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本书的研究路数

本书的研究路数

时间:2022-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针对康德美学研究的现状,决定从康德美学体系出发,对康德美学中两个关键性的概念自然和自由进行挖掘,从而形成对康德美学的新的解释。第三章从康德美学中自由观念出发重建康德的本体论美学。第四章从康德哲学精神出发论述了自然与自由在美学中的和谐。第五章从中国当代美学出发,论述康德美学“自然与自由和谐论”对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建设的意义。

三、本书的研究路数

邓晓芒翻译的《判断力批判》的出版使得人们可以很好地理解康德美学的含义,因而针对康德美学研究中这种不尽如人意的局面,如果再重复前人,做介绍性的工作,肯定对康德美学研究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本书针对康德美学研究的现状,决定从康德美学体系出发,对康德美学中两个关键性的概念自然和自由进行挖掘,从而形成对康德美学的新的解释。

本书第一章从康德哲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出发,深入地分析康德哲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正是康德哲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的冲突导致了康德美学体系的诞生,因而理清康德哲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是理解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的理论前提。

第二章从康德美学中自然观念出发重建康德的先验美学。我们知道,康德美学是其先验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康德美学的先验特质一直在学术界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我在康德美学的自然观念中,决定从《判断力批判》的下卷出发,从“目的论自然的发现”到康德美学的先验转向,纠正康德美学研究中习惯认为的“目的论判断力批判”是“审美判断力批判”的附庸的观点,正是目的论自然的发现,才找到审美判断力的先验原理“自然形式的合目的性”,而先天原理的发现才使判断力批判成为可能,正是先天原理自然形式的合目的性与美学问题的观念才能够让审美具有普遍必然性。康德在自然美中就深入地论证了康德美学的核心问题“先验美学是如何可能的”,从而对康德美学的内在逻辑形成一种新的解释。因而从“目的论自然”到“自然形式的合目的性”再到“自然美”的论述就形成了康德先验美学一条隐含着的内在逻辑,其内在理路就是康德的先验美学方法论。

第三章从康德美学中自由观念出发重建康德的本体论美学。学术界对康德美学中自由概念的论述很多,但我认为,到目前为止还主要停留在“审美无利害”的论述上。而实际上,康德美学中的自由观念有着不同的层次,而“审美无利害”仅仅是其感性的经验的层次,在先验的和本体论层次上还蕴涵着康德美学的本体论基础。论文通过对康德美学中自由观念三个层次的解析,形成对康德美学中“自由概念”的一种新的解释思路。即在经验层面上审美自由表现为一种无利害的自由感,而在先验的层面上审美自由则表现为审美共通感,在超验的层面上审美自由则又表现为对实践理性的追求,而康德审美自由的最终目标则是建构以“自由”为核心的实践理性本体论美学。

第四章从康德哲学精神出发论述了自然与自由在美学中的和谐。通过反思判断力沟通了自然与自由的鸿沟,而这一切只有在康德对“人”的全面理解下才有可能。康德通过审美达成的自然界向自由界的过渡的真正内涵是怎样的,这对理解康德美学的目的很重要。我是通过自然与自由和谐这一论题对康德美学的这一真实内涵给予解释,从而形成对康德美学的整体理解的。但是康德通过反思判断力所形成的自然与自由的和谐只是主观意识的和谐,只有在马克思的实践指导下的自然与自由的和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第五章从中国当代美学出发,论述康德美学“自然与自由和谐论”对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建设的意义。本章尝试从“对话”的角度来研究康德美学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意义,这种“对话”并不准备拿康德整体的美学思想与中国当代美学整体进行比较和阐释,而是选择康德美学主题“自然与自由和谐论”来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影响研究,看看康德美学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康德“自然与自由和谐论”论述了美学学科的性质是从经验现象界的自然中体验(类比、象征)到超验的自由(道德、实践理性)的意义,因而美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审美沟通经验世界与超验世界,完成对自身人格的建构,这样美学的学科就是形而上与形而下兼顾的一门人文学科,因而美学的主题就是“自然与自由的和谐”。通过对康德美学主题的阐释我们可以分析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方法论误区,分析中国当代美学在研究“自然与自由”问题上的发展道路,分析实践美学与超越美学的论争,分析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虚假性,而这一切从康德美学中我们也许都可以寻求到答案。

第六章从现代西方美学出发,论述康德美学“自然与自由和谐论”与西方现代美学的影响和意义。本章也是从“对话”的视野出发,选择几个问题加以阐释。主要阐释西方现代美学的渊源及其发展流变,论述“形式”在西方美学中的发展变化以及由之所表现出来的审美现代性,最后论及康德美学对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的启示和影响。

正是由于学术界对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这两个概念的忽视和误解,从而导致了康德美学研究没有能够深入进行下去,特别是康德美学中许多隐含着的东西没有被发掘出来,本书决定在这些方面作出新的探询。

【注释】

(1)L.W.Back.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Kant.The Bobbs‐herill Company,1965.P.4.

(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5页。

(3)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3页。

(4)康德:《判断力批判》,第10页。

(5)刘再复:《李泽厚与中国现代美的历程》,见李泽厚《美学旧作集》代前言,第14—17页。

(6)戴茂堂:《超越自然主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44—347页。

(7)邓晓芒:见戴茂堂的《超越自然主义——康德美学的现象学视野》的序,武汉大学出版社,第3页。

(8)曾繁仁:张正文的《从古典到现代——康德美学思想研究》序言。

(9)邓晓芒:《冥河的摆渡者——论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2—43页。

(10)见《美是道德的象征——康德美学辩证》(载《中国美学》第2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应该怎样理解审美的“无利害性”》(《文史哲》2005年第2期)、《何谓审美——兼谈康德美学的地位和评价问题》(《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2期)。

(11)叶秀山:《〈康德判断力批判〉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意义》,《浙江学刊》2003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