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爱弥儿的培养

爱弥儿的培养

时间:2022-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爱弥儿摔倒了,我并不会去搀扶他。而且,相比于那些整天被束缚的孩子而言,爱弥儿的心中感受到的是自由和快乐。此时,爱弥儿不仅身体变得更加强壮了,而且心智也变得更加健全,智慧随着年龄不断增长。由于爱弥儿的记忆力不断增强,他在童年时的感觉已经具有了延展性,并对他今后的生活产生影响。爱弥儿在此时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作为一个具体的精神存在,有了快乐与痛苦的感觉。

婴幼儿阶段结束的时候,爱弥儿就步入了童年阶段。进入童年的爱弥儿的哭声会越来越少,而他会说的话则会越来越多,直到他能够完全掌握自己的母语为止。在这一过程当中,爱弥儿逐渐用一种语言代替了另外一种语言。如果爱弥儿在感到痛苦时能够用语言去表达他在那一刻的感受,并且这种感受没有严重到用语言无法形容的话,那么他就不会再用哭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了。正因此,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没日没夜地哭泣,这并不是孩子出现了问题,而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出现了问题,或者孩子出现了持续不断的痛苦,而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

如果爱弥儿因为大喊疼痛而哭泣,那么我并不会立刻寻找到他的位置,并去抚慰他。正相反,当他不再哭泣时,我会上前查看他的情况。这样,爱弥儿就慢慢知道,用哭是无法命令大人的,如果他因为摔了跟头而哭泣的话,那么大人并不会立刻出现在他的面前把他扶起来。他必须首先依靠自己的力量挣扎着站起来,如果他的伤并没有那么严重的话。如此,爱弥儿便逐渐练就了刚强性格,而且他也不会再哭泣了。

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每次的哭声所表达的意思都是不一样的,他们会依据大人对于他们哭声的反应来决定自己在哭泣时的心情。通过长期的观察,我发现只要大人不在孩子身边,不论他们受到多么大的伤害,或者感到多么痛苦,他们也很少哭泣。他们哭泣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想要引起大人的注意,并且让大人满足他们的欲望。如果孩子磕伤了膝盖,或者擦破了皮的话,我并不会因为他们的受伤而大惊小怪,我会静静站在他们身后,而不会立刻上去伸以援手。当他们的痛苦逐渐消失的时候,我才会去安慰他们。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自己在摔倒之后爬起来,并且承担自己应当承担的后果。事实上,他们因为受伤所产生的恐惧,远远比他们受伤本身所遭受的痛苦更多。孩子在童年时,他们的理性虽然有所发展,但是他们依然会受到外界很大的影响。他们在受伤时并不能够自己判断受伤的程度,而是通过别人对他们的反应来判断自己的感觉。如果我对他们的受伤表现得若无其事的话,他们也不会将自己的伤放在心上。如果我对他们的伤表现得非常淡定的话,那么他们的痛苦也会随之减轻很多。如果我对他们受伤表现得惊慌失措的话,那么他们多半会号啕大哭,并且感到非常痛苦。只有在他们还小的时候让孩子不去在意那些小伤小痛,他们在长大之后面对那些更大的苦难时,才会表现得游刃有余。

对于爱弥儿,我并不会像许多父母照顾子女那样,将他照顾得无微不至,让他感受不到任何痛苦。正相反,我会用他能在童年所遭受的小困难去历练爱弥儿的意志品质。如果爱弥儿在他成长的过程当中没有经历一丁点痛苦的话,那么这一定是我教育工作的失职。一个孩子之所以会非常柔弱,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经受过伤痛的磨砺。但是,人生当中必然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伤痛,这是他们在童年时应当学会的第一条人生经验。而面对这终生都要遭受的痛苦,爱弥儿必须在童年就学会应对,并且让自己的意志逐渐变得强大。

有些父母用尽所有办法保护孩子,但是当孩子长大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在孩子童年时给予他们过度的保护,对于孩子而言是彻头彻尾的伤害。他们的孩子长大之后身体就会比其他孩子弱小。如果碰到一点点不顺利的话,那么他们就会陷入崩溃。如果他们感到有一点点痛苦,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结束自己的生命。此外,对于那些比他们更为强大的人而言,这些从小娇生惯养的孩子喜欢轻易屈从于他们之下。而为了转嫁他们心中对强者的不满,他们不会向那些强者挑战,反而会将自己的黑手伸向那些比他们更为弱小的人。

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有好为人师的习惯,我们将孩子当作自己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事无巨细的教育。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管孩子们是否天生就会做一些事情,而是不管不顾地教他们。然而,许多人还没有教育的智慧,他们无法分清什么是应当交给孩子的,而什么是不应当教给孩子的。于是,他们反复强调那些根本不需要教的东西,而对于需要对孩子给予引导的事情,他们反而置之不理了。

例如,每个人只要作为人类存在,那么他通过模仿和实践,将很容易学会走路。但是,我们每天都要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走路。那些保姆们恨不得将孩子拴在自己的腰带上,生怕孩子走路的姿势不正确。但是,看看那些每天被带着走路的孩子吧,他们走路的姿势反而歪歪扭扭。对于走路这个问题,我并不会像其他父母教他们的孩子那样,每天都让孩子不停地重复无聊的动作。我既不会给爱弥儿买学步车之类的工具,也不会让保姆每天教他走路。我会让爱弥儿自然地学会走路,让他自然而然地学会如何将一只脚放在另外一只脚的前面,以及如何更加有力地摆动自己的双腿。当路面坑坑洼洼的时候,我或许会扶爱弥儿一下,除此之外我不会对他进行任何干涉。

我同样不会每天都将爱弥儿关在屋子里面,而是让他在阳光之下尽情地玩耍。让他在树荫下尽情地奔跑和跳跃。如果爱弥儿摔倒了,我并不会去搀扶他。因为这正是我让他自由地在室外活动的原因。我要让他明白,摔倒是常有的事情,他必须凭借自己的力量站起来。当爱弥儿挣扎着站起来的时候,他也就明白了顽强的意义,而这种收获将比他摔倒的痛苦大千万倍。虽然这样的教育方式会让爱弥儿经常受点小伤,但是他的心灵是逐渐强大起来的。他逐渐学会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向外界求援。而且,相比于那些整天被束缚的孩子而言,爱弥儿的心中感受到的是自由和快乐。反观那些每天被管得死死的孩子,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抑郁,他们除了每天按照大人的指令行事之外,甚至无法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当爱弥儿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强壮的时候,他逐渐发现哭泣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且是一件非常没有意义的事情。当他的身心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成长的时候,他就已经不再轻易向外界求援了。此时,爱弥儿不仅身体变得更加强壮了,而且心智也变得更加健全,智慧随着年龄不断增长。他开始懂得如何更加合理地运用自己的身体,而不是胡乱使用他的精力。童年阶段的爱弥儿逐渐有了自我意识,他也开始寻求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由于爱弥儿的记忆力不断增强,他在童年时的感觉已经具有了延展性,并对他今后的生活产生影响。

爱弥儿在此时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作为一个具体的精神存在,有了快乐与痛苦的感觉。我们可以给每个人假设一个固定的年龄期限,所有人都有达到这个期限的可能性。但是,人的生命长度是最为不确定的,每一个人都不能保证在自己的生命当中会经历哪些事情。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一个人经历的事情很少的话,那么他们所拥有的生活经验也会非常少。而经验少就很可能让他们在面临危险时不知所措,从而深陷困境当中。因此,人在童年阶段的生活也是十分危险的。婴儿在出生之后的存活率非常低,一个村子里所有的新生儿如果有一半能活下去就非常不错了。

如今,人们为了让孩子从小就比其他的孩子占据更多优势,就强加给孩子各种各样的束缚。他们并不管孩子生活得是否痛苦,只顾着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为了让孩子在未来达到那些所谓的期望,我们牺牲了孩子的现在,让他们的心情无比压抑。当看到那些大人这样对待孩子时,我的心中就会觉得非常愤怒。也许我们的目的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对孩子的所作所为让孩子们变得郁郁寡欢,甚至失去了继续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的勇气。许多人对待孩子比对待囚犯还要严酷,他们让孩子在自己的奴役之下从事着繁重的劳动,这无疑是对孩子的一种戕害。而很多孩子就是在这样糟糕的环境当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他们的童年并没有任何快乐可言,而且他们本有的灵性也被消磨殆尽。我们不停地对这些孩子进行伤害,还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的前途着想。

试想一下,如今有多少父母将自己错误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而有多少孩子每天都生活在这种意志之下,不断被他们的父母摧残着?或许,在这种环境之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得到的唯一好处就是,当他们要离开人间的时候,不会对这样的人生产生任何的留恋。真正良好的教育不是将自己糟糕的脾气以爱的名义发泄在孩子的身上,而是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品行。让他们能够在自由和快乐当中度过自己的童年时光。请问,一个心智正常的人怎么会不留恋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呢?

孩子的童年时光如此短暂,我们为什么要打着爱的旗号将其仅存的美好剥夺呢?我们为什么非要让孩子的童年在痛苦当中度过呢?而且我们明明知道这段童年时光只要度过就会不再回来。那些负责任的父母,就让孩子们在童年享受他们的自由和快乐吧!因为没有一个人知道上苍会在什么时候将你们的孩子夺走。只要孩子们能够快乐地度过童年,那么就让他们尽情地玩耍吧!这么做的话,即使某一天孩子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么你们也不会因为自己没有让孩子享受到生活的快乐而追悔莫及。不过,我需要再次说明的是,让孩子享受童年的快乐并不是让孩子放任自流,更不是让父母逃避他们教育子女的义务。父母必须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让他们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同时让他们在童年时就掌握必要的知识和生活技能。只有如此,他们在成人之后才可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童年对于孩子而言,就像原始社会对于人类一样重要。孩子在童年时期的进步或许不如成年人快速,但是只要孩子在这个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他们在成长中一定会表现得比别人更为出色。我们除了要帮助孩子在童年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让他们改掉自身的坏习惯之外,还需要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只要孩子能够在生活当中严格遵守社会秩序,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视作他们的生命,并学会尊重他人的话,那么孩子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发展自己的天赋和才能。大人也绝不应该经常代替孩子决定自己的未来,更不能将他们变成一模一样的人。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天性的发展,而不是将孩子的天性彻底抹杀。

没有一个人能够感觉到绝对的幸福或者痛苦,幸福与痛苦作为人的主观感受,不可能体现在同一件事上。而随着人身体的变化,人的感受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不同的人在遭遇同一件事情时,他们所感受到的幸福与痛苦是不同的。那些经历过许多痛苦并成功将其克服的人,他们具有强大的意志,这些人能够从那些让人感到痛苦的事情当中看到幸福的影子。相反,那些软弱的人在遇到一丁点事情之后,就会觉得苦不堪言。不过,总体来说人生中的不幸总是多于幸福。因此,一个人的幸福程度是依据他所遭受的痛苦和他自己的意志来决定的。

实际上,不论幸福还是痛苦,它们都源于人的欲望。痛苦来自于他们想摆脱痛苦,而幸福则因为他们想要获得幸福。如果人们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的话,那么他们就会感到痛苦。因此,一个人如果想要感到幸福的话,那么他就必须将自己的欲望满足,并且有满足自己欲望的能力。人如何掌握开启幸福大门的密钥呢?有些人认为只要人没有了欲望也就没有了痛苦和幸福。也许少数人能够做到无欲则刚,但是大多数人并不能做到这一点。还有些人认为,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获取幸福的能力,那么我们就能够得到幸福。这种观点是更加错误的,因为人的欲望会随着人的能力的增长而增长,他们得到的越多反而想要的就越多。因此,只有让人的欲望与自己的能力达到平衡状态,人才有可能获得持续的幸福感。人在发挥自己的能力的同时,他们也满足了自己的欲望。这样,人才能够有序地生活,并且保持内心的平静。

起初,人的能力是极为有限的,他们的欲望也并不像现在这样大。只有人类越来越接近自然,人的能力和欲望才更加容易达到平衡状态,他们也就愈发容易得到幸福。当我们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少时,我们的苦恼也会随之减少。事实上,并不是因为我们缺乏了什么而感到痛苦,而是因为我们想要的太多。这个世界中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人的欲望没有边界。如果我们总是妄想得到那些超出我们能力之外的东西的话,我们必然会因此产生种种痛苦。

当然,除了人类共同承认的种种幸福之外,每个人对于幸福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实际上,除了疾病给身体带来的痛苦,以及良心上受到的谴责之外,人的大多数痛苦来自于人的贪婪。很多人说,这些道理不用别人说他们也都明白,但是即使他们能够明白这些道理,还是会沉浸在痛苦当中无法自拔。因此,我认为我必须要说一说如何去践行这些道理。

我们经常将一个人说成是弱小的,并且认为弱小是这个人的特点。实际上,人在降生之后并不存在什么强大与弱小的区别,弱小是一种生存关系。只要一种生物可以满足他自己的生存需要,即使它是一只蚂蚁,那么它也是非常强大的。相反,如果欲望是无穷大的,那么即使是上帝也应被认为是弱小的。与那些凭借自己的天性过着平淡日子的人相比,那些凭借自己贪婪的欲望一味蛮干的人是十分弱小的。如果一个人总是从事那些自己的能力无法做到的事情,那么这个人无疑是弱小的。而一个人如果能够审时度势地完成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话,那么他一定是强大的。

人的体力与精力都是有限的,而且并不会随着这个人的野心的增长而增长。如果一个人的贪欲总是比他的体力和精力大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会被他的贪婪吞噬掉。人应当向蜘蛛学习,它们从来不会离开自己的网的范围。同理,人也应当明白自己能力的极限,使自己处于一种满足的状态。所有的动物都要在自身的能力和生存欲望之间找到平衡点,但人经常成为例外,他们的能力有时候会无用武之地。正是由于人类是万物之灵长,他们会被置于如此尴尬的境地。

一个人如果足够明智的话,那么他就只需要用自己的双手生产他们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会再付出更多的时间来生产更多的奢侈品。这样人也就不会再觉得痛苦了,因为他们始终处于一种满足的状态,在这种状态当中,没有一个人会感觉到痛苦。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获得了非常多财富,那么他的贪婪并不会因为他现有的财富而受到限制。相反,他会想要更多的财富。因此,只有抛弃了自己所有的东西,才能够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其实,人类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并非来受苦的,因为人在降生之后并不能够感觉到痛苦与快乐的区别。人之所以痛苦,恰好来自于人类对幸福那无止境的追求。一个人如果能在自己现有的物质基础上安排自己的生活的话,那么我敢保证他一定是一个非常幸福的人。而且,这样的人也一定是一个正直善良的好公民,因为他并没有必要去做什么坏事,以获得他需要的东西,他已经对自己的生活十分满意了。不过,人类社会当中充满了诸多矛盾而荒谬的事情,人们对自己失去的东西往往比拥有的东西更为珍惜。当一个人正在失去生命的时候,他才真正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而当他把青春浪费的时候,并不懂得要去珍惜当下的时间。因此,老年人相比于青年而言,他们往往更为珍惜自己的时间。

人在年轻的时候,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在为今后的幸福生活做准备。殊不知,当他们已经年老体衰的时候,他们依旧没有感受到人生的快乐。所有人对于自己生命的热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并非所有人都知道,正是因为我们对生命热爱的程度,往往是我们的生命境遇所决定的。从人性角度来看,人类害怕死亡是因为人还有保留自己生命的能力。相反,当人已经没有了保护自己生命的能力的时候,他也就不会再惧怕死亡了。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即将结束,那么他的表现往往是非常平静的。

人自从拥有了理智之后,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盘算自己的未来。但是,绝大多数人并没有从自己现有的能力出发,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于是,人们想要的很多,但是能够做到的少之又少。正是这些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欲望,使我们做了很多完全没有意义的事情,而我们也每天挣扎在痛苦的边缘。我们的生命如此短暂,却要将我们的生命寄托在那些虚无缥缈的希望上,这种做法是何其愚蠢啊!实际上,希望是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的,但是人没有希望又无法活下去,所以人只能相互欺骗。在童年时,他们被告知自己只要长大就不会再有烦恼了;到了中年,又将希望寄托于自己在老年能够将所有的问题解决。然而,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当中,人一步步地走向了一事无成。

人们这种愚蠢的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这种愚蠢的危害也会越来越大。看看我们身边的那些老人吧,他们经常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斤斤计较。他们以为他们计较下来的东西能够永远被据为己有,但是在他们去世之后,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当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之后,我们都在想尽一切办法赚取那些根本就不属于我们的东西。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们要不断地提升能力,以增加存在感。我们的心态受到外界的严重干扰,哪怕是因为一点点的赞扬或者贬损,都会让我们感到欣喜若狂或者痛苦万分。看看吧,多少王室贵胄每天都在担心失去那些他们根本没有见过的土地?又有多少富豪为他们无法赚到所有人的钱而抱恨终身呢?

人类本性的迷失并非是因为大自然对我们的干扰。大自然只是让人们去观察自己生命的轨迹,当他们行将就木的时候再将谜底揭晓。试想,如果一个人自出生开始就知道自己生命的结局,那么这种生活还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出现呢?因为一切早就已经在意料之中了。生活中总是有这样一种人出现,他们的身体十分健壮,而且每天的心情也非常愉快。这些人就像阳光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给他人带去快乐的气息。只要别人看到他们,就会感到十分幸福。不过,一封信改变了他的生活。他被心中的噩耗吓呆了,他脸色苍白、呼吸困难,最终因为无法承受打击而昏倒。

当这个人醒来之后,他开始性情大变。每天神志恍惚大声哭泣,甚至乱摔东西、撕扯自己的头发,有时候像发了疯一样乱跑,有时候又浑身抽搐不省人事。这个人已经不再是个幸福的人了,他完全变成了一个蠢人。他收到的那封信并没有让他成为犯罪分子,也没有让他身患重病。但是,这个人所有发疯的举动都是由那封信引起的。试想一下,如果那封信寄错了地址,或者在写完之后就被人烧掉了,那么这个人的命运也许就完全不一样了。有人说,他原本的幸福就非常不真实,而他现在的痛苦倒是真实的。这个事实他只是以前没有察觉到,而现在察觉到了而已。

人们如果真的能把自己的欲望控制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将减少多少的痛苦啊!大自然在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之后,就已经赋予了他最为合适的位置。人只要坚守在那个最合适自己的位置上就好了,何必再有更多的期望呢?人作为大自然的儿子,一定不要试图与大自然相互抗争,这样只是在空耗生命而已。大自然赋予每一个人智慧和活力,并不是让人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神明,而是让每一个人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施展自己的才华。人只有在那个适合自己的领域当中,才会得到最好的结果,并享受本应该属于自己的自由和权利,如果超出这个范围,那么人能够得到的只能是幻想和虚名。

很多人认为掌权者的日子过得就一定比普通人更舒坦,殊不知当权力可以被舆论左右的时候,掌权者的行动就必会被舆论左右,而那个掌权的人也就被戴上了镣铐。如果他想要别人按照他的想法行事的话,那么他就必须按照别人的意愿行动,否则就必须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一个人想要控制一群人的话,那么他只需要控制住这些人的思想就可以了。只要这群人在思想上与掌权者保持一致,那么他们对于掌权者的命令就没有丝毫的抵抗能力。

当人的欲望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时,这个人就会陷入无尽的痛苦。因此,爱弥儿如果想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就必须学会只对他能力范围之内的东西产生欲望。爱弥儿所在的社会并没有因为它的发展而将每个人变得更加强大,而是让他们比以前更为软弱了。这个社会不仅剥夺了他们的权利和力量,更为严重的是让人们不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得到本来就应该属于他们的东西。这就是不论成人还是大人,都变得更为柔弱的原因。

经过童年时期的成长,爱弥儿已经12岁了。这个年龄的爱弥儿已经告别了感性为主的童年。经过了符合自然秩序的历练,爱弥儿的心智逐渐变得成熟,并步入了他一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爱弥儿的理性将逐渐形成。不过在进入理性阶段之前,我们要先回忆爱弥儿已经走过的路。

人的一生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标准来对人进行评定。对于处在童年至青少年阶段的孩子而言,评价标准应当被制订为健康活泼、身体强壮,各个方面的发育都非常完善。现在的爱弥儿已经不再是那个弱不禁风的孩子了,他聪明伶俐充满朝气。等爱弥儿再长大一点,他就可以运用他所具备的各种能力来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了。在这一阶段,无论将爱弥儿看成一个孩子,还是将爱弥儿当作一个成人,我的心中对于这个学生都是非常满意的。看到爱弥儿,我感到也回到了自己的青春时光,我每天都会被他的生命活力所感染,仿佛已经与爱弥儿融为一体。

忽然之间,一阵钟声响过,爱弥儿一切的童年情景都消失了。爱弥儿的眼睛中不再充满童真,他孩童般的笑容也逐渐收敛了起来。这时,一个满脸严肃的人抓住了爱弥儿的胳膊,他板着脸和爱弥儿说:“跟我来。”这个人将爱弥儿带到了一个房间当中,书籍充斥着房间的每个角落。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的童年已经结束,12岁的爱弥儿已经到了通过书本增长他的智慧的时候了。

一开始,爱弥儿并不适应这突如其来的转变,他依然怀念那个只有嬉戏打闹的童年时光。想着那些曾令他感到无限快乐的玩具,爱弥儿不禁流出了眼泪。他的心中似乎有着满腔怨气,而他并不敢哭出声音来。看到满脸怨气的爱弥儿,我并不感到惊讶。当一个人由自由自在的状态进入需要付出自己的汗水承担起一定责任的状态时,但凡是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感到心中不畅。于是,我开始对爱弥儿进行开导,并告诉爱弥儿他的人生已经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实际上,儿童时期是怎样消磨的,这个问题并不重要。其间乘隙而生的恶习并不是不可纠正的,而在这个时期养成的美德也许要晚一些时候才能产生效益。但是,就一个人真正开始生活的第一个年头来说,情况就不是这样了,这段时间并不很长,不够用来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因此,这段时间很重要,要求我们时刻加以珍惜。我为什么要坚持想方设法延长这段时间,其原因就在这里。庄稼要长得好,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要尽可能延缓作物的生长,使其发育虽缓而可靠。

要防止一个少年在没有余力做成人的时候变为成人。当身体成长的时候,精神也日益充实,使血液有精华,使肌肉有力量。如果这时候,让他的精力转向其他的地方,把应该是用来使一个人发育健全的东西用去培养另一个人,结果两个人都是那样的孱弱,大自然的工作也不可完成。“精神的力量也要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心灵和身体既然是同样的虚弱,所以也只能起到微弱的作用。”四肢虽粗壮有力,并不因此就使一个人有勇气和天才。

我认为,当沟通心灵和肉体的器官失调的时候,心灵的力量是不能随身体的力量而产生的。即使心灵和肉体的发育很匀称,但如果作为它们的动力的血液干涸,缺少那种使整个机器的弹簧都富有弹力的物质,则它们也只能在那里有气无力地运动。“一般地说,凡是在年轻时候善于保养,因而没有未老先衰的人,其精神的活力总是比那些一有精力就开始放荡的人多,为什么有品德的人通常都是比没有品德的人善良和勇敢,其原因之一就在这里。”没有品德的人之所以能显得英俊,不过是依靠他们有一些刁滑的小才能,这些才能,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叫法,虽然他们把它们叫作机智、伶俐和精明。只有在有品德的人的身上,我们才能看到睿智和理性发挥着伟大和高尚的作用,使他以他的良好行为,以及他的美德和确实有意义的事业而超凡出众,受到他人的尊敬。

做老师的人抱怨青年在这个年龄有一股火气,使他们变得不服管教,我看也的确是这样的。不过,这难道不是老师们自己造成的过错吗?当他们让青年的感官把这一股火燃起来的时候,他们岂不知道再也不能够叫它不燃吗?一位学究先生冷冰冰的说教,能够抹掉他的学生的心中所想象的那些快乐情景吗?就能够从他们心中消除那些折磨吗?就能够安定他们躁动的心吗?在通往他们所理解的唯一的幸福道路上遇到这些障碍,岂不使他们感到愤慨吗?如果在你还没有使他们懂得什么清规戒律的意义之前,就硬要他们服从,他们不把这种做法看成是一个存心折磨他们的人对他们的任意胡为和心怀仇恨,又看作什么呢?他们回过头来反抗和仇恨那个人,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我确实认为,一个人使自己平易近人的时候,就更能够得到别人的爱戴和保持表面的威信。不过,我还不太明白,你对你的学生保持这种威信有什么用处,因为保持这种威信的结果将促使他们产生种种恶习,而这些恶习,正是应该利用老师的威信去克服的。你这种做法,正如一个骑马的人为了制服一匹烈马,就使它去跳万丈悬崖。“青年时期的这一股火,不仅不是进行教育的障碍,反而正是靠了这一团火,才能使他所受的教育紧张地进行和圆满地完成。正是这一团火,使你在一个青年长得同你一般强壮的时候,仍然能够控制他的心。他最初的情感宛似缰绳,你可以利用它去指导他所有一切的活动。”他原来是自由的,而现在我却看见他被缰绳束缚住了。只要他无所爱,他就只从属于他自己和大自然的需要。一旦他有所爱了,他就要从属于他所爱的人。这样就形成了使他同人类开始结合的联系。

当你把他日益增强的情感导向人类的时候,不要以为“人类”这个词指的是所有一切的人,不要以为他懂得这个词的意思。不,这种情感起先只适于同他相似的人,而在他看来,同他相似的人并不是他不认识的人,而是那些同他有关系的人,是他一贯亲爱和不能不需要的人,是他清清楚楚地看出跟他有共同的想法和情感的人,是跟他同甘共苦的人,一句话,是那些在天性上同他显然一致因而使他倾心同他们相亲相爱的人。只有在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对他的天性进行了培养之后,只有在他对他自己的情感和他所见到的别人的情感经过反复地研究之后,他才能把他“个人”的观念归纳为“人类”这个抽象的观念,他才能在个人的爱之外再产生使他和整个人类视同一体的爱。

当他能够爱人的时候,他也同时能够感觉到别人的爱了,从而也就能够时刻留意别人的这种爱的迹象了。你是否看出你对他又有了新的驾驭手段?他还没有发现以前,你就在他的心上系上了那么多的锁链啊!当他睁开眼睛看看自己,发现你对他已经采取了种种措施,当他把他自己同他那样年纪的青年加以比较之后,把你同其他的老师加以比较之后,他岂不会有所感觉?我说的是他发现这种情形,所以不能由你去告诉他,如果你告诉他的话,他就再也发现不了了。“如果你认为你照顾了他,就硬要他服从你的话,他就会认为你是采取了先下手为强的做法,他就会在心里想:你表面上是无偿地帮助他,实则是企图使他对你欠一笔债,用一个他根本不同意的契约去束缚他。”尽管你说你要他做这做那完全为的是他自己,那也无济于事,因为,不管你怎样说,总而言之你是在强迫他,而且,是用你未经他的同意而做的那些事情去强迫他。当一个穷苦的人接受了别人假装给他的金钱之后,发现不管他愿不愿意,他自己的名字就因此登上了新兵的花名册,这时候,你会替那个穷人鸣不平,然而现在,你也要你的学生对他根本不接受的关心照料付出代价,这岂不是更不公平吗?

如果大家都少做施小恩而望厚报的事,则忘恩负义的人也就会少一些的。我们爱那些对我们做了好事的人,这是一个极其自然的情感!忘恩负义的行为不符合人的良心,不过,有趣的是:忘恩负义的人没有施恩图报的人多。如果你把你的东西卖给我,我就要同你讲价钱。但是,如果你先假装把东西送给我,然后才按照你开的价钱卖给我的话,你就是存心欺诈了:无偿的东西变成了无价的东西。一个人的心是只服从他自己的。你想束缚它,结果却释放了它;如果让它自由自在的话,你反而把它束缚得紧紧的了。当钓鱼的人把香饵放进水中的时候,鱼就游来了,并且放心大胆地停留在它的周围。但是,一旦它上了隐藏在香饵下面的钓钩,它就发现有人在拉鱼线,它就想逃跑。能不能说渔翁是施恩的人呢?能不能说鱼儿是忘恩负义的呢?施恩的人虽然忘记了受恩的人,但哪一个受恩的人把施恩的人忘记过呢?恰恰相反,他往往喜欢谈到他的恩人,他无时不亲切地想念他。当他一有机会对他的恩人效劳,用以表示他记得他的帮助的时候,他内心是多么高兴他现在能报答他的恩!而在他的恩人对他表示感谢的时候,他内心又是多么欢喜!他怀着多么兴奋的心情对他说:“现在,该我来为你尽我的力量了!这是出自天性的声音,真正的恩惠是绝不会被人遗忘的。

所以,如果说感人之恩是一种自然的情感,如果你不因你的错误而毁灭了这份情感的影响,那么,当你的学生一看出你对他的爱护照料的价值的时候,只要你自己不说有多大的价值,他是会感觉到它有多大的价值的,从而使你在他的心中拥有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的威信。但是,在你还没有牢牢地取得这种威信以前,万万不要向他自我吹嘘,因为这样做的话,反而使你得不到这种威信。夸你做了这样那样的事,等于是叫他不能容忍你所做的那些事。你不谈它们,反而使他能够记得它们。“一直到能够把他作为成人看待以前,根本不能把问题说成是他依靠你,而应当说成是他依靠他自己。

要使他乖乖地听你的话,你就要让他完全享受他的自由。你悄悄地躲开,使得他来寻找你。你采取始终只谈他的利益的办法,就可以在他的心灵中培养一种高贵的感人之恩的情操。在他还不能够理解以前,我不希望你告诉他说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好。如果你这样告诉他的话,他只能够理解为是你依附于他,只能够把你当作他的仆人。现在,他已经开始懂得什么叫作爱了,也懂得亲密的关系可以使一个人同他所爱的人结合在一起了。“因此,他将把你毫无间断地为他工作的那种热诚不再理解为奴隶的依附,而要理解为朋友的爱护了。”再没有什么东西比经过深刻认识的友谊的声音对人的良心有更重大的影响了,因为这种声音所传达的没有一样不是我们的利益。我们有时候也许认为某一个朋友的做法错了,然而我们不会认为他存心欺骗我们。我们有时候也许不采纳他的忠言,但是我们绝不会轻视他的忠言。

因此,我对爱弥儿的教育绝对不会像学院里的先生们那样,让他从一开始就对书本产生厌恶。我会让爱弥儿跟随在我的身边,将书本当中的知识在现实生活当中不断实践。当我们讲到地理学的时候,我不会让爱弥儿去背那些枯燥的地名。我会带他游历名山大川,让他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当我们讲到物理学的时候,他不必困在那些毫无用处的推演当中。我会给他讲解哥白尼、伽利略的智慧,让他在宇宙中遨游。当我们讲解数学的时候,这个令无数人头疼的科目不会难倒爱弥儿。因为,我们已经在盖房子的时候温习了几何,而在为家中的仓库盘点时研究了代数。文学和历史是爱弥儿最为感兴趣的科目了。他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声,那是他在自然中的感悟。他喜欢聆听那些古代英豪的光辉事迹,那些人是他成长的标杆。当然,哲学是最令爱弥儿痴迷的,因为他在接触到哲学之后惊讶地发现,原来所有的学科都是在按照哲学的轨迹运转。

书本和游历只是我对爱弥儿教育的一小部分,让爱弥儿迅速成长起来的是生活中的劳动。劳动对于爱弥儿来说并不是一件苦差事,他热爱劳动,因为爱弥儿明白自己不仅能够从劳动当中获得智慧,同时也可以锻炼强健的体魄。别看此时的爱弥儿只有十几岁,但是他已经成了村里非常出色的劳动者。他所在的地方会经常举行劳动竞赛,爱弥儿总是能够遥遥领先。那些庄稼汉见到爱弥儿的时候,总是会笑呵呵地向他竖起大拇指。爱弥儿不仅身体十分强壮,而且心灵手巧。钟表是现在最为复杂的机械了,但是爱弥儿凭借一双巧手,几乎可以修好任何钟表。他还经常会用自己所掌握的小知识发明许多小工具,这些工具被乡亲们应用到生产当中,往往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当爱弥儿长到15岁的时候,他就不能够经常待在家里了。爱弥儿会经常和我一起到工厂和田野当中调查,以此来感受真实的世界。他也和工人们在一起劳动过,并且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他看到那些没日没夜地在资本家的作坊当中劳动的工人时,当他看到那些离开父母被监工打骂的童工时,当他看到那些被机器切掉的手指时,爱弥儿的心灵被深深触动了,开始思考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开始质疑这个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他开始意识到他的使命是什么。

为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爱弥儿再次回到了书本当中。经过实践之后的思考才是真知灼见,经过触动的头脑才会变得敏锐。他从前在读历史的时候是通过人的欲念去研究人的,而现在进入了社会,他就要通过人的风尚去研究他们了,他将时常对人们所喜悦或厌恶的风尚进行思考。现在,他要对人类审美的原理做哲学的研究,他在目前这个时期正是适合于做这种研究的。因为,爱弥儿心中已经形成了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他开始懂得正邪善恶,并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审美能力。

“我们愈是要深入探讨审美力的定义,我们便愈糊涂,审美力是对大多数人对喜欢或不喜欢的事物进行判断的能力。”不然,你就无法明白审美是怎样一回事情。但不能因此就说有审美力的人占多数,因为,尽管多数人对每一件事物能做出明智的判断,但很少有人对所有的事物都是像多数人那样判断的。而且,尽管最大多数人的爱好综合起来就是良好的风尚,但懂得风尚的人是很少的。正如,尽管最共同的特点综合起来就是美,但美丽的人毕竟还是很少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问题并不是说:我们爱什么东西是因为它对我们有用,我们恨什么东西是因为它对我们有害。我们的审美力是只用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上,或者,顶多也只是用在一些有趣味的东西上,而不用在生活必需的东西上。对于生活必需的东西,是用不着审美的,只要我们有胃口就行了。正是这个缘故,我们要在审美方面做出纯正的判断是很困难的,而且好像是十分任性的,因为,审美力是听命于本能的,除了本能以外,我们是找不到它那样判断的原因的。我们还要区别它在精神的领域中的规律和它在物质的领域中的规律。在物质的领域中,审美的原理好像是绝对无法解释的。但需注意的是,在一切模仿的行为中,是包含着精神的因素的,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在表面上好像是物质的,而实际上不是物质的。我还要补充一点,审美的标准是有地方性的,许多事物的美或不美,要以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政治制度为转移,而且有时候还要随着人的年龄、性别和性格的不同而不同,在这方面,我们对审美的原理是无可争论的。

审美力是人天生就有的,然而并不是人人的审美力都是相等的,它的发展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一个人的审美力都将因为种种不同的原因而有所变化。“一个人可能具有的审美力的大小,是以他天赋的感受力为转移的,而审美力的培养和形式则取决于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第一,我们必须在好几种社会环境中生活过,才能做许多的比较。第二,还需要有娱乐和休闲的场所,因为在事业的往来中我们不是按兴趣而是按利害关系去做的。第三,还需要有这样的社交场合:在这种场合中,不平等的现象既不显著,偏见的压力也不太大,而且在这种场合中人们所追逐的是声色而不是虚荣。因为,在相反的情况下,一时的时髦将压倒人们的爱好,使他们在选择东西的时候,不问那个东西是不是他们所喜欢的,而只问它能不能使他们引人注目。

为了保持他健康和纯洁的审美力,我还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这乱糟糟的放荡的人群中,我要找机会同他进行有益的谈话,而我所谈的,始终是他感到喜欢的事情,我要很留心地使我所讲的话既有趣味也有教育的意义。现在是阅读有趣的书籍的时候了,现在是教他分析语句、欣赏口才和措辞的美的时候了。“为说话而学说话,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说话的用处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大,但是,对说话的方法进行研究,就必然会进而研究一般的文法。要学好法文,就必须学好拉丁文,必须研究这两种语言,并且把它们互相加以比较,才能很好地懂得说话的艺术的规律。

以上是我试图指出在愉快的闲暇时候如何选择真正的有趣的消遣,我们要玩就得按这种精神去玩,其他的一切玩法都不过是胡闹妄为和愚蠢且无聊的事情。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脱离了这些原则,不论他多么有钱,多么挥金如土,他也领悟不到生活的意义。毫无疑问,人们会反对我说,这样的娱乐法是谁都会的,照着这些办法去玩,就不一定非要有钱不可了。这句话,正是我要得出的结论。只要你想得到快乐,你就可以得到快乐。只因习俗的偏见,才使人觉得一切都很困难,把摆在我们眼前的快乐也全都赶走了。要得到真正的快乐,比在表面上假装快乐还容易一百倍。一个善于欣赏和真正懂得逸乐的人,是不需要有金钱的,只要他有自由和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就行了。任何一个身体健康、无冻饿之虞的人,只要他抛弃了他心目中臆想的财富,他就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富有的人了,这就是贺拉斯所说的“以中庸为贵”。

“金银满库的人啊,另外想一个使用你们财产的办法吧,因为在寻求快乐的时候,金钱是没有用的。爱弥儿所知道的东西并不比我所知道的东西多,但是,因为他有一颗更纯洁和健康的心,所以他在这方面的见解比我的见解还好些,全世界的人都不能不说他的种种看法是对的。”在这样消磨时间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寻找苏菲,可是找不着她。正是因为不应该很快就把她找到,所以我们才到我明明知道没有她的地方去找她。时间已经很紧迫了,现在是应该马上把她找到的时候了,以免他把另外一个女人当成是她,等到发现认错了人便后悔莫及了。巴黎,你这驰名的城市,你这闹闹嚷嚷、充满了乌烟瘴气的城市,你这以妇女不爱体面、男子不爱美德而著称的城市,再见吧!巴黎,再见吧!我们现在要寻找爱情、幸福和天真,我们离你越远越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