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物质生产的劳动创造

物质生产的劳动创造

时间:2022-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物质生产之所以能产生美、创造美,有许多前提条件,诸如不受压迫剥削,掌握客观规律,使生产实践取得成功,等等。劳动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调整和控制人和外界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劳动产品就是经过形式变化而适应人的需要的自然物质,是生产实践的直接结果,是通过物化劳动创造出来的。劳动带有的工艺性质是生产活动有可能走向审美化、艺术化的原因。

对于人类的物质生活来说,劳动首先是满足人们物质需要的手段,可以想象原始劳动的艰难痛苦,仅仅作为谋生手段的劳动对劳动者来说难以得到乐趣,而是一种苦役。物质生产之所以能产生美、创造美,有许多前提条件,诸如不受压迫剥削,掌握客观规律,使生产实践取得成功,等等。

1.劳动的两重性

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增强社会的物质基础、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根本手段。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生命的第一个行动是创造的行为。人类的生产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这种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创造性活动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人在劳动过程中改造了自然,使其成为人的作品,通过生产劳动创造出一个对象世界,具体感性地体现出人们的创造力量,使人能够在对象世界中观照到自身的理想、意志、热情、智慧和技能,获得肯定自己的情感上的愉悦。劳动的乐趣和享受使人类的审美意识有了另一种萌芽,生产劳动成为人们获得审美愉悦的审美领域,构成了社会美的朴素形态。

劳动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调整和控制人和外界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劳动产品就是经过形式变化而适应人的需要的自然物质,是生产实践的直接结果,是通过物化劳动创造出来的。人们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看到了理想向现实的转化,体会到自己能动的创造性在现实中获得了积极的肯定,在自己创造的产品中看到了自身的力量。通过劳动,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得到了感性的体现,人的目的获得了自由的实现。劳动的过程也就是人的智慧和力量具体展现的过程,它表现了人的智力才能,显示了人的自由创造精神,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从劳动的自由自觉的本质意义上说,美感是从劳动实践中历史地生成的。生产劳动不仅是谋生的需要,而且是乐生的需要;不仅是人们为了生存而改造自然的手段和过程,而且也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精神享受。“我在我的生产中物化了我的个性和我的个性的特点,因此我既在活动时享受了个人的生命表现,又在对产品的直观中由于认识到我的个性是物质的、可以直观地感知的因而是毫无疑问的权力而感受到个人的乐趣。”[5]劳动是生活的自由表现,也就是表现了劳动者的创造力,并把这种创造力的表现作为个人自我享受的需要,从而产生出无比的喜悦和快慰,享受了生活的愉快。因此,马克思指出,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即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劳动,具有两重性:“劳动是劳动者的直接的生活来源,但同时也是他的个人存在的积极实现。”因此,对于劳动者来说,“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是一种“个人的自我享受”[6]

2.技艺之美

劳动不仅需要体能,而且需要技术。动态的技艺之美只能在特定场合展示,但是,生产产品依然以静态的感性形象显示出主体的本质力量,劳动技术由最初的使用价值发展出审美价值,成为了一种审美对象。劳动带有的工艺性质是生产活动有可能走向审美化、艺术化的原因。劳动的工艺性质刺激了审美需要的发生,审美需要的发展又刺激了手艺技术的发展。

劳动手段和劳动技艺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性知识,技艺美、工艺美或曰技术美体现了包含着形式美规律在内的劳动规律,表现了人的智慧、灵巧、有力、才能等,是实现人的价值的重要因素。劳动技术熟能生巧,技术就上升为技巧、技艺,而这种高超的技巧活动突出了人的创作能力、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本身就具有了令人赞叹的美的神韵。能工巧匠们以高超的技巧、技艺及其产品的最直接的方式不断改善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是使生活不断美化的最基本的途径、手段和形式。所以费尔巴哈就发问道:“难道裁缝不是具有真正的审美感吗?难道衣服不是同样也要在艺术的论坛前受裁判吗?”[7]从原始农牧业时期,人们对于知晓天文地理的能人,对于心灵手巧的能工巧匠,对于一切有益于人类衣食住行的发明创造,都给予了赞美肯定,因为他们同时也是情趣高雅的艺术家。

3.日常生活

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工作、学习、娱乐、休息等等,因为是人的直接的生命活动,也会被人所欣赏。而且,所谓社会美更多地是表现在你我他的生活之中。

就精神生活来说,人与人的亲密关系就表现为一种人情美,这是由情感交流而获得的愉悦体验,它是人类生存的和谐要求和安身立命的精神依托。在社交中与人为善就是美的,彼此之间就会产生巨大的亲和性。人需要交流,痛苦的倾诉、快乐的传递是一种感情上的宣泄需要。交流需要理解和真诚,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所谓“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说的都是经过岁月和困难考验的友情,是人间美好珍贵的东西。友情在关键时刻尤其重要,“雪中送炭”是十分珍贵的。人们把松、梅、竹称为“岁寒三友”,就是把它们作为高尚品德的象征,寄托着对社会生活中患难之交的赞美之情。结交一位好朋友对于开阔视野、活跃思想、培养能力等等都有重大作用,好朋友还是一面认识自我的镜子。友谊能使人获得一种精神上的默契,是帮助人们取得事业成功的精神力量。

从物质生活来讲,物质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精神载体传达出某种内涵,因为其中积淀了人类的审美理想,可以用来强化社会的审美气氛。比如,通过保存古代文化的物质遗存,如古文物、雕刻、园林等;保护生态环境及兴建现代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影剧院、体育场、文化中心等,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审美实践的机会,以此形成一种无形的社会力量来影响人们的心灵。此外,美丽整洁的公共场所使人心情舒畅,人们都把自己的生活与具体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除了追求衣食住行的方便完善,同时也关注着城市面貌,城市的美丽对于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