而且脾气也往往非常不好。即使遇到一点小小的问题,他们也会感到无所适从。因此,生活对于这些人来说无异于受苦。他们不仅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而且难以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相比于那些带着镣铐生活的犯人而言,他们虽然具有人身自由,但是生活更为痛苦。但是,这些不幸的人又无法挣脱这些枷锁,他们除了感到压抑和苦楚之外,没有任何办法。

毫无疑问,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哭。这并非因为伤感是人类的天性,而是他们自出生之后就遭到了无情的束缚,生活中的锁链捆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生活在囚笼当中的他们怎么会不哭呢?他们除了用号啕大哭来表达他们的痛苦之外,又有什么方式能让他们排遣心中的苦闷呢?人们只能用哭声来表达不满,除了这一种方式能让他们表达出自己心中对自由的渴望之外,已经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让他们在这个压抑的世界上透一透气了。请不要苛待那些掉泪的人,因为如果我也处在与他们一样的境地,我会比他们哭得更加厉害。

如果要避免上述悲剧的发生,那么婴儿的亲生父母就必须亲自履行养育儿女的责任。如果孩子自出生开始就无法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的话,那么他们的成长很可能会遭遇重大挫折。有些父母因为懒惰或者出于无知,将养育子女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保姆。虽然保姆并不一定会虐待婴儿,但是她们并非是婴儿的亲生母亲,往往会做出与自然的实践习惯相反的事情来。并不是所有保姆都有做母亲的天性,因此她们为了图省事便将婴儿裹在襁褓当中。保姆并不会去想那时婴儿的心情,所以也就没有对婴儿采取正确做法的习惯。只要主人不会惩罚她们,保姆们就会只把婴儿放在一边,而不去管他们。为了敷衍主人,保姆们必须做出一副假装对孩子关爱的样子,只要孩子的身体不出现任何毛病,或者遭受任何伤害,那么保姆们就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即使她们的做法会让孩子产生无法化解的痛苦,或者让孩子身体虚弱乃至于人格出现缺陷。

如此一来,母亲将婴儿交给保姆之后就在城市当中寻欢作乐,而不去关心自己的孩子。保姆们用对待奴隶的方式对待孩子,虽然为她们自己省去了很多事,却十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那些将孩子丢在农村当中只顾自己开心的母亲们,我不知道她们的心中是否存在着愧疚,但是她们这种根本不管孩子死活的做法,一定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保姆除了需要照顾婴儿之外,还有繁重的工作需要去做。当保姆们忙碌起来时,她们就会将孩子像丢一包垃圾那样扔到角落里。只要保姆自己的工作没有忙完,孩子就会被放在角落当中不管不问,即使他们号啕大哭也无济于事。被保姆这样对待的婴儿,他们的手脚被带子捆得死死的。系在胸部的带子不仅让他们无法动弹,而且由于血液无法流入孩子的头部,他们的脸色往往是青色的,而且非常安静。这时,保姆们往往会认为孩子安详地睡着了,实际上这些婴儿是因为耗尽了哭闹的力气,而在角落当中苦挨。我认为,这时婴儿的心中一定是非常痛苦的。

有些医学家认为,如果婴儿自出生之后就让他们自由活动的话,那么他们的身体一定会因为无法保持正确的姿势而畸形,而且会因为没有经受应有的训练而养成不良的习惯。这种说法很容易被一些愚昧无知的人认同,但实际上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婴儿在出生之后并没有足够的力气对自己造成伤害,只要他们觉得一个动作会造成他们的疼痛,那么他们就会立即改变自己的做法。而且,人类天生就具有保护自己的本能,婴儿阶段最接近于自然状态,他们是不可能自残的。小猫小狗并没有像人类一样,出生就被包裹在襁褓里,但是它们依然在健康成长。况且,婴儿的身体在出生之后显得非常柔弱而且笨重,他们的身体并不灵活,这样的身体条件就更不可能让婴儿自己伤害自己了。

想要改变这种束缚新生儿的做法,最根本的解决途径是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则必须由孩子的亲生父母来完成。孩子的母亲必须承担起亲自抚养孩子的义务,而不是将孩子甩给保姆了事。只有让孩子与父母之间培养出最为真挚的爱,这个国家才能够兴旺发达。家庭不仅仅是每个人的避风港,同时也是不良社会风气的堡垒。孩子嬉戏玩闹可以活跃家庭的气氛,在父母产生争吵时及时化解矛盾,从而让家庭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如果妇女们都愿意承担家务,而且到处充满了欢歌笑语的话,那么丈夫也会愿意经常回家团聚享受家庭生活。如果母亲能够担负起自己做母亲的责任,并且扮演好妻子的角色,那么丈夫也就能够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扮演好父亲的角色了。

不过,当下的社会风气正好与我们理想中的家庭生活截然相反。那些亲自抚养孩子的母亲们不断与不同意亲自抚养孩子的母亲们做着斗争。许多人不但不想履行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而且合起伙来反对亲自抚养孩子的行为。但是,也有一些母亲敢于站出来与这种歪风邪气辩论,并且义无反顾地履行着自然法赋予每个母亲的神圣使命。我希望这些母亲能够因为她们的正确举动获得相应的回报,并且用她们的伟大行为带动她们周围的那些母亲,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正义的队伍当中来。

我敢保证,那些履行自己抚养子女职责的母亲一定能够得到丈夫的呵护,得到她们所抚养的孩子的孝敬,以及众人的爱戴和敬仰。我敢保证,这些母亲能够战胜她们在分娩时的痛苦,并且不会因此留下任何后遗症。我敢保证,将来她们一定会成为所有女人的榜样,而她们的行为也会被所有女性效仿。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不仅父母有抚养子女的义务,子女同样具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孩子的行为受母亲的影响最多,母亲是什么样子,那么孩子就是什么样子。只有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父母对他们有养育之恩,并且让孩子从小爱自己的父母,孩子才会在长大之后履行自己应当对父母履行的义务。如果父母与孩子的血肉亲情并没有因为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而得到加强的话,那么这种情况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退。这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刚刚起步就已经宣告失败了。

过于溺爱将与对孩子毫不关心起到相同的效果,最后都会因为违反自然法而产生负面效果。如果父母不能够成为孩子的榜样,反而让孩子成为自己偶像的话,那么在这种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仅弱不禁风,而且在心理上也会有重大缺陷。这种为了使孩子免于受到伤害的做法,对于孩子来说反而是一种伤害。如果父母从小就让孩子在温室当中生长,不让孩子了解现实社会中残酷的生存法则,不让孩子体验艰辛的生活,那么孩子很有可能成为纨绔子弟或者社会的祸患。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看似让孩子远离了风险,但实际上是把更大的风险藏在了他们的生命当中。父母对孩子的照料过于精细,这让他们自小便失去了抵御风险的能力,让他们还没有进入社会就已经成了废人。

希腊史诗当中,忒提斯为了让她的儿子阿喀琉斯刀枪不入,每天都捏着阿喀琉斯的后脚跟将他放在冥河当中淬炼。这种做法看似非常残忍,但实际上是对孩子最大的关爱。每天在冥河当中浸泡的阿喀琉斯练就了一身铜皮铁骨,最终成为希腊战神。反观我们现在的母亲呢?她们对待孩子的做法简直比忒提斯残忍得多,她们将自己的孩子每天浸泡在温泉当中,看似是对孩子的关爱,实际上是摧毁了孩子的生存能力。这种做法好像是在保护孩子,但实际上是将孩子推向了万丈深渊。在溺爱中生长的孩子,不仅各种细菌病毒会钻进他们的身体,让他们终生病病恹恹,而且糟糕的性格也会让孩子很难被社会接受。

让孩子们在自然的环境当中成长吧,让他们的肌肤迎接阳光的洗礼,让他们的耳朵聆听自然的声音,让他们的眼睛欣赏自然的美景,让孩子按照自然的方式前进吧!大自然会用最为合理的方式对待孩子,它会让他们在严酷的环境中得到应有的锻炼,让他们感受到什么是意志的力量,让他们体悟到什么是奋发向上的精神。

孩子在换牙时或许会发高烧,甚至无法进食。他们在闹肚子时,或许疼得浑身抽搐。当他们患上肺炎时,或许会变得难以呼吸。当细菌和病毒侵入他们的身体时,他们或许会备感煎熬。当多血症侵扰他们的血液时,他们或许会生不如死。当他们全身起满疹子时,他们或许会感受到生命是如此难熬。但是,当他们挺过这一个又一个生命的难关之后,孩子的身体会变得更加强壮,他们的意志会变得更加坚强。当他们开始独立生活时,他们在儿时所经受的锻炼就会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

这就是让孩子从小接受自然法则历练的好处,自然法则对孩子的爱远远胜过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我们必须遵守大自然的法则,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的话,那么不仅毁掉了孩子的前途,而且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如此浅显的道理却不被很多人理解,他们依然要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事实上,温室里的危险要远远大于大自然中的危险,如果我们认为将孩子束缚在自己身边就能够让孩子免于危险的侵害的话,那么这就大错特错了。

无数的实践证明,娇生惯养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死去。看看那些活跃在巴黎各个沙龙里的纨绔子弟吧,他们有哪个是身体强壮的呢?我们应当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下生存,虽然这会冒一定的风险,但是只要父母们尽到自己的义务,将孩子看管好,不让他们去做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那么大部分风险都是可以避免的。相比于让孩子养尊处优而言,让他们尽情地在大自然当中释放自己的活力对于他们的成长更有好处。

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要着重培养孩子承受压力和磨炼的能力,同时还要锻炼孩子强健的体魄,让他们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生活,既能够承受凄风苦雨的侵袭,也能够禁得住饥饿和劳累的打击。相比于将自己的孩子泡在温泉里而言,合格的父母还是把孩子浸在冥河里吧!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仅仅把目光局限于眼前,而是应该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父母不应当在孩子面临苦难的时候再对孩子采取救济措施,而是应当在苦难来临之前将孩子训练出应对苦难的能力。

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错的,他们没有让孩子在社会中独立生存之前就对孩子进行训练,而是让孩子在幼年时尽量避免磨难,这样当他们在具有理性的判断能力之后,也没有办法面对那些磨难。这种教育方式是十分失败的。合格的父母不应当对孩子采用这样的教育方法。事实上,每个人在生活当中都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将与痛苦相伴终身。例如,父母在抚养子女时虽然会得到子女为父母带来的快乐,但是操劳和心烦同样会给父母带来痛苦。相比于成人而言,孩子们所遭受的痛苦多是身体上的痛苦,而很少有心理上的创伤。孩子所遭受的痛苦,与成人在社会当中遭受的痛苦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我认为,只有悲观和抑郁的念头才会让人产生绝望的情绪,而诸如感冒、痛风等身体上的痛苦并不会让人产生轻生的念头。当一个人看到婴儿被病痛折磨时,他的内心一定会充满了对这个婴儿的同情。其实,最应该同情的人恰好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所遭受的这些苦难,有哪一个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呢?

当婴儿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时,哭声充满了整个产房,并且在整个婴儿时期,他们也都只能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制止婴儿的哭声,对他们采取了打骂的方式。有时候,我们又去逗婴儿笑,好以此让他们止住哭声。于是,我们不是打他们就是逗他们,不是让他们服从我们,就是我们服从他们。我们与婴儿之间只有命令与服从命令的关系,而没有任何可以折中的余地。这样,原本天性自由的孩子就会在头脑当中形成一种奴役和支配的观念。他们在话还说不清楚的时候,就已经会对别人发号施令了。他们在路还走不稳的时候,就已经会对他们的主人毕恭毕敬了。当他们还没有在头脑当中形成是非观念,还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错的时候,就已经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殚精竭虑了。

人们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将这些原本违反孩子天性的观念灌输到孩子幼小的心灵当中,却在他们长大并因此犯下种种罪行之后向世人宣布,这些都是人的天性。如果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在这种环境当中成长,那么不出十年的光景,他们就将变成这种错误教育的牺牲品。如果父母在孩子还没有形成理性思维的时候,就向孩子的头脑当中灌输这些概念的话,那么孩子的一生都将笼罩在这样的阴影之下,他们不但不能够自由的成长,而且彻底丧失了自己的天性。

之后,长期在这种环境之下成长的孩子上学之后,老师会用像他的父母一样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学校当中的老师们在开学的第一课当中就会要求孩子们守规矩,并且对老师唯命是从。如果孩子们无法做到这些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受到最严苛的惩罚。在课堂上,老师们只是向学生灌输各种在实际生活当中用不上的知识,却从来不教导学生如何认知自己,如何选择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经过父母和学校的教育之后,孩子就变成了一个心理畸形的人。他们是比他们更加弱小的人的暴君,也是比他们强大的人的奴隶。他们似乎知道很多知识,但是对自己的生活束手无策,并没有办法解决实际问题。他们的心灵无比脆弱,身体也显得弱不禁风。这些人在家庭或者学校当中也许不能完全暴露他们的缺陷,但是只要他们进入社会,那么他们的弱点就会全部暴露出来。他们在处理事情上往往会显得愚昧无知又高傲自大,种种不良习惯使他们一事无成甚至危害社会。于是,人们看到这种人之后,就会抱怨社会风尚的倒退,以及人性的堕落。但是,这不正是我们自己的行为教育出来的吗?如果我们按照孩子们的天性对他们进行教育,并不会出现这么多不合格的公民。

想要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我们就必须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努力保持孩子的天性。而且这种保持天性的努力应该贯穿始终不能放弃,直到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也必须坚持,如果稍有放松,那么努力就会前功尽弃。如果孩子的母亲在孩子的生活当中扮演的是保姆的角色的话,那么父亲的角色就应该是孩子的老师。如果孩子父亲的才能并不算出众,那么至少他应该有足够的热情来弥补他能力上的不足。而一个没有热情的父亲,即使他的能力再强,那么他也无法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经常看到父亲以种种理由推脱教育孩子的责任。他们有各种事情要去做,而这也导致他们将尽到父亲的义务放到了最后一位。对于这些父亲的做法,我们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因为当母亲们都不愿意抚养自己的孩子时,父亲们逃避教育子女的义务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当中,孩子多半会被送到寄宿学校上学,这样他们会认为自己是父母的负担,从小就有了脱离家庭的想法。而离开家庭的孩子,他们失去了父母的爱,也不知道如何去爱别 人。

在这样的家庭当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即使回到家庭当中也会与父母和亲人显得十分生疏。他们在表面上彬彬有礼,但是与任何人都不亲密。在这种状态之下生活的孩子很容易沾染上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样的孩子在成长当中就十分需要父亲的关爱和教育。一个做父亲的,当他生养了孩子的时候,还只不过是完成了他的任务的三分之一。

他对人类有生育人的义务,他对社会有培养合群的人的义务,他对国家有造就公民的义务。凡是能够偿付这三重义务而不偿付的人,就是有罪的,要是他只偿付一半的话,也许他的罪还要大一些。不能借口贫困、工作或忙碌而免除亲自教养孩子的责任。请你们相信我这一番话。“凡是有深情厚爱之心的人,如果他忽视了这些如此神圣的职责,我可以向他预言,他将因为他的错误而流许多辛酸的眼泪,而且永远也不能从哭泣中得到安慰。”这个有钱的人,这个家庭中如此忙碌的父亲,据他说,他是不得已才放弃他的孩子不管的,他采取怎样的做法呢?他的做法是,拿钱去雇一个人来替他完成他所担负的责任。但是,满身铜臭的人,你以为用钱就可以给你的儿子找到一个父亲吗?你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了,你给你的孩子雇来的这个人,甚至不能说是教师,他是一个奴仆。他不久就将把你的儿子培养成第二个奴仆。

一个好教师应该具有哪些品质,人们对这个问题讨论了很多。我所要求的首要品质是:他绝不做一个可以出卖的人。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是不配这些职业的。军人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那么,谁来教育我的孩子呢?这,我已经向你说过,要你自己。我不能教。你不能教,那就找一个朋友好了。我看不出还有其他的办法。“一个教师啊,是多么高尚的人!事实上,为了造就一个人,他本人就应当是做父亲的或者是更有教养的人。像这样的职责,你竟放心交给一些为金钱而工作的人。”我们愈是思考这方面的问题,就愈发现一些新的困难。教师必须受过教育,才能教育他的学生:仆人必须受过教育,才能为他的主人服务。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体会学生的心理活动,而教育程度也必须不断加深。把孩子交给一个连他本身都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培养,又怎能培养得好呢?

这样一个难得的人,是不是找得到呢?这我是不知道的。在这堕落的时代,谁知道一个人的灵魂还能达到多么高尚的程度呢?不过,我们假定这样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是找到了。那么,就先要考虑他应该做些什么,我们才能希望他是怎样的人。“我相信,我可以这样预先断定,即做父亲的人在认识到一个好教师的整体价值的时候,他将毅然决定不用任何教师。因为,他为了找到这样一个教师而花费的精力,将比他自己做教师花费的精力多得多。”因此,他愿意做一个朋友,也愿意培养他的儿子做朋友。这样就省得到其他的地方去找教师了,而且,大自然已经把教育的工作做了一半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